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塗彥平
編輯 / 黃大路
設計 / 趙昊然
看過韓劇《鱿魚遊戲》的朋友應該記得,男主成奇勳原來在一家汽車公司工作,後來公司裁員,汽車工人罷工抵抗。男主失去了汽車公司的工作,創業失敗,墜落到社會底層,這才有了後來他孤注一擲參與遊戲的故事。
劇中提到的那家韓國汽車公司就是雙龍汽車。成奇勳在雙龍工作超過 10 年,是組裝一組的員工,他參與的那場血色罷工就是發生在 2009 年的 " 雙龍之役 "。
現在,雙龍汽車這個名字已經不複存在。2023 年 3 月,這家公司更名爲 KG Mobility。
在多年發展史上,這家韓國汽車公司戲劇性地跟多家中國企業發生了聯系。最近一次是今年 10 月 21 日,KGM 宣布,已與奇瑞汽車簽署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和平台許可協議。
這份協議是 10 月 19 日 2024 奇瑞全球創新大會期間在蕪湖簽署的。當時,KGM 董事長郭載善(Kwak Jea-son)、首席執行官 Hwang Ki-young 和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奇瑞汽車副總經理兼國際公司總經理張貴兵出席了活動。
KGM 是韓國曆史最悠久的汽車制造商,但它的發展史卻寫滿了各種波折。當下,汽車行業正在發生巨變,KGM 與奇瑞的合作又将走向何方?
數次易主
先來一個漫長的前情回顧。
KGM 的開局還是不錯的。1954 年,一名叫河東煥的汽車工程師在韓國京畿道平澤市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汽車制造廠——河東煥汽車制造廠。它僅比中國一汽建廠的時間晚了一年。這正是今天 KGM 的源頭。
彼時,朝鮮戰争剛剛結束,在美國 Willys 專業軍用越野車公司技術援助下,河東煥汽車開始以 M38A1 爲基礎生産軍用車輛,并因此成爲韓國越野車的鼻祖。
在此後 70 年發展史上,這家公司多次更名,1977 年由河東煥汽車更名爲東亞汽車(Dong-A),1988 年并入韓國雙龍集團因而更名爲雙龍汽車(SsangYong),2023 年并入韓國 KG 集團再次更名爲 KG Mobility。其中,雙龍汽車這個名字使用時間最長,用了 35 年。

20 世紀 90 年代初,雙龍汽車開始與梅賽德斯 - 奔馳在柴油發動機、乘用車等方面進行技術合作。雙方最出名的合作成果是豪華轎車雙龍主席 Chairman,它在奔馳 W124 底盤上進行開發,是當時韓國市場最豪華的 D 級轎車。
在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中,雙龍汽車陷入财務危機。1998 年,資不抵債的雙龍被大宇集團收購。但僅僅一年以後,大宇也出現财務問題,宣告破産,雙龍從集團分離出來,經過債轉股與業務重整成爲獨立的上市公司。
此後,雙龍多方尋求向海外出售股權。這一次,中國人來了。上汽集團 2004 年以大約 5 億美元收購雙龍 48.9% 的股權,後又将股份增持至 51.33%,拿到了控股權。
入主之後,因爲雙龍現金流幾近枯竭,上汽提出減員增效收縮戰線,遭到了雙龍汽車工會的強烈反對。2006 年,工會進行了 49 天的 " 玉碎罷工 ",5300 多名雙龍工人卷入其中。但當年,在上汽接手之後,雙龍終于實現營業利潤扭虧爲盈。
然而,上汽與雙龍工會在國産、裁員、企業未來發展等問題上始終意見向左。2009 年 1 月,随着雙龍申請破産保護,上汽徹底放棄雙龍經營權,黯然終結了這樁艱難維系了 4 年的聯姻。
上汽的退出讓雙龍汽車的工會沒了對手,然而,韓國法院接管雙龍之後,裁員也随之而來。2009 年 4 月,雙龍汽車計劃裁退 2646 名員工,韓國金屬工人聯合會的雙龍支會發起抗議。

