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專家以前以 " 人口紅利 " 引為自傲,當年投身國企建設的退休老工人和改革開放初期的打工者,低工資、沒社保、少福利、高勞動強度,造就了全球最低的人工成本優勢,吸引了大量制造業轉移到中國,這個群體釋放了強大的人口紅利。
這幾代人以犧牲個人利益的代價,換來了中國制造和中國經濟的騰飛。人口紅利,到底 " 利 " 于誰?大樹底下好乘涼,至少讓現在的有錢人吃到了老一輩産業工人的 " 紅利 "。那麼,給那些做出曆史貢獻的退休老工人,不是時代的回報嗎?
【一】2023 年養老金上漲,現有的機制隻能造成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自 2015 年以來,養老金年度漲幅從 10% 一路下滑至 2022 年的 4%,社保專家預測 2023 年上漲幅度繼續下滑至 3.5% 左右。現行的養老金上漲機制是定額、挂鈎、傾斜三結合的模式。但總體上看,上漲 3.5% 是一個基本數值,那麼,10000 元養老金的人漲 350 元,1000 元養老金的人隻漲 35 元。貧富差距,将越來越大。
【二】2023 年養老金應該給這三類退休工人多漲 20%。
曆史上看,最悲催的 " 人礦 " 是當年建設國企的幾代産業工人。這一代産業工人,主要是 1950 年至 1970 年出生的人。第一類人,是當年投身邊遠地區重工業建設的産業工人,他們累壞了身體,養老金普遍比較低;第二類人,是當年支持國企改革的産業工人,他們犧牲了個人利益,參與了下崗分流,晚年過着凄涼的生活;第三類人,是當年響應國家号召,買斷工齡、走向社會的産業工人,退休之後活得都比較辛酸。
【三】支持給三類退休工人多漲養老金的理由。
【1】要重新定義退休工人的曆史貢獻。當年,他們投身國企建設、邊疆建設、重工業建設,比如,石油工人中誕生了鐵人王進喜。他們隻有十幾元的工資,卻敢于犧牲,敢于奉獻,晚年隻能領取一兩千、兩千三元的低養老金。相反,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後來的國企幹部掙年薪,公務事業編享清福,退休後拿上萬養老金。時代虧欠老工人的,難道不應該補償嗎?
【2】要重新思考他們養老金低的曆史原因。社保專家聲稱,養老金執行的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市場法則,退休老工人的工資低、社保低,當然就活該領取低養老金了。這簡直就是過河拆橋、胡說八道。當年,國家為了造就 " 人口紅利 ",壓低了他們的工資和社保,才打造了中國競争優勢,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沒有他們當年的個人犧牲,哪有你們今天的高工資?
【3】要用公平正義的眼光看到群體之間的差異。有些社保專家說,多繳多得,這是典型的 " 雙标 " 思維。公務員、事業編不繳社保,退休之後照樣拿高高的退休金。國企幹部自己繳一點社保,單位繳大部分社保,結果退休享受了較高的養老金。單位繳納的社保,不正是全民所有的利稅嗎?退休老工人低工資,證明他們做出了個人犧牲,那些享受财政的人反而收獲了老工人的 " 人口紅利 ",反過來壓低他們的養老金。
【4】要用共同富裕的理念給低收入群體多漲養老金。社保專家沒有良心,不給退休工人漲養老金,說是養老基金沒有錢。我們為什麼沒有錢?M 國的養老金是其 GDP 的 150%,中國的養老金是 GDP 的 10%。咱們國家的 GDP 都快 120 萬億了,财富總量位居全球第二,共同富裕,民富國強,藏富于民,應該通過轉移支付等方式,給退休工人多漲養老金。
PS:認同嗎?請多多轉發,呼籲政策更加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