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 Apple Vision Pro 發售已經過去兩個月的時間,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由于發售區域的限制,加上價格、應用等多因素的影響,其并沒有迎來真正意義上的爆發,很多用戶也都表示自己的 Apple Vision Pro 已經開始吃灰。
在體驗上,Apple Vision Pro 開啓了 XR 行業的新階段,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并不是一款傳統意義上的極緻産品。不過,基于蘋果的帶動,整個 XR 行業迎來了加速發展,從上遊供應鏈,到下遊終端市場,均是一副 " 撸起袖子大幹 " 的場景,諸如雷鳥創新、XREAL 等垂直廠商也都先後獲得了新一輪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Apple Vision Pro 的發售,也給手機廠商帶來了除 AI 之外的新思考。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在換機周期增至 51 個月的今天,手機廠商們開始通過各種創新叠代來激發消費市場的換機欲,但即便是 AI,效果也并不顯著。而在蘋果 " 空間計算 " 理論的引導下,多家手機品牌開始兩條腿走路,均表達出對 XR 行業的深厚興趣。
早在 Apple Vision Pro 發布之後,就有消息稱華爲将在今年發布對标産品。整合後的魅族,則是在去年就推出了 AR 眼鏡。前不久,vivo 方面也透露,預計在明年成立 30 周年之際,發布 MR 眼鏡原型産品。未來,跨界入局 XR 行業,是否會成爲手機廠商的一道必做題?
那些年,手機廠商折騰過的 " 元宇宙 "
1968 年,計算機圖形學之父、著名計算機科學家 Ivan Sutherland 設計了頭戴式虛拟現實設備— Sutherland,因爲形态的原因被叫做 " 達摩克利斯之劍 ",也被認爲是首個真正意義的 VR 頭顯。
過去十年間的時間,谷歌發布了 Google Glass,索尼大力推動 VR 遊戲設備,紮克伯克 All in 元宇宙。但是,相比較手機、PC、平闆等終端設備發展的軌迹,無論是 VR 還是 AR 行業,都曾經曆過高峰,也在霎那間突然就跌入谷底。
圖片來源:IDC
根據 IDC 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 AR/VR 頭顯出貨 72.5 萬台(sales-in 口徑),同比 2022 年下滑 39.8%。其中 AR 出貨 26.2 萬台,同比上漲 154.4%,VR 出貨 46.3 萬台,同比下滑 57.9%。在去年四季度,AR 在出貨量上實現了對 VR 的反超。
鑒于當前的市場環境,洛圖科技分析師認爲,在不短的将來,VR 的空間是在 B 端市場,C 端市場 AR 會表現的好一些。一方面是消費者的接受度;另一方面是企業的熱情,現在 VR 的價格已經很低了,對于企業來講已經沒有空間了,所以企業也願意做 B 端市場。
XR 行業的起起伏伏,唯有當局者才能體會到其中的辛酸。有意思的是,早在蘋果之前,多家國産手機廠商就曾入局試水。隻是,當時的産業遠未成熟,并沒能激起多大的水花。
HUAWEI VR Glass,圖片來源:華爲官網
2016 年,華爲推出了首款 VR 産品,一年後推出了支持手機、電腦和 Cloud VR 三種平台終端的叠代産品。到了 2019 年,HUAWEI VR Glass 發布,外觀上更接近于眼鏡的樣式,整體也更輕薄。
小米智能眼鏡探索版
和華爲入局的節奏基本一緻,小米在 8 年前推出了 VR 眼鏡盒子,後期又推出了 VR 眼鏡,可以與手機聯動。除了 VR,小米在 AR 上也在持續研發,并在 2021 年發布了小米智能眼鏡探索版,采用單目 MicroLED+ 光波導方案,可以脫離手機單獨使用。
同樣是在 2016 年,vivo 推出了一款适配于 Xplay 系列的 VR 眼鏡盒子,這也是當時幾乎所有手機廠商的選擇,VR 更多的是手機的配件,提高觀影、娛樂等體驗。2019 年,vivo 公開了 AR 眼鏡的信息,支持雙屏異顯和 6DOF 技術,依舊是可以連接手機後使用,從而可以實現移動辦公等功能。
OPPO AR Glass 2021,圖片來源:OPPO 官網
至于 OPPO,在元宇宙的探路上則是比較謹慎,直到 2019 年的 INNO DAY 上才展示了 AR 眼鏡概念産品,采用衍射光波導技術。一年後,推出了第二款 AR 眼鏡概念産品 OPPO AR Glass 2021,相比較上一代更輕,搭載的則是 Birdbath 光學方案,需要連接手機使用。
再次入局,這次有何不同?
