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各位個問題,今年你會看春晚嗎?
距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就在前幾天," 春晚 " 不出意料地出現在了熱搜裡。
網友老爺們熱議的源頭是因為世界杯上出彩的卡塔爾皇室王子受邀參加 2023 年的春節聯歡晚會。
但很明顯,整個的話題走向開始偏移,網友們真正關心的不是誰來參加春晚,而是春晚的節目内容。
因為網友們發現,本該開口大笑的語言類節目,結果就和趙麗蓉老師在《如此包裝》裡唱的那樣——" 我張不開嘴,我跟不上溜,你說難受不難受 "。
你說難受不難受
平日裡,無論網友們的話題距離拉得如何開,三觀愛好多麼不相同;這幾年,隻要到了讨論春晚語言類節目的環節,那就是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
不好看
南方的網友可能會白着眼瞥一眼手機,敲上一句 " 春晚我們南方人根本不看 ";而北方的同學此時也會評論一句 " 不好意思,這幾年我們北方人也不愛看 "。
由此我們就會知道春晚的口碑已經一落千丈。
我們會發現,這幾年的春晚呈現出一種 " 套路化 "" 模闆化 " 的狀态。
已經有網友對今年的春晚語言類節目做了一個全面的預測:
今年最紅的流量明星唱歌
水時長的相聲
小品方面:防疫有關的鄰裡沖突、家庭向的催婚 + 二胎 / 三胎、網絡流行語的硬插
雜技 / 武術
大合唱(歌曲舞蹈串燒):一定有兒童向的小兔子亂跑
魔術:晚上 10 點到 11 點半拉高收視率
京劇随意穿插
最後《難忘今宵》
其實說到底,曆年春晚的精彩程度,一直取決于春晚小品水平的高低。
但是,這幾年網友們的普遍反應是,春晚的小品真的不好笑,沒有了春晚老人們扛把子,全是硬套路、爛煽情。
比方說春晚小品裡經典的主題 " 春節不回家過年 ",通常是這樣的一個故事走向 :
大城市裡的外鄉人因為各種理由,決定今年過年不回家,結果鬧出了許多誤會,最後鄰裡街坊,居委會一起過個團圓年
網友直接把此類小品總結為 " 就地過年 "。
在這種模闆下,不同類型的人物确實還可以展現出不同的價值觀。
十多年前,主角換成進城務工人員,就是歌頌偉大的城市建設者。
這幾年,換成年輕人或者小情侶,那就是為了夢想打拼的北漂青年。
這麼個創作套路延續了幾年之後,喜愛 " 創作 " 的網友們直接火力全開,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春晚押題大賽。
B 站最強押題 UP 主
熟悉的套路之後,更熟悉的來了," 吃餃子(砸)" 俨然成為一個小品裡的萬能煽情結尾。
B 站單口邱千
打個比方,曾經的春晚小品就像手工餃子,我們期待各種餡混在一起,一口一個不同滋味。
而現在的小品變成了流水線上的速凍餃子,無論什麼餡的,吃到嘴裡都是一個味兒。
這幾年,無論什麼樣的小品主題最終肯定會加上 " 爸!媽!我們一起吃餃子!" 這種令人尴尬又無奈的煽情。
本來餃子在小品裡出現做為小品道具,用來推動故事的情節,如果翻一翻過去幾十年的小品裡的吃餃子的作品也有不少。
郭冬臨小品《實誠人》裡吃餃子的功能是小品情節和人物情緒的推動
但現在 " 吃餃子 " 彷佛就像是在糊弄電視機前吃餃子的觀衆。
所以 " 就地過年 "+" 吃餃子 ",一個萬能的套路加上一個爛煽情的結尾,這麼一個模闆,形成了近幾年來最不好笑的小品趨勢。
我們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春晚中的小品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能引人捧腹大笑了。
曾經小品上的一句台詞可能會引起新一年的潮流,而現在小品中的幽默台詞則是上一年的爛梗笑點。
春晚具體是什麼時候開始拉胯的,我們無法得知。
但微博上有個網友的觀點是:自從劉謙和小沈陽那一屆春晚(2009 年)之後,春晚整體觀感就開始逐年拉胯。
根據中國商産研究院的數據來看,和網友說的差不多,2010 年之後,春晚收視率已經步入了不可逆的走低。何況更多的時候,打開春晚隻不過是做個背景音,因為這一天所有台隻有這麼一個節目。
這兩年,桃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一近過年,特别是春晚當天,隻要打開小破站的經典小品合集,你就會發現同時在線人數達 1000+。
網友們會聚集在 B 站的小品合集下方,精神過春晚,一起緬懷曾經真讓人笑出聲的小品段子。
我們一直會開玩笑說春晚放着就是當個背景音,這幾年的春晚真的就淪為家庭聚會的背景音了。
