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 日,2023 年度票房沖破 140 億元大關。這個時間比 2022 年提前了近 1 個月。
細看今年以來上映的電影,類型多樣,國産片和進口片交相輝映,電影市場迎來久違的熱鬧。
經曆了 3 年的陣痛,市場複蘇無法一蹴而就。近日,貓眼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 年 ~2019 年,人均觀影數量爲 2.95 部;2020 年 ~2022 年,人均觀影數量爲 2.01 部。這也意味着,絕大部分觀衆一年觀看的影片數量沒有達到 1 部。
前三年失去的,在後一個三年,能否重新争取回來?
大部分觀衆年均觀影數量不到一部
上映近 40 天,《流浪地球 2》和《滿江紅》依舊占據日票房的前三名,春節檔餘溫仍在。
經曆這幾年的全球新冠疫情,電影市場的回暖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實上,觀衆觀影習慣的改變,更值得市場警惕。
根據貓眼研究院數據,今年春節檔人均觀影數量爲 1.16 部,與 2022 年持平。但在疫情前的 2018 年和 2019 年,春節檔人均觀影數量爲 1.22 部和 1.23 部。
也就是說,雖然多部電影湧入大檔期上演 " 神仙打架 ",但絕大多數的觀衆隻留出了一部電影的 " 觀影份額 "。從近 5 年的數據來看,春節檔隻看一部電影的觀衆均在 80% 以上。
數據來源:貓眼研究院
如果拉長至全年數據來看,觀影這項娛樂活動也稱不上是 " 大衆行爲 "。根據近 6 年的數據,觀衆觀影高峰出現在 2018 年,年人均觀影數量約爲 3 部;在 2020 年和 2022 年,年人均觀影數量下降到不到 2 部。
疫情稱得上是個分水嶺,貓眼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 年 ~2019 年,觀影人次爲 16.89 億;但 2020 年 ~2022 年,觀影人次僅 8.09 億,降幅達到 52%。上述兩個三年時間,人均觀影數量分别爲 2.95 部和 2.01 部。也就是說,絕大部分觀衆一年觀看的影片數量甚至沒有達到 1 部。其中跌幅最大的是觀影愛好者,2017 年 ~2019 年,觀影 3 次及以上的人數爲 2.01 億人;2020 年 ~2022 年,該數據降至 0.86 億人,跌掉 57%。
經過最困難的時期,業内普遍對春節檔的表現評價爲超預期。通過市場觀影意願調查,今年春節檔的長尾效應明顯高于 2022 年。貓眼研究院分析師劉振飛表示:" 複興電影市場是要讓更多的人來看電影,我們需要有更多的觀衆基數,也要提升觀衆觀影的頻次。春節檔後,短期内觀衆總基數的提升可能不明顯,但長期來看,我們可以通過每周新片的上映,來實現人均觀影數量和觀影頻次的提升。"
漫威電影需重新拉動 20 歲以下觀影群體
電影市場回暖的風向标之一,就是陸續有影片定檔。除了大的檔期,觀衆日常也可以見到新的影片上映。
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3 月初到 4 月底,每周都有新片上映,已定檔影片爲 34 部。
此外,進口片迎來回歸潮。2022 年底,《阿凡達:水之道》的上映重掀觀影熱潮,更多進口影片相繼定檔。另外,數據顯示,《前任 4:英年早婚》人氣最高,在 2023 年想看榜上排名第一,第二名是新海誠導演的動畫電影《鈴芽之旅》。
多類型影片百花齊放,湧向大銀幕,更多的觀衆也将有希望被重新拉回大銀幕前。2 月 23 日,電影《灌籃高手》官宣定檔 4 月 20 日,引發衆多粉絲歡呼。數據監測顯示,《灌籃高手》最受 " 低頻觀影用戶 " 的期待。
事實上,春節檔後,已有兩部漫威電影上映。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蟻人與黃蜂女 : 量子狂潮》和《黑豹 2》的國内票房分别爲 2.34 億元和 1.05 億元。相較于集大成之作的漫威宇宙前三階段,卷土重來的進口片似乎有些 " 水土不服 "。有觀衆發出疑問,漫威被抛棄了嗎?
根據貓眼研究院的數據,漫威宇宙的電影中,《複仇者聯盟》系列一直保持高漲的人氣,但單人影片系列的想看數在疫情前也幾乎都在上漲。在重啓國内大銀幕前,《黑豹 2》之前上映的漫威電影是 2019 年年中的《蜘蛛俠 2》,也就是說,觀衆已經闊别漫威電影超過 3 年半。
"《黑豹 2》和《蟻人與黃蜂女 : 量子狂潮》的數據,其實回到了 2018 年左右的水平。" 劉振飛表示,但也需要承認,漫威的粉絲粘性在下降。" 觀衆點了想看,但最終沒有去看,可以理解爲粘性下降。之前看漫威電影,就像在追劇,可以看每個人或者每個劇情的發展,而不局限于單部影片是否好看。"
時隔三年,觀影群體也悄然發生了轉變。數據顯示,20 歲以下的觀影年齡群體在疫情後發生明顯下降,漫威電影相比之前,出現略微年長化的趨勢。" 三年沒有影片上映,哪怕回歸了,搜索數量也沒有很大提升,說明整個粉絲規模是在下降的,但這類影片仍然是市面上相對能拉動年輕觀影群體的。"
不過,随着每周都有新片上映,劉振飛發現了一個新趨勢。2 月 17 日,周五,《蟻人與黃蜂女 : 量子狂潮》上映,當日票房漲幅超過周六數據。其實在 2017 年 ~2019 年,大量的新片上映會選擇在周五,觀衆也會第一時間觀看。但在 2020 年 ~2022 年,這個觀影習慣發生了變化,周五的票房漲幅逐漸被周六超越,也就是說,哪怕電影在周五上映,觀衆也更願意選擇當周周六去電影院。
" 觀衆在周五重回電影院就是很積極的現象,哪怕影片賣得不好,但它作爲一部新片。仍然能激發整個電影市場觀衆的觀影活性和觀影積極性,久而久之,随着更多新片上映,會将大家的觀影習慣慢慢前移。所以觀影習慣後置是受過去三年的影響,而未來三年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觀衆觀影的積極性提升起來。" 劉振飛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