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近視眼從 800 度降到 100 度 " 的短視頻上了熱搜,不同身份的主播演示了各種 " 恢複 " 方法,它們都有用嗎?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視頻都是僞科普。更糟糕的是,這些嚴重誤導公衆的内容之所以在互聯網 " 橫行霸道 ",與平台的縱容和助力不無關系。
近視無法逆轉
從視頻看,宣稱能将高度近視變成低度近視的視頻大緻能分爲兩類:一類是博主演示 " 恢複方法 ":有的博主表示,可以通過穴位按摩," 逆轉 " 近視;有的則轉動眼球并配合遠近距離交替聚焦,稱能治療近視。另一類則是各種視力訓練視頻,博主稱,通過觀看這些視頻,就能降低近視度數。
有視頻稱來自 " 武醫掌門 ",其按摩手法幾乎能 " 包治眼病 "
似乎爲了證明這些 " 恢複方法 " 權威,從博主的介紹看,它們都大有來頭:有的是 " 飛行員視力恢複訓練 ",有的來自某日本醫療機構,還有的稱演示者是 " 武醫掌門 "。但從公開信息看,沒有資料能證明這些說法。上海辟謠平台記者還通過私信聯系相關博主詢問,截至發稿,沒有得到任何回複。
在真正的權威機構和專業醫生看來,以上方式都不靠譜。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通過公衆号 " 科學辟謠 " 指出,網傳内容實爲僞科學。具體來看,近視通常涉及眼球的結構變化,特别是眼軸長度的增加。在眼球發育過程中,眼軸始終保持增長,直至穩定下來。這種增長通常是永久性的,無法通過遠眺、轉轉眼球、壓迫眼睑等一般手段将它縮短。而眼球中的組織,如鞏膜(眼球的外層)在近視的過程中可能會被重塑,這種重塑也不可逆。在目前的醫療條件下,沒有哪種醫療手段能真正地逆轉眼軸,這也是爲何近視不可治愈、一旦發生就不可逆轉。
多名三甲醫院的眼科醫生表示,在網傳部分 " 視力訓練視頻 " 中,有的沒有出處,有的其實是針對散光、弱視等不同眼部疾病的訓練視頻,并不是針對近視;而且,是否能觀看這些視頻、如何觀看等,需要醫生根據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确定;如果跟着視頻 " 訓練 ",反而可能影響視力。
對于部分通過按壓穴位、遠眺等方式 " 恢複視力 " 的說法,醫生表示,它們與眼保健操類似,有助于舒緩眼部疲勞、預防近視,但無法逆轉近視。
針對部分患者和博主提出,可以通過屈光手術 " 逆轉 " 近視的說法,醫生也說,要避免兩個誤區:其一,并非所有的近視患者都适合屈光手術。能否手術,需要經過專業檢查。其二,屈光手術的原理是改變眼睛的屈光狀态,雖然有機會摘除眼鏡,但無法縮短眼軸,本質也不是 " 逆轉 " 近視。
此外,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特别提醒,要警惕近視能治愈的虛假宣傳。國家衛健委指出,目前,醫學上還沒有治愈近視的方法,隻能通過科學的矯正、改善用眼習慣等避免近視加重。不要相信能治愈近視的宣傳和商業營銷。不科學的處置可能會導緻視力進一步下降,甚至造成眼部感染或外傷等嚴重後果。
社交平台竟然助推僞科普
既然 " 近視眼從 800 度降到 100 度 " 是假的,那爲什麽會登上熱搜榜呢?調查顯示,社交平台難辭其咎。
本次熱搜主要來自微博,在話題 "# 近視眼從 800 度降到 100 度的過程 #" 下,不同賬号發布了各種内容,既有已經被辟謠的僞科普,也有部分專業人士做的真科普,内容良莠不齊。
但平台似乎并不區分僞科普和真科普,一味推廣有熱度的内容。
例如,在多條演示存在誤導的 " 恢複方法 " 視頻下方,出現了平台提醒:" 您好,恭喜您的視頻榮登視頻飙升榜 ……"
可見,平台的 " 算法 " 沒有審核發布内容真僞,隻是從人氣出發進行推廣,還通過官方留言的形式,提醒發布者這類内容受歡迎。以上不問青紅皂白、颠倒黑白的做法,顯然爲僞科普在社交平台的盛行提供了土壤。
至于那些發布者,似乎也從平台的 " 算法 " 中嘗到了甜頭。有一名博主在該話題下發布了 " 轉動眼球 " 視頻,很快得到平台肯定,表示該視頻進入了飙升榜。但在視頻留言中,很多網友指出,博主的介紹不正确,比如高度近視轉動眼球反而不利于健康。或是迫于網友壓力,該博主澄清表示,其發布的内容是 " 借着熱搜詞條分享的護眼操,不要誤以爲做了就可以從 800 降到 100""(相關介紹)并沒有權威性 "…… 這也從一個側面暴露出博主是爲了蹭熱點而發布相關内容。
以上種種顯示,僞科普能在社交平台大行其道,與平台的發布和推廣機制密切相關,平台與發布僞科普信息的博主間似乎也形成了默契:一開始是部分博主通過議題設置、" 标題黨 " 等,發布不實信息博眼球、換流量;之後,平台捕捉到相關熱點,推波助瀾," 算法 " 賦予相關内容更多的曝光度;接着,那些深谙平台推廣機制的博主,發布了更多的 " 擦邊球 "" 蹭熱點 " 信息;最終,僞科普信息更多了,雖然相關話題下也有部分正确的科普知識,但公衆被各種各樣的消息包圍,又是在僞科普的話題下,難辨真假。
顯然,要改變這一現象,不僅要約束博主、主播的行爲,還要改一改平台的話題設置和推廣激勵機制,更要督促平台對僞科普說 " 不 "。
上海辟謠平台留意到,不少社交平台開始對已經澄清的謠言打标簽,提醒公衆注意。但針對僞科普内容的标簽還很少。事實上,對平台而言," 算法 " 不應當僅僅從熱點出發,更要承擔 " 拔草 " 僞科普、" 種草 " 真科普的責任。
仍以 "# 近視眼從 800 度降到 100 度的過程 #" 爲例,在相關話題下,已經有不少專業人士指出這是誤導,并詳細介紹了近視的形成、矯正和預防。面對這些負責任的言論,平台是不是應該給予流量支持、讓更多人能看到這些正确的介紹呢?同時,也要對那些不實或誤導信息加以标注,實現 " 去僞存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