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自視覺中國
近日,因生産銷售不合格藥品,北京朗迪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朗迪制藥 ")收到 1.4 億元頂格罰單,并被責令停産停業整頓 30 天。
在這一處罰事件背後,還涉及到了如今活躍于脫發概念的上市公司振東制藥(300158.SZ)。就在兩年多前,振東制藥還是朗迪制藥的控股股東,2021 年 8 月 17 日,振東制藥官宣出售朗迪制藥,同日,朗迪制藥與振東制藥簽署《藥品委托生産合同》。
朗迪制藥與振東制藥的緣分起于 2016 年的 100% 股權收購," 分家 " 之後再次于大衆視野中組合出現,卻是昔日 " 現金牛 " 子公司被處以巨額罰款,而成爲 " 代工商 " 的老東家卻還毫發未損。
始于 7 月份的荒唐劣質藥事件
因生産銷售劣質藥而被開出天價罰單,有着 " 鈣王 " 之稱的朗迪制藥爲近年來最引人注目的。
根據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日前公布的行政處罰,2021 年 2 月 3 日 -2022 年 11 月 29 日期間,朗迪制藥自行生産及委托振東制藥生産的 32 批次碳酸鈣 D3 顆粒、碳酸鈣 D3 顆粒(Ⅱ)、碳酸鈣 D3 片(Ⅱ)含量測定項下維生素 D3 不符合規定。
據了解,碳酸鈣 D3 系列是朗迪制藥的王牌産品,上市至今已超過十年,主要面向人群爲兒童、妊娠和哺乳期的婦女以及老年人。米内網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朗迪碳酸鈣 D3 片在 2022 年銷售額超過 20 億元。
前述 32 批次不合格藥品共計生産 931669 盒,流向市場 931427 盒。截至 2023 年 7 月 20 日,朗迪制藥累計召回不合格藥品 54249 盒。經核算,當事人實際銷售金額 6184064.88 元,即爲違法所得。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2019 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一款,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決定從重處罰如下:
1. 責令停産停業整頓 30 天;
2. 沒收碳酸鈣 D3 顆粒、碳酸鈣 D3 顆粒 ( Ⅱ ) 、碳酸鈣 D3 片 ( Ⅱ ) 合計共 54319 盒;
3. 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币合計 6184064.88 元;
4. 并處罰款人民币 134037352.20 元;
5.4 項合計人民币 140221417.08 元。
根據相關規定,生産、銷售劣藥的,沒收違法生産、銷售的藥品和違法所得,并處違法生産、銷售的藥品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罰款,對于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産停業整頓直至吊銷藥品批準證明文件、藥品生産許可證、藥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
從處罰金額到停産停業,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于朗迪制藥的處罰都是 " 頂格 ",而這也是根據 7 月份國家藥監局的情況通報做出的落實處罰。
早在兩個多月前,國家藥監局官網公布,經甘肅省藥品檢驗研究院等 10 家藥品監督檢驗機構檢驗,發現有 16 家企業生産的 49 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當中朗迪制藥旗下的碳酸鈣 D3 獨占 32 批次,産品中維生素 D3 含量測定不達标。
具體而言,24 批次碳酸鈣 D3 顆粒生産方爲北京振東朗迪制藥公司及其委托方山西振東制藥公司,7 批次碳酸鈣 D3 顆粒 ( Ⅱ ) 和 1 批次碳酸鈣 D3 片 ( Ⅱ ) 由北京振東康遠制藥公司委托山西振東制藥公司生産。
彼時,朗迪制藥官網發布聲明稱,公司已在第一時間召回所涉批次産品,經第三方權威專家認證,維生素 D3 易因氣溫、運輸等客觀環境因素造成含量不穩定,但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朗迪制藥 7 月份發布的緻歉聲明
可以看到,無論是今年 7 月的通報還是此次的處罰,振東制藥都多次出現。根據此前朗迪制藥與振東制藥簽署的《藥品委托生産合同》, 約定朗迪制藥委托振東制藥生産碳酸鈣 D3 片(II)、碳酸鈣 D3 顆粒産品,委托期限爲十年。
