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華夏能源網
" 股市仿佛就像一場夢,終有夢醒時刻。"
8 月 11 日下午,知名遊資餘保青(網名小餘、小餘餘 888,江湖人稱 " 餘哥 ",以下統稱 " 餘哥 ")發布的一條朋友圈,震動投資圈,在投資者中引發熱烈讨論。
" 餘哥 " 宣布清倉了金剛光伏(SZ:300093),并貼出了自己的盈虧數據:持倉金剛光伏一年有餘,虧損 2.08 億元。" 第一次做長線,拿了一年半時間,最高持有 7.2 億,最終就剩下 2 個多億出局。"" 餘哥 " 聲稱。
8 月 11 日當天,金剛光伏股價大跌了 20%,最終以 20CM 跌停收盤。金剛光伏由此登上龍虎榜,淨賣出高達 2.24 億元,是當天龍虎榜中資金淨流出最多的股票。盤後數據顯示,申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賣出 1.37 億元,這一席位正是 " 餘哥 " 的明牌席位。
金剛光伏前身是成立于 1994 年的金剛玻璃,2021 年開始跨界光伏,大舉豪賭晶體矽異質結太陽電池,随後公司股價一路暴漲,到 2022 年 7 月最高漲至 67.27 元 / 股,漲了 8 倍多。從那以後股價又一路下跌,到 8 月 11 日跌至 17.22 元,買了這隻股票的投資者哀嚎一片。
金剛光伏不是個例,類似的 " 過山車 " 走勢在光伏股票中比比皆是,甚至是被冠以 "XX 茅 " 之稱的光伏白馬股。今年上半年,即使光伏企業業績普遍大漲,向好預期不變,但股價依然在創新低。
矛盾現象的背後,是讓人看不懂的資本邏輯。光伏股,如今爲何變得如此不受待見?
知名遊資,栽在光伏股上
" 餘哥 ",真名餘保青,95 後知名遊資。雖然年紀不大,卻是個有着封神戰績的投資大咖。2016 年,其股票賬戶還隻有一萬元,但到 2022 年,其股票賬戶已超過 10 億元。
起步階段," 餘哥 " 隻做短線投資,這也是他賺錢最快的時候。自 2022 年開始,他轉做長線投資,金剛光伏就是此時進入其視線的。
金剛光伏,原名金剛玻璃,主營業務爲建築用防火門窗、安防玻璃系統、光伏建築一體化系統(BIPV)、建築玻璃等,2010 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2021 年,金剛玻璃開始跨界光伏,押寶行業前沿的異質結技術路線,并于次年改名金剛光伏。(點擊查看:《轉型光伏不是 " 護身符 ",金剛光伏慘變 " 泥菩薩 "》)
受益于行業高景氣度,2021-2022 年的光伏闆塊紅的發紫,再加之異質結技術路線以超前性被行業看好,金剛光伏受到資金熱捧,股價開始一路上漲。到 2022 年 7 月 22 日,金剛光伏股價漲至 67.27 元的曆史高位。
2022 年 1 月 24 日," 餘哥 " 常用席位申港浙江以 33 元均價,買入金剛光伏6000 手,買入資金 1978 萬。之後随着股價的上升," 餘哥 " 多次加倉,到股價漲至 60 多元高位時仍在加倉。到 2023 年一季度末," 餘哥 " 以 740 萬股的持倉量成爲金剛光伏第三大流通股東。
如果金剛光伏的股價能穩住,這将是 " 餘哥 " 封神的又一戰。遺憾的是,自 2022 年下半年以來,金剛光伏就坐上了 " 滑滑梯 ",股價一路下滑,見不到任何的企穩迹象。" 餘哥 " 不僅還回去盈利,更被深套,最後是徹底死心,含淚斬倉。
" 餘哥 " 貼出的交易數據顯示,8 月 11 日當天虧損 2205.61 萬元,持倉總虧損 2.08 億元,虧損比例 -68.11%。" 成長的路上總是充滿坎坷,跌宕起伏才是人生常态。16 年最慘的時候隻有 1 萬元,怎麽都想不到自己會有今天。隻要還活着,不怕沒有翻盤的機會。"" 餘哥 " 說道。
" 餘哥 " 折戟,引起投資圈強烈關注,在唏噓他投資失利之外,更多的投資者是膜拜其超強的盈利能力。雖然巨虧 2 個億," 餘哥 " 的賬戶盈餘依然有好幾個小目标,這是很多投資者難以企及的高度。
" 餘哥 " 投資失利,有主觀投機的原因,在客觀上更有兩大問題存在:
其一,金剛光伏本不是很好的價值投資标的。
在轉型之前,金剛光伏就已陷入經營困境,2021 年虧損高達 2.02 億元。轉型光伏,是公司追熱點的一次投機,實際上它并沒有做光伏的基礎和實力。金剛光伏選擇豪賭異質結技術路線,其本身缺乏研發實力,異質結這條技術路線本身還處于工藝技術開發叠代的前期,并沒有顯示出産業化的優勢。
但金剛光伏就如溺水的人好不容易抓到一根稻草般,大幹快上,很快投産了 1.2GW 的異質結項目,但 2022 年其電池組件産量卻僅占實際産能的兩成左右。以緻深交所對其發問詢函,質疑其産能利用不足," 存在産能過剩風險 "。
炒概念的公司,一旦故事講不圓,最後就是大窟窿。今年一季度,金剛光伏歸母淨利潤依然虧損約 4318 萬元,資産負債率由 2020 年的 49% 上升到 99.03%,同時期公司總負債高達 28.19 億元,這樣的業績表現很顯然是難以撐起高股價的。
其二,金剛光伏的股價表現,也受到了當前光伏股股價普遍低迷的影響。即使是業績不錯的光伏龍頭,近來也套牢了許多投資人,光伏股從人見人愛的 " 小甜甜 " 變成了人見人煩的 " 牛夫人 "。這也難怪 " 餘哥 " 這樣的遊資 " 大神 " 也會敗走麥城。
光伏股爲何成了 " 燙手山芋 "?
