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銀箭财經
" 三月的煙雨、飄搖的南方,你坐在你空空的米店 "。
3 月 1 日," 三月專屬歌曲 "《米店》被送上熱搜高位,讓衆人期盼春天的到來與懷念起年少的愛意。而與《米店》一同登上熱搜的,還有通過綜藝《我們的民謠 2022》讓 " 米店 " 被更多人知曉的愛奇藝。
與 # 米店 # 詞條下的感懷、溫暖與期望不同。愛奇藝相關熱門詞條評論區不乏 " 今年 3.15 晚會沒有愛奇藝不看 "" 愛奇藝飄了 "" 抵制愛奇藝 " 的言論。那麽,爲什麽近期愛奇藝引發用戶 " 衆怒 ",站在了消費者的 " 對立面 ",頻上熱搜呢?
限制投屏、會員天數争論、廣告專利,愛奇藝頻繁 " 背刺 " 消費者?
" 壓死駱駝的,從來不是最後一根稻草 "。而 " 壓垮 " 用戶情緒的,是愛奇藝頻繁 " 背刺 "。
1. 會員天數争議:" 特立獨行 " 的代價?
3 月 1 日,# 愛奇藝回應 2 月充會員隻能用 28 天 # 熱門詞條登上熱搜。這源于,多名 2 月 28 日續費的愛奇藝月度會員的網友表示,會員有效期截至 3 月 28 日,實際會員時長隻有 28 天。
而愛奇藝客服表示,會員月卡服務時間以自然月爲統計單位,即自服務開通日期,根據開通當月自然月天數做順延。
對此,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表示,花同樣的錢爲什麽不能獲得同樣的天數。當然也有網友表示,二月份本來就隻有 28 天,可以理解愛奇藝的做法。但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芒果 TV 與哔哩哔哩這五大視頻平台的會員續費機制中,隻有愛奇藝是按自然月計算的。其他四家會員續費,皆是以 31 天 / 月來計算與順延。
例如,騰訊視頻,會員開通時長按 31 天 / 月計算,從開通會員之時開始計算有效期,重複購買後的會員時長也會疊加延長。按如此計算,與筆者開通記錄證實來看,騰訊視頻年費會員實際到賬爲 372 天,一年相比較愛奇藝多出将近 7 天的會員時長。
如此來看,忽略價格與内容喜好來說,愛奇藝會員續費時長在國内五大視頻平台當中屬于性價比最低的。此外,從 2020 年到 2022 年,愛奇藝會員價格三連漲,從 15 元連續包月一路飙升至 25 元,漲幅高達 66%,從價格性價比來看愛奇藝也已不占優勢。
2. 彈幕廣告專利:" 得寸進尺 " 還是被逼無奈?
會員天數争議的影響還未消散,愛奇藝新專利又登上熱搜。對于一家科技公司而言,前沿專利數代表了自身核心競争力與品牌價值,爲什麽愛奇藝新專利反而會被網友 " 罵 " 上熱搜呢?
原因隻有一個:此項專利并不能提升用戶的服務體驗,反而更像是來割用戶 " 韭菜 " 的。
據天眼查 App 顯示,近日,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的 " 一種視頻彈幕廣告投放方法、裝置、設備及儲存介質 " 專利公布。摘要顯示,本申請實施例涉及數據處理領域,旨在實現廣告内容的彈幕化展示。
從長視頻平台會員發展曆程與會員用戶心路曆程來看,最早一批的長視頻會員用戶核心目的之一就是爲了免廣告。而後來,才衍生出了會員提前看、會員專屬内容等内容體驗上的特權。
" 入不敷出 " 的長視頻平台們爲了減少虧損、盡早盈利,自然不會錯過這樣一群能夠爲了提升生活質感買單的 " 高淨值 " 用戶。在片頭片尾廣告的基礎上,衍生出了片中廣告、暫停廣告等等,讓用戶避無可避。
這次愛奇藝彈幕廣告新專利的曝光,讓 " 苦廣告久矣 " 的用戶們,再次陷入了被廣告支配的不良體驗感。讓不少網友猜測,是不是将來關閉彈幕也将成爲會員的特權。
對于愛奇藝等長視頻來說,一而再再而三 " 冒犯 " 用戶,究竟是 " 被逼無奈 " 還是 " 得寸進尺 " 呢?其實,每個用戶心中都有着一杆秤。
3. 限制投屏事件:開窗先拆屋頂?