對于朗迪制藥近日被從重處罰一事,老東家振東制藥證券部此前回應财聯社稱,"(我們)與朗迪制藥隻是代加工關系,所以他們停業整頓跟我們沒有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振東制藥與朗迪制藥曾是利益共生的一家人,關系匪淺,雙方兩年多前的分道揚镳已然充滿迷思,完全剝離後又還保持着代工關系,雙方關系可謂迷霧重重。
賣掉 " 現金牛 " 後,老東家的日子不好過
2016 年,振東制藥斥資 26.46 億元收購了朗迪制藥(原稱 " 康遠制藥 ")100% 的股權,實現财務并表,振東制藥進入業績轉折之年。
收購之前,已上市 5 年的振東制藥主要從事中藥制劑、化藥制劑的研發、生産和銷售,但業績平平,盈利能力一弱再弱,2012 年至 2014 年歸母淨利潤增速均爲負,各爲 -23.62%、-19.09%、43.31%。
收購之後,2017 年到 2020 年,朗迪制藥收入占振東制藥總營收的比重始終在 15% 以上,又得益于保健産品的高利潤率特點,朗迪制藥成了振東制藥的盈利 " 頂梁柱 "。
2018 年至 2020 年,朗迪制藥累計實現盈利 15.3 億元。其中,以 2020 年爲例,朗迪制藥利潤率爲 48.01%,淨利潤 3.61 億元,同期,振東制藥淨利潤 2.6 億元。這一年,朗迪制藥終端銷售額達 43 億元,以 26% 的市場份額成爲全國第一,振東制藥也憑此得到了 " 鈣王 " 殊榮。
振東制藥對于買來的 " 親兒子 " 也曾寄予厚望。其董事長李安平還在 2018 年時表示:" 下一個十年,朗迪鈣的零售市場銷售潛力最高有望實現 60 億至 80 億的目标。"2020 年,振東制藥還宣布了對朗迪制藥的生産線擴能改造計劃。
但是好景不長,就在朗迪制藥業績蒸蒸日上之際,振東制藥在 2021 年 8 月突然宣布戰略優化——拟以 58 億元的價格出售朗迪制藥 100% 的股權。
對于這一猝不及防的出售,振東制藥解釋稱,公司要聚焦醫美市場,深耕腫瘤領域,減少多元發展,實施戰略瘦身,并聲稱 " 相信這次戰略轉型會讓振東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
消息公布後,振東制藥連續 3 個交易日股價跳水,累計跌幅超過 13%。
事實是振東制藥因此陷入了多重财務困境,而公司實控人的個人财富确實因此邁上了新台階。
2021 年年終,振東制藥宣布,向全體股東合計分紅 27.74 億元,高于公司當年的 16.17 億元的歸母淨利潤。實控人李安平持有振東制藥36.59% 股份,在這一大額分紅中可以獲得 10.15 億元。
振東制藥非常熱衷于分紅,據統計,上市至今,公司分紅十一次,累計金額高達 33.29 億元,而公司合共淨利潤才 37.96 億元。李安平于多次分紅中獲益 12.43 億元。
僅在公司虧損的 2018 年和 2022 年,振東未有分紅。
2022 年是賣掉朗迪制藥的第一個完整财年,振東制藥錄得 0.51 億元的歸母淨虧損,同期,營收下滑 26.80%。不止于此,公司經營現金流入 39.69 億元,比上一年減少 15.68 億元,經營活動産生的流量淨額僅 8630.32 萬元。
钛媒體 App 制圖,數據來源:wind
振東制藥深陷财務困境的核心因素是與朗迪制藥 " 分家 ",除此之外,首要原因是其當前聚焦的脫發賽道屬于概念比較火,但距離大舉創收尚有距離。
2011 年,振東制藥斥資 1.12 億元收購了安特制藥,其主營産品是生發産品達霏欣米諾地爾搽劑。2021 年,脫發經濟盛行,相關概念走紅,但是聲勢浩大的概念落實到收入卻比較 " 骨幹 "。
2022 年,負責生産達霏欣米諾地爾搽劑的子公司安欣制藥(安特制藥于 2021 年 7 月更名爲安欣制藥))收入爲 2.27 億元,僅占總收入的 6.09%,難以拉動公司整體增長大旗。
而且據米内網和中康科技數據統計,達霏欣米諾地爾搽劑 2022 年銷量市場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三生制藥(01530.HK)的蔓迪。
其次,振東制藥的腫瘤藥業務也并無新的建樹,且公司也沒有對此投入足量的研發資金。
在腫瘤領域,振東制藥的主要産品爲岩舒複方苦參注射液、比卡魯胺膠囊和注射用香菇多糖等,已經披露的數據顯示,2020 年和 2021 年上半年,其腫瘤業務收入分别爲 9.39 億、4.81 億。2022 年進入集采後,主要産品比卡魯胺膠囊等産品的盈利能力同比下降。這也是公司該年虧損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振東制藥2022 年銷售費用高達 15.18 億元,占總營收比重 40.70%,而研發費用僅 2.91 億元,總營收占比僅 7.89%。今年 5 月,深交所還向振東制藥下發年報問詢函,要求其說明服務費、市場運營費占比是否與同行業上市公司存在較大差異,是否存在違規返利的情形等。
2023 年半年,振東制藥歸母淨利潤繼續負增長,經營活動産生的流量淨額轉負,爲 -1.08 億元。公司的财務狀況并未出現向上拐點。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 作者丨楊亞茹 編輯丨孫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