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在 2023 全年銷量有望突破 35 萬輛,營收突破 1200 億元,并成爲首家實現年度盈利的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的成功是中國市場開放的成功,新造車運動不僅改變了汽車的屬性也改變了世界汽車産業的格局。
文丨智駕網 夏時雨、黃華丹
編輯|浪浪山上的小豬妖
11 月 10 日,李想在進入造車行業以來最高光的一場财報會上面對投資人關于如何看待與華爲、小米的競争時直言:" 面對華爲的競争,内部認知非常一緻,面對華爲 80% 是學習,20% 是尊敬,0% 是抱怨。我們作爲一家初創企業,能夠在邁入千億收入規模的時候,遇到這樣一個萬億收入的可以學習的科技榜樣,其實還是非常幸運和興奮的,這是我們真實的心态。"
李想展現出一位企業家站在新造車運動旗手位置時難得的冷靜和謙虛。
▲今年春李想在電動汽車百人會
但華爲問界的成功掩蓋不住理想汽車在 2023 年的光芒:
理想汽車在 2023 全年銷量有望突破 35 萬輛,營收将突破 1200 億元,并成爲首家實現年度盈利的造車新勢力。
相比特斯拉盈利用了 17 年時間,在 2015 年成立的理想汽車有望将這一時間縮短爲 8 年。
理想汽車已從造車新勢力陣營中獨自走了出來,成爲身處中國汽車市場一線的企業。
01.
逆勢增長,将成爲首家營收過千億的造車新勢力
可以說理想汽車的異軍突起是 2023 年新造車運動中的标志性事件,中國汽車的千億營收俱樂部即将迎來一位 80 後主導的造車新人,李想以其專注和特立獨行正成爲接續李書福、魏建軍之後又一位造車狂人。
理想汽車走出了一波氣勢洶洶的逆勢行情,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一派繁榮但一衆賠本賺吆喝的玩家中,銷量與利潤實現了同步增長。
理想汽車 11 月 9 日發布的 2023 年第三季度财報交出了一份靓麗的成績單:
總交付 105,108 輛,同比增長 296.3%。10 月實現單季度交付突破 4 萬輛,達 40422 輛。
1-10 月,累計交付 244,225 輛,完成 30 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标極爲樂觀。
營收方面,理想三季度實現總營收 346.8 億元,同比暴增 271.2%,環比增長 21.0%。其中汽車銷售收入 336.2 億元,同比增長 271.6%。
截至 9 月 30 日,理想汽車 2023 年累計營收爲 821.2 億元,而第四季度預計車輛交付量爲 12.5 萬輛至 12.8 萬輛,收入總額預計爲 384.6 億元至 393.8 億元,較 2022 年第四季度增長 117.9% 至 123.1%。
這意味着其總營收将超過其年初立下的千億營收 20 億元,這将是國内首家實現千億營收的新勢力企業。
而比營收更亮眼的是利潤表現。
三季度理想汽車實現了 22% 的毛利率,車輛毛利率 21.2%,均高于李想此前認爲健康的 20% 毛利率,也高于上季度 21.8% 和 21% 的數據。已經超過特斯拉 17.9% 的毛利率,略低于比亞迪 22.1% 的表現。
淨利方面,理想汽車三季度實現淨利潤 28.1 億元,連續四季度實現盈利,也是新勢力企業中唯一實現盈利的,這一成績同時超過了長安汽車和廣汽集團。
而上年同期,理想還同樣深陷虧本泥潭,淨虧損 16.5 億元。相較今年第二季度 23.1 億元的淨利,三季度淨利潤也實現環比 21.8% 的增幅。
在現金流方面,理想三季度自由現金流爲 132.2 億元,截至三季度末,理想現金儲備已達 885.2 億元。
更充裕的資金自然也帶來更多投入的可能。早期理想在研發上的投入明顯低于蔚來、小鵬,但從去年開始,理想便加大了研發支出。今年第三季度,理想研發費用已爲 28.2 億元,同比增加 56.1%。
理想汽車表示其已經完成從 0 到 1 的積累,正加速從 1 到 10 的規模化拓展。
這一切來得如此迅猛,堪稱理想速度。
02.
