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顧 韓
編輯 | 李春晖
得益于網文 IP 改編潮,晉江文學城從一對外行人經營的、" 又慢又慫 " 的、界面停留在上一個互聯網時代的文學網站,一躍成爲備受行業内外矚目的 IP 重鎮。十幾年下來,貢獻了無數爆劇、紅人與大餅。
直到今年,情況似乎發生了變化。從《長月燼明》《偷偷藏不住》再到《我的人間煙火》,晉江 IP 改編劇陸續遭遇價值觀審判。炙手可熱的《黑蓮花攻略手冊》《難哄》也因爲遛人遛太久,逐漸演變成群嘲的鬧劇。已播的、待拍的,2023 年改編劇的未如人意,引發了群衆對晉江大 IP 青黃不接、内容質量與影響力下降的質疑。
但偶像劇終究要一直拍下去,如果晉江也沒有餘糧了,誰能頂上?是紅袖潇湘雲起這些老對手,番茄、七貓等免費閱讀新秀,還是騰訊動漫、快看漫畫等國漫平台?事實上,除了以上諸位,還有一類跨界選手正猛刷存在感。
近期讨論度頗高的芒果季風新劇《裝腔啓示錄》,由《我在他鄉挺好的》導演李漠執導,蔡文靜、韓東君主演,其原著出自豆瓣閱讀。周也主演、于正出品、一度出現在優酷暑期備播行列的《爲有暗香來》,則改編自 " 知乎三絕 " 之一《洗鉛華》。
知乎與豆瓣,兩家個性鮮明、甚至有點 " 公式對家 " 色彩的互聯網社區,同時走上了網文 IP 之路,并表現出迥異于晉江、也迥異于彼此的風格。
季風劇場 VS 寵愛劇場
《裝腔啓示錄》講述了都市男女唐影和許子诠從相互試探到卸下面具,再到建立信任、重拾自我的當代愛情故事。
不同于大多數都市劇宏大沉重,講社畜打拼的辛酸、講女性的成長與選擇,該劇選擇了一個更加戲谑的切口,跟随律師女主與投行男主的工作與日常,聚焦職場、生活、愛情三個層面上的 " 裝腔 " 話題,從各個角度擊破大城市精英打工族的僞裝面具,探究 " 裝腔 " 背後的微妙心理。
據悉,原著作者柳翠虎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學院,成爲作家之前有過律師經曆,因此小說主打一個真實經曆 + 犀利金句。目前,改編劇豆瓣評分爲 8.3,高贊短評認爲其 " 都市味兒很正 "。
《爲有暗香來》尚未播出,原著《洗鉛華》講述了一名新時代奮進女青年穿成虐文女配,爲逃避慘死結局而洗心革面,種種行爲引發蝴蝶效應,導緻劇情偏離原軌道的故事。
在網文界,穿書早已不稀奇。不過在主流平台,大多數穿越都是爲了換個世界開挂打臉、躺平受寵,《洗鉛華》則大膽開虐,社交媒體上處處可見該書讀者 " 站錯 CP、喜提 BE" 的哭訴。
網絡資料顯示,《洗鉛華》是作者七月荔的第一部網文。在此之前她僅是喜歡閱讀,追的文坑了,于是決定自己動筆寫作。另一篇報道中提到,當時七月荔還是一名剛到上海的新上班族,小說爆火簽約後,第一個月就給她帶來了 40 萬收入。
不難看出,雖然都是女頻言情,兩部作品趣味明顯不同。《裝腔啓示錄》立足都市職場,偏現實主義,有一定的文學性。《洗鉛華》偏腦洞向,是建立在網文套路上的反套路。這不僅是兩部改編作品的區别,更是豆瓣閱讀和知乎兩個平台的區别。
豆瓣閱讀的作品基本符合 " 文青 "、" 小資 " 這些豆瓣主站一直以來的标簽,與《失戀三十三天》《我的朋友陳白露小姐》等上古時代的豆瓣熱帖 IP 幾乎一脈相承。
而知乎這邊,不管是宮鬥權謀 +BE 美學的 " 知乎三絕 ",還是如今在短視頻上借推文視頻所向披靡的腦洞奇文,都很難與當初那個 " 人在美國,剛下飛機,謝邀 " 的知乎聯系到一起。
那麽,這種區别是如何産生的呢?