因為我們懷念的是曾經的春晚沒有爛煽情的包餃子戲碼,但打開電視,我們發現:
再也沒有本山大叔和高秀敏為了包王八塘,給鄉長家裡送鼈。
再也沒有郭達飾演的老父親,看着追星女兒蔡明癡迷港台明星,把鄭成功當作鄭智化的弟弟。
實在沒有字幕版本的,用《快樂驿站》的版本
再也沒有趙麗蓉老師的太後大酒樓,以及變成了測試間諜專用的口令 " 宮廷玉液酒 "。
再也沒有陳小二和朱時茂兩位黃金搭檔帶來的《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姐夫與小舅子》……
而這幾年,雖然老戲骨們頻頻返場春晚舞台,當紅流量們也成了春晚的收視密碼,但似乎無法一舉挽回春晚越來越拉胯的事實。
蔡明和潘長江的毒舌老太太與小矮人,也無力拯救這幾代網友們的笑聲。
剩下的就隻有國内的 " 喜劇台柱子 "《開心麻花》,這幾年不斷的好人郝建,打敗你的不是天真,是無鞋(邪)。
雖然我們有很多不滿,但我們對這屆春晚的要求并不高,就是專人做專事。讓流量演員唱跳 Rap,讓唱歌演員唱歌,讓專業小品演員演小品。
其實,這幾年網友們瘋狂吐槽春晚語言類節目,嘴上說着不要,但是到了大年三十還是會打開電視期待一波。
因為無論現在的春晚小品有多爛,大夥還是會在語言類節目出現時,放下手中的一切聚坐在電視機面前,這是從小對年味兒的一種記憶複刻。
素材來自網絡
雖然很多情況是一家人從滿臉期待轉為滿臉失望,但是大夥想要的是那種一家老少蹲在電視前哈哈大笑的年味。
而一個能夠讓全國觀衆開懷大笑的小品,可以說是年味的一種延續。
一個小品裡演員的台詞能夠被全國人民記住并且反複使用,一方面确實是小品裡的包袱笑料足夠離奇。
小品《鐘點工》
小品《賣拐》
另一方面說明,這個小品作品已經被觀衆們最大程度地認可,這種認可是源于其呈現了觀衆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
其實也是用一種娛樂大衆的方式表現了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和現象。
1986 年,在陳佩斯、朱時茂的小品《羊肉串》中,陳佩斯飾演的小販無照經營,想盡各種辦法和朱時茂飾演的工商人員周旋。
" 對對對!我的這個羊肉串它也是這個樣子嘛!它吃起來臭,咽下去香!吃到肚裡亮堂堂,不不不,吃得全身暖洋洋!"
展現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浪潮下的社會樣貌,當時有句話叫 " 研究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 "。據說,陳佩斯為了演好小品中小販這個角色,還專門去北京的動物園服裝市場觀察學習小販的動作。
1995 年的小品《牛大叔提幹》,趙本山在舞台上對全國觀衆大談扯淡(蛋),範偉一句 " 他是上頓陪、下頓陪,終于陪出了胃下垂 " 也諷刺了當時的基層環境裡的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現象。
到了 2000 年,我小品《鐘點工》裡,宋丹丹飾演的陪聊鐘點工和趙本山飾演的空巢老人制造了一系列笑點。
" 活到 60 多歲了,一進城誰也不認識 "
背後展現的就是在新世紀快節奏的生活下,子女忙于事業,無暇照顧關心長輩,關愛空巢老人成了社會話題。
黃宏、鞏漢林、林永健帶來的一系列《裝修》《鄰居》則反映了城市化給傳統鄰裡關系帶來的挑戰。
小品《裝修》
蔡明、郭達的《夢幻家園》則劍指當時的房屋市場中開發商存在的不規範操作,老百姓辛辛苦苦攢錢買的房,結果房屋質量堪憂。
《夢幻家園》
可惜桃不能在這裡一一列舉這些經典的小品,但是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近五年的小品流傳度遠遠低于 80 年代、90 年代以及 2010 年前後的小品。
現在的小品,隻能算是公式小品。先誤會一波,然後解除誤會,最後煽情。
看似笑料包袱煽情整齊碼好,但實則是細嚼無味的,不斷地重複着主題空泛的說教。
所以,我們發現小品越來越水,年味兒越來越淡,看着電視機裡穿紅戴綠的一家子齊聲喊着 " 我們一起包餃子 ",我們隻能苦笑着繼續圍着電視機打開某個往年小品回味一下。
春晚是一台文藝晚會,隻有将藝術功能發揮得越充分,觀衆們才會提升對春晚的信心和興趣度。
但缺少足夠的社會觀察和藝術創作,小品也就變成了爛煽情和硬說教。
距離 2023 兔年春晚還有不到 40 天了,今年春晚你會看嗎?
設計 / 視覺:壯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