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輩眼中,沒對象的永遠不配上大人那桌。可越來越多年輕人卻發自心底覺得," 戀愛腦 " 才真正沒救,憑實力單身誰都了不起。
單身人士的生活狀态,是家長口中的慘,還是真香?
從中國男女初婚時間越來越遲便可見一斑。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下文人口普查皆簡稱 "X 人普 "),男女初婚年齡分别爲 29.38 歲和 27.95 歲,要知道," 六人普 " 的時候還是 25.75 歲和 24 歲,這十年的增幅遠大于前幾次人口普查間的變化 [ 1 ] 。
初婚年齡大幅後推的另一面,是單身的人變多了。
在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針對單身青年的最新研究中,青年的年齡範圍被設定爲 20-49 歲。原因一是 20 歲爲女性最低法定結婚年齡,二是 50 歲被認爲是女性生育年齡上限,且國際上将 50 歲未婚視爲終身未婚的參考。
我們可以看到,從 " 六人普 " 到 " 七人普 ",中國青年人口總體下降了近 4000 萬,單身的青年卻從 1.31 億,增加至 1.34 億。
(圖 / 網易數讀)
單身青年整體增加了 250 多萬,但放在不同年齡組裏細看,其實還不太一樣。
20-34 歲單身人口有所下降,主要是因爲受到生育政策影響,他們出生時正好趕上了新生孩大幅減少的年代,20-34 歲人群的數量也正逐年下降 。
而高齡段 35-49 歲單身人口的膨脹速度就肉眼可見了,十年間新增近 440 萬人,特别是單身女性的數量增長了 122.42%,增幅在不同性别的所有年齡段中排第一。
這當中,有部分人甚至是不打算結婚了。對他們來說,單身不再是一種短暫的、作爲過渡的階段,而是一種穩定的生活狀态。
這樣的社會結構轉變,其實是全球多個國家的共同趨勢。歐美上世紀 60 年代單身比例就開始走高 ,像瑞典 2020 年男女性初婚年齡分别爲 37.5 歲和 34.8 歲,青年群體中一人戶占比過半;鄰國日韓 2020 年女性初婚年齡分别爲 29.4 歲和 30.8 歲,45-49 歲女性未婚率分别爲 17% 和 9.8%。
雖然目前中國離歐美、日韓所展現的 " 單身社會 " 還有一段距離,但現如今,單身人士早就不是什麽 " 稀有動物 ",不少人一邊沉迷工作,一邊享受着單身生活,并不會覺得羞恥。
哥大社會學博士伊利亞金 · 奇斯列夫曾在他研究現代人單身現象的書籍《單身社會》中寫道," 始終保持單身是我們最難坦然接受的事 " [ 4 ] ,而現在,中國青年正在逐步接納它。
那麽,這屆年輕人到底爲啥不願意談戀愛了呢?
有人是這樣總結的:二十歲出頭,還在讀書,不結婚理所當然;二十六、七歲事業剛起步,不結婚情有可原;三十五、六歲找到人生奮鬥的目标,不結婚也無可厚非;四十來歲有足夠閱曆想清楚老去的日子怎麽過,選擇不婚也無可指摘。
我們也統計了社交平台上 " 你是因爲什麽不想談戀愛 " 這一問題下的數千條回答,發現除了老生常談的經濟壓力、個人性格差異,最常見的原因其實是沒有時間精力。
現在的年輕人過着什麽樣的生活?" 肝上長人 " 的生活。還在讀大學的,爲了卷 GPA 有肝不完的課程作業,爲秋招 0 offer 焦頭爛額;做社畜的,天天 "996",到家刷兩集小甜劇都覺得累,一天 24 小時根本不夠用。
忙碌之下,年輕人們的 " 戀愛體力值 " 早就虧空——沒有心思去爲一句暧昧話語臉紅耳赤,也沒有精力去處理戀愛關系中難以避免的情緒紛争。
(圖 / 網易數讀)
值得一提的是,因爲懶得付出、改變或者因爲擔心合拍問題、出現個人利益受損的情況,不少年輕人主觀拒絕戀愛。
畢竟網上沖浪多了,也知道正常人寫 PPT 爲了述職晉升,戀愛腦隻配寫 PPT 控訴渣男渣女,浪費時間和金錢,傷心又傷身。
而在選擇 " 主動單身 " 的人中,有不少是高學曆女性。
衆所周知,中國一直是男多女少。但在本科及以上學曆群體中,單身女性卻多于男性,尤其是城鎮高齡研究生,男女單身性别比達到 81.7:100。
