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消息稱,8 月 17 日沃爾沃在内部公布了一則人事變化,其中核心信息爲:" 原沃爾沃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總經理欽培吉将離開沃爾沃,沃爾沃日本區總經理返回中國,擔任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總經理。"
内部通報中稱,沃爾沃用了一句 " 現任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總經理欽培吉将離開沃爾沃汽車公司,尋求外部發展 " 簡單描述了欽培吉的離開。
另外,伴随着這次調整的還有彙報沃爾沃大中華區的彙報層級關系。在沃爾沃内部的新聞中,沃爾沃表示 Marin Persson 将直接彙報給沃爾沃首席商務官兼副 CEO 安伯揚(Björn Annwall)彙報。在新聞稿中還強調了沃爾沃大中華區總裁袁小林職務不變,其将向首席執行官 Jim Rowan(駱文襟)彙報。
但是袁小林的工作内容發生了極大的調整。據消息稱,袁小林将重點和 JIM、EMT 和董事會成員合作,處理政府關系,利益相關者合作,與吉利控股集團戰略合作以及在大中華區的戰略投資等重要事務。
Marin Persson 中文名裴馬丁,此前擔任沃爾沃汽車中國銷售公司客戶服務副總裁(2015 年 -2017 年)。新聞稿描述其在沃爾沃工作了超過 25 年,曾在俄羅斯、瑞典、日本等任職過。2020 年,其一直在負責日本市場。由此來看,其也是一個沃爾沃本土派的典型代表。
由此可以,沃爾沃汽車正在上演權力的遊戲,核心大權基本全部由沃爾沃總部接管,而且,核心的市場營銷大權由沃爾沃瑞典派嫡系接管。" 沃爾沃大中華區被奪權了。"在看到該消息後,有業内人士如此感慨。
值得注意的,對沃爾沃中國的高管來說,這也是非常突然的決定。實際上由于臨近成都車展,沃爾沃近期爲袁小林和欽培吉在車展前兩天安排了相關的媒體活動,這從側面證實了人事變動來得之突然。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沃爾沃又一次脫離吉利的大動作。
從最近幾年來看,沃爾沃一直加大擺脫吉利控制進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沃爾沃與吉利合并告吹。吉利與沃爾沃的合并重組工作開始于 2020 年 2 月。根據當時發布的公告,吉利與沃爾沃雙方正籌劃進行重組,重組後的資産将納入吉利汽車香港上市公司,并将考慮未來在瑞典斯德哥爾摩上市,整合後的新集團将保持沃爾沃、吉利汽車、領克和極星等品牌的獨立。
實際上,早在去年 7 月份就有消息稱,吉利與沃爾沃的合并已經 " 暫停 "。最後一年後吉利沃爾沃合并計劃最終版公布,但與最初計劃的已經完全不同。
2021 年,吉利與沃爾沃在宣布:在保持各自獨立公司架構的同時,雙方将圍繞汽車新四化前瞻技術,在動力總成、三電技術、高度自動駕駛等業務領域進行合并及協作。其中,動力總成業務合作是重點所在,雙方以股權合并形式将動力總成業務合并成立新公司,重點開發新一代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和高效内燃發動機。
對比之下,此次的最終合并方案較此前的方案已經大爲 " 縮水 " ——不僅明确了兩家公司各自保持獨立公司架構,合作範疇也僅限于具體的業務領域,雙方将不再謀求合并爲同一個集團公司。
因此,這次 " 吉沃合 " 反而更像是 " 吉沃分 ",也被認爲是沃爾沃尋求獨立,擺脫吉利控制的直接表現。實際上,吉利控股早在 2010 年就已經全資收購了沃爾沃汽車,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都是吉利控股的子公司,因而雙方之間的合作在過去從未停止過。此次成立動力總成合資公司,也早在 2019 年 10 月雙方就有過相關公布。因此,此次合并更像是對以往雙方合作的一次延續。
另外,這也是沃爾沃新任 CEO 到崗後在關鍵市場的第一次大動作。
去年 1 月,駱文襟接替 Hakan Samuelsson 擔任沃爾沃汽車新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在加入沃爾沃之前(2012 年 -2020 年),駱文襟是戴森集團任職多年的高管(相繼擔任首席運營官和首席執行官),并且因爲在短短幾年時間裏,通過大力開拓中國市場将這個英國高端家電品牌帶向全球銷量和盈利的新巅峰而名噪一時。
需要指出的是,沃爾沃大中華區目前的業績并不差。在銷量上,去年整體市場并不好,豪華車市場容量下滑了 8%(燃油車豪華車市場)。而年度銷量從預計的 300 萬台跌到 250 萬台。整整 50 萬容量的市場消失了。在 2022 年,沃爾沃在中國銷量 16.2 萬輛,其市占率逆勢增長了 0.1%,達到 6.4%。新能源汽車上盡管規模還小,但還是實現了 201% 的增長。
由此來看,其實沃爾沃的中國團隊表現可以說相當優秀了,這也證明了管理團隊在策略上的正确。現在也正處于沃爾沃轉型關鍵節點,在業績穩定的背景下突然更換管理層,于内于外都不合常理,展示了沃爾沃總部的小心思。在沃爾沃謀求更加獨立,掌控大權的背後,究竟是傳說中吉利放權并可能賣掉沃爾沃表現,還是在沃爾沃這個瑞典小公主内心深處,一直不認可這個吉利中國爸爸?
翅膀硬了,到單飛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