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曾思怡
前有 " 鹿哈 " 半年掙 3000 萬,後有 " 佛山電翰 " 甩手打螺絲被全網模仿,憑借明星臉走紅變現的網紅越來越多 。
在短視頻平台,幾乎可以找到當紅明星的山寨版本:王俊卡(王俊凱)、周餅倫(周傑倫)、燒餅俊傑(林俊傑)、黃子誠(黃子韬)、鐵西分音(雷佳音)......
其中,有一部分人通過在段視頻創作中融入撞臉元素,以模仿、搞笑的方式走紅出圈。
流量紅利的背景下,一個貌似明星的普通人,在外貌特征的加持下,短時間漲粉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出名、财富自由的機會似乎擺在眼前。
他們如何在普通人和假明星之間抉擇?在走紅、變現的路上,他們面臨多少不确定?
2020 年底,安徽合肥,葉樹林賣燒餅的視頻被網友上傳網絡後,因酷似林俊傑沖上熱搜,他也在短時間内漲粉近 10 萬,邁入普通人和假明星的反複切換之中。
" 燒餅俊傑 "
憑借明星臉成爲網紅兩年多,葉樹林覺得最能讓自己踏實和有保障的,還是燒餅。
這兩年,在廣州某個廣場,每天 17:30 到 23:30,葉樹林的流動燒餅攤位能賣出 100 多張燒餅。天天出攤的話,扣除 2000 元的攤位月租,一個月到手 1 萬多元。
葉樹林在制作燒餅 曾思怡 / 攝
這是方圓幾裏最熱鬧的夜市街,分布的流動攤位有 100 多家,雲集了所有能想到的美食小吃。葉樹林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能保證燒餅銷量的,一是獨家性,夜市裏賣燒餅的隻有他這一家;二是通過短視頻賬号 " 燒餅俊傑 " 引流,吸引了不少同城食客," 幾乎貢獻了銷量的一半 "。
因爲長得像林俊傑,不僅爲他拉高了燒餅銷量,還爲他帶來月均五六千的直播收入。賣燒餅之外的時間,葉樹林每天會抽出 2-3 小時直播,主要和各種流量熱度相當的博主打 PK,偶爾唱林俊傑的歌,更多時候,玩的是俯卧撐和深蹲。
在葉樹林看來,賣燒餅收入穩定,但是需要每天備貨、出攤,是個累人的活計," 不敢休息,你休息一天,租金就白白流走了 "。至于明星本人是否也會有類似的成本考量,他不知道。
拍攝短視頻和直播則分情況來看," 比如直播打 PK,有粉絲支持和打賞的時候,幹什麽都是輕松和開心的;如果沒有人支持玩不過對面,那一場下來都是很累的 "。
把兩項收入加起來,葉樹林的收入,在廣州可以稱得上是可觀,不過他自己并不滿意," 辛辛苦苦月入 1 萬多。以前的朋友,每天輕輕松松直播幾個小時,月入三五萬 "。
所謂的 " 以前的朋友 ",是指他早前在 MCN 機構的同事,或網紅圈子的其他朋友。他從學校畢業後離開安慶老家,和一起長大的發小、同學已經很少聯系。
2021 年初,葉樹林剛剛走紅 受訪者供圖
葉樹林說,比如最近因透露個人收入走紅的鹿哈,還有因花式打螺絲爆火的佛山電翰,以前都是一個圈子的朋友," 那時候大家熱度都差不多,還一起連麥 PK"。還有酷似歌手周傑倫的 " 周餅倫 ",現在雖然還在做餅,但是粉絲破百萬,直播之外也帶貨,商品銷量破萬、破百萬、破千萬的都有。
不過因貌似明星走紅的網絡博主中,鹿哈等是極少數,大多數是在短暫走紅之後,賬号流量和變現能力有限。于是,他們在普通人和假明星之間來回切換,前者讓他們擁有養家糊口的能力,後者爲他們提供走紅、财富自由的機會和期待,盡管有時候也是忐忑和失落。
葉樹林屬于上面提到的大多數。正如他的賬号名 " 燒餅俊傑 " 一樣,燒餅在前、俊傑在後,燒餅是他作爲普通人謀生的第一選擇,俊傑則意味着出名和金錢自由的可能性、不過也同時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豆漿油條
安徽老鄉小智的出現,又讓葉樹林多了一條新的路徑。
今年初,小智在直播上看到了葉樹林,兩個說着相同方言、一樣有着創業想法的年輕人很快熟絡起來。雖然比葉樹林小了 5 歲,但是小智當過高級餐廳學徒,加上自己創業做了幾年餐飲店,對未來方向的計劃和方向十分明确,他還給葉樹林的發展提了不少建議。
比如把銷售品類從燒餅改成豆漿油條,因爲林俊傑有一首歌就叫做 " 豆漿油條 "。小智認爲,一個長得像林俊傑的人去賣豆漿油條,不管在線上還是線下,都能賺到流量紅利。
