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能鏈研究院
每逢五一、國慶長假,電動車就成了 " 電動爹 ",高速服務區充電成了大型 " 比慘 " 現場。今年如何呢?
根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數據,今年中秋國慶期間,全國高速公路車流量累計 4.83 億輛次,日均車流量 6043 萬輛次。
往年,假期高速上電動汽車充電 " 一樁難求 ",排隊更是家常便飯。面對潮汐式的假日充電高峰,電動汽車上路最怕的就是高速服務區上充電這碼事兒。但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似乎有了改觀,充電排隊和吐槽的車主數量少了很多,即便排隊,也沒到讓人抓狂的地步。
2.9 萬把充電槍,今年國慶夠用了嗎?
今年中秋、國慶疊加在一起,假期長達 8 天,開車出行的人更多。但除了有部分車主抱怨充電價格上漲,以及存在因充電樁配建結構不合理而帶來的個别服務區充電排隊現象外,并未出現普遍性的高速充電難的問題。
根據陝西網白鹿視頻的報道,河北石家莊的一座高速公路服務區隻有 4 個充電樁,等待車輛則超過 10 輛,需要等候較長時間才能充上電。而四川、廣西等地也有部分高速服務區出現排隊情況。
但回望 2021 年、2022 年,幾乎是電動車主長假回家最大的 " 痛 "。
2021 年,高速充電樁約萬台,全國 6600 多個服務區,多數爲功率小的充電樁。2022 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增長到了 1310 萬,繼續加劇了假日高速充電的緊張局面,排隊現象比以往更加嚴重。
去年十一時,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中,隻有一半建有充電設施,顯然無法滿足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去年 8 月 25 日,交通部與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聯合印發《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完善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高速充電設施建設提速。交通運輸部披露數據,截至今年 6 月底,全國已有 5931 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有充電樁,占全國高速服務區總數的 89.48%,累計建成 1.859 萬個,共計 2.9 萬把充電槍,還預留了 2.66 萬個待建的充電車位。
從數量上看,如果預留的 2.66 萬個服務區停車位全部安裝完畢,充電槍車位數占到高速公路停車位總數 10% 以上,達到規劃目标的服務區數量爲 5133 個,占總數的 77.73%。如果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均按照 10% 比例車位配建充電樁,停車位總數約 83 萬個,充電槍總數将達到 8.3 萬把。
但這隻是 " 供應 " 一方的規劃目标,實際的需求又如何呢?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截至 2023 年 8 月,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預估爲 1780 萬輛,按國慶期間高速公路日均 6000 萬輛車流量,8 月底中國汽車保有量約 3.295 億輛計算,其中高速日均電動汽車流量占比爲 5.4%,即 324 萬輛。假設平均單輛車日充電 1 次,以高速公路單槍單日服務 20 輛車左右,所需要的充電槍數 16.2 萬把。
而目前僅有 2.9 萬把,缺口是 13.3 萬把,即便 10% 車位配建充電樁,也有約 6 萬把的缺量。
高速充電,難有兩全之策
不同于城區,高速公路充電場景的潮汐特征,注定了供需間的 " 擰巴 ",節假日排隊,但日常使用率又太低。
對于逐利的社會資本來說,高速公路服務區投建固定充電樁的經濟性并不好,因爲非節假日使用率較低,投資回本的周期會被拉長,在城區充電樁運營商尚無法盈利時,投資高速公路充電樁的意願并不高。
但蔚來、埃安、小鵬、極氪等主機廠是個例外,爲了提升充電體驗,促進新能源車銷售,車企加大了在高速公路服務區投建大功率超充站的力度,部分緩解了充電矛盾。
面對節假日集中爆發的電動汽車充電洪峰,固定充電樁必然杯水車薪。更何況,高速服務區的土地、車位資源、電力容量是有限的,并不支持大規模建設固定充電樁,可動态調配的移動充電艙、充電機器人等充電設備恰恰能派上用場,解決最後一公裏的充電難題。
國慶假期前夕,國網重慶電動汽車公司在熱門充電站加裝了移動式充電樁 100 台,并在 6 個車流量大的服務區新增 24 個充電車位。移動式充電樁攜帶方便、操作靈活性高,無需固定安裝,可根據需要移動到指定地點進行充電。除了重慶,廣東、浙江、江蘇、湖南、天津、海南等省市都投入了移動充電車、應急充電艙等設備,成爲國慶假期高速充電的重要補充力量。
相比應急移動充電樁,充電機器人的體驗更一步到位。
9 月 22 日,能鏈智電(NASDAQ:NAAS)與湖北交投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将爲湖北交投所轄的 48 個高速服務區提供加油和充電服務的線上互聯互通,以及重大節假日期間移動充電設備的部署和運營服務,包括在高速場景投放自動充電機器人,變 " 車找樁 " 爲 " 樁找車 "。車主隻需手機端一鍵下單,充電機器人便會完成自動尋車、精準停靠、機械臂自動插槍充電、自動駛離、自動歸位補能等功能,可有效緩解高速服務區充電樁緊張、排隊等待時間久等痛點。
7 年後,高速充電的壓力會更大
這兩年,高速充電問題顯現出來,成爲困擾電動汽車車主長途出行的 " 堵點 ",但更大的挑戰可能還在後面。
雖然 2023 年 8 月份電動乘用車的月度滲透率已達到 37.3%,2023 年銷量預計突破 900 萬輛,但總體保有量不足 2000 萬輛,在整個汽車 3.28 億輛的盤子裏,電動汽車的保有量占比隻有 5.4%。能鏈研究院預計,2025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 5000 萬輛,占比将達 13.4%;2030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 1.45 億輛,占比爲 31.9%。
這意味着,節假日期間,2025 年跑在高速公路上的電動汽車數量約 900 萬,2030 年這一數字會飙升至接近 2000 萬,是今天的 6 倍。屆時,高速充電的壓力才會真正到來。
畢竟,高速公路上車位資源、電力容量的天花闆是可見的,不可能配建足夠的固定充電樁。而且加油站的日接待量可以達到 2000 輛 / 日,但即便滿負荷充電,充電站單槍所承載的車輛數量也遠比加油站低得多。
所以說,雖然今年國慶長假高速充電排隊、充電焦慮有所緩解,但這僅僅是過了第一關。7 年後,當電動車保有量激增後,矛盾會更加劇,到時,自動充電機器人、光儲充的微電網在高速節假日場景下将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