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迪爾說史 ,作者 SOUL 迪爾
話說朝鮮戰争前,人民軍曾擁有三支旅團級裝甲部隊,分别是第 105 坦克旅團及第 16、17 機械化旅團。其中第 105 與 17 旅團在戰争中都被升級爲師團部隊,筆者曾撰文介紹過,而第 16 機械化旅團甚至還沒來得及擴編就基本不存在了,所以這回,筆者就來順便介紹下這第三支人民軍裝甲部隊。
第 16 機械化旅團于 1950 年 6 月 6 日組建于鐵原,代号第 101 部隊,旅團長是時年 40 歲的金哲元(김할원)少将,他早年曾追随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參加過在中國東北的抗日遊擊戰争,朝鮮戰争爆發時正擔任第 105 裝甲師團的參謀長,因爲在解放漢城的戰鬥中立下功勞而受到表彰,并轉任正在組建中的第 16 機械化旅團指揮官。
進入漢城的人民軍裝甲部隊
編制上,第 16 機械化旅團下轄兩個坦克大隊、兩個摩托化步兵大隊、一個自行火炮大隊、一個野戰炮兵大隊、一個工兵中隊、一個摩托化偵察中隊、一個輸送中隊、一個通信小隊和一個醫療小隊,總兵力約 2000 餘人,據稱以上各單位均由第 105 裝甲師團抽調而出。
其中大部分基層戰士,比如 9 月 13 日被捕獲的第 2 摩托化步兵大隊 3 中隊 1 小隊戰士崔仁洙(최인수、鹹鏡北道鏡城郡人)、9 月 15 日被捕獲的第 1 摩托化步兵大隊 1 中隊 2 小隊戰士安滢龍(안형용,平安南道中和郡人)、9 月 29 日被捕獲的第 2 摩托化步兵大隊 1 中隊 1 小隊戰士姜祥重(강상중,鹹鏡北道鏡城郡人)等,都是 7 月初才入伍 8 月初就上戰場的高中生,受訓時間也就兩個星期,平均年齡也就 18 歲。
相比之下,作爲技術兵種坦克手,也隻是要求完成高中學業就行,比如在 9 月 30 日被捕獲的第 2 坦克大隊 3 中隊 2 小隊坦克手都相慶(도상경,鹹鏡南道鹹興市人)上士,就是一名 20 歲的高中畢業生,且也是 7 月初才入伍,隻接受了爲期 15 天的坦克操作基本訓練,這種程度的訓練水平也是導緻第 16 機械化旅團的坦克部隊在之後的作戰中戰鬥力低下的原因。
而除了金少将外,第 16 機械化旅團的各級指揮官中有許多也是從中國東北回國人士,比如于 9 月 29 日被捕獲的旅團直屬摩托化偵察中隊隊長崔承官(최승관,24 歲)中尉,就是一名出生于中國東北吉林省珲春縣的朝裔二代移民,他曾在僞滿洲國統治末期擔任小學教師,東北光複後受這一身份影響無法再從事相關工作,并于 1948 年不得不舉家返回朝鮮,回國後即因擁有高中畢業學曆而被第 105 裝甲旅團征召,并在第 16 機械化旅團組建後被授予中尉軍銜。
人民軍偵察中隊裝備的挎鬥摩托車
第 16 機械化旅團組建後,由于中下級軍官數量的不足,一些在中國解放戰争勝利後被支援回國的朝鮮族軍官也被補充入該旅團,比如在 9 月 29 日被捕獲的第 1 摩托化步兵大隊 1 中隊隊長文載熙(문재희,20 歲,鹹鏡南道甲山郡人),他在幼年時曾随父母移民中國東北吉林省延吉縣,1946 年 3 月 15 日加入解放軍,擔任了兩年炮兵部隊的通訊班長,據稱參與了天津戰役與太原戰役,1950 年 3 月 20 日被派遣回國,在接受了爲期三個月的再教育後,同行的 500 人中(包括 250 名女護士)包括他在内有 30 人被分配到第 16 機械化旅團。
