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爆發 1090 天,美俄終于在沙特接上了頭。

盡管外界對此次美俄接觸多有幻想,但是大伊萬的總體評估,綜合拉夫羅夫和盧比奧雙方的表态,可以發現美俄這一輪接觸是 " 技術性 " 的。也就是先把從 2022 年到 2024 年,因爲拜登政府瞎搞胡搞、而基本停擺的美俄外交渠道給恢複起來。至于烏克蘭問題,按照拉夫羅夫的說法,是可以讨論、但是還沒有到正式、嚴肅讨論的時刻。


畢竟,對于美俄這兩個大國來說,缺乏聯系渠道,意味着雙方對彼此的戰略意圖是缺乏了解的;缺乏了解,就可能産生誤判;産生誤判,就可能發生意外……對于任何一方來講,這種意外都有可能是颠覆性的,即使是在冷戰最高峰的時刻,美蘇之間的聯系管道也沒有像前三年這樣——近乎停擺。
因此,現在美俄商量重建聯系渠道,别管烏克蘭問題談的怎麽樣,技術上都是有必要的。
特朗普的 " 礦産協定 "
那邊美俄還在接觸着,這邊特朗普對烏克蘭的報價已經出來了。

我們都知道,前幾天美國财政部長貝森特去了一次基輔,帶去了一份據說是 " 美烏聯合開發烏克蘭礦産資源 " 的協議,讓澤連斯基簽字。澤連斯基看了協議之後,表示不簽。
而前幾天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萬斯又拿去了一份差不多的協議。據說,就給了澤連斯基五分鍾時間浏覽,讓他立刻簽字确認,澤連斯基再度表示了拒絕。美國國務院對此,無不遺憾地表示說,澤連斯基錯過了一個好機會。

當然,好機會不好機會的,由不得美國說了算。2 月 17 日,英國大報《每日電訊報》大版面刊發了專欄作家安布羅斯 · 埃文斯 · 普理查德關于該協議的獨家報道,報道的标題叫做《Trump ’ s confidential plan to put Ukraine in a stranglehold》——特朗普扼殺烏克蘭的秘密計劃。
該報宣稱,通過信息渠道,拿到了一份美國制定的、日期爲 2 月 7 日的美國和烏克蘭之間所謂 " 礦産協定 " 的草案。考慮到《每日電訊報》的權威性,這份協議的可靠性,其實還是可以得到保證的。
協定的内容
那麽,美國提供給烏克蘭的,這份題爲《TERMS AND CONDITIONS AGREEMENT》(條款協議)到底規定了哪些内容呢?隻能說李鴻章見了落淚,常凱申見了心驚,這條款連袁世凱都不敢簽字,《辛醜條約》和《馬關條約》在它面前都相形見绌,大清相比烏克蘭都更像個獨立國家……

協議開宗明義,說因特朗普總統已經借給烏克蘭 5000 億美元,所以現在你烏克蘭得還錢,用手頭的礦産資源作爲抵押——你看,不愧是 MAGA 派總統,就是這麽簡單直接加粗暴。協議的具體條款呢?大概包括如下條款:
第一,說美國和烏克蘭打算設立一個重建投資基金,用于 " 深化美國和烏克蘭之間的夥伴關系 "。很顯然,這個什麽投資基金跟你烏克蘭沒有一毛錢關系,烏克蘭沒有任何議價權,也沒有任何實力來主導這個投資基金的建立和運作。整個投資基金必然美國占據主導地位,特朗普所在的利益集團分肥,烏克蘭隻有乖乖上供的權利。這樣看,所謂的投資基金,就是美國對烏克蘭進行經濟殖民的司令部,美國版 " 東印度公司 "。

既然性質就是美國版本的 " 東印度公司 ",那接下來的具體條款炸裂成什麽樣,咱也不用奇怪了,目前披露出來的條款是這樣的:
首先,對烏克蘭所有自然資源和基礎設施的安排,烏克蘭要直接把 50% 的資源開采許可和一般性收益全部轉讓給美國。另外一半,如果烏克蘭向第三方發放許可證的話,那麽美國還會得到資源貨币化後的财務價值的 50%,剩下的所有收入,美國作爲債權人享有留置權。也就是說,隻要美國人認爲有糾紛,可以起訴優先受償這部分收入。

