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此前,不少人對 22 年的春節檔就已經" 狠狠期待住了 "。
畢竟,7 部大片,各路導演群雄逐鹿的場景,真的久違了。
盡管期間粉絲輿論戰鬧得不可開交,但今天還是想聊聊個人觀感最佳的《滿江紅》。
貓眼開分 9.6,微博開分 9.5,豆瓣開分 8.0(目前跌至 7.7),一舉奪得票房頭魁。
讓人忍不住驚呼:"emo,是真的值得 "。
打出 " 懸疑 + 喜劇 " 的組合,在期待之外還有一份來自于早前《三槍拍案驚奇》惶恐。
但事實證明,《滿江紅》是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七十歲的國師張藝謀,依舊老當益壯。
《滿江紅》參與演員幾乎占據演藝圈青年演員的 " 半壁江山 ",基本上都是能叫上名來的熟悉面孔。
而這個從小人物視角展開的宏大叙事,也再度讓人能夠在寒冬裡感受到那份熱血。
(以下涉及嚴重劇透,如果你還沒看過電影,建議先收藏或者轉發,看完電影後再來閱讀 ~)張藝謀在玩一種很新的 " 電影 "隻要提到嶽飛和秦桧,人物形象必然躍然于腦海中。一個了熟于心的故事。而《滿江紅》卻是一個沒有嶽飛的英雄故事。背景設定正是在風波亭嶽飛死後的四年。此時,奸相秦桧隻手遮天。在一次奉命率兵與金國和談前夜,金人禮儀官死在了宰相駐地。而使者身上帶給秦桧的密函也不翼而飛。
全員警戒,層層查處,因識得裝信皮囊的效用兵張大被揪了出來。張大,名字 " 輕賤 ",骨頭軟。偷懶耍滑第一名,連效用兵的小職位還是靠着年紀小輩分大的三舅舅孫均走後門。孫均,秦桧親兵營副統領,年紀輕輕身居高位,全靠對宰相言聽計從,甚至被唯一的姐罵做(秦桧)走狗。比起張大的滑頭,孫均多一些耿直,但在爾虞我詐的官場,自有一份殺伐果斷的野心。更是在前期隻要線索人物一出現,關鍵時刻,孫均就會出手。
手起刀落,見血封喉,沒有人能影響他拔刀的速度。一條冷酷的刀疤,更是透露了孫哥 " 人狠話不多 " 的個性。而作為張大口中 " 他一把屎一把尿帶大的三舅 ",孫均對張大有點親情,但不多。
(該打打、該罵罵。)
面對丢失的書信,死去的金人禮儀官,秦桧下令,極限一小時找到書信。
" 沉浸式劇本殺 " 正式開局。又與劇本殺不同的是,小人物在權勢面前不過如蝼蟻,書信任務是引子但不是結束。張大那句看似調侃實則真相的 " 你們這些大人物都打着小算盤 " 早已道明。事情辦不妥,斬;辦妥,亦斬。開局即死局。
這場荒唐交織的鬧局裡,讓故事立體起來不乏每一個角色的精彩拿捏。張譯飾演的宰相府總管何立,陰森詭谲,笑裡藏刀,副總管武義淳,嶽雲鵬飾,武貴妃内侄,後台強大,為人狡猾怯懦。
大到最大反派秦桧,生性多疑,城府深沉。小到孫均身邊的小兵,耿直率真,喜形于色。每個角色都演繹的張弛有度,演技狂飙,人物特質顯露無疑。而在這場亂局中,無人不是八百個心眼子。信,都想要,不論是上交朝廷還是借此拿捏秦桧。卻又都不敢看,要保得性命無憂,知道的秘密要越少越好。即使看似擁有最高權勢的秦桧,手握衆人生死,卻也是最怕死的。陰險毒辣算計他人之外,甚至安排了假人乃至替身等多重 " 複活甲 "。但随着故事一次次反轉和升級,人性視角完成了質變,也得到了升華。以找信開始,但這不是結束,在馬夫出現時,信件的使命已經完成。小故事裡潛藏着一個暗度陳倉的大局,甚至以道德評價取代原本的曆史省思。" 殺與不殺 " 變得不那麼重要。直到全軍将士複頌嶽飛遺詞《滿江紅》中将劇情推向高潮。整個過程氣勢磅礴壯懷激烈,句句如破空巨石,振聾發聩!張藝謀的 " 局 " 才算做完了。
