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李剛指出,9 月份,汽車零售額增速 7 個月來首次由負轉正,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達到 53.3%。
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消費者,在購車時會選擇新能源車型。近年來,不少國家和車企也都公布了停售燃油車的時間。激進點的車企,如北汽集團、領克、豐田、日産等,被曝将停售燃油車的時間定到 2025 年;海南省将時間定爲 2030 年。
一時間,燃油車的退出似乎已經在倒計時了。
在 2015 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已經确定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車發展措施,促進調結構擴内需。其中,有提到機關單位落實新能源車輛比例。
近日,國管局、中直管理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中央和國家機關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工作的通知》。其中,新能源汽車占當年配備更新公務用車的比例應當達到 " 十四五 " 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規劃》明确的 " 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原則上不低于 30%" 目标要求,以後按規定逐步提高。
這無疑是給新能源再推一把,給燃油車當頭一棒。
政策的推出,爲逐步淘汰現有燃油車做準備。當然,也是給出了帶頭作用的效果,畢竟光說不做假把式。有示範引領後,更多企業會效仿。
另一方面,也能做到促進内需。提出了比例的要求,相關部門要跟進,新購的車輛當中,就必然要有 30% 的新能源車型。進一步擴大新能源的内需,從而提高新能源的銷量。
此外,也相當于變相促進新能源使用環境的進步,讓充電基礎設施等進一步完善。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影響到更多人購買新能源的決策。
提高新能源比例至 30%,實際上也是證實了汽車行業颠覆隻會加劇,不會再走燃油的回頭路。
實際上,在體驗層面之外,促進新能源,并不是因爲燃油車一無是處,而是更希望發展出自己的支柱産業,在汽車産業上 " 彎道超車 "。
從汽車發展的曆史來看,燃油車産業已經成熟,自主企業很難再有颠覆性的革新。而新能源雖然海外起步更早,但仍然是一片藍海,更有發展的機會。
而發展自己的支柱産業,是爲了解決卡脖子的問題。在 4 年前,國内汽車價格大漲,就是因爲芯片供應不足。
然而近些年即使芯片自給率有所提高,但仍不足 10%。按照 2023 年,中國汽車使用超過 200 億顆芯片來算,有超過 180 顆是需要進口。
類似的案例并不止發生在汽車産業和芯片産業,還有在飛機産業、計算機産業等。所以捉住每一次發展機會,就是爲了不被阻礙發展,目前已經有光伏産業跑出來了,未來的新能源又能否成爲下一個跑出來的産業呢?
目前的汽車産業,相當于一次大洗牌,将以往燃油車的壁壘避開,重新建立新能源産業秩序。而在這過程當中,國内的自主企業就能在全球分一杯羹,這也是爲何鼓勵新能源車企和産業鏈出海。
燃油車經過了百年的發展,可以挖掘的潛力已經不多了,而面對新能源的藍海,衆多企業在政策的指引下也選擇了 "ALL IN",可以說燃油車确實在倒計時了。那麽作爲消費者各位,你的下一台車還會選擇燃油車嗎?
附言:
" 新能源時代,燃油車還能撐多久 " 是一個長期話題,不是一言兩語也不是一篇兩篇文章可以講透,關于這個話題《12 缸汽車》會繼續跟蹤報道,後續還會有此話題的推文,希望各位參與讨論、提出意見和建議,也希望有識之士給我們投稿,共同探讨新時代的汽車行業變革。
視頻号回顧: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