高度聚焦、專注讓李想䢛異于同期創業者
對于李想和理想汽車在 2023 年的表現,外界一直将蔚小理,李斌、何小鵬、李想三家企業,三位創始人放在一個維度上對比,三家公司先後完成第一批交付、第一批完成上市,但在 2023 年,三家企業的走向呈現出巨大的差異。
相比李斌和何小鵬,李想展現出強大的戰略定力,高度聚焦,經受得住誘惑,不盲目擴張,節奏不緊不慢。
在今年大熱的出海潮中,李想展現出一位戰略大師般的冷靜。
他在今年 7 月 18 日發微博稱:" 本月前兩周的交付量和上險量相差了 200 多輛,詳細調查後發現,原來是有人以私人名義平行出口了 200 多輛理想汽車,主要出口到中亞和中東等地區。"
但他轉而強調:"理想汽車在 2025 年之前都不會做海外市場,會集中全部資源實現 2025 年的目标。" 而即便開拓海外市場,也會保持直營的模式。
2025 年也即《中國制造 2025》這一目标的時間節點。
2021 年 2 月 22 日在李想的内部信中首次提到理想汽車 2025 年的戰略目标:拿下 20% 的市場份額,成爲中國第一的智能電動車企業。
彼時李想預計 2025 年中國市場将銷售 800 萬輛新能源汽車,意味着理想要實現 160 萬輛的銷量。
今年 6 月 30 日在理想汽車成立 8 周年,李想再發公開信,明确到 2025 年,其産品矩陣将包括一款超級旗艦車型,五款增程電動車型和五款純電車型,理想成爲中國市場所有豪華品牌銷量的第一(即 20 萬元以上所有乘用車的銷量第一),交付量達到 160 萬輛 / 年。"
爲什麽立下 160 萬輛的年度目标,李想解釋說:我們隻有在 2025 年拿到中國智能電動車 20% 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爲公認的頭部企業,我們才有足夠的人才、技術和資金的儲備,參與到 2030 年更激烈的全球市場競争中去。
以今年 35 萬輛的銷售量,意味着理想要實現 4.5 倍的增長。
不過,李想顯然低估了中國市場新能源的滲透率,10 月份已超過了 36%,而 2023 全年将有望沖擊 900 萬輛的銷量。
而做爲李想聚焦專注的另一表現,即是今年理想 35 萬的銷量僅由三款車型完成,這意味着基本上做到了款款爆款,悉數拿下其所處細分市場的領頭羊位置。
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數據,第三季度,理想 L9 蟬聯全尺寸 SUV 銷量冠軍,理想 L7 和 L8 兩款車型分别穩居中大型 SUV 銷量前二。在 20 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市場,理想汽車的銷量保持前三,市占率從今年一季度的 10.9%、二季度的 13.7%,提升至三季度的 15.4%。
目前理想的所有車型均爲增程式,且均爲面向家庭用戶的中大型 SUV,曾一度被稱爲套娃。但也正是如此精簡的産品線讓理想具備了規模化降低成本的可能。
不過李想的成功容易被很多人容易忽視的一點,是他的年輕。
李想是今天尚在牌桌上的造車企業創始人中唯一的 80 後,他對中國當前核心消費群體的喜好與把握精準而有前瞻性。
李想極爲張揚,同時也頗爲難得的少年氣讓他成爲新造車運動中極爲純粹的一位造車人。
當然落在産品層面,理想汽車的獨豎一幟是其對增程動力這一路線的開拓和堅持。
03.
純電和智駕是下階段核心目标
李想以一已之力讓增程動力成爲一項被市場廣泛認可的動力模式,近日李想段言吉利、長城的插混車型最終也将慢慢歸于增程模式。
增程的生命力從最初 " 脫褲子放屁 " 式的嘲諷到引發廣泛的追随,并逐漸說服業内認同是一種長期有持久生命力的模式,僅用了不到五年時間。
而今年正成爲理想從增程擴展至純電市場的關鍵一年。
在 11 月 10 日的财報電話會議上,李想公布後期車型規劃時表示,首款純電 MPV 産品 MEGA 将于今年 12 月正式發布,2024 年 1 月展車進店,2 月開啓用戶交付。2024 年将推出四款車型,一輛增程 L6 以及 3 款純電車型。
MEGA 雖未正式發布,但憑借外觀和精準的傳播已經赢得了鋪天蓋地的關注。
李想稱,這款車在充電、空間以及造型方面都有着明顯的優勢。
此前公布的信息顯示,理想 MEGA 将能實現 800V 高壓 5C 快充,12 分鍾即可實現 500 公裏續航裏程補能,這将大大降低用戶的補能焦慮。
爲了迎接純電車型的上市,在充電網絡上,目前理想已在全國高速沿線建成并運營 130 座超充站,今年年底将建設完成 300 個高速超充站,覆蓋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川渝等四大經濟帶。
空間方面,李想表示 MEGA 具有極緻的大空間,能更好滿足中國大家庭的全家出行需求。而在外觀上,MEGA 高鐵車頭式的造型使其可實現 0.215 的超低風阻,有效降低能耗,同時做到不犧牲空間。
在智能化方面,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馬東輝在回答提問時表示,理想将着重打造自動駕駛研發能力,目标是明年上半年進入自動駕駛第一梯隊。
目前,理想自動駕駛團隊共 900 人,明年底,團隊将擴大到 2000 人左右,2025 年超過 2500 人。
理想汽車總裁、總工程師馬東輝表示,一方面,理想将推出多款車型的全場景 NOA,包含高速和城市場景。同時,理想也将加大對智能駕駛 AI 算法、前沿技術的研發。
目前計劃是在今年 12 月向全量 Max 用戶推送 AD Max 3.0 的正式版本,提供全場景 NOA 功能,統一采用 BEV 架構。同時,理想還将在明年上半年向用戶推送 AD Pro 3.0 的正式版軟件。
馬東輝還強調,理想将堅持智駕系統的全系标配,這是理想的一大特色。
目前來看,在智駕領域,華爲和小鵬占據了國内的第一梯隊,目前已有實現城市 NOA 車型的落地。
而這兩家智駕車型的銷售情況,也讓市場看到智能駕駛已經開始成爲能對用戶決策起影響的功能,也就是說,用戶已經願意爲智能駕駛功能買單。
根據官方公布數據,問界新 M7 上市後收獲的訂單中,智駕版占比超 60%。而小鵬 G6 的智駕高配 Max 版占比更是超過 70%。
此外,據多方信息,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準入标準将開始試點,也就是說,國家将放開 L3 級别自動駕駛車輛準入,多家車企正在爲此做好準備。
而理想在這方面的落地進展顯然還有待加強。
04.