從 2016 年到今天,回看手機廠商折騰過的 VR、AR 産品,可以看出那時的技術、産業鏈以及商業背景,并不支持 XR 作爲一個單獨品類的擴張發展,它們更多的是手機的附屬品。到了前兩年,幾乎就很少有手機廠商再去費精力去做這個賽道,甚至有的品牌負責人還公開表達出看衰的觀點。
不過,在去年蘋果發布 Apple Vision Pro 後,這一切就變了。即便是變化的速度沒那麽快,但也足以看到船頭方向的調轉。一方面是上遊廠商更爲積極,高通最新推出的第二代 XR2+,硬件規格再次提升,支持 90FPS 的 4.3K 顯示分辨率的空間計算。另一方面,終端廠商也更爲積極,除了傳統垂直品牌,手機廠商們也在加速跨界。
魅族 MYVU AR 眼鏡,圖片來源:魅族官網
最 " 積極 " 的要屬魅族,在去年年底推出了 AR 智能眼鏡品牌 MYVU,并連發兩款産品,搭載 Flyme AI 大模型,采用樹脂衍射光波導技術,售價分别爲 2499 元和 9999 元。其中,MYVU 探索版是雙目全彩方案,重量爲 71g,搭載高通 4nm 芯片;MYVU AR 智能眼鏡則是單色方案,重量爲 43 克。
星紀魅族集團董事長沈子瑜向钛媒體 App 透露,整個 AR 業務已經搞了三年了,應該也是這個賽道中投入最大的國内企業。"MYVU 的光學系統是自研的,會堅持在這個賽道,把它做深做強。"
OPPO 研究院院長劉暢曾在 INNO DAY 上表示,"AR 的迷人之處在于可以通過 3D 視角探索很多此前無法接觸到的空間。" 在去年,OPPO 展示了首款 MR 設備—— OPPO MR Glass 開發者版,搭載骁龍 XR2+ 芯片,采用 VST 技術路線,屏幕支持 120Hz 刷新率,但并沒有量産。
作爲被寄予厚望的品牌,此前有消息稱華爲 MR 研發已有多年時間,将在今年推出對标 Apple Vision Pro 的産品。前魅族高管李楠則指出,華爲 MR 設備基于自研芯片幾乎無延遲的手勢空間操作,搭載 Sony Micro OLED 4K 面闆,重量在 350g,價格在 1.5 萬元。
而在前不久的博鳌亞洲論壇期間,vivo 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胡柏山透露,下一代有手機潛質的産品将是 MR,對此 vivo 已經準備多年,預計在明年成立 30 周年之際,發布 MR 眼鏡原型産品。
榮耀招聘信息
另外,榮耀 CEO 趙明也表示,其擁有一支緻力于研究混合現實技術的團隊。钛媒體 App 從招聘平台上發現,目前榮耀也在招聘 XR 産品經理,分析 XR 行業競争格局,總結競争優勢與差距結合公司特點,提出 XR 産品規劃方向和技術需求路線。内部拉通 XR 與手機、平闆、穿戴、耳機等産品的功能布局,打造 XR 生态環境。
IDC 中國高級分析師趙思泉對钛媒體 App 表示,MR 目前的硬件産業鏈從技術水平角度來說已經基本成熟,按照當前供應鏈布局及成本推算,成本會出現較大的下滑。
手機廠商的再次入局,相比較多年前,無論是市場環境還是供應鏈成熟度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應該不會再 " 空手而歸 "。興業證券研報指出,硬件、軟件雙端升級,共促 MR 技術力提升,MR 設備長期内有望實現對手機等終端設備的替代。
競逐空間計算時代,XR 将是一道必做題?
