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首席人物觀(ID:sxrenwuguan),作者:小遙,編輯:江嶽,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 返貧 "
" 畢業能自己賺錢了,反而變窮了 "。
當開始接觸到真實社會時,一些大學生們才知道,自己曾經的生活多麽像是一場美夢。
" 投簡曆發現畢業後的工資還沒有大學兼職高,再加上生活費更不用說 ",在廣西,身爲應屆生的小王還沒有找到工作,在今年秋招時,她發現了這一殘酷的現實。
在這之前,她每個月能收到父母給的 2500~3000 元的生活費,再加上做兼職每月 1500~2500 元的工資,她的大學生活便是在這樣的物質水平中度過的,按摩、看電影、旅遊都是常态。
在大學生群體,這不算奢侈。
畢竟,大學生堪稱當代消費力最強的群體之一。
每個月拿着父母給的生活費,再加上偶爾兼職賺的外快,許多人花錢從不含糊,生活可以說十分滋潤。
淄博燒烤和各地音樂節的火爆,都少不了他們的助力——背着雙肩包,拉着行李箱,不遠萬裏也要去 " 湊個熱鬧 ";各大網紅美食和打卡點,他們也不甘落後——在社交媒體上曬出的種種攻略中,他們俨然已經對學校周圍的一切了如指掌。
2023 年年初興起的 " 特種兵式旅遊 ",便是發源于這一群體。那段時間,社交媒體上的許多視頻中,無論是直達拉薩的列車上,還是各地的風景名勝,滿滿都是年輕的身影,而記錄下這一幕的人也不禁感歎 " 每個景點都長滿了大學生 "。
伴随而來的是,大學生生活費數額成爲互聯網上一直以來經久不衰的話題,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拿出來調查評論一番,然而無論數額多少,總會有 " 不夠用 " 的聲音出現。
2022 年開始,小紅書上興起了大學生 3000 元、5000 元過一個月的挑戰。從他們發上來的賬單截圖可以看到,一個月支出 4000 元已經算是正常水平,甚至是控制後的結果。而在這些挑戰中,評論區裏不乏一個月 2 萬 ~3 萬元花銷的大學生,也有人說,在北京一個月 6000 元勉強夠用,前提是不出去玩不喝酒。
仿佛這樣的支出水平是理所當然的。
隻是當面臨就業時,這些大學生們卻傻了眼:招聘軟件上的招聘信息是十分冷酷的,除了一線城市,大多數城市的大部分崗位爲應屆生開出的薪資在 3000~5000 元的區間。這意味着即使兢兢業業上一個月的班,不遲到不早退,也不過隻能拿相當于自己此前單純用來吃喝玩樂水平的工資,而這份工作甚至有可能連雙休和八小時工作制都無法保障。
小王便是其中之一。在找工作之前,她光是做兼職,一早上就能賺到 300~500 元,然而現在爲了找工作而做的實習卻隻有一天 50 元的補貼," 連房租都不夠 "。
同樣備受打擊的還有在湖南的七七,她也是一名即将畢業的應屆生,大一大二的時候對金錢完全沒有概念,看見什麽東西都想買,聽說什麽好吃的都想吃,有的時候随随便便一頓飯就超過 200 元,又覺得趁着年輕就應該多出去走走看看,因此,錢不是花在美食上就是旅遊上了,每個月開銷在 5000 元以上。
但因爲自己平時會接一些禮儀、小主持課老師、模特等兼職賺點外快,這樣的消費水平并不算是一種負擔。
大三的時候,她開始面臨就業的問題,準備實習。于是她下載了招聘軟件,卻發現很多工作的工資可能隻有 3000 元出頭,想到自己一個月的開銷,她開始産生對金錢的危機感,意識到一個現實:自己未來賺的錢很有可能還沒有自己花的多,甚至第一份工作的工資不一定會達到現在生活費的水平。
小紅書截圖
于是,她不再将希望寄托于找一份工作,做個打工人,而是希望畢業後可以自己做老闆," 想創業賺大錢 "。
消費降級
" 返貧 " 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消費的降級。
2019 年 9 月,一條投稿詢問網友們大學畢業前後生活差距的微博下," 變窮 "" 畢業後摳摳索索 " 是高贊評論的關鍵詞。
四年間,這種情況照舊在畢業生身上發生着。
豆瓣 " 今天消費降級了嗎 "、" 摳門女性聯合會 " 等小組裏,畢業生們或請教,或探讨,或分享着省錢的秘訣與經驗。
在衆多分享自己省錢經驗的帖子中,不少人都表示,自己的消費習慣在畢業後迎來了一次巨大的改變,具體地說,是消費等級驟降。
有人把日常喝的奶茶從二十幾元一杯的喜茶、奈雪的茶降級到蜜雪冰城,也有人把護手霜從将近 30 塊的小雛菊降級到不到 5 塊的隆力奇。
小王則是這樣描述自己消費水平的轉變的:高消費的頻率降低,經常消費的品牌也開始追求性價比。之前去上海的時候,她可以花 500 塊買一個香薰蠟燭,但現在,她不會那麽容易沖動消費了,而是會多方尋找性價比最高的," 味道都一樣幹嘛要選最貴的 "。
之前,她喜歡逛那種小衆設計師品牌的集合店,總是買一些小東西,但她也明白,這些東西又貴又沒用,所以現在不會買了," 現在我甯願把錢都吃進肚子裏 "。除了吃以外的領域,她對品牌的追求變小了。