随着 "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 熱血澎湃,完成了一場屬于民族的浪漫主義心靈共振,你我也皆成局中人。
" 謀式美學 " 的又一次成功
你等着看 " 荊轲刺秦王 " 的戲碼,殊不知人家步步為營為的不過是一份信仰。
些許荒唐。可當全軍複誦那首氣壯山河的千古絕筆時,你又覺得,一切邏輯都自洽了。
一些看似無謂的犧牲,傳遞的卻是永不磨滅的精神圖騰。
(" 有些事情,比生死還重要 "。)
這也是《滿江紅》表達的本意,民族英雄令人敬畏,其背後無名小卒同樣令人動容。
似墨,似血,彙聚成了《滿江紅》。
而《滿江紅》的喜劇藏在故事裡,不是刻意的抖包袱和湊爛梗,無論是 " 懸疑 " 還是 " 喜劇 ",始終服務與劇情開展。張藝謀從小人物的視角,帶領觀衆一步步踏入到一場大陰謀中。從視覺到聽覺都帶着一種謀式的 " 穩當 "。《滿江紅》以經典黑紅配色,取景于青瓦飛檐、高牆深院之中。波雲詭谲的肅殺氣場裡,瑤琴的一抹紅唇與桃丫頭手中紅櫻桃的色彩顯得格外耀眼。
而這抹紅,指向的正是無數平凡英雄的前赴後繼,代表着民族的精氣神,撕破了黑暗。在配樂上,出現了《穆桂英挂帥》《五世請纓》《包公探陰山》等經典豫劇唱段。在人物的每一次穿梭中響徹。鼓樂齊鳴,慷锵有力,預示着一場驚心動魄的戲劇正式展開。
" 計中計 "、" 連環計 " 在這座深宅大院裡接連上演,也貫穿了電影小而美的特點。
而角色設定本身的跌宕反轉則促成了《滿江紅》的 " 疑 ",懸念成就了叙事。
民族英雄不要遺忘,不能遺忘
《滿江紅》不見嶽飛,但處處是嶽飛。
在當代冷眼旁觀冷漠裡,我們更需要一份浪漫熱血的鼓舞。作為電影,《滿江紅》細究起來可能還有不少瑕疵,算不得滿分出品。但我仍然很愛,這份加分的喜歡來自于精神意志傳承的熱血澎湃。盡管有人争議全軍複誦《滿江紅》的片段太扯,為何不是替嶽飛雪冤,或者索命秦桧。秦桧是廣泛認知的奸臣,但對于嶽飛的死,秦桧是遞刀的人,宋高宗趙構是揮刀的人。自古以來功高震主難長命,所以曆史才有了杯酒釋兵權的故事。輕則告老歸天,遠貶他鄉,重則賜服毒酒,軍法處置。可從根深蒂固的綱紀倫常注定,嶽飛墓跪的隻能是秦桧,而絕不能是趙構。所以到最後,秦桧殺與不殺變得不那麼重要。殺了,是名将與奸相的恩怨。甚至曆史長河上一個秦桧倒了,會有另一個秦桧站起來,一個人的生死并不足以改變大勢。
但全軍複誦将立意拔高,嶽飛 " 精忠報國 " 就成了民族意志的傳承。電影的浪漫叙事借此代替了曆史的厚重。這也是《滿江紅》想要表達的本意:民族英雄不要遺忘,不能遺忘。民族需要英雄,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諷刺的是,我們當年學生時代被要求 " 全文背誦 " 的《滿江紅 · 怒發沖冠》,卻消失在了課本。接連《嶽母刺字》,衛青、霍去病等抗擊匈奴的民族英雄也從教材中删除了。理由清奇:"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 涉嫌渲染暴力。因為抗金而背上的 " 不利于民族大團結 " 的大鍋,更顯得即牽強又卑鄙。鐵血軍魂家國精神,被專家三言兩語化作無形。至于《滿江紅》是否出自嶽飛的争議。其實藝術的感性已經給出了答案。是更宏大的 " 精忠報國 ",是家國大義,是一首精神史詩的千古傳承。是 " 從此世間有了《滿江紅》"。這背後,有無數小人物的家國大義,和俠骨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