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9 月 17 日電 ( 趙佳然 ) " 雙減 " 政策實施以來,部分家長找到了學習機作爲 " 雞娃 " 新方式,一台學習機内可包含上千節全學科課程,從小學到高中全科覆蓋,學生可自行選擇學習。如此 " 培訓 " 之下,提供課程内容的學習機生産商違規嗎?
從銷量來看,目前市面上較熱門的學習機品牌包括科大訊飛、學而思、希沃等,價格多在 1000-5000 元不等。
中新經緯查詢到,不少學習機都内含全科學習視頻,學生和家長可自行選擇觀看。在科大訊飛一款學習機宣傳頁面,還有不少學生案例,如一名一年級小學生 " 學校還未開設英語課,但英語聽力大約達到五六年級水平了 "。
中新經緯以消費者身份咨詢各品牌學習機客服,科大訊飛、學而思、作業幫等客服均稱學習機内提供的是錄播課程,涵蓋大部分教材版本。其中,部分學習機爲内置視頻課程,部分學習機提供雲端資源,可聯網在線點播。
教育部近日印發的《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中明确,機構超前超标開展學科類培訓,屬于違規行爲,情節嚴重的或被吊銷許可證件。如果學生可通過學習機上的錄播課進行超前學習,那麽學習機是否提供了違規培訓的條件?中新經緯緻電北京等地進行咨詢。
北京市東城區教委校外培訓工作科一位侯姓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經緯,違規培訓的前提是符合 " 培訓 " 的定義,其中須包括學生與老師的直接交互,如線上直播授課即屬于培訓範疇,通過學習機看錄播課程則不算。她表示,這種界定方式适用于全北京市。
上述工作人員稱,近年來教育部門也關注到了學習機在市場上的盛行,由于學習機内的課程爲統一錄制,容易因教材、老師教學方式、教學水平等不同,造成部分家長對于課程内容不滿意。" 不過,學習機内的課程我們理解爲産品性質,不視爲培訓。"
廣東省教育廳校外培訓監管處的工作人員亦表示,培訓的界定需與師生交互挂鈎。" 目前,有部分家長在網上搜集一些學習資料,并讓孩子提前學習,我們是不建議家長過分焦慮的,但無法禁止所有家長這樣做。" 該工作人員稱。
科大訊飛方面對中新經緯表示,其推出的 AI 學習機提供 12 科課程,包括小學數學、英語,初中數學、物理化等;學習機的 AI 功能可根據學生個體情況推薦學習路徑。就中新經緯提出的用戶可能存在超前學習錄播課程問題,科大訊飛未給予回複。
千億市場背後,誰在賺錢?
提起學習機,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已經不再是 " 小霸王 " 和 " 哪裏不會點哪裏 "。近年來,更多新名詞成爲學習機的宣傳點:AI 賦能、指尖答疑、類紙護眼、智慧學習等,而主打此類功能的品牌則在市場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科大訊飛 2023 上半年營收、歸母淨利潤雙降,其中歸母淨利潤下降超七成,公司解釋稱,系由于加大通用人工智能認知大模型的戰略投入,影響當期利潤。不過,科大訊飛的教育産品和服務闆塊營收 22.85 億元,同比上漲 3.63%,占總營收的 29.14%,也是科大訊飛業務中毛利率最高的闆塊,爲 48.64%。
科大訊飛稱,今年上半年 AI 學習機銷售毛利同比增長 60%;5 月、6 月大模型加持後,學習機銷售總額分别同比增長 136% 和 217%。
作爲老牌學習機的代表之一,2022 年港股上市的讀書郎在激烈的競争中掉了隊。公司 2023 上半年淨虧損 3790 萬元,收入下滑 51.5% 至 1.25 億元,其中學生個人平闆 ( 即學習機 ) 收入 1.04 億元,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公司稱,學生平闆銷量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他行業的企業加入教育電子行業,使行業競争壓力加劇。
教培機構也在 " 雙減 " 之後另辟蹊徑,盯上了學習機賽道。目前,好未來旗下學而思推出了學習機 ( 學習平闆 ) ,猿輔導推出了小猿學練機,作業幫也推出了學習機,其中内置的課程源自作業幫直播課,在學習機内以錄播課形式呈現。
今年 618 抖音電商榜單顯示,學而思、小度、小猿、科大訊飛位居學習機熱賣榜單前四。截至 6 月 18 日,學而思的學習機銷量達 5.5 萬台,按照 4599 元定價推算,則累計銷售額超過 2.5 億元。中新經緯注意到,學而思的直播間内,主播大力推薦學習機的内置課程,稱 " 從學前到高三的課程都開通好了 "。
好未來總裁兼首席财務官彭壯壯在 2023 财年年度業績電話會上曾表示,如果按照智能學習平闆的狹義定義,預計每年市場的總出貨量約爲 400 萬至 500 萬台,如加上通用平闆則将或将超過 1000 萬台;對好未來而言,這是一個重要的市場。
2024 财年一季度,好未來收入 2.75 億美元,經營虧損 5777.3 萬美元,虧損同比擴大 104%。就學習機相關問題,中新經緯向好未來發布采訪提綱,截至發稿前未獲得回應。
多鲸教育研究院發布的《2022 年中國教育智能硬件行業報告》顯示,随着雙減政策落實、傳統培訓需求的轉入,預計 3 年後 ( 2025 年 ) 學習機市場将達近千億規模。
業内:學習機存在 " 擦邊 " 風險
目前,以學習機爲核心産品之一的教育智能硬件賽道風頭正盛。艾瑞咨詢《2022 年中國教育智能硬件市場與用戶洞察報告》顯示,中國消費級教育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從 2019 年的 249 億元升至 2022 年的 431 億元,預計 2023 年達到 498 億元。
上述報告中稱,近年來學生平闆 ( 學習機 ) 供需雙方呈爆發式增長,推動了綜合類産品市場空間的進一步激活;内置教育資源的學生平闆成爲部分家庭教育焦慮轉移的出口。從品類特征看,學生平闆占教育智能硬件總體市場份額高于 30%,擁有市場空間大、客單價高、用戶生命周期長等特點。
不過,業内對于學習機的火熱也有隐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晖對中新經緯表示,由于學習機與校外輔導不同,互動性相對低很多,學習效果也與培訓機構有差異,所以學習機的利好空間有多大目前還不好判定。" 學習内容的開發,與學生的學習狀況、需求等都有關,哪一家公司可能都做不到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
21 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雖然學習機目前不屬于違規培訓範疇,但仍存在 " 擦邊 " 風險。" 未來如果認定學習機屬于變相培訓,那麽不排除相關部門會加強對其監管。"
熊丙奇強調,如果學習機品牌都按照追求高分數的思路去經營,那麽必然會出現同質化的現象。" 以往的在線教育也存在同質化,爲了應試、升學而進行知識點教學,如今學習機也有類似問題,這是不利于長期持續發展的。"
" 從建立良性的教育生态角度看,我不希望學習機在市場上太過火爆。能讓學生多樣化學習、根據興趣愛好學習,這點更加重要。" 儲朝晖表示。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趙佳然:[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
作者:董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