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對很多事司空見慣的同時,也會常常感歎:爲什麽生活這麽無聊。
哪怕短視頻刷不到盡頭,照樣刷不出來稀罕事。
現在上網的體驗像小時候許願 " 每天都能吃上漢堡包 ",一旦真過上這樣日子,就會在又飽又膩中,想念家常菜的鹹淡。
如果擅用搜索關鍵詞,在快手上打下 " 農村生活 ",就能發現,在中國最廣袤的土地上,已誕生出了一批最會整活兒的狠人:快手農村達人。
對長期生活在城市裏的人,能在看到一隻鴕鳥沖上大街就已經足夠刺激。
但同樣内容,放在快手農村博主的賽道裏,頂多也就是:暖場的完事兒了,啥時候上點正經才藝?
在快手裏,你能看到出名不受控的鴕鳥,成爲博主周遊村莊的日常坐騎。
在農村,鴕鳥照樣得臣服于 " 兩顆大頭菜能跑 6、70 邁 " 的實用主義教育;鴕鳥搶着啃口包菜,誰啄着主人帽子都要平等地挨個大嘴巴子。
@心雨鴕鳥養殖
透過快手看農村,常常會讓人産生 " 農村什麽時候發展成這樣了?" 的強烈信息不對稱。
當下真實的鄉土世界,早已超出你的想象。
向往的生活,位于田間地頭
讓長期生活在城市的人,看快手裏農村生活,有點像透過手機屏幕進入了一個現代賽博版桃花源。
這裏人熱情,生活上平淡舒适自得其樂。但不和世界斷聯,也從來不缺狠活兒。
當下真實的農村,早已經突破了田園牧歌的範疇,更多村裏人,早以一種精神狀态超前的姿态,紮向了田間地頭。
如同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都會誕生追夢人,農村大姐也有用鍋盆蓋簾拼湊的 " 自制版架子鼓 " 在村子裏演奏的自由。
都市打工人還在發帖詢問問 " 架子鼓入門設備得多少錢預算 " 的同時,農村大姐已經在自家廚房給架子鼓取材,把能敲出響的廚具用膠帶綁好,在自家小院裏連敲帶唱演了一段《冬天裏的一把火》。
@農村大萍子
同一首歌要看誰來唱,在哪唱。
農民工大叔在自家農村小酒桌自彈清唱《我的樓蘭》,不需要聲卡和絕對音準,一張嘴沒有技巧全是感情。
" 高手來自民間 " 的真正含義,就是農村大叔身上,有着無法通過系統培訓出來的故事感和生命力。
@三品大叔
連同農戶也不再是大衆印象中的樣子,工作愛好也能一并集合。
回村創業的年輕人,主業是養牛大戶平時給農戶付費捉牛,副業是喜歡 COS 鐵扇公主,是時不時在牛棚裏對牛彈電子琴。
@牛西施圻桐
有的村裏養牛戶,會把自己養的每一頭牛視作自己幼崽。
70 多頭牛,每頭都有自己的代号。
比人都高的叫 " 牛魔王 ",日常喜歡洗澡,定期參加選美比賽,出門之前給孩子喂兩口西瓜戴上金鏈子。
今天給通體黑毛 " 黑風怪 " 相親,明天家裏那頭 " 魔法少女 " 半夜生了頭 " 哈利波特 "。
農戶大爺偶爾組織自家小牛犢賽跑,給牛買的口糧 " 呼倫貝爾堿草 " 下高速卸貨之前,自己也得先嚼兩口驗貨。
日常生活比黃石更生猛狂野,咱東北有自己的牛人牧場主。
@牛人春山哥
農村生活的版塊也有鄉村風格的戀綜,年輕夫婦隐居在山裏,用竹子自制筷子、水壺和口紅,用菜花求婚,一切靠親手制作來自給自足。
同樣在手工領域,農村有自己的玩具總動員。
上山取材砍幾個竹子自制竹節人,捏幾個泥人自導自演 " 打跑大壞蛋 "。看過幾期以後就能明白,農村爲什麽有那麽多快樂成年人。
@泥巴哥【騰哥】&@山農彭哥
