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适道創投組,編輯:獅刀,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今年 3 月," 美版貼吧 "Reddit 登陸紐交所,開盤市值 54 億美元,首秀日飙升 48%,市值 80 億美元;但截至 4 月 14 日,Reddit 股價約 42 美元,市值回歸 67.2 億美元。
要知道,2021 年底 Reddit 首次準備上市時,估值高達 150 億美金,如今縮水近六成。
另一家 " 史上最慘 IPO" 是 Instacart。去年 9 月,該在線雜貨配送平台敲鍾納斯達克,上市首日市值 93 億美元,相較于兩年前估值 390 億美元,縮水近七成。
然而,不是所有公司都被 " 高估 "。今年 3 月," 小英偉達 "Astera Labs 上市,其 IPO 目标估值約 45 億美元,截至 4 月 14 日,Astera Labs 股價約爲 73 美元,市值約爲 110 億美元。
去年 9 月,芯片公司 ARM 以 545 億美元估值登陸納斯達克,首日漲超 25%,市值達 650 億美元,救了孫正義一命。截至 4 月 14 日,ARM 股價約爲 126 美元,市值約爲 1299 億美元。
盡管 Reddit、Instacart 的顔面沒有保住,但它們已經是獨角獸中的佼佼者,畢竟還有大批 " 零利率獨角獸 " 生死難料。
PitchBook 數據顯示,自 2021 年以來,有 400 多家獨角獸公司沒能籌集到新一輪資金,其中約 94% 的科技獨角獸公司沒有盈利能力。
" 獨角獸 " 概念的發明者 Aileen Lee 則表示:目前 93% 獨角獸是 Papercorns ——一級市場給了估值,二級市場無法變現。預計 2024 年會出現獨角獸滅絕季。在擠幹市場水分後,美國的獨角獸數量會穩定在 350 家更健康的公司(占目前 65%)。
近日,Accel 合夥人 Rich Wong 與 Morgan Stanley 面向科技公司的可轉換債券業務負責人 Diana Doyle 接受了 The Information 的采訪。
Doyle 預計,2024 年将有 15~20 家科技公司沖刺 IPO,數量遠低于 2013~2021 年的平均 45 家。Rich Wong(以下簡稱 Wong)預計,未來幾年,新上市獨角獸的比例将遠低于 20%。樂觀的是,一些初創公司會趁機苦練業務,并在幾年後強勢歸來,複現 Zoom、Datadog 和 Slack 的經曆。
适道對采訪進行了簡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啓發。
一、2025 年 IPO 市場将 " 超級繁忙 "
Q1:風投界對這些 IPO 案例做何反應?
Wong:Reddit 是一個特别積極的信号,因爲在過去 3、4 年間,To C 創企能成功 IPO 的并不多見。雖然目前沒有足夠數據來判斷整體趨勢,但回顧去年 Instacart 和 Klaviyo 的 IPO,你将開始看到市場有逐漸回暖的趨勢。
我預計,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特别是 2025 年,如果這些公司繼續保持目前的交易狀态,市場将開始看到真正的動力。
Q2:今年爲什麽沒有更多公司沖擊 IPO?
Doyle:第一個因素,許多原本計劃在 2023 年或 2024 年 IPO 上市的公司,實際上已經在 2020~2021 年以曆史最高估值籌集了資金。這些錢足以讓它們運營 3~4 年。目前,大多數公司已經靠消減成本延長了 18 個月,因此大家并不是真的缺錢。
第二個因素,一級市場非常健康。許多公司爲早期投資者和其員工提供了流動機會,這爲公司穩定增長和擴大規模争取了時間。此外,也有其他因素阻礙公司觸發 IPO,特别是高估值問題,如今估值已經回歸正常,尤其是企業軟件領域。
我們預計,2024 年會有 15~20 家科技公司沖擊 IPO。同時,考慮到 6 個月準備期,許多公司會将 2025 年 Q1 作爲沖擊目标,2025 全年也會非常繁忙。
Q3:這些公司在 IPO 解凍前做了什麽?
Wong:以我 18 年的從業經驗看,這些公司的管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它們控制燒錢速度來維持運營。因此,絕大多數公司并沒有我們在此前周期中見過的資金壓力。直到 2023 年 Q4,市場才開始真正解凍。目前我們看到的隻是冰層破裂,後面你将看到後期融資活動全力回歸。
二、請坦然接受高估值的破滅
Q4:現在隻有 AI 公司能夠籌集到大額融資嗎?
Wong:并不是,至少我們看到的是全方位的,包括協同軟件公司、API 公司、網絡安全公司——這些是除 AI 之外最活躍的領域。
Q5:企業如何重新打量自身估值和上市計劃?
