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 | 金角财經(ID: F-Jinjiao )
作者 | 塞爾達
最近微信改版,有讀者說找不到我們
大家記得把金角财經設爲星标
不錯過任何一篇精彩文章
" 誰在海外有廠,訂單就給誰。"這是市場對蘋果供應鏈管理的共識。
被蘋果暫停生産 Air Pods Pro2 一年多後,中國 " 果鏈 " 巨頭歌爾股份宣布越南設廠。
2024 年 1 月 15 日,歌爾股份發公告稱,爲滿足公司在越南業務拓展和長期運營的需求,公司全資子公司香港歌爾泰克拟以自有資金在越南設立全資子公司,投資總額不超過 2.8 億美元(折合人民币約 19.9 億元)。
這筆近 20 億元的投資不可謂不大。要知道,歌爾股份在 2022 年的歸母淨利潤不足 18 億元,2023 年前三季度不足 9 億元,意味着歌爾股份拿出超過一年的利潤到越南投資。
時間回到 2022 年末,彼時歌爾股份發公告稱,收到境外某大客戶通知,暫停生産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産品。業界普遍認爲該大客戶是蘋果。
被蘋果砍單後,歌爾股份業績也随即出現斷崖式下滑。
當年,歌爾股份就因 " 受境外某大客戶通知公司暫停生産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産品的影響 " 計提近 18 億元資産減值準備,歸母淨利潤同比跌近 6 成;2023 年情況繼續惡化,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暴跌近 8 成。
至于蘋果砍單背後的原因,市場衆說紛纭,既有猜測需求因素,也有認爲是生産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這背後其實反映了蘋果把部分供應鏈遷出中國、加速轉向越南和印度的趨勢已不可阻擋。
不過,蘋果轉移供應鏈意在分散風險,而承擔風險的卻是中國 " 果鏈 " 企業。
在蘋果 " 外遷 " 大背景下,中國 " 果鏈 " 企業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配合蘋果到印度、越南等新興市場投資布局。有蘋果供應鏈廠商人士表示,蘋果明确要求其公司一定時間内必須在越南或印度設立工廠," 産能規模不作要求,但必須要有 "。
但無論是印度還是越南,中國 " 果鏈 " 企業在外遷過程中都面臨巨大的困難。印度有地緣政治壓力,越南則人力、土地成本數倍暴增,投資紅利所剩無幾。
這意味着,對于歌爾股份來說,越南設廠是在進退兩難的困局下的一次豪賭。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金角财經,我們将爲你剖析更多社會熱點,拆解經濟事件背後的邏輯。
" 寄生 " 蘋果
歌爾股份和立訊精密、藍思科技被稱爲 A 股三大 " 果鏈 " 企業,它們均是跟随蘋果産品上量的腳步,成長爲行業巨頭。
其中,歌爾股份在 2010 年前後開始切入 " 果鏈 ",爲蘋果供應揚聲器模組、麥克風、有線耳機等。2010-2017 年,歌爾股份營收暴增超 8 倍。
2018 年,歌爾股份拿下蘋果開拓性産品 AirPods 的訂單,股價(前複權)随之暴漲,從每股 6 元左右的價格,一度躍升至 2021 年末的接近 60 元,但目前已回落至每股 20 元以下。
轉折點發生在 2022 年,當年 11 月 8 日,歌爾股份公告稱,收到境外某大客戶通知,暫停生産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産品,預計影響 2022 年營收不超過 33 億元,約占公司 2021 年營收的 4.2%。業界普遍認爲該大客戶是蘋果。
受此影響,歌爾股份于當年計提資産減值準備總額爲 17.97 億元,2022 年歸母淨利潤同比跌近 6 成。
踏入 2023 年,情況繼續惡化。
去年前三季度,盡管歌爾股份營收規模依然維持在行業(申萬三級行業——消費電子零部件及組裝)前三,但歸母淨利潤同比暴跌近 8 成,在頭部企業(2022 年營收過百億元、規模排名前 10)中排名倒數第二,也遠低于頭部企業的中位數——正增長 14.77%。
