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春節檔激戰正酣。
有部電影,必須先來聊聊——
2019 年,起初不被看好的它,以豆瓣 7.9,票房 46.86 億的黑馬姿态逆襲出圈。
不僅至今仍高居中國影史票房榜第五名,更被公認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沒錯,它就是《流浪地球》。
時隔四年,原班人馬回歸," 小破球 " 重新起航。
截至今日 8 點 08 分,總票房破 6 億,領跑春節檔票房榜。
豆瓣開分 8.3,評論區鋪天蓋地的好評——
" 作為裡程碑已經無敵。"
" 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 沒想到被科幻片感動得淚流滿面。"
廢話少說,聊聊大家翹首以待的" 中國科幻裡程碑 "。
這一次,我又在它身上看到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希望——
「流浪地球 2」
2023.1.22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流浪地球 2》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主要講述的是《流浪地球》前傳。
沒看過小說原著或電影前作,可以無障礙入坑;
但看過前作,片中童年的劉啟和複活的劉培強、韓朵朵、韓子昂(吳孟達 CG 複原),會勾起更多的情懷殺。
故事設定在太陽危機初期。
人類科學家發現:太陽極速老化,迅速膨脹。
一百年後,太陽将膨脹到吞沒整個地球。
大難臨頭,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人類分成了兩個派系——
一派,提出 " 數字生命計劃 "。
科學家主張研究将記憶和意識上傳到計算機的技術。
血肉苦弱,機械飛升。
擺脫肉體的束縛。在數字世界實現永生,延續人類文明。
" 永生 " 對于人類潘多拉魔盒般的誘惑,使其被法律永久禁止。
部分 " 數字生命 " 狂熱者轉為地下叛軍,在各地策劃恐怖襲擊。
另一派,則提出 " 移山計劃 "(" 流浪地球計劃 " 前身)。
聯合政府計劃建造萬台行星發動機,驅使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
第一座行星發動機
計劃開始前,需要先在月亮上建造一台行星發動機,驗證其可行性。
為了便于工程建設,人類在地球和空間站之間,搭建了一座" 太空電梯 "。
太空電梯,也被視作" 移山計劃的大動脈 "。
太空電梯
2044 年,移山計劃竣工在即。
飛行員劉培強(吳京)被師傅(沙溢)帶到非洲行星發動機基地,接受航天員培訓。
在這裡,他和巾帼不讓須眉的女兵韓朵朵(王智)墜入愛河。
直到一天,數字生命派恐怖分子突襲基地。
劉培強一行人竭盡所能對抗,但還是遲了一步,太空電梯被炸毀陷落。
太空電梯危機出現,導緻月球發動機瀕臨破産,聯合政府瞬間亂了陣腳。
混亂之中,中國代表周喆直(李雪健)攜屬下郝曉晞(朱顔曼滋)主張繼續移山計劃。
委任中國科學家,扛下了建設月球發動機的重任。
人類科學家馬兆(甯理)奉命帶隊登陸月球,和老部下圖恒宇(劉德華)彙合。
馬兆依靠超級計算機執行建設任務同時,無意中撞破了一樁秘密——
為了 " 複活 " 死亡的女兒,圖恒宇仍在私下進行數字生命研究。
2044 年,太空電梯危機究竟會走向怎麼樣的結局?
2058 年,月球墜落危機又将引來何等的滅頂之災?
三組人馬的命運與地球的未來綁定在一起,展開争分奪秒的生死之戰 ……
科幻片是未來的紀錄片
《流浪地球》系列導演郭帆常說一句話——
" 科幻片應該是未來的紀錄片。"
科幻片是未來的,也是當下的;
它該用腦洞大開的想象預測未來,也能用無微不至的細節啟迪現實。
對我來說,這剛好也是《流浪地球 2》最恰當的诠釋。
郭帆
具體來說。
首先,電影展現了天馬行空但又真實可信的硬科幻元素。
憑借國内頂級視效團隊坐鎮,中科院科學顧問團把關,十多萬字原著世界觀背書。
中國電影工業的巅峰水平,為《流浪地球 2》的想象插上科學的翅膀。
你可以看到真實可靠的科幻道具——
人工智能 MOSS、多功能全地形運輸機械狗笨笨、門框機器人 ……
小到挂在胸前的數字生命卡,大到巍峨如山的行星發動機,皆是 " 中看更中用 "。
人工智能 MOSS
可以看到事無巨細的設定腦洞——
逃離太陽系,什麼生物能活下來?擺脫月球後,中國人還過不過中秋?