這些女性中,一部分是因爲想 " 向上嫁 ",但卻沒找到經濟實力、社會地位都要優于自己的人生伴侶,跟現實碰了壁而剩下。還有一部分,在有一技之長、經濟實力和人生目标之後,并不認爲婚姻就是人生的固定軌道 [ 5 ] [ 6 ] 。
對她們而言,像 52 歲依然獨身的俞飛鴻所說的," 單身或者婚姻,不是一個特别困難的選擇題,哪個更舒适,就處在哪個階段 "。
(圖 / 網易數讀)
有 " 主動單身 ",就有飽受婚姻擠壓的 " 被動單身 " 群體,主要是小學及以下學曆的高齡農村男性。
從 1982 年開始,中國出生性别比開始失衡,到 2004 年時更是達到 121.2:100 的高位 。農村失衡情況更是嚴重,從 80 後進入适婚年齡開始," 農村男青年結婚難 " 的問題就凸顯了。
武大社會學教授楊華的長期田野調查發現,南方農村的這個困境更早顯現,因爲這些地方人口流動更早開始活躍,耕地綁不住年輕人,村子留不住女性,外出的女性很多留在打工的城市,不再回鄉 。
此後踏上 " 覺醒之路 ",出走考大學、務工的 " 娜拉 " 越來越多。到現在,即便是留在農村,女性選擇自立門戶的比例也上升了——從 " 六人普 " 到 " 七人普 ",20-34 歲農村女性一人戶占比從 6.42% 上升到 7.25%,是農村單人戶中唯一增長的群體。
農村裏,一邊是願意且适合結婚的女性銳減,另一邊,收入低、工作不穩定的低學曆高齡男性,自己都還徘徊在貧困和溫飽之間,能娶到老婆談何容易?隻能被迫打光棍。
2020 年,農村低學曆高齡段的男女單身性别比,達到了驚人的 867:100。通俗地講,就是農村如果有一個四十來歲沒結婚的小學學曆女性,那相應地,就存在接近九個這樣的男性。
現在網絡上常說 "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而更重視自我、" 生活取向 " 更強的單身人士 [ 3 ] ,确實更多地在享受世界。
畢竟沒有孩子的牽絆,讓爸媽倍感焦慮的學區房、補習班都成了無源之水。日常大小事兒的決策也能主打一個随心所欲。雖然工作一樣痛苦,但和已婚青年相比,生活還是自由自在多了。
在花錢上,也可以怎麽開心怎麽來,把取悅自己放在第一位:不同于已婚人士把錢花在生活日用上,單身人士更願意捯饬自己、滿世界溜達,每月花掉一半多收入的單身人士比例也明顯高于結了婚的 。
單身是一人賺錢一人花,爽是真爽,但在穩定性财富積累上,優勢就比不上夫妻共同奮鬥的已婚人士了。畢竟結婚後有個小家,不僅兩個人共同生活成本會降低,也會開始爲長遠的未來做足經濟上的規劃。
人大研究中引用的 2018 年中國家庭追蹤數據顯示,城市青年男女總體總資産分别有 125.04 萬元和 116.69 萬元,而單身男女青年則分别少 6.93 萬元和 5.91 萬元,房屋數量和市值、存款數量、金融資産都略少一些。
(圖 / 網易數讀)
不過相比 " 錢袋子 " 有多鼓,讓單身青年感覺最難的,可能還是精神世界的不時脆弱。
單身時很難避免深夜偶爾襲來的孤獨和不安全感。很多獨居的單身青年,能把自己的小窩打理得井井有條,用興趣愛好填充 90% 的時間,但情緒并不能時時自控:
因爲北漂和單身,經常一個人覺得沒有安全感,沒有歸屬感,深夜莫名其妙地傷心流淚 ……
獨居大多時候開心,偶爾會 emo,特别是社交完後、工作下班後,走進一個人的房間,孤單的存在感很強。
這樣的孤獨沒法和不存在的伴侶訴說,單身青年們隻能把這部分情感寄托轉移到其他關系上。
(圖 / 網易數讀)
家頭細務的打理、生病卧床時的照顧,單身青年主要把求助的目光投向父母或兄弟姐妹。而心裏有話不吐不快,或者有結伴玩樂計劃時,他們則傾向尋找朋友當 " 樹洞 " 和 " 搭子 "。
有時家人和朋友能穩穩接住負面情緒,可他們并不總是在身邊,自己便難以在第一時間就感受到被人溫柔地托住。
盡管平日潇灑自在的狀态是挺不錯,但時間久了,年歲漸長,單身人士們也難免覺得孤獨。
特别是遇上時代的不确定性、生活裏的至暗時刻、他人不理解的目光,哪怕内心再堅如城堡,也不禁開始搖擺起來,許多單身的人會在主觀上認爲自己比别人掙得少、地位更低,對未來的信心也沒有那麽充足 [ 3 ] 。
社會學專家沈奕斐曾說,新時代的愛情是屬于勇敢者的遊戲。但其實,單身所需要的勇氣也一點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