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注意沒有,今年珠海航展上中國兵器工業又推出了一款新武器—— LD35L(SWS3)35 毫米彈炮結合武器系統。
▲大八輪彈炮合一系統
▲各種山貓底盤彈炮合一系統
這些年,似乎中國在彈炮一體防空武器領域一直在推陳出新,這彈炮一體防空武器系統顧名思義就是導彈和火炮結合的一體化系統,那麽這個系統到底有什麽好的,值得中國這麽下力研發呢?
一般來說,彈炮一體防空武器系統是指地空導彈、高射炮及其火控系統與車體融爲一體的自行式防空武器系統,主要用于野戰防空和要地防空。
▲ " 铠甲 " 樣車
這套系統通常是在自行高炮的基礎上,通過共架的方式安裝合适的近程防空導彈,将導彈需要的制導設備集成到高炮的火控系統中,在獲得目标信息後,火控系統根據目标遠近來選擇用導彈還是高炮。
這種系統主要由載車系統和武器系統組成,其中,武器系統主要由導彈分系統、高炮分系統、雷達分系統、光電探測分系統、火控分系統和炮塔等部分組成。
由于這導彈本來就是加裝在自行高炮上的,所以體積受限比較大,隻能裝近程防空導彈。這類近程導彈制導方式主要有三類,也就是被動紅外制導、無線電指令制導和波束制導,其中,被動紅外制導用的最廣泛。
被動紅外制導隻需把導彈朝目标方向打出去,導彈能不能命中全靠彈上紅外導引頭控制,也就是咱們經常說的 " 發射後不管 ",這種導彈可以在不增加任何額外設備的情況下,與自行高炮組成。
無線電指令制導和波束制導則是通過雷達、電視或者光學設備來測量導彈飛行方向和目标方向的角偏差量,然後通過無線電指令或無線電、激光波束來控制導彈。
這兩者對高炮火控系統的要求都比較高,火控系統必須擁有可以進行測角的跟蹤雷達或者光學設備,還要增加指令發射天線或者駕束發射機構,所以設備要相對複雜一些。
高炮分系統通常采取小口徑自動炮,由自動機、炮架、控制單元、儲彈箱和炮彈組成,其中,自動機是核心部分,用于自動完成炮彈裝填和發射全部動作并實現連發射擊。炮架用于安裝和支撐自動機和各個部件,控制單元用于控制火炮供彈、輸彈、補彈、控制擊發和射擊發數等。
雷達分系統包括搜索雷達、跟蹤雷達、敵我識别裝置,搜索雷達用來大範圍搜索獲取空情,跟蹤雷達對搜索到的目标進行跟蹤,測量運動參數,敵我識别器則判斷目标。
光電探測分系統主用于跟蹤目标,由紅外探測裝置、電視跟蹤裝置和激光測距裝置組成,可以提供複雜電磁環境下的對空作戰能力。
火控分系統用于收集雷達分系統、光電分系統、定位定向裝置、上級其他平台送來的信息,實施信号處理、态勢評估、計算射擊諸元等任務。
最早問世的彈炮一體防空系統,當屬蘇聯研發的 " 通古斯卡 " 和 " 短劍 " 系統了,其中," 短劍 " 系統的外貿版就是大家最熟悉的 " 卡什坦 "。
▲ " 通古斯卡 "
在蘇聯的影響下,包括北約國家也紛紛研發彈炮一體防空系統,像美國的 " 吉麥格 "25、" 運動衫 "30,意大利的 " 西達姆 ",波蘭的 " 紹波爾 " 彈炮合一防空系統等,但這些大多研發在冷戰結束前後的近程防空系統,随着時局發生變化,發展漸漸陷入停滞。
▲意大利 " 西達姆 "
從理論上講,跟傳統的高炮或近程防空導彈相比,彈炮一體防空系統防衛手段應該是更全面、覆蓋空域更廣,可爲什麽時至今日北約國家似乎對這個不感冒呢?