透過村裏人的日常生活,也能窺見一些村裏事。
印象中的村長,是常年抽着旱煙爲村裏大小事做決策的領頭人,沒想到實際的村長日常,更像不停拉架的小學生班主任。
回村當村官的年輕人,大多數時間都在充當全村人的 " 金牌調解員 "。
兩家親家因誰占誰地争得臉紅脖子粗,靠村長出面調節,調節完畢兩家又反悔,村長還得再去一趟。這個村民收花生,土都揚到另一個村民家大棚上,村長得管;秋收夜裏怕偷苞米,村長負責整宿開車巡邏。
除了要有和人溝通交流的本事,還得有點個人才藝,能适時在村裏搭起吹拉彈唱。
村民的個人生活要管,日常娛樂還要管。
@唢呐村支書小鑫
90 後村支書主線任務是給村民謀福利、防詐騙,支線任務刷得和主線一樣積極。
表象反哺故鄉,實則更愛拉着全村老年人拉練。
老年人有自己的籃球運動會,頭發白了照樣組織到一起單腿鬥雞;哪怕腿腳不夠靈活,也不妨礙排成一排練千手觀音;聚村口曬太陽的老頭老太太,哪怕拄着拐也都站起來活動活動跳一段 " 科目三 "。
@張小四
農村連同娛樂生活,都比你我豐富得多。
在農村賽道上,快手甚至有自己的苦情短劇女王,闫學晶和王茜華的地位開始動搖,一個田小草的時代結束,八十多集的山楂樹番外站起來。
@農村小博卿
這些透過快手看到的農村生活,正在勾勒出 " 新農人社區 " 的模樣。
農村,開始在很多都市打工人心中成爲一種近似 " 桃花源願景 " 的地方,在這裏沒有情緒焦慮,被新鮮空氣包裹,想幹什麽都能就地取材找到适合自己形式,吃菜有菜味,吃肉有肉香。
越是飽受 " 内耗、内卷、緊繃 " 的都市打工人,越能懂得 " 平淡生活 " 背後的和含金量。
故土情懷,和稀缺的人情味
城市打工人看快手的時間段,通常就是一天最疲憊的時刻。
工作帶來的精神壓力久坐帶來的腰肌勞損,早中午吃的都是速食快餐,走到哪都是同樣疲憊又沉默的都市生存者。
一天結束,打開快手,是最接近心靈馬殺雞的時刻。
大家除了對農村生活的好奇之外,更多是對自然、田地、人情味的生活氛圍吸引。
有時這些農村博主的家常菜餐桌,就能在相隔千裏的地方解一部分人的鄉愁。
在沿海地區早上去海邊轉一圈,看看當天能撿到大蝦、蛤蜊還是螃蟹,不出幾個小時這些東西就成了飯桌上的加餐。
@村裏的初七
靠海吃海,靠山就吃山,鄉村人看起來總有能紮根土壤就勢生長的能力。
臨海就能下水捕魚,臨山就能上去摘野菜,找一片空地就能直接打地基蓋房子。
我們看了 100 期荒野求生,對着安裝說明書照樣搭不起一個書架;返鄉的大姐在四面漏風的老房子裏收拾 3 天,就能通了煙囪生火做飯。
所有返鄉的農村博主,人均都有極強的行動力和家庭凝聚力,哪怕是好幾年沒回老家的開局,回屯子第一天就有親戚鄰居上門邀請去自己家吃殺豬菜。
視頻裏 90 後返鄉創業,閑暇之餘輪流給家裏親戚過生日,一家人圍一桌吃點熱氣騰騰家常菜,就能輕松勾出一個異鄉打工者的眼淚。
@梧桐在奮鬥
愛看日常生活的人,大概率也愛看農村生活的家長裏短。
幾個關鍵的人物身份信息,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件沖突,就能讓人像追劇一樣陷在裏面幾個小時出不來。在 " 遠方繼父歸來 "" 老姨情緒不好 "" 老弟的愛情故事 " 和 " 爺爺家的神秘來客 " 裏,全是普通家庭的溫情版極限拉扯。
看過這樣的鄉村生活小視頻,終于明白《鄉村愛情》爲什麽能圍繞幾家人連拍 16 部。
@楊大眼(在農村)
