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 ,作者陪伴你成長的
編者按:
上半年的疫情給企業帶來了無法想象的 " 災難 ",在這樣的困局面前,企業的種種問題和不足都清晰地顯示了出來,有一批企業沒有堅持下去,而另一批堅持下來的企業才有機會、有資格談 " 重生 "。
作者:金一南
美編:高婉珍
來源:緻良知四合院(ID: zhiliangzhiSHY)
1
用最大的精力
關注最重要的事
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曾經提出一個 " 少數派 " 的理論,即:80% 的結果,歸因于 20% 的企業。
帕累托的理論,來源于對大量經濟學現象的分析。
80% 産出來自 20% 的投入;
80% 的存款來自 20% 的客戶;
80% 的堵塞發生在 20% 的用戶;
80% 的工作由 20% 的人員在承擔;
80% 的醫療資源用于 20% 的疾病;
80% 的銷售來自 20% 的顧客。
這種現象慣常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但是我們沒有細細地琢磨它,而帕累托把它們全部羅列出來了,并總結得出了如上定律。
這個定律揭示了一個現象:多數往往隻能造成少許影響,而少數往往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響,這不僅是一個經濟學理論,在人類社會學領域也同樣适用。
正如:" 人的一生縱然漫長,但是關鍵時刻隻有幾步。"
在一個人漫長的生命裡,不可能每年都是均衡推進的。決定一個人一生鍊條的,其實是幾個關鍵環節。
對國家、企業而言,同樣如此。一個企業的成長,往往是由幾個關鍵環節決定的。2020 就是這樣一個關鍵環節,在這個關鍵點上,有可能進一步發展,也可能就此消亡。
毛澤東在指揮作戰的時候曾經說過:
" 抓住戰略的樞紐,部署戰役;抓住戰役的樞紐,部署戰鬥。"
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是抓樞紐、抓關鍵。
所以,在 2020 年這個關鍵節點,用最大的精力關注最重要的事,才是領導成功的關鍵。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須集中精力關注最重要的事。這才是領導成功的關鍵,才是把握大局的關鍵。大局裡,一些關鍵點不能丢,這些關鍵點抓住了,整個大局就抓住了。
疫情再嚴重,早晚都要過去,而企業的發展、科研、市場、創新,是未來決定企業命運的最關鍵環節。
如果大家在談論疫情,你也在一味談論疫情,分散了精力,不再高度聚焦,如此,你是否能夠把握關鍵環節?是否考慮到如何有效複工,奪占制高點?是否能夠把握自己企業的命運?
2
一個企業家的全局觀
在疫情面前,隻有真正把握大局,才能有效地保持清醒。
成功者有一個最大的特征,就是積極,在順境中積極,在逆境中甚至更積極;失敗者,在順境可能積極,在逆境中一定消極。
人與人之間的差别非常小,最終結局的差異非常大。積極或消極,最終導緻了成功或失敗。
為什麼有些人積極,有些人消極?
消極的人看局部、眼前、腳底下,全是深坑、陷阱,周圍都是爛泥。積極的人呢?周圍有深坑、有爛泥、有污水,但是他看到了前面有綠地、有藍天、有白雲,所以他積極,這就是全局視野的問題。
"
一位智者講過一句話:" 對青天而懼,聞震雷而不驚;履平地而恐,涉風波而不懼。"
"
有了這種氣度,才能具有真正的全局視野。
一個人必須有所畏懼,在順境下,不能忘乎所以;當電閃雷鳴到來時,反而要淡定。走在平地上,一片坦途,反而要留神,因為路邊很可能有炸彈、地雷;大風大浪真正來時,你卻能夠閑庭信步。
這就是做人的标準。
就像宋代大學問家蘇轼講的一樣,"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 "。有了這種定力,才能真正具有全球視野。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稱:可以确定,2020 年全球經濟将出現急劇下滑,比大蕭條時期更加嚴重。全球将有 190 個國家出現人均收入負增長。
但就是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之下,有的企業家依然能夠創造機會,讓自己的企業實現發展。
" 距離是上坡時拉開的 ",上坡時大家都難,下坡時都很容易。
開車的時候是否有這樣的體驗?超越是上坡時完成的。上坡超車,下坡不要超車。下坡你快,别人也快,哪怕是一輛大貨車,下坡的速度也很快,因而超車很危險。上坡超車才是對的,上坡别人難,你也難,這個時候你加油門能夠超車。
現在正是最艱難的爬坡期,從國内看,所有企業都難;從世界看,所有國家也都難。190 個國家要出現經濟收入負增長,而中國率先走出疫情,就是世界所有國家中比較容易、比較順暢、發展環境比較好的。
我們可以設想,若一大批企業面臨淘汰、破産,然而真正沖頂的企業也将由此時産生,在最困難的時候,将會産生真正的企業領袖。這個時候劇烈洗牌,原有牌的順序,大小王的順序都要發生變化,新的王者要産生。
産生在哪裡?
