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塗彥平
編輯 / 黃大路
設計 / 趙昊然
2022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交上了一份超預期答卷:銷量規模達到 688.7 萬輛,同比勁增 93.4%,連續 8 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占比達到 25.6%,提前實現了此前 2025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占比 20% 的規劃目标。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是碾壓級别的存在。國内新能源汽車廠商銷量前 15 名中,傳統自主品牌車企 7 家,新勢力車企 5 家,外國品牌合資企業 2 家,外國品牌獨資企業 1 家。
比亞迪汽車年銷 180 萬輛,銷量一舉超越特斯拉 131 萬輛的全球銷量,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老大。
幾家國有汽車集團的獨立新能源品牌在集體發力高端化,同時,民營車企的高端化之路也在繼續。
造車新勢力陣營中,強弱分化已經很明顯,前五強增長勢頭強勁,掉隊的氣喘籲籲。有華為加持的 AITO 品牌堪稱 2022 年車市一匹黑馬。牛創遺憾退場,讓人唏噓。
盡管已經是 2022 年,還是有新的汽車品牌進入到造車賽道。2023 年,造車的故事将繼續講述。
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 1310 萬輛
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 1310 萬輛,占汽車總量的 4.10%。其中,2022 年我國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 535 萬輛,占新注冊登記汽車總量的 23.05%,同比增長 81.48%。
根據中汽協數據,2022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 705.8 萬輛和 688.7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96.9% 和 93.4%,連續 8 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新車的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 25.6%,比 2021 年高出 12.1 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中汽協
全年新能源汽車總銷量按照能源技術路線來分:純電動汽車銷量為 536.5 萬輛,同比增長 81.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為 151.8 萬輛,同比增長 1.5 倍;燃料電池汽車銷量為 0.3 萬輛,同比增長 1.1 倍。
數據來源:中汽協(單位:萬輛、%)
2022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再創新高,共出口 67.9 萬輛,同比增長 1.2 倍,占汽車出口總量的 20.5%。
除了市場規模全球領先,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技術也實現了有效突破。量産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到 300 瓦時 / 公斤;驅動電機的峰值功率密度超過 4.8 千瓦 / 公斤,最高轉速達到 1.6 萬轉 / 分鐘。
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加快。截至 2022 年底,全國累計建成充電樁 521 萬個、換電站 1973 座,其中 2022 年新增充電樁 259.3 萬個、換電站 675 座。另外,累計建立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超過 1 萬個。
我國汽車企業和電池企業的競争力持續提升。2022 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國内市場銷售占比達到 79.9%,同比提升 5.4 個百分點;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 10 的企業集團中我國占 3 席;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 10 的企業中我國占 6 席。