當你跟随一鏡到底的長鏡頭,目睹太空電梯如何被 " 拉 " 到 9 萬公裡的高空,又是利用何種 " 黑科技 " 刹車懸浮。
嚴絲合縫的想象細節,不自覺會感到未來近在咫尺。
可以看到華麗壯觀的特效場面——
基地空戰,漫天的戰機肆意開火,沖破彈幕對抗無人機。
水漫金山,蔽日的海嘯席卷而來,瞬間吞沒大半個地球。
包括但不限于:地月分離,天體碰撞,核彈爆炸 ……
波瀾壯闊的末日奇觀,肉眼可見經費瘋狂燃燒,超爽超燃超炸。
甚至,可以看到國産科幻片難得的" 多樣性 "。
全片有數千人次的外籍角色,幾乎所有都有單獨的造型。
更全面的世界觀打開格局,令《流浪地球》不再隻是中國人的拯救行動;
而是以更國際化的視角,展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災難面前的合作與角力。
其次,電影嚴肅探讨了現實災難中人類抉擇的科幻母題。
一直以來,科幻總是領先現實一步,告訴我們現實中潛藏的矛盾和需求。
《流浪地球》原著,危機中的人類按照求生意向劃分為" 飛船派 "和" 地球派 "。
相較之下,電影的" 數字生命派 "和" 流浪地球派 ",顯然更加暧昧,更加現實。
數字生命派,傾向于現實主義。
太陽危機當前,普通平民無法分辨究竟是災難預言,還是陰謀謊言。
人性本能的種子,被災難萌芽催化,長成自私、懷疑、恐懼和逃避。
退一萬步講,就算太陽危機真的存在,那也是百年後下一代的難題。
流浪地球說起來輕巧,期間任何意外或破壞,都可能導緻功虧一篑。
與其命懸一線,不如知難而退,把希望寄托在數字永生。
" 生命不隻有一種定義,軀體束縛了人類的視野。"
這顯然是最輕松,最利己,現實中最符合人性邏輯的選擇。
流浪地球派,傾向于理想主義。
他們不甘心抛棄肉體 " 苟且偷生 ",利用科學尋求拯救家園的最優解。
目光鎖定百年後才能抵達的目的地,為子孫後代争取體面的未來。
" 沒有人的文明,沒有意義。"
正是因為這 " 純粹與天真 ",即使他們深知" 團結要付出代價 ",依然選擇信任。
" 人類的文明在于互助,團結延續着文明的火種。"
愚公移山,人定勝天,把希望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這顯然是最困難,最無私,現實中最符合客觀理性的選擇。
兩個派系,兩種選擇,探讨的母題歸根結底還是人與技術的關系。
以虛構的災難如一面鏡子,映射出人性缺一不可的渺小和偉大。
不論樂觀還是悲觀,總能帶給觀衆反思:
遙望未來的同時,也要記得回望當下。
最後,電影承載着人類細膩永恒的深沉情感。
如果說《流浪地球 2》的外殼是好萊塢視覺奇觀,那麼内核就是中國人特有的浪漫。
劉培強。
妻子罹患癌症,兒子年紀尚幼,他卻申請進駐空間站工作。
無非是為了守護家人,換取地下城生活的門票。
圖恒宇。
十年如一日埋頭研究數字生命,偏執到不惜自毀前程。
無非是為了 " 複活 " 女兒,給她一個完整的生命。
周喆直。
如愚公般斡旋縱橫,力排衆議也要堅定流浪地球。
無非是為了守護家園,讓下一代再次看到藍天,鮮花挂滿枝頭。
還有,平時插科打诨沒正形,危機時喊出 "50 歲以上出列 ",替代後輩赴死的張鵬;
終其一生兢兢業業、謹慎理性,卻在最後關頭主動傳遞希望的馬兆;
……
發現了嗎?
即使到了電影中星辰大海,光怪陸離的未來。
人類實現大大的夢想,依舊靠的是小小的愛——
對親人的愛,對人類的愛,對家園的愛。
這種愛,跨越時間,征服空間,超脫想象,歸于現實。
如同科幻片,是通向未來的力量;如同紀錄片,是直抵人心的浪漫。
登堂入室,繼往開來
如果說 2019 年的《流浪地球》,是" 摸着石頭過河 "的科幻探索;
那麼 2023 年的《流浪地球 2》,就是" 登堂入室 "立下的新坐标。
時隔四年。
我們不僅守住了 " 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 ",更是把這道大門拓寬了一點點。
無須捧殺,強行把它和好萊塢頂級特效大片較個高下。
但不得不承認,肉眼可見的誠意和成果,足以将其視作中國科幻的又一座裡程碑。
突飛猛進的中國電影工業,足以跻身世界一流。
電影結尾彩蛋,為系列續集留下了伏筆。
郭帆承諾,如果這部不賠錢,就會拍《流浪地球 3》。
作為影迷,隻能推薦大家走進影院,盡量挑選好點的影廳,不要錯過這場中國科幻的盛宴。
如豆瓣網友所說:
" 希望小破球帶着中國科幻的電影夢,在銀河中駛向更美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