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内 AR 廠商 INAIR 針對移動輕辦公的需求,推出了行業内首款辦公 AR 眼鏡—— INAIR Pro,爲用戶提供了随身大屏、多屏協作的完整生态,旨在滿足未來辦公場景的多樣化需求。
圖片來源:INAIR
随着全球 VR 市場逐漸趨于飽和,AR 市場開始獲得更多關注。據 IDC 的數據顯示,2023 年全球 AR 增強現實産品出貨量有望達到 30 萬台,同比增長約 11%,2023 年至 2026 年的平均年複合增長率有望達到約 137%。這一趨勢表明,AR 産品将在未來快速發展,獲得更多的市場滲透。
據 36 氪了解,INAIR 團隊成立于 2022 年,由真知創投聯創和深度孵化,組建了具有豐富 XR 行業經驗的團隊。聯合創始人兼 CEO 黃海畢業于清華大學,有近十年的 XR 産研經驗,他告訴 36 氪," 随着技術的發展,AR 眼鏡将逐漸被廣大消費者接受。行業需要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定制化 XR 産品的硬件、軟件和服務。對用戶場景的深入理解和對軟硬件的深入整合,将成爲 XR 産品的競争壁壘。"
INAIR Pro 聚焦在 " 輕辦公 " 的使用場景,對産品硬件做了大量的優化,以方便用戶的長時間佩戴。黃海告訴 36 氪,"AR 産品的第一要義是要讓用戶佩戴舒适和攜帶方便。爲了能讓頸環主機能夠與頸部更好貼合,我們花了很多精力優化産品的重量平衡,此外,頸環曲線的調整以及異形闆、異形電池的設計也是我們前期投入的重點。"
INAIR Pro 在便攜性方面,提出了 " 将電腦裝進眼鏡盒 " 的理念。将便攜和輕便作爲産品核心競争力。此前,以色列公司 Sightful 曾推出過一款 AR 辦公電腦 Spacetop,其依靠 AR 眼鏡帶來的大屏生态爲辦公場景提供了便利,采用眼鏡替代了傳統的筆記本屏幕,但由于主機體積仍與筆記本電腦相仿,在便攜性方面稍遜一籌。
INAIR Pro 通過 " 頸環主機 + 眼鏡 " 的方案實現了便攜大屏,随時辦公。頸環基本實現了無感佩戴,代替電腦外接投屏。眼鏡重量僅爲 80g,和普通墨鏡相似,帶上眼鏡盒就能即刻出差。
除了在硬件設計上實現舒适、便攜、輕巧以外,衆多 AR 眼鏡産品更是在硬件性能方面進行比拼。 INAIR Pro 配備了高通骁龍 8 核處理器和 8G 運存,能夠在實現流暢不卡頓性能體驗的同時,提供更好的多線程運算能力;屏幕方面,采用 Micro oled 顯示屏,光學方案采用目前最成熟的 birdbath,配合 51 ° 超大 FOV,能夠讓用戶在眼鏡中看到 6 米等效 225 寸的畫面。
"AR 産品除了需要在硬件方面做到極緻外,最核心的還是針對用戶的使用場景,在系統和軟件層面進行場景優化。" 黃海提到," 眼鏡的操作系統決定了用戶在眼鏡中的體驗。" INAIR Pro 支持用戶打開多個應用程序,并且根據視頻、文檔進行視窗尺寸的适配。并且根據眼鏡獨特的交互習慣,讓用戶可以通過 " 頭動 " 進行窗口切換,同時将手機轉換爲操控器,實現了便捷的文字輸入和鼠标點選的功能。整體交互體驗完成度較高,适合輕辦公中刷視頻、看文檔、參會打字的需求。
當用戶身處高鐵、飛機上時,僅需藍牙鍵盤 + 手機控制光标的組合,就能在座椅上完成絕大部分工作,例如代碼編寫、制作 PPT、内容撰寫、輕量化視頻剪輯等等。這些體驗同樣可以在辦公桌前、沙發上等場景實現,在這些固定的場景下,用戶也可選擇直接連接 PC,在虛拟空間中體驗定制化的多屏聯動顯示。
未來的 XR 眼鏡将成爲 AI 能力最佳的載體之一。INAIR Pro 深度整合了 AI 能力。還在眼鏡系統中融合了百度文心一言,讓用戶能夠在辦公的同時,使用 AI 輔助提升效率。黃海表示," 我們将着眼于辦公場景,希望通過更多的 AI 能力,提升辦公生态的體驗,公司也将在 AR 眼鏡的操作系統和交互體驗方面進行進一步差異化和創新。"
關于接下來的産品叠代,INAIR 計劃加強與大模型 AI 的結合,通過更多的 AI 能力提升辦公場景的生态體驗。同時,INAIR 首款産品将主要關注 B 端市場,希望在标準硬件與企業效率工具的結合上取得更多突破。
" 我們的底層邏輯和不斷的叠代将成爲我們的核心競争優勢。" 黃海說道," 或許 INAIR Pro 的産品形态距離 AR 辦公的最終形态還有距離,但我們相信隻要聚焦于用戶需求,接下來的軟硬件叠代就能給到大家更多驚喜。"
目前,Micro oled 技術 +birdbath 光學方案已經能夠讓 AR 眼鏡做到相對輕薄,雖然其在生産力可能短期無法替代傳統 PC 或工作站,但相較于平闆電腦等輕辦公設備已能夠完成替代,讓用戶在差旅等場景中提升工作效率。
據了解,INAIR Pro 目前已經登陸京東,售價爲 399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