銷冠:五菱宏光 MINIEV、比亞迪宋
根據乘聯會數據,2022 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 567.4 萬輛,同比增長 90.0%。其中,轎車 318.3 萬輛,MPV 銷量 8.9 萬輛,SUV 銷量 240.3 萬輛。
數據來源:乘聯會
2022 年我國新能源轎車零售銷量排行榜,前 10 名依次為宏光 MINIEV、比亞迪秦、比亞迪漢、比亞迪海豚、特斯拉 Model 3、埃安 Aion S、QQ 冰淇淋、奇瑞 eQ、奔奔 EV、風神 E70。
相比上年,比亞迪漢、埃安 Aion S 排名均上升 1 位,特斯拉 Model 3 排名下滑 2 位,奇瑞 eQ、奔奔 EV 排名下滑 3 位,比亞迪海豚、QQ 冰淇淋、風神 E70 均是首次進入前 10 名。
年銷量超過 20 萬輛的新能源轎車有 4 款車型。銷冠宏光 MINIEV 賣出 40.5 萬輛,也是唯一銷量超過 40 萬輛的新能源轎車。比亞迪包攬了前 4 名中的 3 個席位,秦、漢、海豚分别銷售 34.2 萬輛、27.2 萬輛、20.4 萬輛。
特斯拉 Model 3 年銷量為 12.4 萬輛,相比 2021 年減少 2.7 萬輛。埃安 Aion S 年銷量為 11.6 萬輛,相比 2021 年增加 4.2 萬輛。
數據來源:乘聯會
2022 年我國新能源 SUV 零售銷量排行榜上,前 10 名依次為比亞迪宋、特斯拉 Model Y、比亞迪元 PLUS、比亞迪唐、埃安 Aion Y、理想 ONE、極氪 001、問界 M5、哪吒 U。
年銷量超過 10 萬輛的新能源 SUV 有 5 款車型,特斯拉 Model Y 年銷量為 31.5 萬輛。比亞迪再次包攬前 4 名中的 3 個席位,宋、元 PLUS、唐銷量分别為 47.5 萬輛、16.7 萬輛、14.9 萬輛,宋還是中國車市 2022 年的銷冠。Aion Y 銷量為 12.1 萬輛,增長近 2.6 倍。
四大梯隊,自主品牌占有絕對優勢
根據全年零售銷量排行榜,國内新能源汽車廠商銷量前 15 名分别為:比亞迪汽車、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國、吉利汽車、廣汽埃安、奇瑞汽車、長安汽車、哪吒汽車、理想汽車、長城汽車、蔚來汽車、小鵬汽車、零跑汽車、一汽 - 大衆、上汽大衆。
數據來源:乘聯會
相比 2021 年,前 3 名沒變,依次為比亞迪汽車、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國。
幾家民營車企排名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吉利排第 4,上升 7 位;廣汽埃安排第 5,排名不變;奇瑞排第 6,上升 2 位;長安排第 7,上升 5 位;長城排第 10,下滑 6 位。
幾家造車新勢力:哪吒排名第 8,上升 6 位;理想排名第 9,上升 1 位;蔚來排名第 11,下降 2 位;小鵬排名第 12,下降 5 位;零跑排名第 13,是首次進入年度前 15。
南北大衆是唯二進入前 15 名的合資企業,一汽 - 大衆排名第 14,下降 1 位;上汽大衆排名第 15,排名不變。
傳統自主品牌車企 7 家,新勢力車企 5 家,外國品牌合資企業 2 家,外國品牌獨資企業 1 家,這 15 家企業按照銷量可以分為四大梯隊。
第一梯隊(年銷量超過 100 萬輛):比亞迪汽車,年銷 180 萬輛,同比增長 208.2%,市場份額為 31.7%。比亞迪不僅在國内市場一騎絕塵,而且銷量超越特斯拉 131 萬輛的全球銷量,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老大。
第二梯隊(年銷量 40 萬 -100 萬輛):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國,銷量依次為 44.2 萬輛、44.0 萬輛,市場份額均為 7.8%。
第三梯隊(年銷量 20 萬 -40 萬輛):吉利汽車、廣汽埃安、奇瑞汽車、長安汽車。其中,吉利汽車增幅達到 277.9%,為前 15 家企業之最。
第四梯隊(年銷量 9 萬 -15 萬輛):哪吒汽車、理想汽車、長城汽車、蔚來汽車、小鵬汽車、零跑汽車以及南北大衆。造車新勢力五強品牌均處于該梯隊,其中,漲幅最大的是零跑汽車,同比增長 147.6%,其次是哪吒汽車,同比增長 113.4%。
有告别,也有初見
2022 年,新能源汽車賽道還有一些側面值得記錄。
首先,幾家國有汽車集團的獨立新能源品牌在集體發力高端化。