Wong:如果你能将公司的年增長率保持在 30%~40%,大約每兩年翻一番,就有希望逼近 2020 年、2021 年的高峰估值。目前,大家已經認清零利率時代的龐大估值不會在近期重現,你隻能接受現實。我觀察到,二級市場的股票投資者在股價下跌 50%、60% 時,能夠意識到這是宏觀環境因素而非公司經營不善,但一級市場的投資者還受困于過去的高估值中。
Q6:哪些公司有機會沖擊 IPO?
Doyle:理想情況下,對于傳統軟件公司,增長率在 30%~40% 以上,年收入達到 2 億美元以上。投資者希望看到公司已經盈利,或在接下來四個季度内有明确的盈利前景。他們想看到的公司是市場領導者,并能提供差異性産品。對于符合這些要求的公司,投資者的熱情将會最高。此外,能讓投資人理解,講出淺顯易懂 AI 故事的公司,也會引起他們的興趣。
Wong:目前大約 25%~30% 的獨角獸都是零利率時期的 " 泡沫 " 獨角獸。因此,最終可能不到 20%,甚至不到 10% 的獨角獸會 IPO 上市,有相當大比例的公司會被收購。不過,一些公司也得以休養生息,建立起真正的業務,從而實現正向現金流,年收入達 2 億~4 億美元,相信市場會在 2025 年~2027 年回饋它們。
Q7:誰會成爲并購交易的買家?
Wong:目前,大型科技公司受到相當嚴苛的審查,而它們曾經是許多初創企業的高價收購者。但是另一類買家也正在崛起,我認爲像 Crowd Strike 這樣的公司,它們的市值大約爲 800 億美元,或者像 Atlassian,市值 500 億美元,以及 Okta 和 Twilio 也開始關注一些小型初創公司。未來,你将看到在 5~7 年前成功 IPO 的公司變身 " 新一代買家 " ——可能進行小規模收購。
三、新上市公司至少要有 2.5 億美元營收
Q8:PE 會購買獨角獸公司嗎?
Wong:與一兩年前相比,現在情況變化不大。這些團隊非常專業,總是在尋找較小的企業進行整合,關注年收入 2~3 億美元以上的平台型企業。也就是說,他們對後期融資輪或 IPO 階段的公司始終抱有興趣。
Q9:我們處于 AI" 幻滅的低谷期 " 嗎?
Doyle:投資 AI 的挑戰在于大多數公司尚未成熟。即便在 AI 炒作鼎盛期,二級市場也對投資 " 未來 " 非常謹慎。預計 AI 基礎設施廠商将成爲首批頗具規模的公司;接下來才是看似熱鬧的軟件公司。
Q10:投資者認爲何種公司能夠沖擊 IPO?
Wong:10 年前,一個公司想上市至少要達到 1 億~1.5 億美元營收。現在如果你想沖擊 IPO,至少要有 2.5 億~3 億美元的營收,而理想情況是有正向現金流。
Doyle:如果你要推出一個 IPO 故事,就要讓投資者看到他們目前無法獲得的東西。例如,二級市場目前最缺的就是增長。超過 50% 的科技公司增長率低于 10%;隻有 5% 的科技公司的增長率超過 40%。因此,請表現出你的可持續增長。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中,投資者願意爲增長傾斜,他們希望看到盈利和最低投資效率标準。
四、結語
講個笑話。小公司會因爲沒找到 PMF 迅速倒閉;估值超 10 億美元的獨角獸也可能因爲沒找到 PMF 而倒閉,隻是它們的倒閉是燒光數億美元融資之後。
一般而言,失敗往往發生在創始人瘋狂試錯的創業初期。如果公司撐過了初期,并展現出誘人的增長率,就會吸引風投資金。後續随着投資者 " 送錢 " 越多,創企業失敗的頻率也會越低,但這不代表不會失敗。尤其是當風投沒有餘糧時,就像從 2022 年開始發生的事情。
早期風投機構 Venrock 負責人 Bryan Roberts 曾表示,每位投資者會遇到自己認爲 " 物有所值 " 的公司,甚至願意爲此承擔額外風險。Venrock 會重點考慮新晉創企的經營者,以及他們是否會在市場上提供一些差異化産品或服務。
成長投資者更看重數據和财務狀況,以及公司能否控制成本、實現盈利。一位投資人曾表示:我們看到,有能力根據市場放緩重置成本基礎的公司,與不具備這種能力的公司,會走上兩條道路。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結于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會影響公司實現盈利規模和達到這種規模所需要的資金。
或許你不能準确無誤地分辨出誰找到了 PMF,誰的商業模式無懈可擊。但有一點是可以确定:當大家都突然缺錢時,孰優孰劣将一覽無餘。總之,不要被 IPO 複蘇沖昏頭腦,2024 年的獨角獸滅絕季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