産生在最困難的時刻,就産生在這個特殊的 2020 年的時刻。2020 年的時刻是摧毀一批企業的時刻,也是産生新的企業王者的時刻。
3
企業家一定要有前瞻胸懷
《聖經》上有這樣一句話:" 沒有遠見,隻有消亡。"
消亡不是立即死亡,而是枯萎。你看,樹葉由綠變黃,由黃變枯,秋風一掃,枯葉落地,這就叫枯萎,這是一個枯萎的過程。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遠見,那麼也就跟樹葉一樣,會由綠變黃,由黃變枯,被秋風橫掃,自然消亡。
對于企業,同樣如此。
企業家必須具備前瞻胸懷。如此,企業家才能引領企業,在未來能夠沖頂,能夠在行業中有所作為,能夠大有作為。
" 未來很遠,我們的目光更遠。"
如果我們的目光很近,隻看腳下三五步,那麼,看到的都是爛泥。這樣的狀況就決定了發展,你真走不遠。
然而,另外一個人能走遠,為什麼?因為他目光遠,就能走出當下滿是淤泥和陷阱的困境。
2020 年 7 月 21 日,黨中央領導人在企業家座談會上講:" 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充分發揮國内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升産業鍊供應鍊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今天,我們面對市場的困境、企業的困境、發展的困境、各國國際關系的困境,下一步如何發展?就是要充分發揮國内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繁榮國内經濟,帶動發展,甚至帶動國際發展。
在今年這樣的情況下,誰能想到,蘇州地區上半年吸引外資竟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30% 以上,逼近 40%?
在全球疫情下,在美國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經濟封鎖,以及各種各樣封鎖的情況下,外資大量進入,這就是一個機會。
對企業的領導人來說,今天就是考驗領導力的最佳時機。
你能不能有效地把握危機中存在的機遇?
你能不能有效地把握不确定性帶來的挑戰?
你能不能抓住這份機遇?
很多人都不喜歡不确定性,希望等所有事情都搞定了、所有情況都搞清楚了,再幹。無論是投資、生産、轉産,都要搞清楚。其實,很多社會現象是非常複雜的,是搞不清楚的,若是等到 100% 都搞清楚的那天再去行動,那天永遠不會到來。
什麼事都存在不确定性,更何況我們處在一個風高浪急的年代,不确定性空前增長,要在這種情況下把什麼都搞清楚,那是難上加難。
正是這樣,你也不确定,我也不确定。不确定性對于雙方都是一樣的,但是,能不能利用這種不确定性,卻是不同的。因為人的主觀能動性不一樣,主觀能動性強的人,能夠利用不确定性;主觀能動性弱的人,不能利用不确定性。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疫情,促使下一階段的産業環境更重視數字基建、雲服務、物聯網、遠程連接等等,這些産業都将迎來大發展的機遇。而中國企業在這些領域都具有一定優勢。
4
企業家要有擔當意志
在今天,在充滿了不确定性和各類挑戰的時局下,擔當意志尤為可貴。
克勞塞威茨被列為西方近代戰略學的鼻祖,他在《戰争論》中講了這樣的一句話:
"
" 面對戰争中的不可預見性,優秀的指揮員必備兩大要素,這兩大要素在和平時期一個也看不出來,但在戰争時期是絕對管用。第一,即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具有能夠發現一線微光的慧眼;第二,敢于跟随這一線微光前進的勇氣。"
"
大家覺得一片黑暗,你覺得有一線光明,你看見了,這是你的智慧,你比别人強。你不但看見了,而且敢于跟随這一線微光前進,你就可以突出重圍。
這兩個因素很重要,第一來自你的智慧,第二來自你的勇氣。
我們可以看見,有些人有智慧,沒有勇氣——他能發現微光,但是沒有膽量去跟随這線微光。
有些人有勇氣,沒有智慧——他能夠铤而走險,但是他無法有效發現這線微光。不能發現微光,這樣的人隻有匹夫之勇,也不行。