在這裏,能透過不同地域的農生活,最直觀體驗到各地的人文風俗。
哪怕生活小事的主題都是日子圍着鍋台轉,也能看到什麽柴火才能把東北室内的竈台燒熱,福建小哥因媳婦愛吃去哪抓了一盆黃鳝,陝北家庭過年炸一整盆油馍馍,湖南農村小夥家裏房子封頂完成宴請鄉親擺席 " 十大碗 "。
看得久了,也難怪爲什麽這些農村博主會把粉絲叫做 " 家人們 "。
@陝北霞姐
在農村博主的日常記錄中可以發現,在他們的鄉村生活中,日常所有的欣喜、熱情、夢想和沖突,都離不開風土。
田地、莊稼、天氣、果樹和家裏的小牛犢,就是他們生活和中心軸。
對生活在城市的看客來說,快手是最快感受到農村氛圍的多視角窺鏡;同時,對生活在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快手很可能是他們唯一能最快了解到信息的百科全書。
過去想知道怎麽修剪蘋果樹、用什麽除草劑和怎麽追肥,除了靠自己逐年摸索經驗,沒有什麽更好的辦法。
現在的農戶們,大多都在快手關注着幾個三農知識博主。
跟着博主,農戶們學到了持續大暴雨的天氣裏,藍莓種植戶該如何應對;霜凍已至,地裏的大白菜該砍還是該留。
互聯網給予了每個公民獲取信息的平等權利,三農知識的評論區裏,常見靠天吃飯的農戶說 " 我每天隻看新聞聯播和快手 "。
我們能靠快手了解到農村的幸福現狀,農戶也能靠快手保住收成。
當下也有越來越多的農村博主靠快手的三農耕耘計劃、鄉村紅人培育孵化,将農産品帶出老家,也過上更好的生活。
粉絲在高頻介入到農村老鐵真實生活中的同時,也在互聯網中搭建起了名爲 " 信任感 " 的情緒産物。
在快手,創作者具有極高的粉絲粘性。
2024 快手三農生态大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每天有超 800 萬人,在快手上追蹤農村老鐵的日常生活。
從愛看老鐵、信任老鐵,到愛從農村老鐵手裏買點農産品,當下百萬粉創作者,近 7 成銷售額來自粉絲。
當下三農千粉創作者人均收入同比增長 13.2%,通過平台獲得收入的三農萬粉創作者數同比增長 19.8%,農資團購訂單量同比增長 125%,三農達人電商訂單數同比增長 10.2%。
數據總是宏觀的,這更像是一場創作者和 " 家人們 " 之間的雙向奔赴。
随着農戶收入增占比,落實在每一個農村家庭的幸福感受是實際的。
在快手,不光能看到每一種生活,也能以一種獨特形式照顧到每一種生活。
刻闆印象是一種對時代發展的漠視,像一種意識上的刻舟求劍。
鄉村的發展和改變是持續的,隻是非生活在鄉村生活的人看不見,快手是幫助大衆走進桃花源的洞口。
隔着屏幕的你我也有了 " 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 的心境。
而在這裏,農人和農産品得益于這個有蓬勃生命力的 " 新農人社區 ",創造了另一種生活。
但這并不是農村的全貌,還有很多具有實幹精神的農人,他們奔走在互聯網看不見的田間地頭間。
而快手希望的,是每一種農人都有被看見的可能。
快手三農耕耘計劃 " 将在未來 1 年投入 1 億現金,扶持田園生活、農技知識、三農資訊類内容。
這不單是一種看見,更是一種創造,一種對未來圖景的創造。
畢竟生活的本質,就是創造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