對于七七來說也是如此,因害怕自己未來賺不到現在花了父母的這麽多錢,她選擇消費降級:慢慢降低自己的消費欲望,能省則省,吃飯的時候會有意識地減少點菜的數量,也增加了選擇公共交通出行的頻率," 之前蘋果手機一出新款,就會想立馬換新,而且換最好的、内存最多的,但是現在一部 13Pro 已經用了快兩年了。而且之前買一個手機殼可能就 300 多元,現在更願意選擇拼多多,更具性價比。"
正在實習的小乙,此前每月的花銷在 5000 元左右,一個月能去十次高鐵站、六次機場,出門全靠打車," 錢全花在吃和出行上了 "。
她所經曆的消費降級也非常明顯:如果翻看她之前的化妝包,會發現那時候她買的口紅都是叫得上名字的大牌,價位基本都在 300 多元一支,但是經曆了 " 返貧 " 後,她已經很難爲了買一支口紅而花上 300 多塊錢了,現在,她基本都在刷到的抖音直播間裏買口紅,它們的價位大多在 79 元兩支或 99 元三支。
在她身上,另一個消費降級很明顯的地方是鞋。讀高中的時候,消費水平加之虛榮心理的雙重影響下,她很看重鞋子的品牌和價值,穿的鞋價格基本上都在幾千甚至接近萬元的水平。而現在的她 " 一雙洞洞鞋走天下 ",主打性價比,同時,洞洞鞋的百搭也能讓她顧全搭配。
她們選擇消費降級,一方面自然有客觀方面的原因,最直接的便是自己手中可支配的錢少了,另一方面,也有主觀想法的影響——不好意思再向父母要錢。
" 賺錢不容易 " 的字眼不約而同地出現在這些剛剛畢業,或者即将畢業的人所講述的心路曆程中。
對父母改觀
當畢業生們體會到賺錢的不易,不能再輕易向父母要錢的同時,他們對父母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
2023 年 8 月,在畢業生陸續進入職場後,# 工作後突然覺得爸媽好厲害 # 的話題悄然登上了微博熱搜。
年輕人們一邊感歎父母在工作之餘還能将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一邊佩服他們能拿着普通的薪水養活整個家庭,甚至還能買房買車。
而在這之前的 7 月,抖音上有人分享自己畢業前後生活的對比——降溫用品從空調到電風扇、吃的食物從大閘蟹到炒芸豆、消費觀念從 " 買買買 " 到 " 看什麽都嫌貴 ",引發了無數網友共鳴的同時,也引發了他們換位思考後對父母的敬佩。
他們在評論區寫道:" 突然覺得爸媽真的好厲害 "" 他們是怎麽做到養孩子、照顧老人,還能有房有車有存款的 "" 工作了真的很佩服爸媽那麽點工資還能攢下來,又買房又買車,有個急事還能及時拿出來幾萬塊錢 "。
也是在見識到就業的殘酷與賺錢的艱辛後,七七發自内心地覺得父母好厲害,能買得起房和車,還能養得起自己和他們的父母。有時候,她甚至會懷疑,他們在自己身上花的錢,自己能不能賺回來。因此,她更想努力賺大錢,帶着父母一起看世界。
小乙則是在意識到自己開銷很大而錢又很難賺後,覺得 " 父母太厲害了,以後不會生孩子,生孩子太花錢了 "。
而這大概也是很多年輕人的心聲。
抖音上,一對龍鳳胎的母親分享了兩個不到一歲的孩子日常所喝奶粉的空罐,一層三排,每排 6 罐,一共擺了三層加八罐,在文案中,她打上了 # 養娃不易 # 的标簽。
這條收獲了 28.4 萬點贊的視頻下,有 25.3 萬評論。一條 39.7 萬贊的評論說:" 三天一桶,一桶 300。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人都麻了,我一直以爲賺奶粉錢隻是比喻 "。
另一邊,年輕人則開起了玩笑:" 喝點優樂美算了 "" 退一萬步來講,他就不能喝奶茶嗎?"" 給他整兩口冰紅茶得了呗 "" 喝點蜜雪冰城讓娃甜蜜蜜一下算了 "......
總結起來,他們的心情大概可以用一句評論概括:" 幼崽一個月奶粉錢就要大概 5000,我都不敢想這 5000 花在我身上有多爽。"
雖然玩笑的意味更濃,但話語中父母的不易依然清晰可見。
在互聯網的語境中," 原生家庭 " 與 " 父母 " 的出現往往會與負面形象相關聯,甚至成爲需要逃離的對象,但也有很多瞬間,讓人意識到,原來父母也不過是個努力生活的普通人,他們的所作所爲可以被理解。
《請回答 1988》裏,德善在無數次與姐姐一起過生日時後終于情緒爆發,哭着喊出父母對自己的種種不公平後跑出家門,在她參加比賽回來的那天,德善的爸爸在巷口等着她,拿出一個生日蛋糕,爲她補過生日,祝她生日快樂,向她道歉,并說道:" 爸爸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所以,我女兒稍微體諒一下。"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首席人物觀(ID:sxrenwuguan),作者:小遙,編輯:江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