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春暖花開 ,作者陳春花
作者 | 陳春花 管理學者
來源 | 春暖花開,管理智慧
咨詢合作 | 13699120588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圖片來源于 pixabay
高質量發展在當下顯得尤爲重要,企業需要摒棄對發展速度和規模的片面追求,回歸到四個核心選擇。同時這也對領導者提出三個要求:長期主義價值觀、打造共生型組織、領導者的自我超越。
最近三年,非常多的企業家對我說," 日子非常難,是否應該停下來或者幹脆不增長了?"
我回答他們:從戰略角度看,企業的核心要求隻有一個——回答增長從哪裏來?
過去 40 年,我們企業的增長源于市場的自然增長,政策的推動,全球一體化的産業環境以及中國人要不斷緻富的決心,這些力量集合在一起,造就了中國企業的高速增長。但是在今天,經曆了三年的疫情,數字技術的挑戰,中美複雜的關系,我們很清楚地知道,驅動增長的因素變了。
無論變化是什麽,回答增長問題是企業的根本問題。因此,我們對企業的管理者提了一個明确的要求,不能依賴于單純追求規模的方式發展,你必須懂什麽在驅動增長,以及經營的根本方式的轉變。
這也是爲什麽,我們在讨論 " 高質量發展 " 的概念,我們要理解這不是一個時髦的詞,而是經營方式的轉變,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擁有了增長的動力。
" 高質量發展 " 的四大内涵特征
我們先來看 " 高質量發展 " 的内涵是什麽?
特征一:價值創造
專注、集中焦點爲顧客創造價值。德魯克給企業下過一個定義," 企業隻有一個定義,就是創造顧客。" 當我們運行到增長的概念時,企業其實在創造顧客價值。
沿着德魯克的定義,我們很清楚,企業如果想持續的增長,很重要的要求就是和顧客在一起。爲什麽顧客願意與你在一起,因爲企業能夠聚焦專注于它的顧客價值的創造。今天,整個市場環境的挑戰非常大,我們依然看到很多企業成長非常好。
波司登過去 5 年的成長令人矚目,這由很多方面的努力達成,其中有三點做的很好。第一,通過産品創造顧客的全新價值。如何讓羽絨服時尚化、年輕化?如何把羽絨服從一個保暖功能的産品轉向适合各種場景的産品?當波司登理解了它的顧客價值,開創了羽絨服進入商務領域的場景,叫做風衣羽絨服。第二,不斷開創羽絨服細分領域的賽道,做好供應鏈和産品、顧客之間的關系。在供應鏈管理方面,波司登堅持 " 優質快反 " 的經營策略,讓消費者買到當季最好的衣服,而不是庫存。我們都知道服裝行業有一個重要指标——售罄率。服裝企業的經營質量取決于過季後存貨的占比,現在,波司登根據市場終端數據反應在銷售旺季進行滾動下單,實現優質快反供應。第三,内部的技術創新,實現産品和顧客之間的鏈接。比如 " 輕薄 " 的概念,做好溫暖和功能的組合。
所以,很多企業的成長過程,就是聚焦專注爲顧客創造價值。因此,我想請大家與你的團隊讨論下,你的企業給顧客創造的價值到底是什麽?我們的聚焦和專注夠不夠?當你能這樣去做的時候,企業的發展就是有質量的,而且會推動你的增長。
特征二:創新驅動
塑造變化與自我超越。今天我們面對的最大挑戰是顧客不足和存量競争。過去的高增長,不斷有新空間出來,給我們提供了增量空間做競争,今天,增長的要素變了,各行各業都是供大于求,所以,我們要讨論存量競争。
今天,顧客不足和存量競争,讓我們的經營面臨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困難,企業仍然要保持增長,該怎麽做?創新驅動的基本内涵是塑造變化,也就是說,即使在顧客不足的情況下,你仍然要讓顧客感受到創新和不同。因此,我們在讨論高質量增長的時候,核心是不斷地塑造變化。
因此,當我們讨論高質量增長的時候,我也希望大家理解,我們并不是簡單地說創新驅動的改變,而是,你能不能真正塑造變化。所以,我希望你和你的團隊能讨論,在我們所在的領域,能否塑造一些變化?塑造變化有一個很重要的要求,就是你要超越自己,不能滿足現有的增長方式。
特征三:韌性成長
一種抵禦危機與不斷進化的能力。韌性成長這個詞是微軟提出的。微軟在面對數字化和疫情沖擊的時候,總結全球做的好的企業,并且在自己轉換組織成長能力的時候,得到了 " 韌性成長 " 的概念。韌性成長的核心邏輯是抵禦危機和不斷進化。
有人問:陳老師,我們咬着牙堅持算不算韌性成長?這不完全是。我們在講韌性成長的時候,要求有進化的力量,不斷地要求自己,昨天與今天不同,明天與現在不同。如果隻是不斷推進自己,也不是高質量的增長,我們還需要能夠抵禦危機。
特征四:共生融合
一種真正的長期發展模式,融合人類生活與社會進步。我們在讨論高質量增長的時候,需要有能力做共生融合,包括我們的發展模式是不是真正的長期主義,能不能和生活、社會的進步融合在一起。
今天,我們非常多的城市,通過喚醒曆史,讓城市變得很時尚,生活變得美好。我們看到很多商圈被調整,但是越是曆史沉澱和商業生活組合好的地方,越成爲網紅打卡的地方,這些東西組合起來,就不大受外部的影響。這就是區域的融合共生。
當你理解高質量發展的時候,其實就要理解這四件事情。我也希望你和你的團隊能繼續讨論:你能和誰合作,而不是回答誰是你的對手?今天,很多企業沒有找到更好的成長機會,因爲它比較清楚對手是誰,不知道如何跟别人合作。
我們在讨論高質量增長,或者跨越周期的成長的企業的時候,它們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廣泛的合作,當共生夥伴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決定了你的增長和生存質量。這是你一定要認真了解的部分。
