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高校畢業生達到 1158 萬人,而一年前,這個數字才首次破千萬。
有媒體報道,爲了緩解就業壓力,不少高校擴大了科研助理的招聘規模,已有 20 萬畢業生進入這個 " 緩沖地帶 "。
無緣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則要被迫進入越來越 " 卷 " 的就業市場。
有人爲了簡曆好看,花幾萬元付費實習;有人 " 全國巡面 ",在各個城市海投海面;有人另辟蹊徑,離開大城市回鄉創業。
一邊是望眼欲穿的應屆生,另一邊卻是不願敞開大門的企業方。某大廠去年秋招給出 8000 個名額,今年隻剩 3000,其中還有 2000 是實習生轉正……
過去,企業招聘應屆生的核心動力是薪資低、更忠誠,而如今,經濟下行讓同等水平的社招薪資降低、更具性價比,社交網絡又讓應屆生學會了和企業制衡的手段,不談 " 忠誠 " 隻談福利,誰也别想和應屆生打 " 感情牌 "。
需求萎縮,供給增加,《牛客 2023 春季校園招聘白皮書》顯示,54.8% 的 2023 屆學生認爲求職難度達最高分 5。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新一屆 " 史上最難校招季 " 的招聘故事,無解的症結在于,無論應屆生,還是企業方,他們都覺得 " 自己吃虧了 "。
以下是他們的真實故事:
文 | Cana 醬、馬孔多、王萌
編輯 | 杜銳峰
我在電子廠打零工,
不好意思說自己是 211 畢業
李萌 蘇州 某 211 大學應屆生
6 月份畢業後,我一直 " 應屆 " 到現在,沒有正式進入任何公司。
原因很簡單,無論是在國考還是聯考中,應屆生崗位的競争壓力都要比社招崗位小很多。
直到今年招考後,我才意識到情況有變,我這個專業的崗位分數比去年整整高了 6 分——這意味着,在一張 100 多道題的卷子裏,要多做對 12 題。
我老家不在蘇州,畢業後我是租房考公的。今年 8 月,因爲實在扛不住經濟壓力,我開始寫簡曆投公司,打算先賺點房租,再繼續參加考試。
每天投完簡曆,我就在心裏盤算着如何跟 HR 解釋,讓公司不要給我繳納社保,以保留應屆生身份。
圖 | 我的手機裏長期有着各種求職軟件
哪怕省考已經不認 2023 年應屆生身份,但其他考試還認。
我能想到 HR 的反應," 所以你是不打算長期在公司工作的對嗎,隻是作爲考公的短期過渡?"或許我會不知所措地低下頭來。
事實證明,是我想多了。
投完簡曆半個多月,一個邀請我面試的電話都沒有。我的期望薪資已經一降再降,是我的簡曆太空了嗎,還是專業不夠符合市場需求?我想過很難,但沒想到會沒有任何回應。
微信和支付寶裏的餘額一天比一天少,再找不到工作,我就要回老家了。
我有點慌張,村裏對 " 無業青年 " 的态度并不友好,村民們會用奇怪的眼神盯着閑逛的畢業大學生。
實在沒辦法,我向房東坦白了經濟的窘況。房東很照顧我,介紹我去工廠做零工。
蘇州遍地是這樣的電子廠:流水線一眼望不到頭,我站立的地方隻是零部件流水線的其中一環。
圖 | 我待過的其中一家工廠流水線
這一刻,我才理解了爲什麽别人都說打工人都是社會中的一顆 " 螺絲釘 ",可不是嘛,一個人隻能釘一個位置。
因爲是零工,過了一個多月,公司就不讓做了,從工位上拔出來,這裏再裝進一個新螺絲。
我又去了一家快遞站,分裝快遞包裹,大熱天悶熱得發狂。斷斷續續,做了不下十個工種。
其實這些兼職的工資不算低,時薪大部分超過十五元。累是累點,至少不用考申論和邏輯題,我笑着自嘲。
在廠裏上班時,有個跟我年齡大小差不多的女生問我,有沒有上過學?我實在不好意思告訴她,我不僅上過,還是個 211。
月薪 5500 招 985 應屆生,
老闆讓我開掉高薪資老員工
Linda 蘇州廣告公司 HR
老闆有 " 名校情結 ",他非常熱衷于招聘 211、985 名校的學生,但因爲我們公司規模不大,給出的薪水遠遠比不上隔壁的上海。
但是今年的就業形勢衆所周知,八月,國家暫停發布青年失業率數據,崗位池子裏僧多粥少。
我們公司 HR 的工作比去年輕松多了,郵箱裏收到的簡曆一天比一天多。
往年,我們郵箱每周隻能收到十幾份簡曆;現在,我們每周都能收到四五十份。
這些簡曆中,有資深文案、有策劃經理、有内容總監,還有好幾個上海知名廣告公司的員工,水平和經驗都非常不錯。
而我們在招的崗位,老闆隻要應屆生,給出的薪資是:5500 元。
在蘇州,這個薪資水平大約隻夠租房吃喝,剩不下什麽錢。我也打電話問過這些資深老炮兒。他們大多人到中年,要麽被裁員,要麽離開了上海,在蘇州安家落戶,想找個離家近的崗位。
當被問及是否接受這個薪資時,他們都說可以接受。
雖然我心裏竊喜,因爲這意味着同樣的錢能招到比往年更優秀的人,但是在挂掉電話後,我又開始難受。
大家怎麽都變成了這樣?
