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處罰公告,将遠離江湖已久的聚美優品和陳歐重新推至公衆視野中。
最近,因網站和 APP 系統老化、維護缺失,緻使平台故障頻發,用戶評價功能名存實亡,聚美優品的運營實體北京科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被北京市密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出 2 萬元罰單。
▶圖片來自聚美官方網站
對當下的消費者來說,聚美優品似乎已是個古早的名字。但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電商發展史中,聚美優品和陳歐曾添上過一筆。" 我是陳歐,我是 80 後,我爲自己代言 "。2012 年,一則 2 分鍾左右的廣告片悄然走紅,掀起了 " 陳歐體 " 模仿熱潮,瘋狂的流量湧向聚美優品。
僅用了四年時間,聚美優品成功在紐交所上市,股價一路上漲到 39.45 美元,巅峰時期市值達到 56.5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300 億元)。
此後,因假貨風波以及不斷跨界,聚美優品逐漸變得支離破碎。2020 年,聚美優品宣布完成私有化,正式從紐交所退市。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企業的起落和周期有多重決定因素。現在回頭看,陳歐是貫穿聚美優品發展的靈魂人物,憑借帥氣的外形和霸氣的宣言,其帶貨力估計不輸當下的頂流網紅。
打不開的聚美優品,隻是陳歐連續創業的其中一站。在被遺忘的日子裏,他相繼折騰過不少項目。目前,陳歐踏入了時下熱門的短劇賽道。
在這條賽道上,曾被封殺的自媒體網紅咪蒙已經賺到了第一桶金。踏上短劇新征途的陳歐,能否重現傳奇?
陳歐入局短劇領域,不算是完全的跨界。
在聚美優品期間,陳歐已經将商業觸角伸向了電視劇領域。據聚美官網介紹,從 2017 年開始,聚美影視就先後投資了電視劇《溫暖的弦》、網綜節目《奇妙的食光》。陳歐本人,也頻繁活躍在大熒幕上,成爲多個節目的常客。
影視行業寒冬後,陳歐逐漸收縮了在影視方面的投資。
2023 年,爽點密集、反轉多的短劇逐漸成了不少人的 " 電子榨菜 ",加上付費模式簡單粗暴,短劇爆發出十足的商業潛力,華策影視、檸萌影視、正午陽光等頭部影視公司也紛紛下場。品牌付費定制短劇也開始冒頭,韓束、珀萊雅、丸美、SK-II 成了低調的金主,新的商業模式浮現。
沉寂已久的陳歐,開始投身短劇江湖。去年 10 月,新浪科技曾報道稱,陳歐正在組建短劇平台并推進版權交易,積極接洽劇本工作室和個人編劇,擴充版權庫。
去年下半年,聚美優品在鄭州打造了聚美空港豎屏影視基地,搭建短劇平台,占地面積超過 1 萬平米。緊接着,陳歐又投資了鄭州空港聚美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持股比例 99%,高調入局。
▶圖片來自聚美官方網站
抖音賬号 " 美麗劇場 ",似乎是陳歐試水短劇的第一步。《當代企業》看到,目前賬号有 3.4 萬粉絲,短劇内容多以豪門、霸總等爽文劇情爲主,主打免費模式,前台點贊量不算太高。美麗劇場目前僅有一部名爲《團寵媽咪:總裁日夜趕情敵》的系列短劇,播放量達到 60.7 萬。
▶圖片來自美麗劇場抖音号
據媒體報道,陳歐投資的鄭州空港聚美影視,在今年 8 月推出了 " 閃星短劇 " 小程序平台,上線了 40 多部豎屏短劇,用戶需要付費解鎖。
目前,這個新業務還沒孵化出熱度高的爆款。
在電商領域,陳歐是抓住過時代流量的。
2010 年,從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後,回國創業的陳歐,面對的是激戰正酣的 " 百團大戰 ",以美團、F 團等爲首的團購網站在 O2O 領域打得水深火熱。而陳歐敏銳地發現,當時國内還沒有美妝的垂類網站,他盯準了市場空白,組建團隊成立了團美網(聚美優品前身),以團購模式切入市場,填補國内女性美妝團購網站的空缺。
在當時,聚美優品上線不到 5 個月,注冊用戶迅速突破了 10 萬;推向市場一周年後,其銷售額就突破了 5 億元,聚美優品打出了不錯的開局。身爲聚美優品的 CEO,陳歐不僅親自爲平台代言,更是馬不停蹄地參加各種活動,推動聚美優品出圈。
