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台劇宛如開挂。
從《想見你》《華燈初上》到《她和她的她》。
穿越愛情、犯罪懸疑,盡皆爆款。
最近,又來了一部口碑力作。
熱評直呼,吊打了内娛的拿手好戲,玄幻劇。
開播一周,豆瓣評分不斷攀升,即将破 9。
眼瞅着直逼年度華語第一。
看海報,iQIYI 自制。
結果,内地一集都不能播。
魚叔刷完六集,才知道怎麽回事。
放眼望去,全是禁忌啊——
《不良執念清除師》
不良
台北老街,藏着一戶書法名家,蒲家。
不計其數的學徒前來,想得到老先生真傳。
當然,也不乏垂涎美色者。
蒲家的孫子蒲一永(曾敬骅飾),不僅寫得一手好字,還生得俊秀帥氣。
隻可惜,是個不學無術的差生。
科科墊底,關于未來毫無打算。
陪同爺爺和父親參加書法活動,是他爲數不多的正經事。
直到某日,一架失控的飛機中斷了這一切。
公車被攔腰斬斷,爺孫三人被掩埋在廢墟之下。
昏迷前,一永奮力睜眼望去。
爺爺就躺在不遠處,身旁竄出一股幻化成人形的黑煙。
随即又來到了一永面前。
「幫我」
是真實還是幻覺,一永無力辨别。
當他再次醒來,已是717 天以後。
那場事故,奪走了爸爸的生命,也讓爺爺成了植物人。
房東落井下石,以「晦氣」爲由趕走了他們一家。
爲了買房,媽媽花光了航空公司的賠償金,還背上了貸款。
一永不願繼續讀書,又不忍媽媽獨自養家。
隻好拿出了爺爺的硯台,準備賣字謀生。
殊不知,開啓了潘多拉的盒子。
低頭研磨之時,滾滾的黑煙從他身後湧來。
最先受到感召的,是城市遠端的一隻斷掌。
幾縷紅線纏繞,将其拖向屍身。
其餘殘破的創口,逐漸縫合。
僵屍宛如被附魂般,猛然起立。
扭動肢體,将壞死的關節複位,随後飛奔而走。
夜半,一永從睡夢中驚醒。
橫在眼前的,居然是一張死人臉。
先後裝死、大喊,統統不起作用。
僵屍薅住一永的頭發,不斷重複着自己的訴求。
「幫我」
至于幫什麽,卻一問三不知。
僵屍想不起自己是何人,又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麽辦。
整宿不眠不休,玩起了幹瞪眼。
被僵屍纏上,可苦了一永。
洗漱如廁,也不得安生。
一擡眼一回頭,都是這張鬼臉。
忍無可忍,一永決定幫助對方瞑目。
根據僵屍的指引,他們來到高架橋下的草灘。
一永指揮僵屍躺回死亡地點,幫其閉眼安息,随即拍屁股走人。
臨走前,一永不放心地從高架橋上望了又望。
這一幕剛好被監視器拍到,女警陳褚英(宋芸桦飾)高度警覺。
不久前,此處發生了嚴重的車禍。
一輛機車疾速撞上護欄,随即掉下高架落入河灘。
從事故現場留下的血迹,駕駛人應當重傷或當場死亡。
但經過數天搜查,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她立馬展開缜密推理,矛頭直指一永。
猜測是他僞造車禍現場,随後殺人分屍。
一永百口難辯,隻好把對方請回了家。
滿身創口的僵屍出現在面前,驚得陳褚英當場昏厥。
接下來,她該怎麽辦?
執念
本劇的一大特色,是對中國志怪文學的演繹。
一永的「蒲」姓,也緻敬了《聊齋志異》的蒲松齡。
觀看過程中,也能感受到強烈的恐怖氛圍。
鬼怪來襲時,門後的陰影緩慢移動。
景别的遞進,制造出緊張感。
驟然從天而降的怪客,又極具視覺沖擊力。
快慢的節奏變化,拿捏得恰到好處。
最令人驚喜的是,兼具深意。
正所謂,魑魅魍魉皆是人心。
本劇沒有止步于簡單的官能刺激,而是将人物情感作了具象化處理。
出身書法世家,一永從小獲獎無數。
但,爺爺始終不甚滿意。
批評他一直複制名家的字形,卻沒有心。
事故後,一永遍訪爺爺的老客戶。
想攬個寫挽聯的活,結果統統被拒絕。
客戶的解釋,與爺爺所言相似。
書法的意義不止于好看,更要見人心。
「不隻是對死者的哀悼,還安慰了活着的人」
何爲人心,一永始終不解其意。
在僵屍身上,他才第一次見識。
那些逐漸散落的紅線,既是将肉身拼組的力量,也是抓住死者的執念。
「人心的力氣,比這種皮膚骨肉大太多了」
僵屍的執念,留存在他瀕死的瞬間。
他的腦海中曾閃過一個念頭。
祈願不讓父母見到自己的屍體,怕他們傷心。
「不要讓他們找到我的屍體」
殊不知,若有似無的希望最爲傷人。
一永深知這一點。
他一直想找到事故當天的車載錄像,想知道爸爸死前是否經曆了漫長的痛苦。
媽媽擔心他無法接受,一直阻止。
但,無盡的猜測、想象,反而讓一永深陷痛苦之中。
在感化之下,僵屍也解開了自己的執念。
他用衣物緊裹殘破的肉身,返還家中。
最後一次爲父母做飯,重重跪地磕頭,深深道别。
完成未竟之事,僵屍終于可以安然離世。
一永提筆揮毫,寫就挽聯。
在超然的力量中,死者得以安息。
一永的書法,終于有了心。
愧疚,是解開的第一道執念。