同樣暴跌的還有核心利潤(營收 - 營業成本 - 稅金及附加 - 銷、管、利、研費用),2020-2022 年,歌爾股份核心利潤都在 30-40 億元範圍,但去年前三季度過去後,這個數據僅略高于 5 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砍單對歌爾股份最大的負面影響還不是營收(去年前三季度營收也隻是同比下滑了 0.28%),而是蘋果砍去了歌爾股份利潤較好的那一部分訂單,導緻歌爾股份毛利率繼續惡化。
2020-2022 年,歌爾股份毛利率分别爲 16.03%、14.13%、11.12%,2023 年前三季度跌落到 10% 以下,隻有 8.4%;相比之下,頭部企業的毛利率中位數分别爲 13.68%、10.96%、11.57% 和 11.58%。
數據顯示出,過去幾年,歌爾股份的毛利率逐年下滑,已由早些年份領先行業到慢慢被抛離。
具體業務來看,目前歌爾股份産品主要分爲精密零組件、智能聲學整機以及智能硬件三部分。根據 2023 年中報,三大業務闆塊的毛利率均出現下滑。
其中,它爲蘋果代工的 Air Pods Pro2 屬于智能聲學整機業務。受蘋果砍單影響,這塊業務的收入由 2022 年上半年的 123.4 億元下滑至 2023 年同期的 92.5 億元,同時毛利率由 9.12% 腰斬至 4.05%。
此外,智能硬件業務在去年上半年爲歌爾股份帶來近 300 億元營收,這部分業務主要是爲頭部客戶提供 VR、AR 等産品代工服務。在蘋果暫停歌爾股份 Air Pods Pro2 生産後,該公司曾寄希望于智能硬件業務的突破。
但由于大客戶壓價,智能硬件業務的毛利率同樣被腰斬,由 2022 年上半年的 12.79% 跌至 2023 年同期的 5.87%。
至于歌爾股份的第三大業務——精密零組件業務,也因爲消費電子行業不景氣,出現營收和毛利率雙雙下滑。
毛利率暴跌最終影響公司業務的盈利能力。
2023 年前三季度,歌爾股份實現營收近 740 億元,但由營業收入而來的核心利潤隻有 5.15 億元,占營收比例隻有 0.7%,也就是每做 100 元業務隻有 0.7 元的稅前利潤。相比之下,行業頭部企業的中位數是 3.55%。
可以說,被蘋果砍單後,歌爾股份剩下的業務似乎難以盈利了。
代工頭顯的遐想
對于歌爾股份來說,未來與蘋果的合作關系至關重要,包括 Air Pods Pro2 生産能否恢複,甚至能否加入到蘋果頭顯設備供應鏈中。
早在 2023 年 2 月,被稱爲 " 最懂蘋果 " 的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稱,歌爾股份将恢複 Air Pods Pro2 生産。不過,2023 年 5 月 10 日,歌爾股份公開回應,截至 2023 年一季度該産品并未恢複生産。
近日,歌爾股份在越南設廠的公告中提及,越南歌爾電子科技的經營範圍爲生産耳機、智能手表、VR&AR 消費類電子産品,而僅數天前的 1 月 8 日,蘋果公司剛剛宣布頭顯設備 Apple Vision Pro 将在 2 月 2 日正式發售。歌爾股份和蘋果未來的合作關系再度惹人遐想。
在回複投資者問詢時,歌爾股份未明确回應成立越南子公司是否爲蘋果代工頭顯設備等問題,僅表示是出于稅收方面考慮。
事實上,當初蘋果頭顯設備 Apple Vision Pro 剛發布時,隻有消息稱,該款産品将由和碩獨家代工。但郭明錤認爲,和碩有可能将生産資源轉給與立訊精密合資公司立铠精密生産。由于立铠精密是立訊精密所主導,因此相當于和碩将代工資格讓給了立訊精密。
目前,該消息并未得到蘋果官方承認,蘋果頭顯設備 Apple Vision Pro 代工資格花落誰家還未可知,而近期歌爾股份在越南設廠,使蘋果頭顯的代工之争再度撲朔迷離。
即便歌爾股份能從蘋果那獲得頭顯設備 Apple Vision Pro 代工資格,恐怕也很難讓公司業績發生扭轉。
與 Air Pods 不同,蘋果頭顯設備 Apple Vision Pro 售價高企。根據相關媒體報道,蘋果頭顯設備 Apple Vision Pro 起售價爲 3499 美元,折合人民币超 2.5 萬元。