主動選擇 VS 沒得選擇
豆瓣閱讀于 2013 年上線,創立初衷就非常豆瓣:做一個線上出版社,填補傳統出版效率不高留下的空缺,讓高水平作者與作品有處可去。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豆瓣鎖定了 " 類型小說 " 作爲内容定位。這是一種介于純文學與網文之間的文學類型,篇幅中長,題材貼近現實,有一定寫作門檻但閱讀體驗較好,典型如推理小說。
直至現在,豆瓣閱讀也沒有男頻、女頻的大類,而是按照言情、懸疑、女性、幻想四個重點扶持的類型劃分頻道。值得注意的是,豆瓣閱讀将征文比賽與影視改編的資訊放在了比榜單更醒目的位置,顯示出它與純網文平台的明顯不同。
從左至右:起點讀書、番茄小說、豆瓣閱讀
2016 年左右,網文 IP 仍在霸屏,豆瓣閱讀已有版權售出,令團隊感知到影視市場對豆瓣閱讀 IP 的态度。2018 年 1 月,豆瓣閱讀從豆瓣集團分拆并獲得來自檸萌影業的 6000 萬融資,對外宣稱平台目标爲:
一方面爲類型小說提供發表平台,通過各種措施激勵與服務作者,并給讀者分發有調性的優質内容;另一方面爲下遊影視公司提供市場缺失的優質 IP 标的。
可能正是由于最開始就想得足夠明白,豆瓣閱讀始終對平台上的内容質量保持着較強的把控,不管是通過征文比賽自上而下引導,還是靠 " 文青 " 用戶自下而上篩選。北大中文系運營的學術公衆号 " 媒後台 " 認爲,有預設的、成型的、距傳統小說和印刷文學較近的創作和審美傾向,是豆瓣閱讀不同于其它網文平台的地方。
相比之下,知乎進入網文賽道更像是誤打誤撞,順勢爲之。要知道,知乎最早以問答社區起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内,真實是用戶對知乎内容的基本期待,編造則是對社區文化、甚至可以說是對品牌的破壞。
2017 年,有網友發現,一位名爲 " 海賊 - 王路飛 " 的答主答題全靠編,從瘾君子到民警,從醫生到重症患者,爲自己捏造了多達 244 種人設。當時知乎官方給出的處理是終身封号。而今天,知乎虛構寫作之興盛,已經可以支撐起一個獨立的閱讀 APP —— " 鹽言故事 "。
這期間都發生了什麽?
首先,随着幾次開放注冊,知乎用戶量激增,嚴肅科普的氛圍注定不能持久,早晚要尋找新的定位。
其次,知乎在變現上十分努力,然而命途多舛:知識付費錯失良機,視頻跨度太大,電商也麻麻,最後發現還是小說最能支撐起會員體系,便當做救命稻草來狠抓。最新财報顯示,2023 上半年,付費會員業務已經取代營銷服務成爲知乎最大營收來源。
知乎小說的 " 故事會 " 風格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形成的。首先是爆款帶動。知乎首個出圈 IP《宮牆柳》是一部悲劇結尾的反宮鬥小說,因此言情虐戀在平台占比較高,反套路成爲制勝絕招。同理還有一些特殊職業親曆故事對驚悚類型的帶動。
其次,知乎并沒有針對作者設定很高的門檻,而是在免費閱讀沖擊付費閱讀、網文行業人心惶惶之際搞了一波宣傳,大抛橄榄枝。當時,七月荔 " 知乎是一個很适合小說新手創作的平台 " 的言論,與她月入 40 萬的造富神話一起出現在各類報道裏。
适合新手,這不僅因爲知乎允許短篇創作,或者因爲知乎是一個新平台、沒有大神壓在上邊,更是因爲知乎的曝光機制更偏向民選。曾有知乎作者在采訪中透露,其他平台簽約成功很大程度取決于編輯的喜好,知乎簽約則需要先在站内有一定熱度。
在信息流問答中迅速捕捉用戶眼球的訴求,使知乎小說發展出短小精悍、語言平實、開頭吸睛、注重反轉等特點。并且,由于常常需要 " 混入 " 問答中進行命題作文,知乎小說大多采用第一人稱,較傳統網文多了幾分代入感。
而這些特征,又令知乎小說意外地與短視頻互通。截至目前,# 知乎推文 # 這一話題在抖音上已經擁有 23.4 億播放量。
轉型如此成功,以至于在近期億歐創始人炮轟知乎的報道下,抖人評論道:" 你憑什麽污蔑一個小說平台?"