高質量發展的四項核心選擇
因此,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我認爲會有 4 個根本性的核心選擇需要我們做出努力。
核心選擇一:回歸顧客價值
一家企業 10 年、20 年都在持續成長,一定是有東西不變的,也就是我們講的高質量本身的價值。我從研究中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必須回到顧客價值。
所以我們讨論影響企業持續成功的要素,真的不是技術、不是你的目标、不是資金,甚至不是發展策略的流程,而是聚焦爲顧客創造價值。你隻要把握一個根本的東西,回到顧客價值,回到人性的本身去設計你的産品和服務,就沒有問題。
核心選擇二:價值共生
持續研究 " 數字技術對戰略産生的影響 ",讓我們發現企業發展的底層邏輯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工業時代,我們需要滿足顧客需求。滿足顧客需求是競争邏輯,隻要比别人做得好,就能更快地滿足需求,所以我們要的是相對優勢。但是到了數字時代,我們不僅僅是滿足顧客需求,更是要創造顧客需求。
在戰略上常常問三個問題:想做什麽?能做什麽?可做什麽?" 想做什麽 " 是使命和初心," 能做什麽 " 就是看擁有的資源和能力," 可做什麽 " 就是産業條件。現在數字技術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幫助,就是" 想做什麽 " 可以重新定義," 能做什麽 " 就看你跟誰連接," 可做什麽 " 可以跨界。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對企業發展來說是完全不同的挑戰。
核心選擇三:生意是生活的意義
這是我非常堅持的一個觀點。我們在理解生意的時候,一定要理解根本性的驅動力量在哪裏?爲什麽我們商業得以永續?就是因爲人一直在生活。如果人不生活了,商業一定是結束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商業的本質并不是銷售商品,是提供生活方案。如果你能夠通過商業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我們一定需要你。
核心選擇四:融合生活驅動人類進步
企業能夠持續發展,往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就是要融合生活、驅動人類的進步,這是企業得以存續的根本原因。商業不是讓大家都變成消費者,而是必須讓大家回到生活中,才可以真正享受商業跟社會之間的關系。
今天數字技術爲什麽這麽重要?因爲更多的包容。有一款數字産品解決了以前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它可以把文本轉換爲手語,因此幫助了聾啞兒童克服閱讀障礙。這就是數字美好的地方,騰訊把自己的文化 3.0 版本提升到 " 用戶爲本、科技向善 " 上,正是在釋放科技的善意。
對領導者的要求
1. 建立長期主義價值觀
基于這種高質量的發展,首先我還是希望領導者能夠建立長期主義的價值觀。因爲能夠超越變化的絕對不是機會主義者,一定是付出愛、信任和承諾,讓生活變得美好的長期主義者。所以需要我們能夠認知商業跟生活之間的關系,商業絕對不是銷售商品,而是 " 提供生活方案 "。因爲生活沒有終點,所以商業得以永續。如果不能記住這一條,也就沒有辦法真正高質量去做發展。
2. 打造共生型組織
打造共生型組織是我在《共生》這本書的核心觀點。今天企業沒有辦法獨立爲顧客創造價值,我們必須建立一個跨領域的價值網絡。這種跨領域的價值網絡,就叫做共生型組織。它一定是具備四重境界的,能夠很好地去了解與市場、與合作夥伴之間的關系。第一重境界,共生信仰。第二重境界,顧客主義。第三重境界,技術穿透。第四重境界," 無我 " 領導。
3. 領導者自我超越
第三個建議挑戰比較大,就是管理者能不能超越自己?在長期的跟蹤研究中,我覺得特别難的是,領導者如何與時俱進。
第一個挑戰,必須經曆一段重新挑戰自己思維模式的時期。因爲你可能習慣了帶領企業成功的模式,但不意味着未來會成功。我過去陪同企業,第一個 10 年研究中國領先企業,我發現規模、成長、成本、效率是核心。第二個 10 年,面向用戶做數字化轉型是核心。到今天,陪同的第三個 10 年,我發現中國企業的成長必須打開邊界、協同共生,放棄原有的經驗,我稱之爲有目的地 " 放棄 ",面向未來而非傳承經驗是核心。
第二個挑戰是必須帶領企業變成一個知識驅動的組織。我們學習日本的質量管理和精益制造多年,我們與日本在質量管理和精益體系依然有很大的距離。我發現背後的根本性差距不是質量體系本身,不是精益制造本身,是愛德華 · 戴明(影響日本質量最重要的學者之一)提出的 " 深厚知識的系統 "。
所以領導者在今天核心要做的就隻有兩件事情。
第一,不斷有目的地放棄。把擅長的、熟悉的東西放下,把津津樂道的東西放下,把值得驕傲的東西放下,回歸爲零。
第二,持續地理解外部環境。方法就是 " 過三關 "。第一關,忘記。忘記已經形成的觀念,把自己真正放入一個有價值、有變化、有能力的業務概念中去改變,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要做預測,因爲今天的變化完全無法預測。第二關,借用。借用其他的行業,借用你的業務本身,借用你不懂的東西,跟别人連接、合作、共生。最後一關,真正懂得學習。(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