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2 日的晚上,是值得人們沸騰的一夜。
那一刻,智己汽車全新車型 LS6 正式發布上市,一款标配激光雷達 +Orin X 芯片、智能輔助駕駛系統、4.9 米車長的純電 SUV,僅要價 21.49 萬元起。智己号稱 LS6 是最強 "6" 系,發布會上就差把名字帶 6 的友商車型都拿出來 " 吊打 " 一遍。
就連首批掏錢支持電動車的用戶都沒有想到,一輛配置直指 " 百萬豪車 " 的純電車型,現在居然真的有了 " 白菜價 "。如果内卷有形容詞,那麽應該叫 " 中國新能源車市場 "。
在 " 白菜價 " 電車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的關注度前所未有的高。智己汽車表示,服務器宕機了 20 分鍾左右,可見前來預訂的人數并不少。此外,LS6 主要銷售的是兩個超長續航版本,很顯然,用戶購買電動汽車時,仍然把續航放在第一位。
發布會之後的溝通會上,智己汽車高管劉濤給出了一個重磅消息,稱個人判斷,3-5 年内,增程和插混在市場中還有很大的機會,尤其是增程,并表示内部正在規劃這方面的市場機會。但是由于時間關系,目前可透露的不多。
衆所周知,電動車的标稱續航和實際使用的續航裏程有一定的差距,這是因爲内部測試工況條件與實際使用有較大的出入。就算是長續航的純電車型,其續航裏程消費者購買之前就已經在心裏打了個折。
盡管電動車很适合作爲 " 第二輛車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雙持汽車的條件,大多數人買的車都是家中唯一的主力出行工具。
由于續航達成率、充電設施布局等一系列問題,電動車似乎天生就會給用戶帶來焦慮。所以無論有沒有必要,大家都會下意識購買超長續航的版本,哪怕一年僅有一兩次跑長途的場景。
我在國慶期間看車時跟一個品牌銷售聊過我的用車場景,他給我的推薦是完全沒必要爲了那點長途買這麽大的電池包。
但我就是有這個焦慮,不考慮大電池很難說得過去。
出身就是 " 電動世家 " 的智己汽車,現有的 LS6、LS7、L7 産品陣列,基本沒有一款是基于混合動力打造的。
最新的 LS6 甚至支持準 900V 碳化矽超強性能平台等先進特性,作爲一款電動車型,它不僅價格走在前面,許多技術參數都堪稱領先。同時這款車還全系标配智能輔助駕駛以及激光雷達 +Orin X 算力平台,有普及智駕的先天優勢。
既然如此,爲何智己汽車還要走混合動力路線呢?
官方給出的回應是,現階段中大型以上的新能源汽車,需要用更加穩定可靠的混合動力進行配合。這裏的中大型以上的車型,就不乏各種全尺寸 SUV、MPV 等。
就拿 MPV 來舉例,近兩年國産自主品牌新能源 MPV 的占比正在提高,主要的動力總成還是以插電混合爲主,做純電的少之又少。而高端豪華越野車型,比如售價百萬的仰望 U8 等産品,表面上是動力誇張的電驅,實際上也要用燃油機發電 " 續命 "。
一方面,MPV 的使用場景偏向商務,需要應對各種突發的出行需求,并且要時刻做好長途行車、不下電的準備。站在一個老闆的角度,你趕時間,車卻在充電,舒适性再強也留不下什麽好印象。
相反,混合動力可油可電,沒有續航焦慮并且說走就走,顯然更适合大型車輛以及對應的用戶群體。另一方面,混動舍棄了大容量動力電池,整車成本和重量有了明顯的下降。
新能越野車剛好理解了,不僅要豪華,其面對的使用環境可能比普通的 SUV 更加惡劣。在沒有任何充電設施的野外環境,能加油明顯能給駕駛者更多的信心。
簡而言之,對于他們來說,降低使用成本是目标,但不應該以犧牲穩定性和可靠性爲前提,純電動力系統,現階段還是太嬌氣了點。
同時在汽車市場中,消費者對混合動力的接受度,目前還是比純電車型更高一些。他們既想要電動車的特性,又希望有燃油車一般的補能效率,所以能看見增程式的存在感正在逐年升高。
所以,智己汽車回頭考慮混合動力技術,不代表對自家電氣化技術的不自信(奧迪也打算用),而是考慮到市場對增程式等混合動力需求仍然強勁,部分特殊車型不适用于激進的純電方案,智己規劃混合動力路線,其實是對市場風向做出的反應。
今年 9 月份,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 10 萬輛,作爲一個成立不久的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有這樣的成績很不錯。随着智己 LS6 的上市,小通認爲交付量會有一個顯著的爆發階段。
超高的産品性價比顯然能夠爲新能源汽車普及帶來更多的動力,背靠老牌汽車制造商的品牌也會給到消費者更多信心。而事實上,同價位的混合動力與純電車型相比,前者一般更受關注。就好比比亞迪海豹,用戶更希望它有一套混合動力系統,于是有了海豹 DM-i。
電車用戶需要學會合理規劃充電時間,并且家裏能夠安裝充電樁,同時對找充電站有一定的經驗,那麽電車才有好的體驗。
毫無疑問,大多數人不一定有這樣的條件和能力,路上的充電樁不會時刻等着電車去充電,空餘的充電樁也不代表一定能用 ......那種找了半天充電站,結果發現空餘充電槍還不能用的體驗,真的不要太差。
純電動力對于一些消費群體來說,仍然存在許多不确定性,并且相對激進了些。混合動力仍舊是目前最優的解決方案,兼顧了燃油經濟性,同時也能讓車輛擁有電動車的特性。最重要的還是,混動車型相對更便宜,還沒有補能焦慮。
我們不妨看看市面上的一些銷量爆款,它們大多有一個特征——混合動力。
十幾萬銷售火爆的比亞迪宋 PLUS、深藍 S7、吉利銀河 L7、零跑 C11 等車型,它們的主銷版本都以插電混合、增程式爲主。你可以說混合動力隻是純電車普及前的過渡方案,但賣得好是不争的事實。
爲了在 2023 年實現銷量的提振,零跑汽車加碼增程動力,推出了增程版的 C11,并将整車售價壓到 15 萬元以内。結果就是零跑 C 系列在今年 8 月份的整體交付量提升至 1.42 萬輛,增程版本占 85%。
由此可見,混合動力仍然是現今新能源汽車最好的 " 解藥 "。充電難、續航注水這些标簽,早就刻在消費者心裏。電動車不是不行,隻是能夠完美契合它的人還不夠多,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态度普遍回歸理性,堅持純電路線也需要具備一定的勇氣。
爲了擁抱更主流的大衆,智己等一中新勢力品牌逐漸回歸理性,加碼混合動力。技術好不好不重要,消費者買單才是王道。
純電汽車的時代還遠遠未到,我們隻能靜待更好的電池技術,以及更完善的充電布局,這少說也要幾年以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