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犀牛娛樂,作者 | 南如珉,編輯 | 樸芳
目前火熱的市場中,其中兩部新片的表現不錯,分别爲蘇亮導演的《學爸》,以及秦海燕導演的《我經過風暴》。
這兩部同時也是異類,其導演都是編劇轉過來的,而且都是行業裏鼎鼎大名的編劇,更難能可貴的是,兩部影片不論是市場表現,亦或口碑層面,都有不錯的表現,在所有編劇轉導演行列中,算是屬于破局者。但縱觀全行業來看,編劇轉導演依然不是一門 " 好生意 "。
編劇轉導演,十有九撲
影視行業的盡頭是導演!此話不假,不論是演員、制片、攝影、美術、錄音,包括編劇,他們仿佛都有一個導演夢,導演都是他們最終的彼岸。好萊塢成熟的工業化,最大的特點便是一個人、一工種、一輩子,他們将自身的工作做到極緻,做一輩子,卻從未有當導演的念頭,反觀内地的影視從業者仿佛都有些耐不住寂寞,都有一個創作的表達欲。
尤其是對于行業裏的編劇來說,幾乎到了人均導演夢的地步,他們不是已經做了導演,就是在做導演的路上。但仿佛被詛咒了一般,這些轉型做導演的編劇,幾乎無一例外的都失利了,甚至不乏一些行業裏的頂級大編劇,這種現象無疑是值得深思的。
(編劇轉導演的作品情況)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這些行業裏頂級的大編劇幾乎都已經嘗試了轉型做導演。其中不乏《泰囧》的編劇束煥,《心花路放》、《老炮兒》編劇董潤年,《中國合夥人》、《親愛的》編劇張冀,《無人區》、《一出好戲》編劇崔斯韋等等,這些幾乎都是國内最優秀的編劇了,但導演的作品卻令人大跌眼鏡。
幾乎是口碑跟票房雙撲街,甚至都是爛片的級别。束煥執導的《鼠膽英雄》,有嶽雲鵬、佟麗娅等一線坐鎮,依然無法阻止它的失利,豆瓣僅有 5 分出頭,票房也僅剛剛突破 1 億而已。董潤年的《被光抓走的人》哪怕擁有黃渤的加持,依然無法阻止撲街的命運。
編劇了《後來的我們》、《滾蛋吧!腫瘤君》的袁媛,首次導演的《明天會好的》徹底崩盤,豆瓣僅有 4 分 +,票房慘不忍睹。知名編劇崔斯韋執導的《雪暴》擁有廖凡、張震、倪妮的加持,完全無法阻止票房的失利。而當今被譽爲第一編劇的張冀,首次執導的作品《長沙夜生活》迎來了大撲。
幸好今年神奇的暑期檔拯救了編劇轉導演這個行當,秦海燕的《我經過風暴》以及蘇亮的《學爸》表現還是相對不錯的,至少較以往那些編劇有着長足的進步,算是給編劇群體們長臉了,但依然還是能夠看出編劇轉導演這門生意并不劃算。一句話總結,編劇轉導演,十有九撲。
讓人疑惑的是,編劇跟導演的距離并不遠,兩者會長時間綁在一起創作,編劇會深受導演的啓發和培養,按說編劇轉導演會是水到渠成,可爲何這些頂級的大編劇們一旦跨界,便屢屢受挫撲街。甚至他們引以爲傲的創作能力,也在自己的項目裏蕩然無存。編劇們在導演的道路上幾乎是集體迷失了。
犀牛娛樂認爲,看似編劇跟導演走得很近,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看看那些轉型導演成功的工種,不論是演員、攝影指導還是美術指導,這些工種都是時時刻刻在片場的人,能夠随時看到導演的工作,無時無刻都在學習。現場的經驗和學習過程是最無法取代的,這些爲他們轉型導演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反觀編劇們,大部分編劇在劇本定稿之後就已經完成了他們的工作,能夠跟組的編劇少之又少。簡言之,編劇隻有理論,缺乏片場的真正實踐,要知道導演是現場的藝術,是管理和統籌,一旦人不在現場,那也就無從學起。缺乏現場經驗,這是編劇轉導演失利的最重要的原因。
爲何編劇都有導演夢
正如前面所說,其實行業裏不單是編劇們有導演夢,幾乎每個工種都懷揣導演的夢想。目前演員轉導演是最爲普遍的,暑期檔亦是比比皆是,《消失的她》裏,陳思誠是演員轉做導演;《八角籠中》的王寶強、《熱烈》裏的大鵬等等。可以發現,演員轉導演明顯更順暢,也更順利。
而編劇的導演之路明顯更加坎坷,其結果也遠不及演員。可即便如此,依然還有前赴後繼的編劇們,加入轉型導演的隊伍當中。要知道這些頂級編劇們,靠編劇足以在行業立足,名利兼收,可爲何非得堅持做導演呢?犀牛娛樂認爲,有以下兩點原因。
首先自然還是爲名利。這無疑是最爲表面的原因,電影導演無疑是站在行業金字塔尖上的人,頂級大導演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擁有着很大的話語權。而編劇們趁着自己具備熱度,及時跨入導演的行業,無疑對他們的職業生涯有着重要的意義。追求名利、更高的行業地位,做導演無疑是最佳捷徑。
其次,這是更深層面的,或許也是編劇内心深處真正的動機,那就是他們要掌控創作和表達欲。太多的編劇都有這種經曆:自己辛苦創作的優質劇本,卻被一個爛導演糟蹋的一無是處,這種絕望非常人所體會。于是編劇們痛定思痛,無法忍受自己一再失去創作權,決定不再接受創作上的 " 強奸 ",自己來親自導演。編劇認爲隻有自己才能真正的、徹底完成自己的作品表達。
可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這是任何行業,任何事情最基本的準則,編劇是文字的藝術,導演是畫面的藝術,兩者很近卻又很遠。從目前編劇轉型的陣痛來看,這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路徑,對于編劇們來說,先在片場學習無疑是最爲重要的階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過程。
如今《學爸》、《我經過風暴》雖然多少存在一些問題,但能夠看到編劇們的進步,相信後面還有一大波編劇加入到導演的行業,畢竟他們具備大部分導演都不具備的創作優勢,期待未來這個領域有更多優秀的導演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