蘋果的入局,本身就讓這個市場重新獲得了升級。現如今,多家手機廠商的表态以及布局,更是讓 XR 行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此前,钛媒體 App 在與垂直 XR 廠商交流中得知,現在的行業正在以 " 指數級 " 的速度快速發展,雖然路線有所區别,但大家最終想要到達的終點是一樣的。
一名行業分析師指出,一個産業是否處于爆發的前夕,看看供應鏈的發展就知道。IDC 此前就曾預計,Apple Vision Pro 發布後,将會帶動 Micro OLED 屏幕的使用率。
在最新報告中,IDC 就指出,Apple Vision Pro 發布後,Micro OLED 屏幕成本快速下降。上下遊供應鏈的逐漸成熟,也加速了 AR 産品上的規劃以及叠代速度。XREAL 創始人徐馳向钛媒體 App 指出,之前 XREAL 的節奏是一年一款産品,而現在則是指少保證每年會有兩款以上的新品給到消費者。
而現在,手機廠商的入局,對于當前的 XR 市場格局也會造成一定沖擊。對于雷鳥、XREAL 等垂直品牌,手機廠商有着更爲龐大的用戶基數,在品牌上占據着絕對的優勢。而且,XR 與手機的生态聯動,也是垂直廠商所缺失的。
此前,沈子瑜還提出了一個比較有争議的觀點,也可以說是得罪同行的言論— " 沒有手機公司賦能的 AR 廠商,都将看不到未來 "。在沈子瑜的理念中,友商的産品規模并不大,整個工程師思維比較重,設計也很一般。作爲數碼達人的嘗新産品是 OK 的,但是并沒有做到 AR 眼鏡的本質。
對于手機廠的 " 叫嚣 ",XREAL 創始人徐馳則告訴钛媒體 App,在良性的競争下,這是一件好事,市場越熱,對消費者越受益,就像前幾年智能手機百花齊放的年代,XR 行業也進入了這一階段。" 手機廠商一定有他們的優勢,但可能也會有一些局限。過去的曆史變遷告訴我們,一定會有老玩家的機會,也一定會有新人的機會,某種程度上我們還是站在一個起點的。"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手機廠商的入局,不僅僅是産業鏈的成熟,更在于要抓住空間計算時代入口。對于 Apple Vision Pro,雖然形态上更偏向于 MR,但蘋果給出的定義則是空間計算設備。
" 通過空間計算,數字内容将在物理空間中更加逼真,也能夠真正意義上做到和物理空間融合 ",真格基金投資合夥人徐梧更是直言," 空間計算時代将是 10 倍起的移動互聯網,沒時間感慨過去。"
未來,XR 是否會取代手機,這問題就像 AI Device 是否會颠覆傳統智能終端一樣,仍是一個未知。但是,面對下一風口,不去嘗試,隻會讓自己在原有的血海市場中更爲被動。
作爲 " 後來者 ",手機廠商的跨界是有一定的優勢,對供應鏈的整合能力也會加速縮減與垂直廠商之間的壓力。但畢竟二者在運營路線上還所有差異,面對的主要受衆以及技術的側重性上也不同。
" 一年内成本下探速度還遠不足以支持 XR 成爲大衆消費品,手機廠商有成熟的供應鏈管理水平和線下零售體系,以及一定的消費者黏性。但垂直廠商深耕多年,在内容生态等方面仍有優勢 ",IDC 中國高級分析師趙思泉說道。
可以預見的是,市面上諸如三星、華爲、OPPO、小米、vivo 等主流手機廠商将 XR 作爲下一個重點發力賽道,但能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變革,隻能走一步看一步。另外,考慮到成本等問題,這次的入局能有多深也是未知數。
目前,XR 的成本仍遠遠大于普通 To C 級别的消費電子設備,在硬件以及生态上都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首先要做的還是先成爲一個大衆消費品,在體量上要先起來。
IDC 中國高級分析師趙思泉指出,廠商之所以仍在觀望是由于大部分廠商沒有信心可以通過成熟商業模式獲利,在手機廠商競争激烈的今天,絕大部分廠商對于是否要投入巨大成本試水還不堅定。(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 / 杜志強,編輯 / 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