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叔的職場微課堂
職場 人生 幹貨 勵志
哈叔 第 998 篇原創文章
2019 年底,我寫了一本書,書名定爲《破局》。
截至目前爲止,這本書的發行量還是挺不錯的,哪怕早就過了推廣期,現在月銷量依然能有幾千冊。
但于我個人來說,書的銷量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最值得慶祝的事。對我真正意義重大的,是這本書深受不少讀者的喜愛,給很多讀者帶去了正向的思考以及實實在在的幫助。
在過去的這幾年裏,我經常能收到一些讀者的反饋:
有人擺脫了目前的困境,走出了當下的迷茫;有人收獲良多,帶着更好的心态以及智慧,開啓新的人生之路。
當初,我之所以将書名定爲「破局」,是因爲我認爲:
人生中所謂的成長,其實就是一次次的破局,打破一個困局之後,再進入下一關,然後再打破,再闖關,如此反複下去。
換而言之,隻要掌握了破局之道,就具備了不斷闖關升級的能力。
尤其是在當下這個風雲變幻,充滿變數和不确定性的大環境下,破局的能力顯得格外重要且必要。
那麽,如何才能破局呢?
在《破局》這本書裏,我分别從思維、視界、做事、處世、溝通、管理這六個角度探讨了破局能力的煉成方法。
其中,我說過這麽一句話:困局的根在思維。
這意味着什麽?
意味着解決之道的鑰匙也在思維。而這也是我在《破局》一書中,将思維放在第一章節的原因。
但總感覺有些意猶未盡,爲了彌補這個遺憾,我在今年又寫了一本書,并取名爲《破局思維》。
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更多的讀者完成思維上的升級,從認知水平到行動,能有全方位的提升。
今天借此新書和各位讀者見面的機會,再來和大家聊聊思維的話題。
01
思維水平低,是緻命的短闆
爲什麽我如此強調思維的重要性?
原因很簡單,想必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思維決定行爲。
我們經常說執行力、行動力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這是有道理的,但決定行動力的關鍵因素,決定一個人能做出怎樣的選擇和決定,往往就取決于思維。
給大家舉幾個例子,這些例子很經典,我在之前的文章裏也多次提過,但常讀常新,我自己每次講,都感覺又有所收獲了。
第一個例子:螃蟹效應。
說的是,當抓到一隻螃蟹将其丢進竹簍裏時,一定要将蓋子蓋上,因爲它會爬出來。但等到多抓到幾隻以後,蓋子就不必再蓋上了,這時裏面的螃蟹是不會再爬出來的。
按理說,人多力量大,可爲什麽螃蟹多了反而一個都爬出來了呢?
原因就在于,螃蟹具有一種典型的弱者思維,那就是不懂得互幫互助,沒有團隊合作意識,甚至于會互相攻擊。
正因爲有這樣的思維方式,所以當一隻螃蟹向上爬時,下面的同伴就會用自己的兩個大鉗子把對方拉下來,踩在它的身上往上爬。就這樣,一個拉一個,互不相讓,最後一個爬不出來。
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人也是如此。見身邊的人混得好了,他們不是想着去請教、學習,而是想辦法把對方拉下來,給人家使絆子。
這就意味着,他們錯過了一次向上走的機會。
第二個例子:鳄魚效應。
當一條鳄魚咬住你的腳,這時最最明智的選擇,是放棄被咬住的腳,如果你試圖用手将腳從鳄魚的嘴裏拉出來,那麽很可能連手也被咬住。
具體是不是如此,沒有人做過相關實驗,但其所表達的「及時止損」的思維和道理,卻真真實實存在,且被無數事實所證明過。
比如說投資,爲什麽有些人投資損失慘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不懂得及時止損,心裏明明知道翻盤的希望渺茫,但又不甘心已投入了很多,總想着搏一把。
再比如說離職,很多人其實早就應該離職了,工資又不高,也沒有成長,但卻始終沒有挪窩。他們不是不想走,而是不甘心多年的經營一無所獲,總想着再等一等。
但在錯誤的道路上堅持,最後的結果隻能是越來越糟。
第三個例子:羊群效應。
有人曾做過一個實驗:在一群羊面前設置了一個栅欄,領頭的羊縱身一躍跳過栅欄,後面的羊也跟着跳過去。接下來,工作人員将栅欄移走,後面的羊走到這裏還是跳了一下,就好像栅欄還在一樣。