《無聲的中國》魯迅寫道:" 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裏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正是有了拆屋頂派作爲對比,開窗派才能比較輕松地達到目的。"
而對于消費者而言,經常會被圈入 " 開窗先拆屋頂 " 的境地中。或許,此次愛奇藝限制投屏事件打的就是這樣的 " 小算盤 "。
今年一月,愛奇藝 App 開始對投屏功能做出限制,之前黃金 VIP 會員支持最高 4K 清晰度投屏,現在隻能選最低的 480P 清晰度,要想進行 4K 投屏必須購買白金 VIP 會員。
此種行徑引發了消費者的廣泛讨論,甚至有愛奇藝付費用戶因限制投屏将愛奇藝告上法庭,
上海市消保委親自下場爲消費者發聲,指責愛奇藝做法不厚道且不合理。
事态發酵後,愛奇藝通過官方微博發布關于愛奇藝會員服務優化情況說明,宣布爲老會員恢複 720P 和 1080P 高清投屏功能,連包會員可以一直使用該功能。但新會員與停用再續費的老會員不再擁有此特權。
3 月 1 日,接受中國企業家雜志采訪時,愛奇藝 CEO 龔宇回應投屏事件,大緻觀點爲:一、一開始的會員規劃沒想清楚,現在清晰了黃金會員是面對 PC 和移動端的。二是,手機投屏到電視上采用電視碼流,愛奇藝會員數量巨大,時間長了企業吃不消。三是,擔憂讓購買白金會員用戶感到不公平。
粗看條條都有理有據,細看下來卻 " 大有貓膩 ",總結出一句話,大抵就是 " 企業因規劃不清産生的制度、成本等問題,以犧牲原有會員利益去解決。"
然而,一方面企業規劃不清不屬于消費者的問題。另一方面,投屏也并非近期誕生的,多年的權益爲何現如今就有了 " 壓力 "。
同時,擔憂白金會員用戶感到不公平。黃金會員誕生在先、白金會員在後,不應該在設立白金會員的時候就考慮其會員權益撐不來了它的價格嗎?如若愛奇藝是以用戶爲本,爲何不想着如何增加會員權益,反而是剝奪會員權益成就新付費模式呢?
愛奇藝的 " 悲喜交加 ":扭虧爲盈,卻走向 " 商業化悖論 "?
