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演員真的好争氣!
60 歲楊紫瓊憑《瞬息全宇宙》創造曆史,成爲奧斯卡史上第一位亞裔影後。
" 所有女性,不要讓任何人告訴你過了黃金期,絕對不要放棄!"
打女身上的傷疤,鑄就了頒獎季一座座獎杯,也打破了好萊塢這個名利場上有關膚色、年齡、性别的深深桎梏。
現實中的爽文大女主,從此有了臉。
電視劇方面,女人們一樣光芒四射。
這段時間,誰沒有一邊被《重啓人生》熨帖到熱淚滾燙,一邊被《黑暗榮耀》爽到頭皮發麻?
前者腦洞大開,卻志在刻畫女性的高光和日常,安藤櫻的影後級表演一秒征服人心,帥得全網直女大呼老公;
後者讓宋慧喬戲裏戲外出一口惡氣,也殺出人生新格局,即便偶像花路走到盡頭,42 歲女人證明自己仍能站上頂流之位。
從中,我們看到女性越活越綻放的姿态,也看到女性主義作品越走越寬的可能性。
可惜,熱鬧都是他們的,内娛什麽都沒有。
就像爲楊紫瓊拍手叫好的同時,網友們忍不住紛紛關愛章子怡心理狀态,監督李冰冰背單詞進度,甚至呼喚曼神重出江湖。
瑪姬:勿 cue,在搖滾
衆神沉寂倒也罷了,最怕的是對比。
美日韓女神人生下半場發力,我們的實力派中女在哪裏?
嘻嘻,在土劇裏。
當神劇齊齊收官,恰逢國産劇刨出一記土炮——
蔣雯麗和明道壓了七年的存貨《轉角之戀》終于播出,用陳舊到像是出土文物的爛梗,沖擊我們的精神狀态。
說好的東亞三國手牽手,怎麽獨留我們内娛像小醜?
這什麽奶叔戀?
要論可塑性,蔣雯麗絕對是中女佼佼者。
她演得了《霸王别姬》裏媚若無骨的妓女,《立春》裏醜陋臉龐文藝心的王彩玲,《師父》裏一身戎裝的女武師;也演得了《中國式離婚》《正陽門下小女人》這類煙火氣女人。
90 年代走紅日本後,她還在真人漫改電影《貓眼三姐妹》中出演反派,釋放邪典一面。
更可貴的是,她自編自導了電影處女作《我們天上見》,用真誠的私人體驗擊中大衆共鳴,評價頗高。
說明什麽?她不僅專業,還有很好的表演和創作審美!
土劇的傷害我能承受,隻是我崩潰于這樣一種現實:
哪怕江湖地位如蔣雯麗,也難逃瑪麗蘇的魔咒!
都說妙人兒黃曉明,演一部好戲就獎勵自己一部霸道總裁。
内娛的實力派中女,何嘗不是這樣?
殷桃,國内最年輕的話劇金獅獎獲得者。
《雞毛飛上天》的駱玉珠,拿了白玉蘭,去年《人世間》裏的鄭娟,又拿下金鷹獎。
可轉眼,她也混入姐弟戀大潮,跟台灣小生劉以豪談了一段畫風割裂、毫無 cp 感的職場戀愛。
劇名是記不住的,套路是 AI 寫的:
初見必轉圈圈,相識必看不順眼,醉酒必開假車 ……
2022 年了,還搞這?
打着爲單親媽媽正名的旗号,實則是 360° 展現姐的膚白貌美大長腿。
可惜,美得毫不節制,爛漫得不分場合。
前夫婚禮上,被男友當衆求婚,跑得宛若在逃公主。
回到家,纖纖玉腿勾起沙發上的衣服 ......
救 ...... 這種溢出屏幕的自戀,跟楊爍酒窩夾豆子、腹肌抹油有什麽本質區别?
和彈幕吐槽大軍一樣,院院我啊最看不得好演員造作。
那一瞬間,腦海裏想的全是《人世間》裏的鄭娟。
什麽叫成年人的性魅力?
剛哺乳完,聽聞秉昆來了,鄭娟記得整理頭發卻 " 忘記 " 扣好胸前的扣子。
門一打開,少婦春光微露,看得秉昆 兩眼發直,情欲和着熱氣在房屋内彌散開來。
這一幕很好地說明了,熟女風情不在于精緻到頭發絲的完美妝造,它從根本上來自于人物的深層欲望與生命力。
可惜,欲望是國産劇女主最缺失的東西,哪怕四十歲也逃不過純情戀愛腦。
劉濤,标準大青衣的臉,霓凰郡主之後卻鮮少遇到适合自己且有發揮的角色。
戲外賢妻人設,角色也總被蒙上一層無聊的聖母光輝。
《大宋宮詞》,傳奇女政治家身上看不到一丁點野心和力量感。
人人都想害我、人人也都愛我的大女主光環,倒是狠狠拿捏了古早瑪麗蘇的精髓。
《星辰大海》,鄉鎮女企業家發迹史。
前期還有一些勵志大女主的代入感,後期卻開挂成女版龍傲天。
逐漸跑偏成家庭倫理、豪門虐戀、商戰、宅鬥、綁架、槍戰 …… 的中年狗血偶像劇。
看到這些劇,很難不問一句:
姐姐們是被下降頭了嗎?