" 餘哥 " 在金剛光伏上的投資經曆,有很強的典型代表性,其背後折射的是光伏股票在資本市場的尴尬走勢。
2021-2022 年的光伏股,是中國股市上的 " 當紅炸子雞 ",很多股票翻了數倍。截至 2021 年最後一個交易日,17 家光伏企業跻身 " 千億市值軍團 "。其中,隆基綠能 ( SH:601012 ) 以總市值 4666 億元的身價,名列兩市第一。
然而自 2022 年下半年以來,光伏股步入下行階段。一年時間,A 股 35 家光伏産業鏈上市公司的總市值蒸發了近 6600 億," 千億市值軍團 " 如今僅剩 5 家。市值最高的隆基綠能,蒸發掉超過 2300 億,最新市值在 2200 億左右;縮水幅度最小的陽光電源 ( SZ:300274 ) ,市值也蒸發了 500 億,目前市值在 1600 億左右。
有人形容當前的光伏闆塊是:機構減倉、外資撤離,漲的時候少見,跌的時候沖鋒在前,甚至淪爲其他闆塊的 " 輸血包 "。大量被套的投資者,氣憤地表達着自己的不滿,甚至是謾罵、詛咒龍頭企業的高管們……
這樣的場景,讓人不甚唏噓。很多光伏股的市盈率已經很低,股價還在不講道理的下跌。從光伏企業角度來看,頗感委屈與憋悶,因爲從業績上看,光伏上市公司足夠亮眼,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很多都交出了持續高增長的 " 成績單 ":
2022 年,以隆基、晶科能源 ( SH:688223 ) 、晶澳(SZ:002459)、天合(SH:688599)、TCL 中環 ( SZ:002129 ) 等矽片、組件龍頭爲例,歸母淨利潤增長幅度最小的也超過 60%,淨利潤額度普遍在幾十億規模,隆基的淨利潤達到 148.12 億元。
今年,在已披露半年度業績預告的 23 家光伏産業鏈上市公司中,21 家業績預喜,包括晶澳、天合光能在内的 14 家光伏企業預計淨利潤實現翻倍。隆基的同比增長幅度雖然隻有 41.63%,但淨利潤額達到 91.79 億元,預計今年的利潤規模又将創出新高。
業績好,高增長預期不斷被驗證,但股價爲啥卻反着走?
在股市講道理沒用。這樣的尴尬背後,是資本的隐憂——最大的擔心是嚴重産能過剩來臨後的 " 洗牌 "。
光伏行業已經表現出來的勢頭是,自 2022 年 11 月以來,從矽料、矽片、電池片、到組件,整個産業鏈都迎來了一波降價潮,矽料價格跌去近八成,矽片價格跌幅超過 60%,組件價格降幅也超過 40%。
在行業悲觀者看來,目前的大降價隻是大洗牌的前奏,産能過剩的問題還在堆積,因爲無論是一線龍頭,還是新晉跨界企業,還都在擴産這條道上蒙眼狂奔。
目前,所有光伏企業已經陷入了 " 囚徒困境 ":不擴産是死——不擴産就主動讓出了市場空間,你不擴産競争對手會擴,競争對手會占據更大規模優勢和市場空間,最終,不擴産的企業會被擠死掉;擴産則是九死一生——擴産就會背上巨額債務包袱,在産品降價潮下很多項目很可能收不回成本,最後是賠本賺吆喝,有銷售無利潤。
即使如此,光伏上市公司還都在厲兵秣馬、囤積彈藥,爲大規模擴産做準備。今年上半年,60 家光伏企業發起了近 2000 億元再融資,此外還有 40 家光伏企業排隊上市。光伏行業的再融資和 IPO 的募資需求合計超過 3200 億元,這些錢都将流入光伏産業鏈各環節,加入擴産大軍。
"(産能過剩)可能是下個月,可能是下個季度,也可能是下半年。甚至當然也有可能是到明年才會發生,但越發生得晚,可能下一輪過剩的程度就會越強。" 在接受媒體訪談時,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做出了如此判斷,這代表了光伏行業的隐憂心聲。
李振國預測,就像 2012 年 -2014 年的光伏行業洗牌一樣,今後兩三年會有超過一半的企業被淘汰出局。" 在這個過程中,财務脆弱的、技術不夠領先的、早期品牌通道不夠完善的企業可能會首先受到傷害,能否在洗牌過程中活下來是存疑的。"
也正因爲如此,聰明的資本已經提前撤退了,避免立于危牆之下。資本的判斷到底對不對?這其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資本不再相信光伏持續高增長的邏輯。
未來,光伏股價要想與企業價值相匹配,恐怕還要等到行業實現一波産能出清之後,龍頭企業以實打實的業績證明有穿越周期的能力,到時候股價低迷才有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