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3 月 29 日訊(記者 闫軍)基民最新爆料,富榮基金相關産品螞蟻基金上搜索不到了。實情如何?
對此,财聯社記者進行了核實,截至 3 月 29 日下午,從支付寶理财頁面信息來看,不論是輸入 " 富榮 "" 富榮中短債 ",還是富榮旗下基金經理名字,都無法查閱到相關信息。
富榮基金方面向記者表示,螞蟻基金是進行了一些調整,正在積極溝通中。在行業人看來,這是代銷機構保障用戶權益的常見動作,包括暫停搜索、新用戶無法申購等。
從種種迹象來看,螞蟻基金當前是對其産品做了 " 下沉 " 處理。财聯社記者多方驗證了解到,不僅是螞蟻基金,包括騰訊理财通、個别銀行等渠道也對富榮相關産品進行了不同限制,其中對 " 富榮中短債 " 的限制購買較爲集中。不過,記者發現,投資者依然可以在天天基金購買該基金。
富榮中短債遭 " 下沉 "
根據基民爆料,新客戶已無法在螞蟻基金搜索欄中找到富榮基金産品。
财聯社記者查證發現,在螞蟻基金搜索欄中,此前受債市贖回潮影響較大的富榮中短債确已無法查到,向智能助手提問 " 富榮中短債 ",則顯示暫時缺乏該基金的測評信息,僅有基金經理王丹和基金公司的測評。
不過,記者發現,從螞蟻基金智能理财助手對話欄中,卻還可以查找富榮基金的其他相關産品,包括富榮貨币、富榮滬深 300 指數增強等産品,不僅有産品詳細的收益表現、回撤控制、收益風險比等信息,同樣也可以順利加入自選以及購買。
此外,在平安、招商等銀行渠道,理财通、天天基金等第三方代銷平台上,富榮基金産品信息展示暫時沒有受到影響,但是在購買環節,各家限制不同。
比如,在平安銀行 APP 中,隻開放了富榮旗下貨币類産品的購買,其他産品均顯示 " 本平台暫不銷售 ";在騰訊理财通中,富榮中短債已經顯示無法購買,其他産品未受影響。
根據不完全統計顯示,當前第三方代銷平台中,針對 " 富榮中短債 " 設置的限制最多,僅有天天基金購買未受影響。
富榮中短債爲何遭嫌棄
對于基金公司産品加入螞蟻基金等電商平台的門檻,有業内人士表示,符合平台要求的标準就可以提報,簽訂代銷協議,在準入門檻上并沒有太多限制,但是入選精選或推薦池則對規模、業績、基金經理風格劃定等有較爲嚴格的要求。
記者觀察發現,富榮中短債并未入選螞蟻的精選或推薦池。
以螞蟻基金爲例,對富榮中短債的 " 下沉 " 與部分限制購買的原因,華南某基金公司網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家銷售平台對富榮中短債的限制壓力或來自客戶投訴,這隻産品是去年債市調整中 " 受傷 " 最深的債基之一,面對虧損,基民投訴并不限于基金公司,第三方銷售渠道也在被投訴之列,甚至首當其沖。
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從自家産品來看也是同樣如此,銷售平台會接到投訴,進而将壓力傳導至基金公司。
去年 11 月,債市出現踩踏危機,大量機構贖回引發基金經理大幅抛售債券,淨值波動導緻投資者恐慌性贖回加劇了行情的動蕩。其中,以個人客戶居多的富榮中短債成爲贖回潮中淨值波動相對慘烈的一隻。
盡管公司提前做了預案,向投資者發出安撫信,并調整了回款時間,依然難擋市場情緒,當月 21 日,該基金更新淨值顯示,單日淨值下跌超過 12%。
從去年四季度年報顯示的規模變動來看,富榮中短債從三季度末的近 50 億斷崖式下跌至 1.32 億元,A、C 份額規模變動率分别達到了 -94.98%、-97.71%。
值得注意的是,3 月 23 日,富榮中短債基金經理唐奧卸任了該基金,由此前共管的基金經理王丹單獨管理。
此外,同一天,唐奧管理的富榮富祥純債、富榮富興純債也宣布了他的卸任,根據公告顯示,離任原因在于 " 工作調整 ",三隻産品卸任後,唐奧已經無基金産品在管。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隻基金均在今年 1 月 18 日增聘了宋芳、孟飛兩位基金經理,唐奧卸任後,兩隻基金均由該兩名基金經理單獨管理。從人事調整節奏來看,這也表明富榮此前已經爲唐奧卸任做好了過渡的準備。對此,有業内人士表示,基金經理的變更或許同樣來自渠道的壓力。
中小基金公司發展困境
富榮基金是成立于 2016 年,作爲 "10" 後,富榮基金發展在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中存在感并不低,總資産管理規模 185.90 億,股票型基金規模 21.36 億,排名全市場 65/125。
整體來看,公司也有可圈可點的産品,富榮中短債一度成爲網紅産品,在遭遇債市危機之前獲得不少投資者的偏愛。事實上,從未受贖回影響的富榮富恒兩年定開債業績來看,表現依然穩健。該基金成立于 2020 年 9 月,截至 3 月 28 日,該基金成立以來收益率爲 8.41%,規模爲 40.14 億元。
此外,在指數增強産品上,富榮滬深 300 指數增強也是其主打産品之一,該基金成立于 2018 年,當前規模爲 21.26 億元,截至 3 月 28 日,該基金成立以來回報率爲 82.27%,近五年收益率爲 81.44%,遠超同期滬深 300 指數 2.88% 的收益率。
在基金行業 " 馬太效應 " 加強之下,不僅是品牌影響力、渠道認可,還是創新産品機會、人才培養上,中小基金壓力空前。未來如何在市場中找到差異化發展路徑,這是擺在包括富榮等中小基金公司前面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