日前,零跑發布了 2024 年上半年的财報。
數據顯示,零跑上半年交付量爲 86696 輛,同比增長 94.8%,營收 88.5 億元,同比增長 52.2%,上半年毛利率爲 1.1%,盡管淨虧損依舊達 22.12 億元,但經營現金流入淨額 2.7 億元。在普遍虧損加大,現金流不斷放血的新能源車企之中,零跑是一股清流。
而且,零跑的經營狀況在不斷向好發展。第一季度毛利率爲 -1.4%,第二季度改善至 2.8%,預計下半年毛利率将有更好的表現。7 月份零跑的淨增長超過 2.8 萬輛,交付 2.21 萬輛,已經連續兩個月保持了 2 萬輛以上的交付量。零跑 C10 和零跑 C16 的成功,讓零跑步入了銷量快速增長的渠道中。
零跑早期的表現在新勢力裏并不起眼。但近兩年随着産品叠代推出增程車型,零跑構建的全新産品矩陣趁着市場 PHEV 銷量猛增的東風快速起飛,今年多個月份的交付量已經超越了蔚來、小鵬等新勢力。目前新勢力裏現金流能夠比零跑活得更健康的也隻有理想一家。
到底是什麽讓零跑成功逆襲,站上了新勢力頭部的位置呢?
競争力不在 " 半價理想 " 而在全棧自研
零跑有 " 半價理想 " 的江湖雅号,有人戲稱零跑是 COSPLAY 理想最爲成功的車企。
這并不是貶低,反而是贊美。
因爲理想的成功,現在半個車圈的車企都學着理想的産品定義,搞出了很多大 6 座、大 5 座的中大型 SUV,其中甚至不乏老牌車企。你看看現在推出主打家庭用車的 SUV 和 MPV,是不是都學着理想搞冰箱彩電大沙發,内飾配置和設計是不是朝着理想的那個方向去?
但是,這些車絕大多數都沒有在市場上翻起什麽風浪。因爲零跑成功 COSPLAY 理想的内核并不是因爲它做得有多像,反而是零跑全棧自研的技術,這也是零跑的技術護城河。
零跑是目前新勢力裏技術自研程度最高的車企之一。自成立的那一天開始,零跑就是一家技術驅動的企業,看到零跑的前兩款産品 S01 和 T03,你就不難看出這是一個沒有經曆過市場毒打過、充滿理工男浪漫的車企。
而開竅學習理想的産品定義去做車,隻是爲根基紮實的零跑打通了通向市場的任督二脈,讓零跑積累的技術能夠有一個更好向市場呈現的方式而已,成功的基礎是零跑本身的車做得不錯。
對于一家新勢力來說門檻相當高的全棧自研,卻是零跑一直以來的堅持。整車架構、智能座艙、電子電氣架構、電驅架構、智能駕駛系統等涉及一輛新能源車各種關鍵領域,都一直掌握在零跑自己手裏。
這讓零跑能更靈活和更高效地進行車型的研發,并且能夠在核心産品力上保持與同級産品一定的差異化,零跑的智能座艙體驗、智駕水平都在同價位産品中具備一定優勢,在市場上更具競争力。而且零跑還計劃在 2025 年推出基于端到端智駕大模型的城市智駕功能,這将會進一步提升零跑的競争力。
控成本是核心
全棧自研除了給零跑帶來更強的産品競争力,更讓零跑實現了成本優勢。
事實上,行業内對全棧自研的優勢早已有清晰的認識,如今主流的車企包括比亞迪、吉利等等,都是這麽做的,甚至比亞迪還進一步掌握了垂直供應鏈,實現了領跑行業的成本控制能力。
但零跑能夠在體量相比這些巨頭小這麽多的情況下,依舊成功實現全棧自研的戰略,才是它從一衆新勢力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在零跑的車裏,整車用的是自己的 CTC 電池底盤一體化結構,電驅架構用的是自己的八合一電驅,智駕用的是自己的淩芯 01 智能駕駛芯片,所以整車 60% 的成本都由零跑自己控制。這讓零跑實現了更高的研發效率和更低的造車成本。
而且,随着零跑的銷量逐步提高,規模化效應凸顯,零跑的單車成本進一步降低。再加上零跑能夠對外出口技術平台分攤研發成本,讓零跑相對其他非全棧自研車企的成本優勢也進一步提升。
這些優勢疊加起來,讓零跑能夠在 15 萬 -20 萬元這個競争最爲激烈的市場區間依舊保持着相當強勁的價格競争力。
當然,如果你看實際投入到研發中的資金,零跑的研發占比其實并不突出,其第一季度研發投入是 5.2 億元,研發營收比爲 14.92%。而蔚小理三家研發投入分别是 28.6 億元、13.5 億元、30 億元,研發營收比分别是 28.86%、20.61%、11.72%。
零跑研發投入更低,研發營收比也僅比理想高。盡管因爲研發方向不同,不能直接說誰的投入研發投入産出比更高。但是零跑能夠以更小的體量、更低研發投入完成全棧自研,也能反映出零跑比很多車企更高的研發效率和創新能力,這或許将成爲零跑在技術快速叠代的新能源車市場中長期保持競争力的關鍵。
寫在最後
零跑現在已經進入了正向循環之中,最近推出的 C01、C11、C10、C16 等 4 款車型都受到了市場的認可,能夠長期保持一定的市場份額。同時,零跑在海外也有強大的合作夥伴,幫助開拓海外版圖,爲零跑的增量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相信隻要零跑能夠保持戰略定力,持續強化在 15 萬 -20 萬元核心價格區間的産品矩陣,就能在這個中國用戶基數最大的用戶群體中保持一定體量。盡管想要實現零跑給自己定下的 3 年内進入汽車市場前五的目标,仍需要在産品矩陣的橫向和縱向作出更多努力,但在新能源市場中分一杯羹,成爲馬自達這樣小而美的車企并不成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