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針對内娛偶像劇普遍用配音演員的行業陋習,我寫過
快三年過去了,情況有好轉嗎?
——好像有變好:基于大衆對偶像演員不親自配音的業務表現深惡痛絕,監管也出台相應的監管措施予以限制,所以好消息是,越來越多偶像演員被迫張開了自己金貴的嘴,開始給自己的角色配音了。
——但好像也出現了新問題:随着偶像演員一個個張嘴說台詞,ta 們的粉絲爲了維護偶像,日常指鹿爲馬,發明了許多台詞新标準,令人 " 耳目一新 "。
玩到現在,哪個曾經的演貝,要是親自張口說話,不帶 # 名字 + 台詞 上個點進去全是彩虹屁的熱搜,那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所以,讓我們随便聊聊那些本該是常識的台詞标準。
1
嗓音條件
自從偶像演員開始自己張口說台詞,很多觀衆瞬間濾鏡碎了一地,直接發出這樣的感慨:
" 才發現原來我喜歡的是邊江張傑喬詩語賴冠霖 ……"
配音演員張傑
因爲偶像演員自己的聲音,與 ta 們慣常飾演的角色類型嚴重不搭,有的甚至可以直截了當形容爲 " 難聽 "。
前一陣子剛剛因爲聲音問題上了熱搜成了熱點的,是《星落凝成糖》的陳星旭,在片花階段,他的原聲台詞就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等正片放出,很多人甚至直接吐槽他說話像" 水牛 "。
同樣在聲音上遭到質疑的還有任嘉倫,他的聲音被刻薄的批評者(好吧包括我在内)形容爲含痰感十足。
往前數,85 花的代表人物楊幂,那也是出了名的嗓音尖利,感覺像用腦門在發音,令人不适。
而周迅當年飾演黃蓉的争議,也很大程度因爲她的小煙嗓,與角色的大衆預期不符。
按說,音質畢竟是先天條件,本不該要求太高。但想想偶像演員這個職業,吃的就是天生條件,又找誰說理去呢?
何況,很多偶像演員的問題并不單單是音質問題。先天條件不好,其實可以通過科學的發聲練習調整發聲位置,加以改善。
何況還有大把嗓音條件不錯的偶像演員,偏偏發音位置錯誤,導緻聲量不足或氣短,聽着難受極了。
但是想也知道,諸位偶像演員要麽壓根沒經受過相關培訓,要麽讀書時都不會早起練聲,指望 ta 們在日進鬥金的職業生涯裏撥冗練聲?想都不敢想。
于是就隻能繼續在粉絲的吹捧聲中,聽取 " 嘤嘤嘤 "" 哞哞哞 ""hehehe" 聲一片了。
不過必須要強調的是,觀衆對音質的要求,其實并不應該存在一個統一的标準,。
嗓音也是演員特質,如果要求每個演員的聲音都如配音演員那樣标準又符合 " 俊男靓女 "" 霸總飒女 " 等外形的刻闆印象,其實也是一種跑偏。
隻要不是過于糟糕過于幹擾觀衆代入,應該允許演員各異的嗓音,那也是人物的一種毛邊。
2
吐字清晰度
這是很多觀衆心中台詞的第一标準,有的甚至把它視作唯一标準:
隻要不看字幕聽得清楚演員在說什麽,那就是好台詞;如果演員的台詞必須要由字幕輔助才能聽清聽準,那就是糟糕的台詞。
吐字清晰度當然是非常重要的标準。就算不考慮表演這件事,諸位如果在生活裏遇到一個口齒不清晰、說話黏連吞音的人,交流起來也會異常頭疼吧。
如果你連台詞裏最基本的文本内容,都無法準确傳遞給觀衆,就更别提在情境裏傳遞情緒等更高要求了。
而吐字清晰度,也确實是這一代偶像演員台詞問題的重災區。
那些『字幕依賴者 · 偶像演員 · 說都不清楚話斯基』,有的是因爲口音而無法清晰吐字——比如大猴兒卵(大家好我是鹿晗)的北京演員、吐字習慣不同的川渝籍演員等 ……
有的是因爲氣息問題導緻吞尾音嚴重
有的純粹是一說話就有微微的舌頭牙齒打架,台詞像被打包在嘴裏一樣,嗚噜嗚噜的。
需要提醒的是,台詞清晰度與聲量并不一定正相關,有的偶像演員嗓門超大,但喊出來的仍然是含混一團,而有的演員說話輕聲甚至氣聲,但每個字都清晰可入耳。
從我個人的角度看,吐字的清晰度當然應該是台詞基本功。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十幾年來,大陸觀衆已經非常習慣于在大銀幕和小熒屏都有字幕輔助演員台詞,台詞不清晰這件事,在舞台劇年代可能是緻命缺陷,在字幕普及前可能是重大缺陷,但在當下,可能隻是諸多缺陷之一了。
3
斷句
這也是相對顯性的台詞标準。
《夢華錄》後期劉亦菲的台詞被诟病,主要就集中在她的長句複雜句總是斷句在不該斷的地方,聽起來非常别扭。
台詞在斷句上出問題,背後成因大抵是兩類。
一類是因爲台詞沒背熟,磕絆、卡頓、回憶、思考,所以台詞說不流暢,總是要停下來想一想。