沖突首先在希望複工的工人與堅持罷工的工人之間爆發。此後,罷工工人占領工廠,警察出動,沖突升級,最終有數名工人殒命。《鱿魚遊戲》借成奇勳的回憶再現了那次長達 77 天的 " 雙龍之役 ",他和工友守在工廠車間,與警方對峙,他的好朋友死于那場沖突。
上汽失意撤退之後,印度公司馬恒達(Mahindra & Mahindra)不信邪,在 2011 年出手收購了雙龍汽車,持股約 70%。但馬恒達多年的努力也沒能徹底拯救雙龍。2020 年底,新冠疫情期間,雙龍汽車向首爾法院提出破産重整的申請。
這一次,還有誰來拯救雙龍呢?
轉型與重生
2014 年,電動化轉型浪潮席卷全球汽車工業,多個國家都湧現出了新創汽車品牌。在韓國的土地上,一家造車新勢力與理想汽車同一年(2015 年)誕生,它就是愛迪生汽車(Edison Motors),主要生産電動巴士。
後來,愛迪生汽車想進軍乘用車,就看上了正在破産重整的雙龍汽車。2022 年 1 月 10 日,愛迪生汽車與雙龍汽車簽署了并購協議。
然而,這次分手來得格外急促。同年 3 月 28 日,雙龍汽車就宣布,與愛迪生汽車簽署的并購投資合同已被取消,原因是愛迪生的資金未能在規定日期前到位。
幾個月後,雙龍汽車找到了新的出資方。2022 年 11 月,從事鋼鐵和化工業務的 KG 集團拿下了雙龍 66.12% 的股權,成爲其第一大股東。

2023 年 3 月,雙龍汽車将公司名稱更改爲 KG Mobility,并在首爾移動展上宣布轉變爲移動出行公司。
當時,KGM 董事長郭載善說:" 這個名字——雙龍汽車——在粉絲圈裏有着美好的回憶,但它也有一個痛苦的形象。從現在起,所有的雙龍汽車都将以 KG 的名義走向世界。"
KGM 希望通過專注于利用電動汽車專用平台、軟件定義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設計和開發未來汽車,真正地擁抱汽車行業變化。

KGM 還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業務目标:成爲韓國排名第一的電動汽車品牌,外加 NO.1 SUV 品牌、No.1 皮卡品牌、No.1 巴士品牌。
從雙龍汽車到 KGM,這次改名不光傳達了這家韓國車企擁抱新汽車技術的決心,同時也有借更名掙脫多年的厄運從頭再來的意味。
爲加速向電動汽車制造商轉型,雙龍汽車在 2021 年 12 月曾與比亞迪簽署動力電池研發合同和電池組自主生産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2023 年 3 月在首爾移動展上亮相的純電 SUV 托雷斯 Torres EVX,就搭載了比亞迪磷酸鐵锂電池。
放不下的中國市場
早在 2001 年,雙龍汽車就進入了中國市場。當時,雙龍多用途四驅越野車型雷斯特(Rexton)進口到國内,售價高達 48 萬元,銷量平平。2002 年,雙龍還在南京成立了售後服務技術中心。
後來在與上汽聯姻失敗之後,雙龍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幾乎停滞,2010 年在華年銷量隻有 3000 輛,但對中國市場它始終沒有放下。

2011 年,雙龍跟中國經銷商龐大集團和中汽南方簽訂合同,計劃到 2013 年将經銷商擴展到 150 家,并野心勃勃地喊出了要成爲中國 SUV 市場第一進口品牌的目标。
然而,2013 年雙龍汽車在華銷量剛剛過 6000 輛,沒有達到設定的目标。2014 年賣出 1.2 萬輛,但 2015 年又掉到 2460 輛。彼時,國際主流車企基本上都在中國實現了國産,進口車的身份讓雙龍在中國市場中處于明顯不利位置。
2014 年,雙龍曾寄希望與吉利汽車合作,由吉利工廠代工雙龍汽車,無果。2016 年,雙龍與陝汽集團簽署意向書,有意組建合資企業,并在西安設廠。這個預想中的雙龍汽車第一個海外生産基地最終依然沒能落地。