2014 年,31 歲的陳歐帶領聚美優品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爲登陸紐交所最年輕的中國企業 CEO,締造了 " 四年兩百億 " 的市值神話。當年,他更以 120 億元的财富跻身胡潤 IT 富豪榜第 16 名。
然而,這樣的榮光卻沒能持續很久。
由于是代銷模式,上市的當年,聚美優品的第三方代理商因曝出存在售假風波,連帶着把聚美優品也推入了信任危機。盡管公司采取了緊急關店、砍掉奢侈品業務等一系列措施,但假貨的陰霾,始終籠罩着聚美優品。
爲了從根本上解決假貨問題,聚美優品狠心砍掉第三方化妝品業務,轉向 " 自營 + 平台 " 的模式。
但在供應鏈方面,相比于當時的阿裏、京東、唯品會,聚美優品對大品牌的吸引力沒那麽足。開展自營業務,需要重金投入建設供應鏈,這一環節的劣勢,緻使聚美錯失發展的窗口期,其核心用戶不斷被其他平台分流。
2015 年,聚美優品的營收爲 73.4 億元,而後的幾年中,其營收和利潤都在不斷縮水,2018 年,聚美優品營收僅剩 42.9 億元,幾乎腰斬。
戰略調整未取得預期效果,爲了挽救頹勢,陳歐開始不斷跨界。先是搞智能家居、投資母嬰社區網站寶寶樹,又在 2017 年 5 月宣布入局共享充電寶,斥資 3 億收購街電,而後押寶短視頻領域,在跨界之路上越走越遠。
雖然寶寶樹以及街電先後盈利,但海投副業,在核心業務上搖擺不定,也讓聚美優品在電商江湖中的地位逐漸下滑。
靠着完善的物流體系和更豐富的商品供給,阿裏巴巴、京東、唯品會等電商平台不斷擴大美妝品類,聚美優品的處境越來越落寞。
2020 年 4 月,聚美優品宣布完成私有化,從紐交所退市,當時市值僅剩約 2 億美元。自此,曾經的美妝電商巨頭,逐漸淡去。
在互聯網電商 " 折戟 ",進入移動互聯網、短視頻時代,不甘心的陳歐還想再拼一把。
連續創業,也算是陳歐的人生底色。複盤他的創業曆程,最早的創業可以追溯到大學期間,憑着一腔熱血,陳歐創建了在線遊戲對戰平台— GG-Game,火遍整個東南亞遊戲圈。在斯坦福深造期間,他又進入二手車市場,積累到了豐厚的創業資金。
聚美優品算是他第三段創業經曆,即使聚美優品黯然退場,但陳歐依舊還是個有商業前瞻性的創業者。
" 出走半生 "," 霸總 " 陳歐這次盯上的是時下變現潛力最強的行業——短劇。據中研普華産業研究院報告,2024 年我國微短劇行業市場規模将突破 500 億元,到 2027 年有望超過 1000 億元。
今年開年,《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裴總每天都想父憑子貴》等短劇爆火,前者上線 24 小時,就吸引了近 2000 萬元的充值,産業鏈上下遊的企業開始全方位進擊這一行業。
據《當代企業》觀察,目前布局短劇的主流公司,一是檸萌影視、新麗傳媒、歡瑞世紀、唐德影視等影視公司;二是字節、快手、騰訊、阿裏等互聯網巨頭;三是無憂傳媒、遙望網絡等有強内容基因的 MCN 機構,各家平台紛紛推出自己的短劇作品,争奪用戶。
這三類公司,在短劇賽道上各有優勢和短闆:影視公司擁有豐富版權儲備、專業成熟的制作團隊,從内容質量角度來看,入局短劇堪稱降維打擊,但是短闆在于其對内容平台的運營和分發能力相對較弱,需要适應快速叠代的短劇行業,直面高強度的競争;而互聯網巨頭入局短劇時,優勢在于本身就是播放平台,可以通過平台算法精準推送給目标人群,同時利用自身的電商生态和品牌資源,爲短劇創作者提供變現空間,短闆則在于自身難以創作出高質量的内容,需要與第三方公司合作;MCN 機構則更了解用戶需求和市場偏好,能運用自身的網紅資源和社媒能力,放大内容的推廣效率,但同樣需要提升影視制作的能力。
反觀陳歐目前針對短劇的布局,其一,在内容定位上依然以豪門、霸總爲主,并未跳出同質化競争;其二,在産業鏈的布局上,投資了短劇拍攝基地,并推進版權交易,也組建了短劇平台,但這些動作隻能算是 " 行業基操 ",尚未形成核心競争力;其三,在商業模式上,陳歐目前嘗試的是 " 在短視頻平台免費觀看 + 在小程序上付費解鎖 " 模式,但是從這個行業當下的規律來看,爆款才是真正能賺到錢的基礎。
盡管陳歐擁有豐富的創業經驗和個人知名度,但在短劇這一叠代快速且競争激烈的賽道,他手中的牌并不寬裕。内容的創新、用戶的培養、盈利模式的探索,每一項都是擺在面前的難題。想在短劇行業走穩,古早霸總陳歐仍有漫漫長路要走。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當代企業 ",作者:楊潔,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