各單位人員和裝備組成上,其中每個坦克大隊總兵力 135 人,下轄四個坦克中隊,每個中隊轄兩個小隊,每個小隊擁有官兵 10 人與蘇制 T-34/85 型坦克 2 輛,加上中隊部直轄的 1 輛和大隊部直轄的 1 輛,這樣每個大隊擁有坦克 21 輛,每輛坦克配有手雷 24 枚、沖鋒槍 5 支和炮彈 55 發。大隊部除大隊長外,還有參謀和文化副長各 1 人,以及技術科(擁有 5 名軍官和 1 名技術人員)和管理科(擁有 3 名士官和 10 名戰士)兩個部門。
每個摩托化步兵大隊擁有官兵 550 餘人,分爲三個步兵中隊、一個重機槍中隊、一個迫擊炮小隊、一個通信小隊和一個輸送小隊,每個步兵中隊有官兵 120 人、蘇制 DP 輕機槍 9 挺,輸送小隊有蘇制卡車 24 輛、司機 25 人,重機槍中隊有官兵 60 人,迫擊炮小隊有官兵 30 人、迫擊炮 3 門,通信小隊有官兵 40 人、野戰電話 5 部。
人民軍輸送中隊裝備的卡車
至于其他各單位:自行火炮大隊下轄二個自行火炮中隊,每個中隊轄兩個小隊,每個小隊擁蘇制 Su-76 型自行火炮 2 輛;摩托化偵察中隊下轄三個小隊,共有官兵 144 人及蘇制 M-72 挎鬥摩托車 48 輛,每人均配備一支沖鋒槍;醫療小隊有官兵 44 人,裝備有 33 支沖鋒槍和 9 支步槍;輸送中隊有官兵 77 人、卡車 32 輛;通信小隊有官兵 50 人,擁有電台 1 部、野戰電話 6 部。
1950 年 8 月 1 日起,人民軍第 16 機械化旅團各部陸續登上火車,從鐵原出發前往漢城,由于沿途不斷遭到美軍飛機轟炸,列車不得不晝伏夜出,因此每日前進速度很慢,其先頭部隊于 8 月 5 日才抵達漢城,由于漢江鐵路橋遭到美軍轟炸機炸毀,之後全旅團花了三天才渡過漢江。8 月 10 日,全旅團在水原火車站下車,之後由于前方鐵路不通,改爲摩托化方式前往前方司令部所在的大田市,當然,受美軍空襲影響,所有車輛也隻能在夜間行進。
在前往大田的路上,由于遭到美軍戰鬥機的夜間空襲,第 1 坦克大隊有 4 輛坦克被擊毀,死傷官兵 61 人,另有 14 輛坦克因爲機械故障和駕駛員操作不當而在途中抛錨或被丢棄,因此當 8 月 22 日抵達大田時,全旅團坦克數量隻剩出發時的不到 60%。原本在水原火車站下車時士氣高漲、發誓要到洛東江和美軍坦克兵 " 一決勝負 " 的年輕官兵們,此時的士氣也頓時一落千丈,大概官兵們已經普遍意識到人民軍與美軍在硬實力上存在的差距。
被美國空軍凝固汽油彈摧毀的第 16 機械化旅的 T-34/85 坦克
正在大田司令部指導作戰的蘇聯軍事顧問團團長拉祖巴耶夫對第 16 機械化旅團的表現評價道:(1)旅團編組時間太短,對于坦克兵的培訓時間也太短,所以導緻大部分坦克兵都不太會駕駛坦克;(2)從水原到大田的行軍距離太長,與原計劃不符,之後又在全羅南道掃蕩韓軍殘餘部隊的戰鬥中浪費時間;(3)在全羅南道順天郡附近進行的第一次戰鬥中,坦克大隊和摩托化部隊大隊的協同作戰沒有配合好。
之後,旅團司令部便一并留在了大田市。所屬的兩個坦克大隊和兩個摩托化步兵大隊由于參加了在全羅南道掃蕩韓軍殘餘部隊的戰鬥,因此待他們調頭抵達洛東江前線時,已經是 8 月 27 日了。在得到第 16 機械化旅團的加強後,9 月 1 日,人民軍第 9 師團以兩個聯隊的兵力在釜山防禦圈南線靈山一線發起渡河作戰,一舉突破洛東江,并深入河東岸 8 公裏,第 16 機械化旅團的兩個摩托化步兵大隊、醫療小隊及第 1 坦克大隊的至少 5 輛坦克也跟着渡過了洛東江。