葉樹林在大學城賣豆漿油條 曾思怡 / 攝
葉樹林覺得小智的建議合情合理。于是他借住在小智的一室一廳,這裏是離大學城更近的地方。同住的還有小智的另一個夥計,三人組成一個創業團隊,目标是成爲網紅連鎖餐飲店的經營者。
每天早上 8 點,他們趕往大學城,然後分頭行動,小智賣自制三明治,學生潮起潮落,流量最大的一小時可以賣出 200 多個,每天如此;葉樹林一邊直播一邊賣豆漿油條,目前還在日均虧損七八十元的狀态," 不過這可不是白虧的 "。
小智饒有興緻地介紹,他們直播的時候就說這油條會賣高價,目的是爲了引人注意。
" 但在線下,實際我們隻賣 5 毛錢一根,連成本都不夠。" 看着小智胸有成足的樣子,這個主意大抵也是他出的。
小智給過路學生準備豆漿 曾思怡 / 攝
至于如何從在大學城賣早餐到經營網紅連鎖餐飲店,中間也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
他倆說,目前 5 毛錢油條賣了近一周,微信客戶群裏攢了上百個大學生粉絲,直播招黑也吸引了不少網友,預計一周到兩周後,豆漿油條的銷量上漲,價格也調回常規市場價," 學生趕去上課的那一個小時,賣出 200 多份,收入三五百不是問題 "。
計劃是,借着 " 俊傑 "" 豆漿油條 "" 健康、營養、高性價比 " 等标簽,先到其他地方開分店,再吸引投資開連鎖實體店," 到時候我們就不用起早貪黑做早餐了,招員工做,我們負責經營、管理、宣傳和設計新鮮健康的食譜 "。
在小智的餐飲事業中,葉樹林是 " 知名化 "" 網紅化 " 的關鍵;在葉樹林徘徊于做燒餅還是做俊傑的選擇裏,小智給他提供了一個願意相信和投入的新可能。
" 直播有太多不确定性 "
在聊天的過程中,小智經常提到的一點是," 直播行業太多不确定,說不定哪天風向一轉就不行了,從長遠來看還得是實業 "。
葉樹林也表示,自己接下來尋求的是穩定," 直播不夠穩定,隻是個跳闆 "。
城中村 曾思怡 / 攝
不過即使抛開 " 是否繼續在走紅、變現的道路上深耕 " 來談,那個與他素昧平生的明星—— " 俊傑 " 也已經滲透到葉樹林生活的許多角落。
就像一個普通人擁有一項超能力,他可以選擇過普通人的生活,也可以去嘗試那個超能力帶來的未知,可對于普通人來說,任何超能力都是個誘惑。
剛步入社會的時候,他留的是寸頭,後來被一位出租車司機提到他酷似林俊傑,于是他才開始留長發、打理成林俊傑最常見的幾款發型。工作之餘,他刷短視頻和唱歌,唱的也多是林俊傑的歌," 但是他的歌對功底要求太高,學他唱歌走不通 "。
偶爾在直播中唱一首林俊傑的歌,招來的也多是黑粉。葉樹林說,他的粉絲估計有 95% 都是黑粉," 黑粉的話,最喜歡說的,還是叫我回廠裏打螺絲 "。
這是明星和隻擁有明星長相人的在人們心裏的身份差異。
葉樹林确實打過螺絲,不過不是在廠裏,是在直播間。
最開始走紅的時候,合肥當地的 MCN 機構過來找他,說要他把打造成網紅,當 " 火了 "" 明星 "" 網紅 " 擺在一位原本以賣燒餅爲生的年輕小夥眼前,他沒細問個大概就簽下了合同,在那裏他經常和一位酷似周傑倫的網紅合作。
據葉樹林介紹,當時這家機構主要提供直播場地,直播收益機構和主播二八分成,直播内容由他自己設計,于是他選定 " 打螺絲 " 的方向," 因爲林俊傑是大明星,在直播間打螺絲,這種反差感肯定有網友感興趣 "。
葉樹林說,事實證明他的想法是對的,那時候直播間裏總是幾萬幾萬的粉絲,比現在多,現在他的大多數粉絲都是 " 打螺絲 " 時吸引過來的,但是他不知道爲什麽粉絲們喜歡看他打螺絲,卻不喜歡看他賣燒餅?或者看他唱歌?
聽到這裏,小智說,這叫 " 轉型陣痛期 "。
和 MCN 機構的合同到期後,他又回到了燒餅的老本行,和他一起離開的還有那位酷似周傑倫的同事。至于爲什麽沒有續約,他沒有細說。
再到後來,就是合肥的冬天太冷,他來到廣州,他說這裏氣候溫暖,一年四季外出擺攤都不會受凍。
打從走紅後,他就在做攤販和做俊傑間來回切換,因爲長得像明星,他比和他一樣的年輕人得到了更多關注和掙錢的機會,也因爲長得像明星,他比他們體驗了更多忐忑和迷茫。
在被流量裹挾的生活中,葉樹林幾乎沒有談到他的本心。也就是他真正喜歡的是什麽,或許他曾談過,隻不過沒人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