由于售價過高,市場對于 Apple Vision Pro 銷量預期并不樂觀,集邦咨詢預測 Apple Vision Pro2024 年銷量約爲 50 萬至 60 萬台。相比之下,2022 年,Air Pods 銷量爲 8500 萬套。
況且,對于對于供應鏈廠家來說,耳機與頭顯的代工價差并沒有零售終端的售價那般懸殊。根據相關機構預測,Apple Vision Pro 單台代工價格爲 130 美元,而根據國信證券測算,Air Pods 代工價格爲 93 美元,并不比 Apple Vision Pro 代工低多少。
這意味着,頭顯走量小,代工費用上漲有限。要是耳機訂單不能恢複,歌爾股份即使能參與頭顯供應鏈,對其幫助也不大。
蘋果依賴症何解
過度依賴蘋果,是 " 果鏈 " 公司的通病。除了緊盯着蘋果方面的訂單,對于歌爾股份來說,如何擺脫蘋果依賴症也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2019-2021 年,歌爾股份來自蘋果的營收占比從 40.65% 上升至 42.49%。
這并非個例,A 股三大果鏈公司的其餘兩家——立訊精密和藍思科技,情況同樣類似。
其中,2019 年,立訊精密前五大客戶營收占比分别爲 55.43%、6.34%、6.25%、6.13%、2.89%,而到了 2021 年這一比例分别爲 74.09%、3.27%、2.35%、2.07%、1.62%。第一大客戶蘋果的營收占比在兩年内提升了近 19 個百分點。
藍思科技來自蘋果的訂單占營收的比例,則由 2019 年的 43.07% 上升至 2021 年的 66.49%。
" 規模不大的一個廠進入蘋果供應鏈後會全力供應蘋果,對其他客戶支持就弱了。蘋果很可能成爲公司營收惟一的支柱。"有業内人士稱。
" 果鏈 " 企業把資源往蘋果傾注不難理解。
一名蘋果供應商高管表示,盡管蘋果訂單的利潤不一定是最高的,但一定會給供應商提供合理的利潤,不會出現壓榨供應鏈導緻産品品質降低的情況。同時,在業内看來,蘋果訂單是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其他 " 非果鏈 " 供應商壓力更大。
此外,蘋果對供應鏈的管理、創新能力,以及進入 " 果鏈 " 的行業标杆效應、資本市場認可等,都能帶來訂單以外的收獲。
不過,由歌爾股份的情況可見,過度依賴蘋果的風險也是顯而易見。
蘋果奉行 " 低庫存、随時下單 " 的 JIT(Just in Time)供應鏈模式,且通過精細管理将這一模式做到極緻。
一般而言,蘋果僅向供應鏈提供未來三個月内的需求預計情況,需要供應商快速響應。一名蘋果供應鏈人士告訴媒體,市場需求好時,蘋果需要供應商在一周甚至更短的時間内快速上量;相反,若一款産品市場反響不好,蘋果會直接砍單。
上述蘋果供應鏈人士透露,蘋果對産品良率要求很嚴格,若在試生産過程中良率始終不能達标,蘋果會迅速切換供應商。
" 蘋果很擅長利用‘鲇魚效應’。在同一個環節,蘋果通常找兩家以上供應商合作,即使其中一家可能規模小,蘋果提供技術并在前兩三年給一些小訂單做也很快能扶持起來,沒有什麽不可替代的。"他進一步指出,由于蘋果對供應鏈管理細緻入微,甚至許多材料都需要通過蘋果采購,供應商在蘋果面前沒有絲毫秘密可言。
值得注意的是,郭明錤曾爆料稱,歌爾股份丢失的 Air Pods Pro2 訂單,就是被公司競争對手立訊精密拿走。
蘋果第一代 Air Pods 推出時間爲 2016 年 9 月。2017 年 7 月,在一次試驗中,立訊精密以近乎 100% 的良率,拿下了蘋果第一代 Air Pods 首單。此後立訊精密一直是蘋果 Air Pods 第一大代工廠商,占據了 60% 市場份額。
歌爾股份則是 2018 年開始爲蘋果 Air Pods 代工,公司一直是蘋果 Air Pods 第二大代工廠商,占據 30% 的市場份額。
果鏈外遷壓力
" 果鏈 " 巨頭在蘋果要把供應鏈由中國部分遷出的大背景下,難免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局。