我們老闆審時度勢提高了招聘要求。非應屆生不要,非 985 不要,女的不要,非文科專業不要。最終,我從一沓簡曆中,挑了一個吉大的應屆生。
圖 | 我們 HR 圈内群聊
老闆笑着跟我說,吉大是他高考時夢寐以求的學校。小夥子也特别賣力,雖然剛畢業,但是文案寫得特别好,遠勝我們公司現在的幾個文案。
如果是在前幾年,他的身價可不止 5 千,可能要萬字出頭。
老闆一個勁地誇我挖到了寶,承諾年底要給 HR 部門發獎金。緊接着,給我們下達了一個任務:他讓我們想辦法低成本地把公司的文案老員工開掉。
9000 月薪讓我頭也不回,
考研、進大廠就是爲了搞錢
24 歲 小範 廣州應屆生
我終于穿上了碩士學位服。許多人說法學專業是個 " 坑 ",跳進去之後就隻有三種職業選擇:公務員、律師、法務。
但我既沒有考上公務員,也不打算做律師、法務。
2016 年,我高中畢業了。此前一向成績穩坐年級第一,卻在高考面前敗北,無奈選擇了家門口的一所二本師範院校讀法學。
盡管成績優異,獎學金拿到手軟,但我再也摘不掉" 高考失利 "、" 二本法學生 "的标簽。
2020 年,我成功通過法考。我想過做律師,但在這個行業中,學生蛻變爲執業律師所需時長多長是不确定的。成爲實習律師意味着,很長一段時間裏都将過着經濟窘迫的生活,我沒法接受。
好不容易讀了這麽多年書,就是要 " 搞錢 " 來赢得些許自由權。
2021 年我選擇考研,目标是國内一所 985 院校的法學專業。那年,這個專業方向有 21 人進入複試,最終錄取 17 人。我的初試成績是并列第 19 名,複試成功逆襲。
畢業前,我在廣州面試了一家公司的法務崗位,對方要求英語口語流暢、筆譯出衆,薪資待遇是每月 9000 元。
面試現場,我對面試官表示自己可以勝任,等到面試接受便頭也不回地離開。
在我看來,一線城市的 985 碩士生,還被要求英語口譯、筆譯能力均優,與每月 9000 元的薪資待遇簡直不成正比。
最終我通過了校招,進入了國内一家汽車行業的龍頭公司,崗位是 " 招投标工程師 "。
選擇這個崗位的原因是,想在法律行業 " 混得開 ",社會關系必須要廣泛,而招投标工程師正好可以讓我更多結識人脈,爲以後轉行打下基礎。
實話說,我對公司沒有任何感情,是它用超過 21 萬元的年薪打動了我。
這個數字,比我兩年前 " 雙非法本 " 的身份高出一倍有餘。班裏近三分之一的同學相繼選定這家公司,這更使我認爲自己的選擇是正确的。
讀了這麽多年書終于爬上岸,我大呼:學曆是真的有用,有錢的感覺真好。
應屆生最難搞,
沒能力,不肯幹,提仲裁最勤奮
Wendy 廣州創業公司老闆 35 歲
2020 年初,Wendy 在市郊租了一塊廠房,做起廚具制造的生意,出口到歐美。公司離市區比較遠,招業務員一直是 Wendy 的心病。
她從 2022 年底開始招外貿業務員,3000 元底薪加提成。但咨詢的人少之又少。有經驗的人聊過後,發現地址遠,工資低,最後不了了之。直到春節前,她還是一個人都沒撈着。
年後,Wendy 把工資提到 5000 元,還把招聘的範圍擴大到應屆生。消息放出去一周,終于有人上門了,是兩個應屆生,汕頭大學商務英語系同一個班的,一個身材高挑,叫林敏,另一個個子矮些,叫魯筠筠。