除卻不斷地輿論風波,一季度對于愛奇藝來說更多的是 " 可喜 "。
一方面是電視劇《狂飙》引發的全民熱度,對于愛奇藝用戶數量、會員數量的帶動;另一方面,近期愛奇藝公布了去年第四季度與全年未經審計的财報,2022 年第四季度創曆史單季收入最高,全年利潤由虧轉盈,把自身拉出了 " 虧損泥潭 "。
但會員漲價、限制投屏、會員天數争議、彈幕廣告專利等話題輿論,又重新把愛奇藝拉入一個更爲泥濘的漩渦中。3 月 1 日,愛奇藝股價截至美東收盤,狂跌 11.38%,從 " 可喜 " 變成了 " 悲喜交加 "。
愛奇藝需要去思考這種盈利模式能否被 " 複制 ",究竟是短暫的 " 昙花一現 ",還是能夠存在有走向 " 長期主義 " 的機會。
雖然,2022 年愛奇藝擺脫虧損、會員人數創下增量新高是不争的事實。但是,2022 年愛奇藝營收同比減少 5%、在線廣告業務同比減少 25%、内容分發營收減少 14%、" 其他 " 營收同比減少 11% 也是不争的事實。
從内容上來看,從年代大劇《人世間》、到後來的仙俠甜寵《蒼蘭訣》、輕喜古偶《卿卿日常》、勵志港風《風吹半夏》,年初到年尾爆四部電視劇本身就有着極大的 " 偶然性 ",這種偶然性是不可複制的。
以愛奇藝今年一季度的兩部優質劇《狂飙》與《顯微鏡下的大明》來看,一部豆瓣評分 8.5 分、一部豆瓣評分 7.8 分,都是高分好劇、質量毋庸置疑。然而,兩部劇命運卻不相同,《狂飙》一路狂飙,《顯微鏡下的大明》哪怕有着狂飙片尾自動跳轉引流,熱度仍遠達不到《狂飙》的水準。
并且,愛奇藝此番盈利屬于 " 節流 "。2022 年,愛奇藝内容成本爲 165 億,同比減少 20%,宣發、營銷、管理成本和研發成本則分别減少 27% 和 32%。
我們都知道影視劇制作從立項、選角、開拍、後期到開播中間是個漫長的過程,這也就是說去年愛奇藝的爆款影視劇都是曾經的立項。那麽,伴随着内容成本的收縮,愛奇藝試錯成本減少,面對着 " 偶然性 " 的爆款,愛奇藝恐将力不從心。
從會員用戶來說,截至 2022 年 Q4 季度,愛奇藝會員規模達到 1.2 億,單季淨增超 1300 萬。與此同時,2022 年愛奇藝會員服務營收 177 億元,同比增長 6%,在全年總營收中占比高達 61%。
可見,正是會員用戶撐起來了愛奇藝去年的業績。但是,從愛奇藝限制投屏、彈幕廣告專利、會員連續三年漲價等行爲來看,不得不懷疑愛奇藝陷入了 " 商業化悖論 "。
作爲長視頻平台來說,其核心競争力應當是挖掘自身潛力提升内容質量與服務質量,而并非頻繁向會員用戶 " 割韭菜 "。長視頻平台的付費用戶數量與付費用戶黏性固然重要,但會員收入不應該成爲愛奇藝商業化的增長點。
一方面會員數量增長終會封頂。以奈飛爲例,年年有多部爆款産出,現如今會員數量也出現停滞不前的境況。而國内,愛奇藝更是在 2019 年會員用戶數量已經破億,通過騰訊 2022 第三季度報顯示,騰訊視頻付費會員數爲 1.2 億。可見,國内長視頻付費用戶數量容量或許已經 " 封頂 "。
另一方面,如若從 " 數量 " 轉變成追逐 " 質量 ",而愛奇藝通過限制投屏,增加片中、暫停等廣告行爲,說白了就是剝奪原本會員權益、降低服務水平," 倒逼 " 付費會員花更多錢升級服務進行創收。這些行爲大概率會适得其反,更容易用戶産生逆反心理。
原本想要以用戶撬動愛奇藝商業化地增長,結果用戶權益損失,讓愛奇藝多次陷入輿論漩渦,用戶口碑與路人口碑下滑、恐得不償失。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愛奇藝是否走錯了路,走進了 " 商業化增長 " 悖論。
愛奇藝自然也在尋找新的出路。在《緻投資人的一封信》中,龔宇提到,愛奇藝也密切關注技術進步帶來的行業機遇,如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和其他創新技術;将與戰略合作夥伴百度一起探索 AIGC 在長視頻行業的應用場景,例如提高内容生産效率、内容分發和推廣。
不過,愛奇藝能否保持 " 爆款 " 産生、能否穩住付費用戶黏性、AIGC 技術價值是否真的能夠爲其賦能,這些仍舊都屬于 " 未知數 "。在行業缺少可複制的 " 盈利模式 " 下,未來的路終究需要愛奇藝自己去勘探,隻是希望将來不要再出現如此多的 " 考慮不周 "。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