網文 IP 新常态?
從影視化的角度,豆瓣閱讀 IP 與知乎 IP 可謂各有千秋。
" 媒後台 " 将豆瓣閱讀 IP 的特征概括爲一大 " 女性 " 立場與 " 懸疑 "、" 職場 " 兩大題材。不難發現,這三個元素都是近年來劇圈的财富密碼。縱然去年稍遜于古偶,但觀今年《一路朝陽》《裝腔啓示錄》《消失的痕迹》的表現,可以說該類型還遠沒達到天花闆。
在現偶市場上,由豆瓣閱讀的高知作者帶來的熟齡現言 IP,有望彌補晉江 IP 低幼、懸浮的缺失,減少編劇被罵沒上過班的情況。而愛優騰芒目前均有短劇 / 垂直劇場,對懸疑 IP 的需求依然高漲。芒果季風去年的《消失的孩子》,騰訊視頻待播的《九義人》(古裝懸疑 + 女性互助)均來自豆瓣閱讀。
觀知乎推文在短視頻上的火爆,可以想象知乎 IP 與微短劇會多麽适配。已面世的知乎 IP 改編劇确實以微短劇爲主,如在騰訊視頻播出的《噓!看手機》和在快手播出的《紅袖暗衛》。
但也并不是說知乎 IP 改不了長劇。理論上說,重創意不重文筆的小說是容易出影視爆款的。紫金陳、九鹭非香的文筆都不敢恭維,勝在能爲劇集創作提供好的基底。知乎或許也隐藏着這樣的選手。此外,眼下古偶經常被批套路與三觀陳腐,而知乎 IP 習慣性以反套路破題,很有可能借機上桌。
《紅袖暗衛》短評
當然,除了作品本身的特質,還要考慮一些現實因素。豆瓣閱讀很早就确立付費閱讀、影視改編兩條腿走路,與下遊聯系緊密——平台征文比賽的評委就包括影視公司與視頻平台。因此 IP 化之路走得比較順暢,不知不覺已深入騰訊視頻、芒果 TV 等一線平台片單,目前已有《小敏家》《裝腔啓示錄》等爆款背書。
知乎雖然從一開始就号稱提供全套版權服務,但是從它自制業務的進度與成果看,與下遊的聯系比較堪憂,二創跑在了正經改編前頭。因此,首部改編長劇《爲有暗香來》就顯得格外重要。
需要強調的是,硬糖君稱豆瓣閱讀、知乎的作品爲 IP,隻是因爲它們有幾率被改編爲其他娛樂形式。但一些狹義的 IP 定義是需要作品具備粉絲效應、上映時能夠引流、或者至少能夠吸睛招罵的。坦白講,粉絲基礎還是隻有晉江、起點等老牌付費閱讀的網文比較符合,豆瓣閱讀、知乎或是免費閱讀的作品鮮少能夠達到。
但正如開頭所說,晉江新一代 IP 的影響力也遠不如以往,經常要反過來蹭流量明星。在娛樂形式既豐富又無限細分的今天,莫說全民爆款,全網爆款都難上加難。原作影響力隻在伯仲之間,要靠原作、主創與主演疊 buff,無法再投機取巧、隻能用内容硬拼,或許已經成爲了網文 IP 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