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0 月 26 日訊(記者 肖良華)進入 10 月,上市公司密集發布回購公告,一波新的 " 回購潮 " 正在形成。據 wind 數據統計,10 月截至 25 日,共有 275 家公司發布回購預案,這一數據超過 9 月同期的 3 倍。
近日,這一情況更是到達了 " 巅峰 ":據财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26 日盤後至發稿時,共有 83 家公司發布回購相關公告,其中 39 家公司發布回購預案,同期有 44 家公司密集發布回購進展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曾毓群、董明珠 26 日晚間齊齊出手,提議所在公司大手筆 " 護盤 ",這兩家公司回購金額同樣是近日之最。
新能源賽道龍頭甯德時代公告,實際控制人之一、董事長兼總經理曾毓群提議 20 億元 -30 億元回購公司股份,回購股份将用于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或員工持股計劃;格力電器 10 月 26 日公告,董事長董明珠提議回購 15 億元 -30 億元公司股份,本次回購股份将用于減少公司注冊資本及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
财聯社記者注意到,近兩日發布回購公告的公司當中,還有其他衆多行業頭部企業的身影。
其中,消費電子龍頭歌爾股份公告以 5 億 -7 億回購股份;飼料行業龍頭海大集團董事長提議以 3 億元 -5 億元回購股份;麗珠集團公告董事長提議以 4 億元 -6 億元回購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這波新一輪的産業資本回購潮緊跟部分大型央企的腳步。
10 月 16 日,寶鋼股份公告,拟用不超過 30 億元的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份。中煤能源、中國鐵建、三峽能源、中國電建、中國移動等公司,也相繼公布了增持進展或新增增持計劃,中央彙金公司則增持了四大行股份。
" 上市公司的回購通常被看作爲積極信号,也可以視爲‘産業底’,回購潮的到來說明當前的股價被産業資本認可。特别是跌破 3000 點以後,今年一些行業的上市公司股價跌幅較深,許多上市公司股東層坐不住了。" 青島某私募人士對财聯社記者表示,回購一方面表達了表達了上市公司實控人或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另一方面還可以傳遞公司内在價值被市場低估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外部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
他同時表示,央國企上市公司的回購潮與民營衆多行業龍頭上市公司回購潮先後出現,說明了雙方均認爲公司價值或被低估,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市場的共振。
招商證券認爲,曆史上 " 回購潮 " 基本同步或略領先市場底。
如 2018 年 10 月 19 日,市場第一次見底後,11 至 12 月上市公司回購規模大幅提升,回購金額達 210 億元,且持續回購至 2019 年 1 月。随後,市場在 2019 年 1 月 3 日第二次見底回升,期間間隔 54 個交易日。2022 年 9 至 10 月達到當年第二個回購規模高點,市場同樣于 10 月 31 日見底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