這主要是因爲彈炮一體的缺點跟優點一樣突出,由于火炮跟導彈還有雷達都集成在一輛車上,體積、重量、成本都會顯著增加,設計不好的話,别說可能互相妨礙,甚至可能因爲重心不穩翻車。
▲翻車的铠甲 S1
再就是高炮和導彈本身就是存在矛盾的,高炮要達到足夠的精度、射程、威力和射速,後座力小不了,而導彈是精密裝備,長期處于待發狀态而經受這樣的震動,容易造成器件失效和構件疲勞,直接影響打擊效果。
所以,在早些年火炮與導彈集成技術還不夠成熟與完善的時候,西方國家就在折騰一陣之後,回到了彈炮分離的老路。
而俄羅斯圖拉儀表設計局卻在 " 通古斯卡 " 的基礎上更換底盤和火控雷達,成了後來的 " 铠甲 ",并随着時間推移和戰場需求的牽引,又發展出了 " 铠甲 -S1"" 铠甲 -SA"" 铠甲 -S2"" 铠甲 -S1M" 等型号。
但是,自 2010 年前後推出以來," 铠甲 " 系列聲譽褒貶不一,尤其是在叙利亞和利比亞的戰場表現差強人意,有數據顯示,在短短幾年來,實際被摧毀或擊中的铠甲 S-1,數量就達到 23 套以上。
由于配套的機炮射擊精度太差而且容易受導彈發射時候産生的震動影響精度,最新的 " 铠甲 -SMD-E" 幹脆取消了機炮,取而代之的是 48 枚用于攔截小型無人機的微型攔截彈兜兜轉轉,是不是也回到彈炮分離的老路上了?
▲ " 铠甲 "SMDE
反觀中國,近些年似乎在彈炮一體系的路上越走越遠,不但有外貿的 CS/VP16B、JRN-6、防空 -1000、防空 -2000、防空 -3000 彈炮一體系統,高炮口徑有 23 毫米到 30 毫米,涵蓋了防空系統的任意排列組合,還有自用配給合成旅的 625E 彈炮一體系統。
▲防空 -2000
爲什麽中國如此鍾情彈炮一體武器系統呢?該不會是被俄羅斯帶到溝裏了吧?
實際上,中國的彈炮一體武器系統的設計思路跟俄羅斯還是有很大區别的。
首先," 铠甲 " 系統的雙聯裝 2A38M 型 30 毫米速射高炮在系統中隻是一個輔助性角色,是爲了彌補導彈發射後 1.5 公裏範圍内的攔截盲區,12 枚 M335 型近程防空導彈才是核心。
這樣設計針對樹梢高度的武直或貼地飛行的巡航導彈或許沒問題,但面對現在各類成本低廉,飄忽不定的無人機,顯然就有些力不從心了,雷達跟不上不說,火炮毀傷效率也很低。
當然了,這主要跟那個年代設計時典型目标的特征要求有關,咱也不能拿清朝的劍斬明朝的官。
而我國這些彈炮一體系統問世的時候,正值我國無人機大發展時期,一個無人機大國必然是一個反無人機大國,像 625E 就沒有安裝傳統高炮,而是安裝了 6 管 25 毫米炮,跟 " 铠甲 " 上的 30mm 炮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
這個炮膛壓接近 500 兆帕,初速可達 1150 米 / 秒,使用的殺爆彈重 0.67 千克,内裝藥起碼 25 克,彈長 28.5 厘米,在 MV3 大八輪底盤上裝備 2000 發容量的彈藥箱沒有任何問題。
加特林自動機可以使它的持續射速達到 5000 發 / 分鍾,不僅射速遠超老的單管 35mm 高炮,威力同樣不遑多讓,該炮的彈藥種類也很豐富,還配備了智能化可編程彈藥,單發打擊距離和毀傷效果提高不少,非常适合打無人機。
625E 還完全實現了無人目标追蹤,無需操作員手動瞄準,射擊精度大幅提升,人工隻需要在初期确認目标即可,剩下的就可以完全交給計算機了。
在央視展示出的一段視頻中,一次放飛兩個無人機,625E 的機炮可以在人工确認的基礎上,精準識别出所需要打擊的無人機,而放過另一個,做到該打的不漏,不該打的不打。
更狠的是,主打低成本的 625E 還有好幾個版本,像僅配置了光電火控系統的标準版、光電火控 + 制導雷達的 Plus 版、光電火控 + 制導雷達 + 搜索雷達的 Max 版。
在實際作戰時,可以由頂配 625E 可以負責低空補盲和目标指引,次頂配的能依托數據鏈,以類似 A 射 B 導的模式,組織低配的 625 炮群聯動射擊,這種網絡化的作戰模式也是铠甲系列所不具備的。
所以說,别看都是彈炮議題系統,但中國造的跟俄羅斯造的完全是兩碼事,别看中國彈炮一體玩得溜,其他單一防空導彈和高炮不也一樣溜嘛," 工業克蘇魯 " 才不做選擇題,而是 " 我都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