9 月 2 日,第 1 坦克大隊配合人民軍第 9 師團繼續向靈山以東挺進,結果與美軍第 2 工兵營及第 72 坦克營遭遇。雙方坦克在公路上爆發了一場罕見的坦克戰,由于美軍所裝備的 M-26 重型坦克火力更強、乘員經驗也更豐富,結果第 1 坦克大隊幾乎被全殲,美軍方面也損失不小。然而靈山一線的危機依然沒有解除,由于靈山的突破可能導緻整個釜山防禦圈的崩潰,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将決定不顧遠東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将軍的反對,将原本準備用于仁川登陸的海軍陸戰隊第 5 團投入反擊。
靈山以東公路上的美朝坦克正面交鋒
9 月 3 日上午 8 點 55 分,美軍的反擊正式發起,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陸戰 5 團總算是阻止了人民軍第 9 師團和第 16 機械化旅團進一步前進的勢頭。雙方圍繞靈山以西丘陵陣地發生了激烈的争奪戰,戰至 9 月 5 日,雖然曾發生過 2 輛第 16 機械化旅團的坦克在一次突襲對決中擊毀 2 輛美軍 M-26 重型坦克的不可思議戰例,但由于人民軍進攻力量已大部分耗盡,隻能轉入防禦,美軍方面也将陸戰 5 團撤下戰場運往仁川,改由重組後的第 9 步兵團接手防線。
此後兩周,由于美軍将主要精力運用到仁川登陸上,釜山防禦圈戰事稍微有所緩和,爲了向前線補給彈藥物資,各大隊運輸部隊在洛東江上開辟了若幹條水下橋與秘密橋,其中一條後來被美軍發現并炸毀,旅團的大部分卡車也在往返運輸途中被炸毀。9 月 16 日,美軍占領仁川後,意識到不妙的人民軍前線各部開始收縮陣地,第 16 機械化旅團主力也大部分撤走,隻留下第 2 摩托化步兵大隊協同人民軍第 9 師團一部留守洛東江東岸陣地。
9 月 19 日,美韓軍各部開始從釜山防禦圈發起全線反擊,但進攻靈山以西的美第 9 步兵團卻在當面第 2 摩托化步兵大隊的堅守下無法前進,面對美軍的進攻,人民軍采取手榴彈集體投擲戰術予以反擊。次日,美軍不得不将第 23 步兵團及 4 輛 M-4 型謝爾曼坦克調來支援,經過一整天的激戰才将該陣地人民軍全部肅清,盡管如此,背水一戰的第 2 摩托化步兵大隊仍有 100 多名官兵成功撤過洛東江。
靈山附近被擊毀的第 16 機械化旅所屬 T-34/85 戰車
在洛東江東岸将近三周的殘酷戰鬥,使得人民軍第 16 機械化旅團的兩個摩托化步兵大隊損失了 708 名官兵,約占全部官兵人數的 65%,兩個坦克大隊也隻剩下 3 輛坦克可供使用,雖然在 9 月 25 日該旅團又補充了 100 多名徒手的南韓預備役人員,但其事實上隻剩一個不滿編大隊級别的戰力。9 月 26 日,旅團長金哲元少将在大田司令部發布命令,下令旅團各部沿山路向北撤退,不要返回司令部,因爲大田即将失守,這個命令實際上根本毫無意義,因爲此時旅團所轄單位基本都已潰散,第 16 機械化旅團至此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