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6 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十四屆北京市政協委員、畢馬威中國及亞太區主席陶匡淳在《關于進一步發揮北交所平台樞紐作用 , 助力專精特新企業更好發展的提案》中表示,建議利用北交所錯位發展優勢,實現高質量擴容;多維度拓展北交所的市場功能,提高流動性;發揮服務能效,助力 " 專精特新 " 企業更好發展。
提案顯示,截至 2022 年底,北交所上市公司 162 家,公司數量同比增長近一倍;全市場股票融資 399.28 億元,同比增長超四成;新三闆創新層公司數量 1700 餘家,全年新增挂牌公司 270 家,同比增長近兩倍。由此可見,經過一年的努力,北交所、新三闆市場結構功能進一步完善,運行質量得到了顯著改善。
陶匡淳表示,但相比于滬深交易所,北交所在發展初期依舊存在流動性較低、公司估值偏低、外部對于北交所的認知度有限等問題。比如:整體交易活躍度相對較低,二級市場流動性有待改善;在企業估值方面,北交所上市企業的平均發行市盈率與科創闆、創業闆上市企業存在較大差距等。
對此,陶匡淳提出三大建議:一是利用北交所錯位發展優勢,實現高質量擴容。北交所的發展目标之一就是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将是推動北交所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北交所實現高質量擴容的重中之重。2022 年工信部發布了第四批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共 4328 家,相當于前三批小巨人企業數量的總和。總共四批 8997 家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中大部分尚未上市,這批未上市企業預計将帶來較大規模的上市增量。
建議北交所在提高闆塊包容性的同時,進一步加深與工信部、地方政府、金融服務機構的聯動與合作,結合國家級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的評選工作以及定期的培訓輔導和走訪,在全國範圍内深入挖掘高質量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及時了解企業發展狀況,做好這些企業的前期規範化運營等資本市場培育工作,做好北交所作為 " 專精特新 " 企業的主陣地在中小企業融資政策等制度優勢方面的市場推廣工作,同時适時探索新三闆和北交所服務這類企業的更有針對性的創新型制度安排,為北交所的高質量擴容奠定基礎。
二是多維度拓展北交所的市場功能,提高流動性。在構建北交所特色制度産品體系的同時,建議積極尋求國際化發展的道路,加深北交所與港交所的合作,一方面加速兩地市場的互聯互通,以提升市場流動性;另一方面北交所企業盡管目前相對規模較小,但不乏細分行業排頭兵,也有部分優質企業已有海外業務的布局,部分企業從财務指标上看已滿足聯交所上市的條件,建議針對這類優質的北交所企業以及存在出海業務發展訴求的 " 專精特新 " 企業,與香港聯交所溝通探索更為靈活和創新的兩地上市或二次上市制度,從而更好地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利用好兩地市場發展壯大,也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便捷的投資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渠道。
三是發揮服務能效,助力 " 專精特新 " 企業更好發展。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對拟上市企業培育服務機制,實現對拟上市企業的動态管理,發揮新三闆分層管理優勢,重點支持後備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範财務制度、加快上市進程。特别是對拟上市企業重點開展融資服務、監管對接、政策指導等專項服務,充分調動和發揮市場化中介機構的參與積極性,推動企業加快上市進程。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