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有一天,公主也會被吃瓜群衆踩在腳下。
理由是," 太 醜 了 "。
就在這兩天,新 · 迪士尼公主齊刷刷上熱搜——
《小美人魚》發布預告,黑人女演員海莉 · 貝利的扮相被大肆攻擊。
有人貼出她和 94 版美人魚的對比圖,并發表辣評:
" 海洋污染真的很嚴重。"
爲了還原動畫裏的經典出水鏡頭,海莉頂着沉重的髒辮,甩得差點把脖子扭斷。
但得到的評價是 " 好像異形 "。
此外刺耳的聲音包括但不限于 " 下水道的美人魚 "" 喝多了核廢水 "。
新白雪公主的待遇稍好一點,但也好不到哪去。
當初劇照一出,中文區社交網絡也一樣炸了:" 爲什麽要用黑人演白雪公主?"
雖然瑞秋 · 齊格勒不是黑人,而是拉丁裔。
連寶強版白雪公主,在他們眼裏都眉清目秀起來。
這位 " 北美劉浩存 " 最近招黑的點又多了一樣,涉嫌歧視亞裔。
起因是,一位華人博主在某首映禮上想和她合影,遭到她翻白眼無視,然後扭頭和好萊塢大佬們打得火熱。
事後瑞秋在社交媒體上發視頻豎中指回應,并配文:請尊重女性!
還把所有中文評論删掉。
而遭到冷遇的博主也亮出自己的身份:LGBT、亞裔、多動症,屬于高敏感人群,瑞秋的行爲讓他感到受傷,正在看心理醫生。
兩個人互相疊 buff,用魔法打敗魔法。
瑞秋與亞裔博主的風波本不是今天讨論的重點,但是意外跟主題有了另一層面的呼應。
自兩位深膚色公主官宣以來,群嘲聲從未停息。
究竟是好萊塢政治正确毀了我們的童年回憶,還是我們自身膚色歧視而不自知?
不得不說,從一些惡意評價來看,racist 跟厭女一樣是很多人的下意識反應。
遭受膚色歧視的人,不一定不會歧視其他膚色。
有大 V 出了一道選擇題——
如果你是王子,美人魚和白雪公主你選?
評論區:" 心疼王子 "" 我選馬 / 自殺 / 毒蘋果 "。
還出現了典型種族歧視言論:
很幽默,但我笑不出來。
首先,這種祭出女人供男人挑選的玩笑,是在嚴重物化女性。
其次,口無遮攔的狂歡,已經将選角不合适上升到了外貌羞辱以及膚色羞辱。
從動圖來看,新美人魚就算不如預期驚豔,但也沒有群嘲得那麽不堪。
同時需要辟謠一下:1994 版美人魚是 AI 合成的,并非真實存在的女演員。
一直以來,我們的審美是被強勢文化定義的。
從 AI 畫美女到小某書流行的審美 P 圖就知道,統治大衆審美的依然是白幼瘦、小頭窄面高顱頂。
而且,容不得一點點真實的瑕疵。
早前,粉絲把自己膚色 P 白,舒淇女士就霸氣開怼過:
對此,迪士尼顯然試圖打破這些 " 定義 ",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雖然原版童話裏的小美人魚,擁有 " 漂亮的白腿和小腳丫子 "" 眼睛像最深的大海一樣藍 "。
但對于選角,《小美人魚》的導演蘿蔔 · 馬歇爾認爲,演員的内在品質與歌聲比外表更加重要。
回首迪士尼許多作品,也确實有破除思維沉疴、傳遞新時代思想的價值存在。
黑人女孩們看到《小美人魚》預告非常興奮
但另一方面,所謂的政治正确說服不了大部分人的審美積習。
就像在很多人眼裏,可以接受小美人魚是黑人,但海莉擱黑人裏也不算美女啊。
這種主觀審美是無從辯駁的。
這裏,無意再老生常談審美背後的規訓機制,問題的關鍵是——
這類争議是否避免?
爲何少數族裔在主流視野争取話語權,非得要拾白人牙慧呢?
有沒有可能創造自己的故事?
