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南江兩縣先後發布通告,嚴禁百姓在縣城區的農貿市場、自家庭院、陽台、屋頂、路邊等地方熏制臘肉。雖然不讓群衆私自熏制臘肉, 但兩縣通告中都提到,可以到指定熏制點熏制臘肉,不過需要收取加工費。
随後,有通江縣居民反映,一處集中熏制點僅熏制在該公司購買的肉制品。11 月 23 日,通江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發布情況說明緻歉,并回應稱,經與企業協商,該熏制點同步面向社會開放。
不再強制居民買肉,固然值得肯定,但嚴禁群衆私熏臘肉,依然飽受争議。南江縣綜合行政執法局接受采訪時表示,主要是爲了應對大氣污染防治," 市裏多個縣區都有這樣的規定 "。對此說法,網友并不買賬:" 管得太寬了!"" 熏個肉還污染大氣了?"
地方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可以理解,但不能不考慮群衆切身感受和生活需要。每到秋冬季,自己動手熏制臘肉、臘腸,已成爲包括四川等多地群衆的生活習俗。這種生活習俗延續了千百年,怎能說禁就禁。
梳理發現,我國多地曾發布此類禁令。2021 年 11 月,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發布公告,禁止單位和個人在縣城以及周邊特定區域的室内外場所搭建固定或者臨時的設施熏制臘肉以及香腸制品。2022 年 12 月,重慶市忠縣也曾發布通告,在忠縣城市規劃區範圍内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城市道路、居民社區、房屋樓道樓頂等場所煙熏臘肉香腸。
這些禁令均打着污染防治的旗号,讓人反感更令人生疑。不可否認,熏制臘肉确實會對大氣環境造成一定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是否大到必須禁止的地步?況且,群衆自己熏制就有污染,集中熏制就沒污染了?有調查顯示,比起企業生産等造成的工業污染,群衆基本生活形成的污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爲了治污,2021 年在北部某省,個别地方采取禁止燒柴、封堵爐竈等極端手段,導緻部分群衆挨冷受凍。無論禁止燒柴燒竈,還是嚴禁私熏臘肉,都是對群衆傳統生活方式的幹預,是一種急功近利的 " 蠻幹 "。
在環保理念日漸深入人心的當下,地方推動大氣污染防治,沒有人會有異議。不過,環保措施和治污方式,要抓重點抓關鍵,涉及群衆利益時要換位思考,不能動辄拿群衆生活習慣做文章,總盯着群衆生活柴米油鹽那點事,有點本末倒置,把着力點用錯了地方。
再大而言之,基層社會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不斷增強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如果一項治理措施出台,群衆非但沒有獲得感,反而利益受損心生抱怨,相關方面就該好好反思政策的合理性了。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并非易事,任何時候都要牢記 " 以人民爲中心 "" 群衆利益無小事 "。隻有把群衆需求和感受當回事,群衆才會真心支持、全力配合。
現代快報評論員 曹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