這個條款呢,隻要稍微懂點法律的都能看得懂,這就等同于是烏克蘭把一半的資源免費送給美國了,另外一半的資源美國也要得到一半的收益。而烏克蘭剩下的資源隻要和美國有糾紛,那美國也有留置你這部分收益,以備優先受償的權利……這樣三揩兩抹之後,烏克蘭想要出售剩下的資源,嘿嘿,不好意思,美國還有優先購買權,我得先挑挑揀揀,挑剩下的你才能出售。
也就是說,美國對烏克蘭的大宗商品,事實上掌握了定價權和銷售權。這還不算,烏克蘭要出售資源資産的開采權,所有的許可證和管理都得經過這個重建投資基金。這麽多複雜的資本操作,無數左手倒右手,有直接控制的,有參股分紅的,有行政許可的……歸根結底一句話,烏克蘭的所有礦産資源,一個也别想跑,全都到我美國的碗裏來。

烏克蘭和美國的權利義務,物權事權界定清楚了,那麽怎樣對這些條款進行法律保障呢?嗯,更加炸裂的在後邊,條款對相應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做了規定:
首先,美國财政部可以審計烏克蘭重建基金所有賬簿,也就是審計權歸美國所有,烏克蘭政府每個月必須向美國提交财務報告,确保烏克蘭可以按時按質履約。如果烏克蘭和美國的這個什麽重建基金産生糾紛,美國爲烏克蘭指定法院管轄——指定的是紐約州地方法院來管轄。

想當年,紐約州地方法院對特朗普窮追猛打,三十多年前的強奸案、一點證據也沒有,都能翻出來給特朗普定罪,想來特朗普對紐約州法院 " 你法我笑 " 的本事印象深刻,不敢專美,讓烏克蘭也來享受享受……
而烏克蘭國内的所有資産,都沒有主權豁免,隻要和美國發生糾紛,隻要紐約州法院裁定,那麽美國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執行烏克蘭的所有國有資産,用來補償美國的損失。也就是說,沒準哪天澤連斯基一覺醒來,發現烏克蘭總統府已經變成了美國資産,準備被改造成特朗普酒店開賭場了……這事兒魔幻不?嗯,協議條款規定的就是這麽魔幻。

最後的附加條款,咱們都知道你一份合同,肯定要标注執行期限,就連大清跟列強簽的不平等條約——割讓領土好歹還有個 99 年的期限。而美國丢給烏克蘭的這份所謂的資源合作協議,據說連期限都沒有,這是讓烏克蘭人世世代代都給美國當奴隸的節奏。
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的大宗商品,所有的基礎設施,美國人想控制就控制,所有的國有資産,美國人想執行就執行,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列強吃相,都沒這麽難看。
如何看待烏克蘭的處境
所以,之前說美國财政部長貝森特帶着這份協議,跑到基輔讓澤連斯基簽字,澤連斯基看了之後表示不簽;後來在慕尼黑,副總統萬斯隻給了澤連斯基五分鍾時間考慮,讓澤連斯基在沒有絲毫準備、也沒有認真研究過相關草案的情況下盲簽,澤連斯基也不簽;完事就表示,對美俄談出來的一切東西都不承認……不難理解,這你換成哪個正常人都不敢簽字啊。

簽了之後,烏克蘭就變成美國的殖民地了,而且是永世不得翻身。之前,烏友們口口聲聲 " 奴役的代價是世世代代 ",現在可算是見識到什麽叫 " 奴役的代價是世世代代 " 了。誰簽了這個字,誰在烏克蘭曆史上那是要遺臭萬年的。當然,前提是到時候還會有烏克蘭存在,而不是在美國的經濟壓榨,人口販賣,多重擠壓之下,國家徹底崩掉,變成徹底的黑洞國家甚至地理名詞。
但是說真的,其實澤連斯基也沒有多少可選擇的餘地,烏克蘭面對美國,根本就沒有多少議價權。美國有一千種辦法讓烏克蘭來簽這個字,澤連斯基不簽,指不定就要上路燈,換個聽話的人來簽不就完了。

其實這幾天,大伊萬都已經有點同情烏克蘭了——想想 11 年前,烏克蘭邁丹廣場顔色 · 革命的時候,那是何等的鮮花着錦、烈火烹油,仿佛一夜之間烏克蘭就變成了西方世界的一員,成爲東歐法國指日可待。3 年前,俄烏沖突剛打起來的時候,烏克蘭更是成爲了西方國家兄弟般的存在,澤連斯基成爲北約各國座上賓……
三年時間轉瞬即逝,誰能想到烏克蘭落到了如今這步田地?之前的西方朋友們紛紛翻臉,最大的支持者美國,更是拿着賬單要活活逼死烏克蘭。而烏克蘭現在實力弱小、國破家亡,除了美國的支持還能撐住,一點别的辦法也沒有了。

誰能想到,美國的邪惡和大缺大德的程度如此超乎想象,這是新時代的國際版踹寡婦門、挖絕戶墳……現在對烏克蘭來講,多說無益,隻能說八個字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