當 Wendy 問他們有什麽問題想知道時,林敏毫不客氣地問了很多,例如,公司的培訓是怎麽樣的;有沒晉升機會;包不包食宿;加班怎麽算;5000 的工資結構是怎樣……
一聽就是參加很多宣講會的選手。把大公司有的福利流程對标問了個遍。
雖面試的人不多,但 Wendy 印象中的應屆生大多羞澀膽小,沒想到遇着一個直接大膽的,這讓她有些驚喜。
這正好符合業務員的職業特質。
圖 | 某平台 HR 曬出的今年深圳求職情況
爲了留下這兩個好苗子,Wendy 使出渾身解數,爲她們提供了一些公司本沒有的福利待遇。
承諾他們包吃住(1500 元 / 月的兩房公寓,18 元 / 天餐補),如果過試用期社保公司全包(個人部分也是公司出),當場就告知兩人被錄用的結果,面試結束 Wendy 還帶他們參觀了辦公區。
兩個小姑娘從汕頭來廣州碰運氣,借住親戚家。面試過幾家企業,這是她們第一次拿到 Offer。兩天後,搬完家她們便入職了,Wendy 像帶教師傅一樣,爲她們做崗前培訓,手把手幫她們複盤客戶情況。
結果,兩個月過去了,兩個小姑娘一張單也沒出,請了三次假回學校辦事,其中一次還是 Wendy 發現她們沒上班,打電話問才知道這事。
本以爲的潛力股,沒有等來驚喜,Wendy 每次見到她們不投入的樣子,恨得牙癢癢。找她們談話,她們就拿開單難,需要時間學習來搪塞。最重要的是,按照業務員的規矩,兩個月沒出單是要淘汰的。
第三個月初,Wendy 把她們一個個叫到辦公室,通知她們解雇的消息。
林敏反應有點激烈,說道:" 入職的時候你也沒說有這樣的淘汰機制,制度也沒寫,現在就要我們走?我們也需要時間找工作,手續可以明天辦,但我們想住到這個月底再搬。"
Wendy 跟她們也處出了感情,便答應了。第二天 9 點,前台文員爲她們辦理好離職手續,工資也一并結算。半個小時過去,她們離開了辦公室。
Wendy 以爲這事結束了。
月底,Wendy 收到林敏的微信," 老闆,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明顯屬于無故辭退。而且入職的時候你讓我們簽了競業協議,但你沒有按照協議履行,我要提起仲裁,我們法庭上見。"
Wendy 看到短信,腦袋一團漿糊。第一次創業,規章制度都不完善,如果要仲裁,她的勝率不大。但她自認爲沒有對不起員工的地方,反而給兩個小姑娘提供了不錯的待遇。
Wendy 有點後悔了,她說,或許自己該招一些更有經驗的業務員,沒有應屆生這麽 " 麻煩 "。
(爲保護采訪對象隐私,本文均采用化名)
2021 年百度百家号優質成長力作者
2021 年度鳳凰新聞大風号影響力 TOP50 作者
2021 年度網易新聞網易号年度影響力作者
2020 年度钛媒體年度十大作者
2020 年度騰訊新聞企鵝号優秀内容合作夥伴
2020 年度 ZAKER 影響力排行榜最有價值作者
在大時代下,每一個小人物都值得被看見,每一個小人物都不普通。
我們關注每一個垂直行業的參與者、親曆者,
如您有合适的作品,可将稿件直接發給 [email protected]
稿件一經采用發布,即刻支付稿費。
職場故事 年輕人洞察 産業一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