近年來,突發因素造成蘋果産品一時供應短缺,加上美國政府向蘋果施壓,出于供應鏈安全的考慮,蘋果加速将供應鏈轉向越南、印度," 果鏈 " 部分遷出中國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
印度商業與工業部部長 Piyush Goyal 公開表示,蘋果希望把在印度生産 iPhone 的比重從目前的 5%-7% 提高到 25%,未來還會在印度組裝蘋果新機。
摩根大通在研報中也指出,蘋果将在 2025 年完成印度組裝份額達到 25% 的目标。郭明錤則認爲,蘋果的中長期目标是在印度富士康生産 40%-45% 的 iPhone。
有蘋果供應鏈廠商人士對媒體表示,蘋果公司對接人明确告訴他,要求他的公司一定時間内必須在越南或印度設立工廠,産能規模不作要求,但必須要有。
此外,不少果鏈人士更表示,蘋果的策略很簡單,一定比例的訂單必須轉移向海外,誰在海外有廠,訂單就給誰。
蘋果轉移供應鏈意在分散風險,而承擔風險的卻是一衆 " 果鏈 " 企業。在蘋果 " 外遷 " 大背景下,中國 " 果鏈 " 企業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配合蘋果到印度、越南等新興市場投資布局。
但中國 " 果鏈 " 巨頭尚未在上述新興市場找到成功的方法論。
印度方面,目前中國大陸供應鏈企業無法在印度擴張的一個原因是,2020 年中印邊境沖突後,印度政府加強了對中國從手機廠商到應用服務商的審查,并收緊了針對中國企業的準入許可。
據相關媒體報道,直至去年 1 月,印度政府才批準了中國 " 果鏈 " 企業立訊精密、舜宇光學、裕同科技在印度的擴張許可。
" 公司在五年前就在印度做相應布局,目前仍處于觀察的狀态,需要謹慎一點,畢竟印度跟中國的狀态不一樣,其産業鏈生态的完善跟國家的建設和人才培育有關系。" 立訊精密董事長、總經理王來春表示,布局印度是看重其龐大的内需市場,而對中國企業來說,與中國接壤、物流更方便的越南是更優選擇。
也有 " 果鏈 " 業内人士直言:" 印度市場是很大,但印度的國情能否讓企業長期發展,要打個問号。至少目前來看,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被處罰,你在印度賺了錢,你拿不拿得走?"
這讓中國 " 果鏈 " 企業把目光放到越南,除了歌爾股份,目前在越南設廠的中國 " 果鏈 " 企業還包括藍思科技、立訊精密、領益智造、美盈森、伯恩光學、裕同科技等企業,業務也逐漸從組裝向上遊零部件延伸,包括玻璃蓋闆、結構件等。
不過,在中國 " 果鏈 " 企業不斷往越南走之際,越南的投資環境也大不如前。
首先是當地成本優勢正在減少。
有越南中資企業家稱,兩年多前 OPPO 曾以 50 美元一平方米的價格,買下越南 40 公頃土地 50 年的使用權,後來這片地一直沒有開發,2023 年轉手給歌爾聲學的價格是 170 美元一平方米,漲了 3 倍多。
同時,以往越南最具競争力的成本要素——勞動力價格也水漲船高。
10 年前,越南河内周邊普通工人綜合成本是人民币 700-800 元左右,到了 2023 年,已漲至 3200-3600 元,對比珠三角 6000-6500 元左右的工人成本還有優勢,但印度工人月薪僅爲 1500 元左右。
此外,在産業鏈配套遠不齊全的情況下,越南甚至已經出現了勞動力緊張的苗頭。有越南中資企業負責人表示,當地招工越來越難," 一兩百号人還好招,但多了也有些吃力 "。
" 南部一些廠還要從柬埔寨招工人來。"另一位中資企業人士補充道。
" 赴越投資的政策紅利期最多還有三五年,基本已經處于尾聲了。"有越南中資企業負責人判斷。
不遷,蘋果砍單。遷,無論是印度還是越南,都是一場豪賭。對于歌爾股份等中國 " 果鏈 " 巨頭來說,未來恐怕還将繼續面臨這種進退兩難的尴尬局面。
參考資料:
創業最前線《蘋果新産品上市在即,歌爾股份投資設廠引猜想》
财新《" 果鏈 " 尋路》
财經十一人《果鏈外遷,一場豪賭》
出品人 :盧桦
主編 :姜中介 責編 :柯基的基
版式: 伊妍
商務合作 | 加微信:JinjiaoBD
好看你就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