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軒轅之學 成就新汽車人
撰文 / 張霖郁
編輯 / 張 南
設計 / 趙昊然
" 大家一直在問出行行業的終極競争力是什麽?我簡單抛個觀點,四要素:合規、勤奮、人緣好、智能化,最後一個是關鍵。平台端的算法、運營車輛的智能化能力到最後的無人化操作,這兩點決定着未來你的平台是否能勝出。"T3 出行 CEO 崔大勇在第十五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發表此番演講,這一天是 2023 年 6 月 17 日,那時以及倒回去的前一年,大家對智能駕駛的終極前景仍然搖擺不定。
8 月 28 日周一早上,北上廣一線城市的上班族都還未抵達辦公室時,小鵬汽車官宣了與滴滴進行的戰略合作。根據新聞稿,雙方将打造一款 A 級智能純電車型,價格在 15 萬元左右,預計于 2024 年開始量産,項目代号 "MONA"。
小鵬将由此啓用新品牌,旗下車型與小鵬現有品牌産品形成差異化定位。滴滴将面向小鵬汽車首次開放全生态賦能,爲 "MONA" 提供包括智能座艙、智駕及共享出行市場等多維度的支撐,助力小鵬汽車在 "15 萬級 " 價格區間打造爆款車型。
小鵬随後組織了一場 40 分鍾的媒體溝通會,就此次的合作進行了具體的解釋。
滴滴把自己接近量産的 A 級車的相關研發、測試設備出售給小鵬,小鵬以新增 3.25% 的 A 類普通股作爲收購價,新增股票有 24 個月的鎖定期。據外媒報道,收購總價約 7.44 億美元(人民币 54.26 億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滴滴的反饋,此次收購價并不包括滴滴智駕團隊,原團隊人員的任務是協助小鵬完成第一輛車的交付。
雙方簽署了對賭協議,MONA 車型首次銷售的 13 個月内,滴滴需要實現年銷 10 萬輛的目标,如果連續兩年年銷實現 18 萬輛,滴滴将最高獲得 5% 的股權。
MONA 項目是基于滴滴自己的平台,業内人士說這可能是小鵬最看重的資産之一。小鵬接手後,将加上自己扶搖架構的能力,其中包括 XNGP。這意味着小鵬将擁有一個更爲平價、針對 "15 萬級别 " 的造車平台,而這一平台上的車型都将擁有高階輔助駕駛能力。
當滴滴每年回購 10 萬輛 -18 萬輛車型時,這些具有高階智能駕駛的車型将反向增強滴滴在出行市場的競争力。崔大勇曾在第十五屆藍皮書論壇上發出過邀請,他當時說如果哪家整車廠能在 2026 年拿出價格低于 40 萬元的 L4 級别車型,他歡迎和他聯系。
何小鵬在溝通會上說,高等級智能駕駛前三年的成本都非常高,但小鵬在未來 1-2 年内通過技術創新降本,他們的目标是把自己 "15 萬元級别 " 的車型在智能化上做出差異性和領先性。
這次合作成功的前提,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或許是小鵬和滴滴都同時看好未來出行市場的潛力。
對于滴滴來說,經曆了三年間從自己造車到與整車廠進行智能駕駛合作的起起伏伏,和小鵬的合作,意味着以低成本獲得了在智能駕駛方面具有競争力的車型。如果繼續堅持造車或做智駕供應商,當下不僅不能産生利潤,還将長期處于虧損狀态。
滴滴和小鵬簽下的對賭條件,年銷量 10 萬輛,或将從 2024 年開始至 2025 年年底或 2026 年初左右截止,那時的出行市場,對低價且具有輔助駕駛車型的需求或将超乎目前的預期。
一位在出行行業的資深人士告訴汽車商業評論,明年出行市場的規模将以 15% 左右的增長率發展,2026 年至 2027 年,整個市場對智能化的需求将進入高速發展期,到時或将有無人駕駛的車跑在路上。運營商可能會倒逼政府出台相關政策和法規。
另一邊,對小鵬來說,它需要銷量規模來提升降本能力,最終提高利潤率,同時,通過大規模跑在路上的車型,來訓練自己的智能駕駛水平。另外,滴滴向小鵬開放自己的生态,這裏面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從 "MONA" 項目開始,小鵬将進入多品牌戰略,之後會有第二和第三品牌相繼推出,來承接不同的價格區間。具體是不是會下探到更爲便宜的區間,小鵬并未透露。
關于 ROBOTAXI 的實現預期,這似乎并不是小鵬當下最爲關注的時間節點。何小鵬在溝通會上說短期内并不會實現。
渠道方面,運營車輛 2B 端的銷售由滴滴承接,2C 端的銷售由小鵬負責。具體是在小鵬品牌目前的渠道體系内銷售,還是另起爐竈,尚未透露。何小鵬對這款新車的期待是年銷 10 萬輛,這其中不包括運營車輛。
滴滴爲什麽放棄智駕業務?