現實卻是,非但沒有下降頭,她們的選擇實則相當務實。
一來是市場投機行爲,主演背後往往身兼制作人。
個中優秀代表,非林心如莫屬。
從《傾世皇妃》開始,林制作人華麗轉身,雖然劇情毫無新意,不耽誤賺得盆滿缽滿。
這也是中年瑪麗蘇可以始終存在的原因。
你永遠不知道這些爛劇土劇雷劇都是哪些人在看,罵得再慘,收視率卻節節高升!
好在林心如沒有不思進取。
回到台灣發展,創作空間更大,《華燈初上》緊跟時代潮流。
瑪麗蘇狗血照撒,但網飛的制作規格、真實的女性痛點爲整部劇提升了不少格調,徹底立住自己的幕後實力。
章子怡的投資眼光就沒那麽好了。
作爲影後下凡劇,先婚後愛的《上陽賦》顯得過于平庸 ,遇上限古令擱置三年,古裝大女主的紅利沒吃到,反倒落個掉咖裝嫩的尴尬場面。
因爲章子怡,特意攢了個中老年劇組。
看着她和左小青、賈一平、楊佑甯、周一圍們一起裝情窦初開的少男少女,當下真想放到《演員請指教》,請陳凱歌和郭敬明辣評一下。
國産瑪麗蘇,你可真叫人開眼呐!
某冰當年也是一樣。
嘗到《武媚娘傳奇》的甜頭,在《赢天下》翻了跟頭。
錦衣華服,低能權謀,都是爲了襯托一個人的自戀。
兩位大花,與自身的蓬勃野心和生命力相比,商業眼光卻很陳舊。
或者說,她們并不夠了解自己的優勢在哪,也缺乏獨特的女性表達沖動。
桎梏她們的還有内娛創作環境。
走出去,才有更多可能性——章子怡的流媒體劇《醬園弄殺夫案》,吹響陳可辛泛亞洲制作計劃第一哨;某冰出走韓國,同性電影《綠夜》殺進柏林電影節。
與其在内娛用名氣變現,不如與國際人士同台競技,繼續保持藝術敏感和戰鬥力。
二來是因爲年齡危機,害怕自己被定型。
對殷桃一組海邊美圖記憶很深,那種活色生香的性感在内娛獨一份。
這些年,她健身有成、換造型團隊、走時尚路線,變化肉眼可見。
在正劇裏證明了自己,于是也想去時裝劇、偶像劇裏分一杯羹。
袁泉、秦岚、陳數、李小冉、俞飛鴻、劉敏濤 ......
這些從正劇裏走出的大青衣,全都逃不過在八點檔體驗一把時髦的姐弟戀,或者男人的愛情救贖。
演的角色,虛假蒼白,不及她們本人魅力和生命厚度的百分之一。
救命 ...
要說她們圖啥?
對于中年女演員來說,提升商業價值是很迫切的事情,隻有跟年輕受衆接壤才能爲自己留出更多存活空間。
拍姐弟戀、美貌出圈,在内娛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顯然,與戲骨相比,當乘風破浪的姐姐更能占據流量和視線。
順應市場沒有錯,隻是躺在功勞簿上消耗觀衆信任,也會遭受相應的反噬。
三來,平心而論,供她們挑選的餘地并不大。
一談到中年女性,國産編劇就會暴露他們匮乏的想象力。
職場上人均叱咤風雲女強人,生活中又深陷出軌、離婚、育兒、職場性騷擾等典型困境。
這種既強又弱的矛盾人設,一方面爲女性提供幻想,一方面爲男性施救提供機會。
哪怕披上獨立女性的皮,内裏仍是陳腐的性别觀念。
比如《耀眼的你啊》,煞有介事地抛出了單親媽媽的困境,還是逃不掉根深蒂固的母職懲罰情結。
哪怕你事業有成每天忙成陀螺,當不好媽就是你的錯。
提出困境,卻不呈現女性如何與之周旋、掙紮和破局,隻要有個足夠愛你的男人就可以解決問題。
仿佛愛能戰勝一切,第二春治愈所有中年危機。
很難想象,國産女性劇有朝一日像《重啓人生》那樣,重活五世隻是爲了拯救朋友做好事。
原來中年女人可以不言必婚戀育兒,而是和朋友家人細細咀嚼童年回憶和日常的微小發現。
當我熬夜狂刷《黑暗榮耀》,爲文東恩的瘋逼行爲叫爽,爲女性受到的暴力和摧殘而感同身受,爲女性間的彼此救贖而落淚 ......
我内心不禁湧出一股深深的失落:
我們的女性劇,充斥着光鮮亮麗的假大空。
看不到真實的人性缺陷,看不到直擊内心的女性痛點,也看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女性覺醒。
幾十集雞飛狗跳後,激不起内心的一絲漣漪。
忘不了《黑暗榮耀》裏,大嬸在夕陽下的感歎。
輕輕一下卻力道萬鈞。
當她學會開車,發現自己的偵查天賦,她再也不畏懼丈夫的拳頭,因爲她有了逃跑與獨活的能力。
此刻,希望如霞光一般照進她破碎的生命裏。
一個被常年施暴的中年女人,在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一瞬,她就已經新生了。
女性視角,不是女不強大天不容,也不是姐姐獨美人間清醒。
而是細膩綿長的生命感受,接納弱勢與邊緣的溫暖底色。
要做到這點,國産劇必須沉下心來,也有很多的阻力和慣性需要克服。
别再消耗我們對中女演員的信任了。
2023,願天下再無中年瑪麗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