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九邊 (ID:ertoumu893),作者:九邊,頭圖來自:《指環王》
看完《小小的我》,我一下子想起來十年前的一件舊事。
當時我們和另一個大廠正在做一個雲計算相關的項目,當時他們家的技術負責人一直挺神秘,每天能看到他發的進展郵件,卻幾乎沒見他在會議上發過言。當時隻是覺得他應該是那種極度自閉的技術宅,這種人在大廠裏很常見,也就沒當回事。
等到項目結束,按照慣例需要一起合影留念,等到看到他的一瞬間,瞬間明白了,對方竟然是個腦癱患者,脖子上挂着手機,用一種奇怪的姿勢走路,說話也很費勁。第一反應是合作了這麽久,他們團隊竟然沒人提這事,轉念一想,如果我們這邊也有人是這樣,我們也不會刻意提吧。
我以前并不知道腦癱人群的腦子是正常的,隻是他們的身體不太受大腦的指揮。
随後還有個技術分享,負責發言的是他們的項目經理,那個技術負責人一直在邊上操作各種命令。我注意到他兩隻手隻有三個手指非常靈活,剩下的都不太好使,但是敲鍵盤竟然非常快,用鼠标反而極度别扭。不過很多程序員确實能用命令就不用鼠标,他也是,并不影響效率。
出于禮貌,我們全程沒有刻意去觀察他,也沒人刻意提腦癱相關的事。後來跟他們的項目經理吃飯,無法避免地聊到了這個話題。他說他們的這尊技術大佛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種身體殘疾,但是頭腦極度聰明的技術大神。他最早被招進項目組,也是因爲公司爲了響應國家号召才從一個普通 211 招了他。
剛開始一兩年并不突出,大家也習以爲常,畢竟你能指望一個殘疾人啥?
但是後來慢慢變得特别厲害,他的劣勢是行動極度不方便,優勢也很明顯,由于沒法正常行動,他非常專注而且心無旁骛。别人都覺得手裏的這份工作是未來的踏腳石,隻有他覺得是自己的一切,既不關心漲工資,也不關心升職什麽的,更不考慮跳槽什麽的,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研究技術,幾年下來成了毫無争議的技術骨幹,無論是代碼還是文檔都做得非常漂亮,水平也無可挑剔。
所以看到《小小的我》預告片,就有種強烈的沖動去了解下這個人群。看完整體是非常觸動的,确實被易烊千玺的演技驚豔到了,看電影過程中完全代入進去了。
裏邊有幾個劇情我還是很感動的,比如主角劉春和小時候無意中躲到了箱子裏,父母找了一會兒之後坐那裏瞎唠嗑。
媽媽說,你說如果找不到他,我們生活能不能好過一點?
爸爸說,有可能,那是我們不敢想的另一種人生。
很難想象到底經曆了什麽樣的痛苦,才讓父母有點希望孩子永遠找不着。
電影裏也有康複中心裏,一堆腦癱兒童在做康複治療,有媽媽崩潰跑出去痛哭的情形。
其實這都不用帶入就能想象到他們這個群體到底經曆了什麽,而且這種壓力會彌漫在所有人周圍,讓每個人都備受折磨。而我們的日常,就是他們夢寐以求且不可抵達的彼岸。
所以劉春和才會給喜歡的女孩寫詩:
你是高聳入雲的辰星,
我是穿行于孤寂之河的怪人。
初看是寫給那個女孩的,再看是寫給整個世界的。
網上很多人對這句有共鳴,仔細一想也覺得挺正常,在劉春和眼裏,正常人的生活就是他不可企及的辰星,但是在正常人眼裏,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無法企及的目标。
在那拼盡全力也無法到達的目标面前,可能每個人都會産生自己是處在孤寂之河的怪人的感覺吧。這也是爲啥很多人在劉春和身上看到了自己。
而在某種意義上說,劉春和是不幸的,生而殘疾,同時他也擁有一些很多人沒有的東西,他有個包容并且愛着自己的外婆,還有一群同樣包容自己的老頭老太,更重要的是,劉春和有着善良而且積極上進的心。我帶入他的場景想一想,我很難想象如果我處在那個位置上,還能保持他那樣的心境嗎。
這讓我想起來《指環王》裏的劇情。早年初看的時候,我很理解不了,中土這樣充滿巨人、惡龍、武士、精靈的環境裏,主角爲啥是隻有半截人那麽高的霍比特人。
托爾金老爺子借着甘道夫說出了謎底,他說霍比特人盡管戰鬥力是最渣的,誰也打不過,但是他們勇敢,善良,堅韌,熱愛生活,充滿勇氣,這才是我們這個世界最需要的品質。
我以前理解不了,現在慢慢懂了,隻有善良才會産生長遠的信任鏈接,而堅韌和勇氣讓人走的更遠。那種漫長的征途需要的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需要合作,也需要持續的輸出和勇氣的加持,這就是爲啥善良、勇氣、堅韌這些品質那麽重要。
《小小的我》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激揚向上的靈魂困在了殘缺身體這個牢籠裏,但就是不屈服,在痛苦裏不斷前行。
當然了,這個電影還有一層,就是喚起社會對這個群體的關注。
我覺得有兩個方向,電影裏都講到了。
首先腦癱不等于傻子,100 個腦癱 99 個不同。電影也從各個角度呈現一個事實,腦癱患者除了沒法有效控制自己的肌肉,也同樣有常人一樣的思想和需求。
電影裏講到咖啡店雇傭了劉春和,他剛開始表現不佳,但是多試幾次後就做得有模有樣,結合文章開始的時候那個哥們,說明在如今的後工業化時代,腦癱患者也可以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另外一點就是社會的共識偏差。
中國有 8500 萬登記在冊的殘疾人,腦癱高達 600 萬,他們絕大部分是不會獨自出門的,所以大家平時見不到。即使看到,也是憐憫的目光先行,同情大于尊重,也會因刻闆印象而輕視這群人。
我覺得《小小的我》很好的一點在于,讓社會重新了解這個群體,至少我覺得看過電影的人今後路上看到這類人,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對于這些人,既不用同情,也不用歧視,最好能跟看到正常人一樣正常視之。
文末,用史鐵生的一段話做個結尾吧:
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麽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麽安詳。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丢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日隻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麽晴朗。後來又患 " 尿毒症 ",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戀起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爲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 " 更 " 字。
哪怕此時此刻正在經曆痛苦和人生的低谷,我們也應該會被電影激起向前走的勇氣。正如電影裏一個印象深刻的劇情裏的台詞:關公袍下過,關關難過關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