羊群效應是提醒我們不能盲目跟風,不要看别人做什麽也跟着做,這種喪失判斷力和獨立思考的行爲很可怕。
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可不少。
看别人做什麽項目掙到錢了,他也趕緊去做,也不管是否适合自己,也不評估風險、分析門道。
很多人之所以整天茫茫碌碌,卻又總是碌碌無爲,原因往往就在這裏。說難聽點,這些人就是做事不動腦子。
跟着厲害的人腳印走,這思維也沒錯,但錯就錯在,不能盲目,不能不結合自身的情況來。
通過這幾個例子,大家不難發現,一個人過得好不好,人生是向上走還是走下坡路,和其做人、做事的思維息息相關。
擁有諸如螃蟹、羊群這種低階思維的,大多都難以改變目前的處境,人生很難有大的突破和起色。
可以說,思維水平低,是一個人最緻命的短闆。
02
真正的高手,都有破局思維
熟悉我的讀者都知道,我喜歡通過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去闡述、解釋所要表達的觀點和道理。
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思維,一種高階的、良性的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将複雜問題簡單化,抽絲剝繭,找到問題的本質,然後以最高效、簡單的辦法去解決問題,打破僵局。
所以,接下來再來分享一個正面的、高階的思維案例: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 · 封丹寫過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試威力,看誰能把路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率先發力,呼呼地刮着大風,寒風凜冽,結果不但沒有将路上行人的大衣吹掉,人們爲了禦寒,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緊了。南風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路上的行人越來越熱,最後紛紛将身上的大衣脫掉。
在這場較量中,溫和的南風赢了。
這個小故事寓意深刻,藏着一個很重要的做事思維:逆向思考,反向操作。
想要路人脫掉衣服,不一定非要「硬脫」,很多時候,這種野蠻的處理方式反而會讓我們離目的越來越遠,我們可以試着逆向思考問題,反向操作去解決問題。
事實上,這種思維成就了相當一批人。
比如說美國知名服裝品牌「李維斯」的創始人、牛仔褲的發明者李維 · 斯特勞斯。
1853 年,全世界各地的人蜂擁至舊金山淘金,李維也前往舊金山。但他和絕大多數人不同的是,他不是來挖金子的,而是将一批滞銷的帆布做成褲子拿到工地上賣。由于這種帆布褲子很耐磨,大受淘金者們歡迎。
後來,李維又上架了一種結實耐磨的靛藍色粗斜紋布制作工裝褲,并用銅釘加固褲袋和縫口,既美觀又堅固,這就是牛仔褲的雛形,這款長褲迅速受到市場青睐,李維接到了大批訂單,也由此賺得盆滿缽滿。
還有個名叫米爾斯的人,他來到舊金山也沒有選擇去挖金子,而是賣礦工們挖金子需要用到的鏟子等工具,結果也賺到了大錢。
再比如當下網絡上很多做知識付費的人,他們自己做視頻剪輯、做跨境電商等等的,往往并沒有賺到很多錢,反而是在網絡上教别人做這些,最後賺到了很多錢。
這就是反向操作的思維。
通過這種思維的分享,我主要想說的是:真正的高手,他們之所以能屢屢打破僵局,從困局中走出來,往往就是赢在具有「破局思維」。
爲此,我寫了這本《破局思維》。
從如何升級認知力到錘煉行動力,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探讨,希望能助力各位成爲真正的高手。
思維決定行爲,隻有思維對了、正了,行爲才會高效、正确。換句話說,就是我們才能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與各位共勉之。
寫在文後
爲感謝各位讀者朋友多年的關注和支持,今天送出 2 本我的這本新書《破局思維》。
參與方式很簡單:
在文章下方留言,留言點贊數最高的兩位讀者,可獲得此書。點贊數統計于3 月 30 日晚上 8 點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