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家媒體報道,湖南懷化市鶴城區兩家 " 米 " 姓的商人因使用 " 小米 " 命名自家店鋪遭小米公司發停止侵權函,随後這一消息在行業引發熱議。
8 月 14 日,湖南懷化 " 小米汽車維修廠 " 收到一封從北京發來的《侵權通知函》,這則《侵權通知函》結尾落款爲 " 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法務部 ",并蓋有小米公司公章。《侵權通知函》内容顯示:" 因你方在企業名稱中使用‘小米’字号的商标侵權行爲和不正當競争行爲,現小米科技有限公司法務部特向你發出停止侵權通知。" 并要求在收到通知函十日之内,停止在企業名稱中使用 " 小米 " 字号,并将停止侵權行爲及時通過郵箱反饋。
對此通知函,小米汽車維修廠負責人米先生表示 " 無法理解 ",其表示自己姓米,自己的店在當地開了 20 年,親戚朋友一直喊自己小米,爲了方便好記,就将店名命名爲 " 小米汽車維修廠 ",并且自己的經營範圍跟小米公司完全不同,不明白哪裏侵犯到小米公司的權益。
天眼查信息顯示,米先生的 " 鶴城區小米汽車維修廠 " 于 2016 年注冊營業執照,注冊資本 1 萬元,是一家以從事機動車、電子産品和日用産品維修業爲主的企業。
除此之外,同一時間段,米女士也收到了來自小米公司的郵件。米女士的 " 鶴城區小米汽車美容用品店 " 注冊于 2015 年,是一家以從事零售業爲主的企業,注冊資本 10 萬人民币。米女士同樣認爲隻是用自己的姓氏進行了企業注冊,且在注冊時也未收到工商局任何侵權相關的提醒,自己并不存在侵權行爲。
針對上述消息,8 月 18 日,小米公司工作人員回應稱,公司并沒有對這些名字裏有 " 小米 " 的企業直接進行訴訟,也沒有提出具體的賠償金額。停止侵權通知函實際上是一份溝通函,告知相關商家存在品牌侵權的風險,并不意味着小米公司就要起訴對方,就算商家 10 日後不改名,小米公司也會基于事實對商家是否侵權進行判定,不會 " 一竿子打死 "。
公開資料顯示,含有 " 小米 " 字樣且爲公衆最熟知的 " 小米企業 " 有小米集團、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後兩家均爲小米集團的成員單位。其中,小米科技成立于 2010 年,小米汽車成立于 2021 年。工商登記信息顯示,兩家 " 小米企業 " 經營範圍均未涉及 " 汽車維修服務 " 及 " 汽車美容、裝飾用品零售 " 類别。
2021 年 3 月,小米集團宣布正式入局汽車圈,發布會上,雷軍表示:" 小米汽車是我人生之中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願意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親自帶隊,爲小米汽車而戰。" 此後小米開始進行 " 商标 " 儲備,宣布造車的第三天開始,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就提交了 45 類全類 " 小米汽車 " 商标注冊申請。但是在小米确認造車之前," 小米汽車 " 的商标已遭搶先申請注冊。2021 年 9 月,小米汽車正式注冊 " 小米汽車有限公司 ",小米董事長兼 CEO 雷軍擔任法人代表,在這之後,小米造車一直是行業關注的焦點。
針對上述兩家 " 米 " 姓的商人因使用 " 小米 " 命名自家店鋪遭小米公司發停止侵權函事件,有律師表示:兩家企業名稱中使用 " 小米 " 不構成商标侵權。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最初申請的 " 小米 " 商标中,并未獲得 " 汽車保養和修理 " 類似群服務的商标專用權,直到 2022 年才在另一件 " 小米 " 商标中獲得,而湖南兩家企業早就分别注冊于 2015 年和 2016 年。但也有律師稱:盡管小米發展汽車業務較晚,但作爲小米品牌生态鏈上的一環,小米汽車本身便具有一定知名度," 這中間存在變化,幾年前注冊時不一定存在問題,但當小米進軍汽車行業後,可能會讓消費者産生認知混淆,存在侵權風險 "。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