滴滴的智能汽車業務代号爲 " 達芬奇 ",長期處于虧損。據港交所資料,2022 年,滴滴汽車業務虧損達 26.4 億元,是 2021 年虧損金額的三倍。
實際上,在今年 7 月 8 日舉行的 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智能駕駛論壇上,百度 Apollo、AutoX 安途、小馬智行等三家企業 15 輛車獲得了浦東新區首批發放的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位于上海嘉定區安亭的滴滴 ROBOTAXI 測試團隊并沒有拿到相關牌照。
汽車商業評論記者在 2021 年 3 月曾在安亭試圖體驗滴滴的 ROBOTAXI,當時在滴滴 APP 有入口供乘客體驗。結果在聯絡客服之後,并沒有車輛出現。之後的跟蹤随訪中,滴滴的微信客服并未就此事進行具體解釋。
滴滴造車,當時是想做 ROBOTAXI 的閉環。在滴滴官網,對于自動駕駛的積累和優勢它提及了五大關鍵技術,即高精地圖及定位、環境感知、路徑規劃、仿真平台、基礎設施。根據 ROBOTAXI 需求正向開發的産品,與依托現有的采購車型進行自動駕駛改進,還是有很大差異。
當時滴滴想要造車的目标,一來是可以提供更好的 MaaS 的體驗;二來,同時采集自家車型的數據用來訓練智能水平;三是,如果 ROBOTAXI 一旦實現,将節省下人工成本,據滴滴自己的估計,成本估算可以下降 50% 左右,這對于滴滴等網約車公司來說,提供了巨大的利潤空間。
所以之後出現與比亞迪合作造車,這一項目遇挫後,轉而和廣汽等整車廠合作成爲智能駕駛的供應商。但持續的虧損讓滴滴的汽車業務成爲一項負資産。
據汽車商業評論了解的最新消息,滴滴将停止造車。
滴滴現有的數據對小鵬有價值嗎?
在滴滴與小鵬此次的戰略合作中,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滴滴目前擁有的數據對小鵬訓練智能車型的重要性。
但汽車商業評論從多處了解到的是,當下滴滴所擁有的出行數據,大部分都無法訓練自動駕駛,因爲那些車型并沒有安裝智能駕駛相關的傳感器。隻有具有智能水平的車型,才能對小鵬的智駕訓練産生價值。
但滴滴通過每年回購 10 萬輛 -18 萬輛小鵬的 MONA 車型,這些車型都是具有 XNGP 能力,它們的智能數據最終歸屬于整車廠也就是小鵬汽車。雙方合作更多意義是在新車型的數據上,而不是滴滴目前擁有的數據。也或許也解釋了,爲什麽小鵬急于明年就将全面量産 MONA。
8 月 18 日的上半年财報會,小鵬對第四季度的銷量指引超過 2 萬輛。假設 2024 年,滴滴每月購買小鵬的 MONA 車型在 6000 輛 -7000 輛左右,小鵬加上自己的預期銷量,到 2024 年底,月銷量有望在 4 萬輛 -5 萬輛左右,全年保守估計将實現 50 萬輛左右。更重要的意義是,這些車型上的數據能幫助小鵬快速叠代 XNGP 的能力。
另外,低成本高競争力的車型,将會對其他出行運營商産生吸引力。
" 到時還要看小鵬這款實車的表現 ",一位平台運營商告訴汽車商業評論記者。
與大衆集團合作同時進行的小鵬,當下的挑戰或許是各條業務線的協調與整合,以及産線上的準備。同時,渠道上的并行推進也同等重要。
參加新汽車 CES 共建合作生态圈
點擊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