所以,真正具有擔當意志的人,不是蠻幹、胡幹、拼死一搏的賭徒。智慧和勇氣有機結合,才是一個完善的、合格的擔當者。
孫中山先生講過這樣一句話:
"
" 曆史由三種人創造:第一種人,先知先覺;第二種人,後知後覺;第三種人,不知不覺。"
"
在黑暗中發現一線微光,屬于先知先覺;敢于跟随這線微光前進的人,屬于後知後覺。孫中山先生講,先知先覺的很少,後知後覺、不知不覺也必須都得有,缺一不可,曆史由這三種人共同創造。
在今天,在 2020 年這種嚴重的疫情考驗之中,先知先覺之人最重要。平常搞倡議的人很多,而在大家萬念俱灰,都覺得不行的情況下,還能搞創意,還能幹起來,那真的是非常智慧。
從這點上來看,我們不得不佩服毛澤東的智慧。當大家覺得萬念俱灰,隻有 1 萬多人,紅纓槍,漢陽造,連标準的軍服都沒有的情況下,紅軍能勝利嗎?毛澤東對此的回答就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别看我們今天就是火星子,将來一定能夠勝利,這就是先知先覺。
有這樣一句話:" 企業家肩膀頭子硬不硬,能不能扛得住?有些人肩膀頭子很軟,擔子一重就壓怕了,有些人的肩膀頭子很硬,大石頭愣給扛起來。"
你有沒有這樣的擔當精神?
1979 年,中國建立深圳特區時,面臨的争議特别大,反對的人非常多,小平同志作出批示:" 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
2020 年 8 月 26 日,深圳特區建立 40 周年之際,黨中央領導人奔赴深圳,慶祝這一時刻。
40 年前,小平同志冒着風險殺出一條血路,40 年後怎麼樣?40 年前,深圳的經濟總量是香港的 1/500,香港比深圳強 500 倍,經濟總量是深圳的 500 倍。40 年之後的今天,深圳經濟總量完美地超越香港。小平同志提出的 " 殺出一條血路 ",在今天終于實現了,深圳真殺出了一條血路來,而且經濟全面超越香港。
當年,要是沒有領導人 " 殺出一條血路 " 的擔當和決斷,我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嗎?那是不可能的。
有這樣一句話:" 理論永遠無法與成功辯論。"今天,凡能站住的企業都是成功的,不管你秉承哪一路理論發展,你成功了,你的經驗就值得别人總結,就可以上升到經濟理論。
誰能扛得住,誰才能生存。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是扛不住的,要垮掉相當一批,尤其是在服務業、第三産業,包括旅遊業、餐飲業、賓館、交通運輸、航空、高鐵、長途汽車等等。
有一批企業重新成長了起來。一位 70 後企業家告訴我:" 在今天的中美貿易戰中,美國想要壓垮我們,其實我們并不關注中美貿易戰的結果,我們隻聚焦于自己是否在進步之中。" 中美貿易戰從 2018 年開打,一直打到今天,但是他的企業在不斷地進步、成長,這就可以了。
" 隻有成為幸存者,才能變成變革者。"
幸存是為了變革,我們一定要變革。為什麼呢?因為隻有通過變革,才能勝利。生存和變革都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就是勝利,就是一定要奪取勝利。天下所有人,沒有哪個人從一出生就是為了承受失敗的,所有人都是為了争取勝利,勝利是我們的終極目标。
2020 年給我們每個人都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在你的企業發展史上也重重地記上了一筆,真是終身難忘的一年。或者生存,或者死亡,或者前進,或者倒退,在 2020 年表現得極其充分。
" 災難不由我們選擇,道路卻由我們開辟。" 新冠疫情來不來,有其客觀規律,我們不讓它來,它也來了,這個不由我們選擇,但是道路是由我們開辟的。
最後兩句話送給大家:
1. 問題是帶人走出困境的最好向導。
2. 危機是教人進行創造的最好老師。(本文完)
稻盛和夫經營之最:阿米巴經營模式
真正激發組織、員工的潛能和動力
實現企業經營利潤倍增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