廣汽埃安年銷量位居行業第 5 位,2022 年發布品牌全新 LOGO,推出全新高端品牌 Hyper 昊鉑,百萬元超跑亮相,沖擊高端化的決心可見一斑。
北汽旗下極狐汽車處境不佳,沒有如願完成 4 萬輛的銷量目标。2023 年 1 月,極狐汽車推出 " 智能親子車 " 考拉 KAOLA,走起了場景化造車的路子。
東風公司旗下岚圖汽車全年交付 19409 輛,同比增長 185.8%,成交均價超 38.2 萬元。2022 年東風公司還發布了豪華電動越野品牌猛士,産品計劃從 2023 年開始投放市場。
上汽旗下兩個新能源品牌,飛凡汽車全年銷量為 12149 輛,品牌獨立後的首款車型飛凡汽車 R7 上市,累計銷量 3501 輛;智己汽車全年銷量為 5000 輛,首款車型智己 L7 交付,第二款車型 LS7 開啟預售。
長安汽車旗下的阿維塔品牌首款車型阿維塔 11 上市,全年銷量為 757 輛,品牌第二款車型 E12 計劃 2023 年推出。
與此同時,民營車企的高端化之路也在繼續。
長城汽車旗下的沙龍品牌首款車型機甲龍在 2021 年廣州車展上首發亮相,此後多個城市展廳開啟,現在應該離上市不遠了。
吉利汽車旗下的極氪品牌以一款車型極氪 001 完成了 71941 輛的全年銷量,同比增長 1097%,平均訂單金額超 33.6 萬元。品牌第二款車型極氪 009 于 11 月上市,這款純電中大型 MPV 直接把品牌的價格上限拉高至 58.8 萬元。
拿下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之後,比亞迪品牌向上的信心更足了,2023 年 1 月發布高端品牌仰望,推出兩款車型——百萬級新能源硬派越野 U8,百萬級純電動性能超跑 U9。
造車新勢力陣營中,強弱分化已經很明顯。
除了前 5 強增長勢頭強勁,與華為以智選車模式合作的 AITO 品牌堪稱 2022 年車市一匹黑馬,自 3 月開啟交付問界系列車型年銷量達到 76180 輛。
威馬汽車年銷量為 29450 輛,同比下滑 33.3%。創始人沈晖微博轉發電影《芙蓉鎮》台詞 " 像牲口一樣活下去 ",可以說是造車最痛的領悟了。
創維汽車年銷量為 21916 輛,同比增長 255.7%;天際汽車年銷量為 5552 輛;愛馳汽車年銷量為 4626 輛,同比增長 53.6%;雲度汽車年銷量為 516 輛,同比下滑 90.4%。
兩家房地産造車企業,合創汽車全年累計交付量超過 2 萬輛;寶能汽車年銷量為 2060 輛,同比下滑 15.2%。
2022 年是集度汽車造車的第二年,它發布了品牌 LOGO,上海嘉定總部也落成啟用,首款汽車機器人 ROBO-01 探月限定版發布,預計 2023 年下半年正式交付。
小米汽車雖然在 2024 年才會問世,但它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雷軍在小米年度演講中首次對外公開了自動駕駛技術路面測試實拍視頻,并表示小米造車會以自動駕駛作為第一個突破的方向,并計劃在 2024 年進入自動駕駛第一陣營。
盡管造車賽道已經有些擁擠,2022 年,還是有新品牌前來報到。
汽車交易服務平台團車于 1 月宣布造車,CEO 聞偉稱首款産品定價 10 萬 -20 萬元區間,2022 年金九銀十就能預售。但除了宣布造車時引起的行業争議,此後團車造車再也沒了動靜。
新造車品牌 BeyonCa 于 10 月全球亮相,專注于研發豪華智能電動汽車。按照計劃,BeyonCa 将在 2023 年春天公布第一款車型并宣布品牌中文名,第一款量産車型将于 2024 年下線。
這說明即便是現在造車依然是有足夠吸引力的賽道。不過,相比如何開始,如何結束也是一門功課。
12 月,牛創發布用戶信,表示車輛無法交付,将在 48 小時内為 24376 名意向用戶退款。牛創急流勇退,問題可能出在造車資質上,意識到問題一時解決不了之後安排遣散員工、補償用戶,被評價為體面退場。此番江湖作别他日能否卷土重來?牛創留下了一個懸念。
2023 年開年,雷丁汽車創始人李國欣網上公開舉報當地縣委書記,好似平地一聲雷,給人們揭開了新能源汽車行業複雜的一面。
造車賽道好,但很不容易。2023 年,新能源汽車要在國補全部取消、缺芯貴電的形勢中繼續跟燃油車競争,不過好消息是當前電池級碳酸锂的價格已經進入下行通道。
借用馬老師的話,"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卻見不到後天的太陽。"
明天往往難以預測,今天唯一能做的就是挺住,努力挺到太陽升起的時刻。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
轉載或内容合作請聯系說明
違規轉載必究
掃碼加入讀者微信群
交流汽車話題
點擊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