第二道執念,卻極難開釋。
委托者是一位古裝女子,倚靠桃花出場。
她向一永祈求,找到「他的名字」。
女子本是畫中人,出自醫學院一具無名男屍的刺青。
一般的「大體老師」,通常在解剖後塌陷,挨不過半個學期。
可他卻一趟就是七年,絲毫不曾腐敗。
背上的仕女圖刺青,兀自栩栩如生。
仕女頭頂的花瓣,仿佛一口氣,維持着屍身的完好。
若未能在花全枯死之前找回名字,執念也無法清除。
一永先是走訪街頭的流浪漢,對死者有了初步了解。
他是附近的上班族,有收入有住處。
身着格格不入的西裝領結,卻偏愛與遊民聚在一起。
沉默寡言,在這裏,又好似在别處。
有人爲了幾張廢品争執,他就自己撿來紙闆,分給那兩人。
有人爲了幾口酒打架傷了人,隔天他就給每人帶來一瓶豆漿。
等到大家都入睡了,他又獨自默默離開。
某個寒潮來襲的夜晚過後,再也沒有現身。
流浪漢之間素以外号相稱,他的名字也無從得知。
再大海撈針,找到了紋身師。
死者并未透露姓名,但說過一句話,令他記憶猶新。
「因爲還不習慣一個人」
好在,死者留下了一張企業草稿紙。
循着上面的名字,很快找到了他之前的公司。
曾經的課長,爲衆人揭曉了謎題。
那是一個極擰巴的年輕人。
聚餐時,别人輪流幹杯搞氣氛。
他把杯子舉了又舉,最終又一聲不吭地放下。
偏偏他又一場聚餐都不願錯過。
同事們都不待見他。
背地裏議論他,不是同一個圈子卻非要硬融,搞得大家都不自在。
「明明在辦公室不講話,每次聚餐又硬要過來」
很快流言傳開。
說他性格孤僻,很難相處。
常與流浪漢混在一起,敗壞公司形象。
領導借機大做文章,将他辭退。
但,男子不曾言說的身世,教人唏噓。
他從小立志成爲教師,好不容易考上了師範,卻遭遇父母雙亡。
放棄學業,在孤獨中度日。
獨自倒在樓梯間,最終成爲躺在醫學院的「大體老師」。
和流浪漢們聚在一起、擠進公司聚餐,隻是想和人群呆在一起。
狂買東西把房間塞爆,就不顯得那麽空。
刺一個人在背後,就不是一個人了。
落花下的仕女,是他孤獨内心的投影。
思念、悲傷、遺憾,這就是人心的執念。
說是不良,實爲人性的最本真。
清除
「有鬼」,并非唯一的禁忌。
本劇的類型與風格,也可謂别開生面。
不少網友在其中看出了《夏目友人帳》等日漫的影響。
催淚之餘,也令基調輕松愉悅。
一永被僵屍侵擾數日,驚吓不說,還被逼東奔西跑。
然而在後者眼中,一永卻俨然一副暖男面孔。
想來便有幾分小鹿亂撞。
随着新角色的加入,劇情開啓雙男主模式。
無賴校霸 + 文弱書生,頗有耽美劇的潛力。
主角三人的插科打诨,又保證了日常的笑料。
「清朝的事已經過了追訴期,我也沒辦法」
這些诙諧的包袱,不斷消解着人們對死亡的刻闆印象。
舉重若輕,道出當下種種社會議題。
第一個單元中,僵屍生前原是一名藥劑師。
看似意外的車禍,在走訪之後卻疑點重重。
藥劑師的父母皆身體健康,本人年紀輕輕卻患上了高血壓。
他自稱在單位人緣極好,同事卻紛紛說與他不熟。
一永推測,極有可能遭受了嚴重的職場霸淩。
果不其然,真相在調出監控後浮出水面。
藥劑師曾當面指出上司的錯誤,因而惹怒對方。
遭到孤立,還被偷偷下藥整蠱。
結果意外導緻低血壓,昏迷撞上高架的圍欄。
每一個被霸淩的人,都生活在霸淩者的監視下,惶惶不可終日。
藥劑師之死真相大白,但放眼望去,還會有多少「僵屍」呢?
死于孤獨的年輕人,也不會是孤例。
即使早就完成工作,他也總是最後一個下班。
同事因此大罵他「工奴」,覺得他膈應。
課長曾好奇地向他詢問緣由,得到的回答令人訝異。
他深知孑然一身的凄苦,将心比心也不願他人承受。
「留課長一個人太可憐了。」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總是脆弱的。
目睹年輕人因「莫須有」被裁,課長沒有抗争。
但,再也沒有人陪他一起下班。
若幹年後,他也一樣被公司欺壓、克扣養老金。
以鬼事說人事,我們過往也曾看見。
從林正英的僵屍片,到《黑樓孤魂》《聖 · 保羅醫院之謎》。
或以搞怪的形式嬉笑怒罵,或用驚悚元素直射人心。
唯有敢拍,才見志怪文化的真正含義。
「寫鬼寫妖技高一籌,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如今,無論題材還是類型,無往不在禁忌之中。
奇幻片「不能有鬼」,現實題材卻「裝神弄鬼」。
這何其悲哀。
跟随一永的視角,觀衆看盡人間百态。
清除執念的曆程,亦是他自我和解的道路。
再回頭看「一永」二字,頗爲精妙。
世間萬般種種,皆源自人心。
與其頑固地覆上假面,不如讓事物以真實示人。
人心的力氣,是無論如何擋不住、禁不完的。
全文完。
助理編輯:三十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