這種斷句問題,屬于功課沒做好,演員連 " 背熟台詞 " 這種最基本的準備工作都沒做好,更别提進一步的演技發揮了。
而另一類,則是因爲對台詞的語義理解不到位,于是斷句在非自然分割點,聽起來怪異極了。
至于理解不到位的原因,有可能是對台詞本身功課做得不到位,隻有背,沒有理解。
也有可能是演員本人文化水平所限,ta 也就能理解到這個程度了。
所以斷句問題比較嚴重出現在古裝劇裏,因爲古裝劇台詞與都市劇相比會更 " 文 " 一些,離當代人的日常交流用語也有距離,所以更考驗功課的用心程度和演員的理解水平。
劉亦菲在《夢華錄》中的台詞斷句問題大,在《去有風的地方》裏就好一些。
《知否》中趙麗穎的斷句也有不小的問題,在《幸福到萬家》和《風吹半夏》中也好了很多。
這可以說是進步,也可以說是台詞回到了演員相對熟悉的領域裏。
但在長複雜句的場景裏,我對斷句問題有一定寬容度。畢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一邊思考一邊表述,有時爲了尋找一個準确的表述詞或者在做一些複雜的表達時,也經常會有臨時的停頓,所以在相對生活化的影視劇裏場景裏,隻要斷句錯誤别太離譜太頻繁,都還不至于嚴重幹擾我的觀看體驗。
當然,一定要、卡頓一、樣地說話,那是絕對不行的。
我個人的大雷,是下一個問題。
4
邏輯重音
演員在邏輯重音上出問題,是相對隐性的台詞問題,卻是我個人的大雷。
斷句的問題,還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對應的場景,整體不至于過于突兀。
但邏輯重音出了問題,隻能指向一個答案:演員根本沒理解角色這句話的用意和情緒,演員根本沒有進入這個角色的這個場景。
仔細觀察一些演技派的大演員,ta 們的台詞可能會在斷句上出現小問題,比如過于專業的名詞密集出現時的小停頓
但絕絕對對不會在邏輯重音上出現問題。
因爲這代表着對角色和場景的理解。
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突然詞窮,或降低語速在腦中搜刮準确表述,但我們絕對不會在溝通中忘記自己要強調什麽,更不會忘掉自己的情緒。
因爲後者接近一種溝通本能。
所以,在認真觀看影視劇時,如果演員的邏輯重音出現大問題,那是真讓我渾身難受,瞬間出戲,因爲這代表着沒入戲,代表着演員與角色皮肉分離。
如果讓我舉例,我會不客氣地說:偶像演員裏十個有九個都在邏輯重音上有大問題。
我曾經吐槽過的劉詩詩,吵架戲份邏輯重音全錯,太讓人難受了。
而就算是被公認有點演技的中生代,邏輯重音問題也都在正劇裏暴露無遺。
5
語氣語調
有些演員的台詞仔細聽起來好像沒什麽大毛病:發音位置不别扭,吐字相對清晰,斷句無明顯錯誤,邏輯重音也不會錯得太離譜。
但就是聽着很别扭,不像正常人的正常交流,棒讀感非常明顯。
技術上,是台詞的語氣語調出了問題。隻追求字正腔圓,不考慮具體情境、人物性格與台詞情緒。
深究起來,是演員一開機就下意識起範兒," 演 " 感十足。
棒讀選手在古裝劇中的違和感會弱一些,因爲拿腔拿調某種程度上能契合部分古裝劇台詞的要求。
但在都市劇裏,棒讀選手常常 " 闆正 " 得格格不入。很典型地,比如楊洋在《微微一笑》裏的表現,近期的《榮耀》其實也存在類似問題,但有所改善。
而另一位典型棒讀演員吳磊,當年的《穿越火線》台詞令人印象深刻,不過最近的《愛情而已》進步顯著。
女偶像演員裏,近似棒讀的問題也普遍存在,李沁李一桐白鹿迪麗熱巴這一類畫皮派演技選手在台詞上的棒讀感,也絕對是畫皮演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很多粉絲特别喜歡用 " 字正腔圓 "" 聲音洪亮 "" 吐字清晰 " 來誇自家偶像的台詞,但當這樣的台詞不分場合地點地出現在每一個角色的每一個場景裏時,我們到底是在看影視劇,還是在聽朗誦表演?
内娛觀衆花了五六年時間,終于 push 這群偶像演員自己張口說話了。
可當一些不合格的台詞出現時,又有大批的聲音呼喚配音演員,說偶像演員的台詞影響自己的觀劇體驗,不如還是配音吧。
這像話嗎?
不合格就去練合格,練不合格就應該被市場逐漸淘汰,這才是一個行業的良性循環。
張口說話隻是第一步,接下來,說得清不清楚、明不明白,說話的到底是角色還是演員自己,說得符不符合情境與情緒,都需要作爲觀衆的我們一一要求。
進步應該鼓勵,問題也應該正視。
不然隻看粉絲發聲吹噓,還以爲這些漂亮人兒能親自張口說話,是什麽了不得的世界奇迹呢。
哪位演員的台詞讓你崩潰?公認演技派的也可以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