華爲:全方位的對手也是最大的老師
華爲在今年夏秋之交一系列營銷手法,讓中國汽車市場看得眼花缭亂。
而對理想來說,來自華爲的壓力更是不言而喻。
問界 M7 售價 24.98 萬至 32.98 萬,直接對标理想 L7。而 L7 的售價則爲 31.98 萬至 37.98 萬。有潛在用戶表示兩者體驗相似,但問界 M7 便宜了六萬左右。
雖然理想曾憑精準的産品定位一定程度上避開了市場競争,但當細分賽道闖入實力更強的競争對手後,價格戰依然會成爲無法避免的選擇。
據報道,理想直營店從 10 月 8 日起,全系降價 3.1 萬元,且爲直接現金減免。
在三季财報電話會議上,李想以極爲真誠的表示,理想内部面對 80% 是學習,20% 是尊敬,然後 0% 是抱怨。
對于這樣的低姿态,李想解釋說:" 作爲一家初創企業,能夠在邁入千億收入規模時,遇到一個萬億收入的可以學習的科技榜樣,非常幸運和興奮。"
但無論是敵是師,華爲已理想汽車目前最直接的競争對手。
不僅新問界 M7 讓理想 L7 壓力陡增,華爲後續的布局,将持續對理想形成打擊。
在問界之外,華爲與奇瑞合作推出轎車品牌智界在 11 月 9 日已經發布了首款車型智界 S7,官方信息發布數據稱,當天預定已超 5000 台。
同日,餘承東正式宣布華爲智選者升級爲鴻蒙智行,其與四位鴻蒙智行的合作夥伴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将分别推出 SUV、轎車、MPV 等車型,全面覆蓋局乘用車産品線。
而華爲不僅體系強大,同時在技術研發和儲備、甚至渠道上,都超過蔚小理任何一家。
在門店數量上,和華爲相比,理想同樣不占優勢。截至 10 月 31 日,理想共有 372 家直營店,到今年底将增加至 400 家。而華爲門店,則超過了 1000 家。
2023 年,理想和華爲多次面對面直接交手,這一幕注定将延續至 2025 年。
在李想的微博頁面,長期置頂着其今年 6 月寫就的一篇總結類文章:
" 很多人都問過我一個問題,理想汽車的驅動力是什麽?有的企業是技術驅動,有的企業是價值觀驅動,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認爲理想汽車是産品驅動的企業。産品驅動隻是一個結果,我們核心的驅動力隻有兩個字:成長。理想汽車的組織使命是:掌控自己的命運,挑戰成長的極限。成長才是我們的驅動力,每一個業務、每一個人才、每一個團隊都要成長,不能停下來。"
李想将成長分爲兩個閉環:一個是學習,一個是訓練。
他透露理想上下在 2022 年 9 月底的雁栖湖戰略會上達成共識,全面學習 HW,升級爲矩陣型組織," 能夠打陣地戰,徹底告别遊擊戰。"
爲此,理想汽車在橫向實體部門在戰略部和産品部的基礎上新增了商業部、供應部、流程部、組織部和财經部。
在蘋果和特斯拉之後,華爲成爲李想的第三家學習的公司,而被華爲視爲對手,本身即是尊重。
06.
供應鏈穩定與持久戰
當然,對理想來說,在漂亮的成績和環伺的對手和壓力之下,最重要的依然是保持自己的節奏。
在财報電話溝通會上,馬東輝表示,在供應方面,之前遇到的供應瓶頸問題都已經順利解決。針對明年的新車型,理想在整車制造和零部件采購方面都制定了中長期的供應策略,來提高供應的韌性和供應保障。
要保持高毛利,實現後續的降本,理想也将與合作夥伴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短期以商務降本爲主,中長期則通過項目平台化,使采購價格回歸到合理水平。中長期還将從端到端、全鏈條來尋找降本增效的機會,包含産品研發、技術創新來優化成本。
産能方面,目前理想汽車在北京和常州有兩個生産制造基地,可以有效支持未來兩年的銷售目标。
2023 年正進入尾聲,理想正成爲比亞迪之後,第二家呈現出勃勃生機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不過出水才看兩腳泥,新能源賽道沿處于起步階段,遠未到終局。
并不能簡單根據一時的位次排名變化斷言一家企業的成功與失敗。
這是一場持久前,久久爲功,久久爲勝。
【關注智能汽車,關注智駕網視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