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市場全部關停後,家樂福北京的日子也不好過。9 月 6 日,北京商報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家樂福北京雙井店已暫停營業。
" 雙井店是臨時關閉,并非徹底閉店,門店在調整 ",北京家樂福相關負責人回應門店暫停營業的情況,但對于何時重新啓動營業,他表示," 暫時沒有确切時間 "。
如今拉起圍欄、門店缺貨、暫停營業的家樂福雙井店曾是家樂福在北京的标杆門店,也是家樂福出現購物卡支付受限制、缺貨等問題後,進行社區化改造落地的首店。如今門店已經擺上了圍欄,沒有了人氣。
值得關注的是,家樂福天通苑店暫停營業時,家樂福北京方面給出的原因是,超市線路維修。不過截至目前,家樂福北京天通苑店尚未重新開始營業。
目前,北京市場僅家樂福四元橋店在營,不過門店内商品所剩不多,多數貨架空置。9 月 6 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該店内僅有幾位顧客 " 掃貨 "。顧客錢女士表示,她的家樂福卡還有近千元未消費,但每次來到家樂福四元橋店都無貨可選。門店的工作人員表示,暫時沒接到閉店通知。
今年以來,關于家樂福超市購物卡使用受限制、接連閉店的問題,引發消費者關注。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消息,今年上半年,家樂福商超購物卡限制消費等多個案例涉及的消費維權問題較爲突出。
此外,據蘇甯易購财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家樂福中國關閉門店 106 家,未有新開門店,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家樂福在中國内地還剩 41 家門店。同時,今年下半年以來,家樂福中國在廣州、深圳的不少門店關停。
1995 年家樂福作爲全球零售 Top2 進入中國市場,同爲國際零售巨頭的沃爾瑪,在 1996 年進入中國,家樂福比沃爾瑪快一步布局中國市場。如今回看家樂福在中國的 28 年,與當下截然不同。近日,沃爾瑪發布截至 7 月 31 日的 2024 财年第二季度業績數據顯示,沃爾瑪中國的淨銷售額爲 41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299 億元,同比增長 21.7%,可比銷售額增長 17.2%,電商業務淨銷售額增長 44%,營業收入有所增加。
在業績說明會上,沃爾瑪 CFO John David Rainey 提到,在山姆會員店和電商的帶動下,中國的銷售額增長了約 22%。山姆店和大賣場的線上和線下客流量均有所增加。
會員店、電商似乎也是零售行業轉型的關鍵詞。相比之下,盡管家樂福中國快速布局了會員店業态,旗下會員店經曆開開停停,沒能在市場激起更多的水花。在電商方面,當年蘇甯易購收購家樂福中國,本該是一次電商對實體的賦能。家樂福北京曾經公布數據,今年 1-5 月,北京家樂福的線上訂單同比增幅超 200%。同時,北京家樂福與 " 壹團好物 " 達成戰略合作,将拓展社區團購業務。然而,随着門店缺貨、貨架空置,線上業務也失去了增長的根基。
不僅是沃爾瑪,永輝超市、大潤發、盒馬等實體零售品牌均在摸索創新,即時零售、社區店、會員店、拓展銷售品類,期待借更多的體驗内容、差異化的商品以及會員制等新模式與消費者形成更深的連接與捆綁。
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表示,蘇甯易購收購家樂福中國業務後,讓自身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傳統實體賣場對消費者的價值越來越弱,不轉變商業模式,隻能不停走下坡路,接受整個行業的升級競争與 " 代謝 "。
資深連鎖産業專家文志宏認爲,大賣場業态的衰落與電商帶來的沖擊有關,電商的便利性分流了人們到店購物的需求。實體零售店需要服務功能與體驗感,增強商品差異性也是未來轉型的方向。
零售行業轉型需要增加更多内涵。在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看來,未來,實體店應該對消費品、消費行爲、消費場所進行重新定義和塑造,轉型爲多渠道、多服務,以需求和體驗爲中心、技術爲驅動的新型業态,破解經營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