今年 9 月,更名之後的雙龍汽車重返中國市場,并發起了針對老客戶的優惠購車活動,參與活動的車型是 2025 款雷斯特 2.2T 柴油版。在新款雷斯特之後,KGM 可能還會将新款托雷斯(Torres)和愛騰(Actyon)兩款車型帶到中國。
這些車型中國消費者會不會繼續買單,還很難說。相比重返中國市場,近期 KGM 更引人注目的動作,是跟奇瑞汽車的合作。
爬出泥潭
當年上汽并購雙龍汽車,主要是看中了雙龍的技術,希望借助雙龍進行自主研發,以此提高自身的産品研發能力。現在,KGM 牽手奇瑞,則是看上了中國汽車品牌的技術實力。真是此一時彼一時。
KGM 董事長郭載善表示:" 通過與奇瑞汽車的戰略合作和技術協作,我們将能夠開發更多車型,縮短開發時間,推出滿足客戶需求的新車型,從而應對瞬息萬變的汽車市場。"
他還強調:" 我們将從 KGM 70 年的技術專長和‘實用創造力’的品牌新戰略中汲取養分,開發出一款能夠提供差異化移動價值的韓國 SUV。"

KGM 提交的監管文件顯示,雙方簽署了一項爲期 8 年的平台技術許可協議,将在車輛設計開發、汽車制造及銷售等領域開展合作。協議内容包括共享奇瑞 T2X 平台的知識産權,該平台采用混動專用模塊開發的思路,兼容傳統燃油車。汽車商業評論推測,這樁跨國車企之間的合作,極有可能是共同開發插混車型。
奇瑞連續 22 年保持中國自主品牌出口第一,是真正的出口大戶。今年 11 月奇瑞實現了年内出口首次突破 100 萬輛大關。汽車商業評論就奇瑞與 KGM 合作事宜采訪奇瑞相關人士,對方沒有直接作答,但從交流中大概可以推斷出來,奇瑞與 KGM 的合作将是奇瑞邁向韓國市場的重要一步。
對于奇瑞來說,這是奇瑞從産品出口走向技術出口的又一節點性事件,意味着中國汽車品牌的技術被更多國際汽車品牌所看重。通過與奇瑞的合作,KGM 不僅計劃開發中大型 SUV 以應對市場變化,還計劃面向全球市場開發各種新車型。
KGM 雖然命運多舛,但出口布局還是不錯的。它在遍布 126 個國家的 1645 個銷售網點出口越野車,并在大多數主要國際市場建立分銷網絡。例如,KGM 已在歐洲開設了地區總部和零部件中心。
2023 年,KGM 的總銷量爲 116699 輛,同比增長 1.9%。其中,韓國市場銷售 63345 輛,出口 52754 輛。産品組合的改善、海外市場的擴張等因素使得 KGM 年銷售額同比增長 10% 至 3.78 萬億韓元,這是它成立以來的最高銷售額。
此外,2023 年 KGM 的營業收入爲 50 億韓元,淨利潤爲 12 億韓元。這意味着 KGM 加入 KG 集團之後,短短一年多時間就實現了扭虧爲盈。
今年前 6 個月,KGM 實現新車銷售 56565 輛。盡管韓國本土銷售額下降,但出口量同比增長 24.5%,創下了九年來的最高紀錄,使 KGM 得以連續兩個季度保持盈利。KGM 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收入約爲 1.99 萬億韓元,淨利潤達到 865 億韓元(約 4.48 億人民币)。
這家命運多舛的韓國汽車公司,幾經易主,多次破産,仍然頑強生存,說明它有着相當大的韌性和生命力。至少,從目前的數據上來看,它正從泥潭中爬出來,準備迎接有更多可能性的未來。
點擊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