迪士尼公主隔三差五就要翻拍,本質上是 IP 價值最大化、流量造星的資本行爲,爲少數族裔或弱勢群體發聲,隻是一層行俏的包裝紙。
完全可以拍個新故事,卻硬要把自己塞進經典童話的殼子裏,結局就是兩邊不讨好。
翻車的《白雪公主與獵人》就是前車之鑒。
戲内,灰頭土臉、铠甲披身的小 K,俨然強悍自主的新時代女性。
公主變戰士,破天荒頭一次,可惜沒人買賬。
這些年,迪士尼拍了不少這類融入女性意識的新童話。
但往往公主被嘲翻天,受歡迎的反而是惡毒王後。
我想并非隻因塞隆、凱特、加朵等人的顔值過于蠱惑人心。
本質上還是因爲,王後作爲女政治家的成熟性感、野心勃勃,比公主身上那種既強又弱、追求獨立又必須被救贖的擰巴感,來得暢快帶感得多。
就算加入公主複仇稱王的新劇情,這片也隻能稱得上是保守平庸的改編。
倒不如像《沉睡魔咒》那樣,幹脆把反派當做主角來寫。
被愛人割掉翅膀的女巫瑪琳菲森,對其女兒施下沉睡魔咒作爲報複,卻在朝夕相處中,和這個可愛的生命滋生出母女般的情分。
這樣一來,就跳出了女性嫉妒互害的窠臼。
多年來,迪士尼終于交出了一張水準在線的改編答卷。
也充分說明,隻有不破不立的改編決心,才能撼動大衆心裏長久以來的思維定式。
否則,真愛之吻那套,連當兒童讀物都顯得過于落伍。
英倫玫瑰凱拉 · 奈特莉禁止女兒看公主童話電影
《黑豹》也算得上正面例子。
既展示了大量的非洲文化傳統,同時科技立國、财富逆天的瓦坎達,打破了現實中人們對非裔貧窮落後的刻闆印象。
英年早逝的查德維克 · 博斯曼爲黑豹賦予了王子的憂郁貴氣,與角色互相成就,哪怕在衆星雲集的漫威宇宙中也是一個亮眼的存在。
有誠意的做法,是替黑人原創一個英雄角色,而不是換一種顔色的皮膚了事。
同理還有性轉版超英。
女浩克,女超人 ...... 救命,真的夠了。
男英雄殘留的 ip 價值施舍給女性群體,還想蹭一波女性紅利,在創作心态上簡直擺爛又雞賊。
好萊塢的創作困境,讓我聯想到國産女性劇的誤區。
越來越多的女霸總,搞得定動辄上億的棘手案子,供得起海澱區學區房,談得了年下小奶狗。
乍看,給女性畫了一張美好畫卷;細品,仍然是男性的成功範本。
在弱肉強林的世界,從男人嘴裏虎口奪食甚至比男人更加強大,同時還不能丢掉聖母光環,這就是大部分女性劇所能想象到的女性力量。
正如戴錦華曾一陣見血地指出:" 國産大女主的生命邏輯,基本上是對男性邏輯的複制。"
讓女人成爲男人,并不能給我們女性帶來真正的慰藉。
在戴錦華看來,女性主義最重要的力量,是讓我們看到被放逐到邊緣的他者,主流之外的經驗。
換句話說,女性應該提供跟男權社會不一樣的人生選擇和價值觀。
20 年前的劉小樣,顯然比如今千篇一律的辦公室女高管有力量得多。
在女性人物訪談《半邊天》裏,與張越對話的 24 分鍾,從頭至尾讓人震撼到眼角濕潤。
一位農村女性談吐中透出的天分與敏銳,打破了我們的固有認知。
仿佛科幻片裏 AI 獲得自主意識那般,超越了環境對她的禁锢,讓人看到獨立思想和自由意志在閃爍。
她講農村女性的苦悶日常,講近在咫尺的鐵路激起的内心波瀾,講第一次進城時放聲大哭,講讀書看電視的不可或缺,講永遠開着眼前那扇窗 ......
沒有一丁點爽文叙事,全是習以爲常的細節。
但是很少有一個國産女性角色,更能比她表達出女性處境、女性覺醒和女性力量。
那句 " 甯可痛苦不要麻木 ",足以超越時間、性别和階層,讓每個人内心久久難以平靜。
如果劉小樣走出家門,有可能成爲第二個範雨素。
在大城市做保姆間隙,寫文成名,又在名利襲來時,堅決轉身。
今年,她的第一本自傳體小說已經問世。
底層女性身上,居然自帶一股名士風流。不必階級逆襲,一樣可以震撼人心。
這樣活生生的、去标簽化的、回味無窮的女性人物,現實中其實從來不缺。
國産劇,還不快點抄作業!
越來越多的作品證明,女性角色要成功,用不着複制男人。
《瞬息全宇宙》橫掃好萊塢獎項後,導演哥倆當衆感謝成龍拒演之恩。
換成楊紫瓊,這片才從常規動作片變成亞裔母女 issue 的動作 cult 片。
從此,楊紫瓊不用跟成龍們在傳統動作片裏争地位,她證明了失敗的中年母親也可以打出一片新天地。
南韓演技一姐全度妍,最近在網飛新片裏飾演了一個單親媽媽殺手(《殺死福順》,暫未上映)。
殺人很簡單,養孩子才叫難。
殺到紅眼處,不忘回家給女兒買菜做飯。
爽片的極限設定下,内核重在刻畫女性的強悍與柔軟,以及剪不斷理還亂的母女關系。
看多了那些用來滿足男凝的美豔女殺手,這樣的異類形象一出,誰不會被吊起好奇心?更何況還是全姐出手。
總而言之:
不管是少數族裔還是弱勢群體,寫自己的故事,作自己的表達,才有真正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