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愛 " 新港片 ",内地愛 " 舊港片 "
文|劉南豆
編輯|隋意
上映首日 1358 萬票房,《毒舌律師》在内地的成績并不算太理想。
當然,豆瓣高達 8.0 的口碑,讓它始終保有長線逆襲的可能性,但截至目前,貓眼專業版給出的票房預測仍隻 1.13 億,略高于去年最終票房 1.07 億的《還是覺得你最好》。
同爲高口碑港片,《毒舌律師》更響亮的名聲來自于 " 打破香港市場港産片最高票房紀錄 ",而僅僅在不到一年前,這個紀錄才剛被《明日戰記》刷新過。
屢屢刷新的紀錄背後,是香港電影市場最近幾年迎來的新增量。盡管票房總量受疫情影響仍未恢複至巅峰水平,但港産片票房占比,自九十年代的巅峰期滑落之後再度迎來逆勢上揚。尤其是頭部梯隊,《明日戰記》《還是覺得你最好》《毒舌律師》三部完全不同類型的影片,盡皆成爲香港市場的 " 全民爆款 "。
和大部分内地影迷的港片印象有所不同,這些影片并非 " 盡皆過火,盡皆癫狂 " 的警匪、動作類型,也非複古的武俠或無厘頭喜劇,而更貼近于新一批香港創作者立足本埠的新表達。它顯然更合港人口味,但引入内地時表現卻不及傳統印象下的港片。
在過去接近 30 年的時間裏,被好萊塢和全球市場所統治的香港影市,如今正在迎來港産片的複蘇。這不僅爲香港電影産業發展的描畫出了一種新的可能,也給内地影市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啓示。
爲什麽是《毒舌律師》?
所有破紀錄的表現都離不開内外因的共同作用,《毒舌律師》亦如是。
口碑好是最直觀的内因。作爲一部高口碑 " 爽片 ",《毒舌律師》票房好并不奇怪。影片講述了一個律師對抗權貴、伸張正義的故事,通過法庭辯護中的慷慨陳詞來達到 " 文戲武拍 " 的效果。" 正義 " 是大衆最普遍共鳴的價值,而 " 爽片 " 又拉低了它的欣賞門檻,從内容規律上來看,它齊備爆款的要素。
爆款不奇怪,但要成爲一部能破紀錄的爆款,隻靠内容質量好是遠遠不夠的。《毒舌律師》的上映節點,恰好切中香港市場火熱的觀影情緒。
首先是檔期因素,《毒舌律師》在香港的春節檔上映,在春節檔期間就收獲了 2400 萬票房。不同于内地,香港的春節檔僅有四天,且 2021 年和 2022 年影院都因疫情的原因停業,因此今年是時隔三年之後的首個春節檔。
香港票房有限公司《2023 農曆新年賀歲檔期電影票房簡報》
停業年份中積攢的春節觀影習慣,在下一個春節檔來臨之際将會迎來爆發,内地電影市場就有過類似的情況。2021 年的春節檔,頭部影片《唐人街探案 3》拿下了 9.6 億的預售成績,至今無人能出其右,極大程度彰顯了觀衆的春節觀影熱情。
今年又恰逢内地疫情放開的節點,春節期間赴港遊客急劇增加。官方數據顯示,香港的春節檔四日期間,内地訪港旅客逾 6.6 萬人次,而 2022 年全年的内地旅客訪港人次才僅僅 37 萬。有常住香港的影迷告訴毒眸," 春節期間很多粵語地區友人來港,這些人也是港産片的主要受衆,客觀上促進了我們春節期間的集體觀影行爲。"
兩相加持下,今年香港春節檔票房迎來反彈。據香港票房有限公司公告,香港今年春節檔總票房爲 5086 萬港元,盡管比疫情前的 2019 年仍有 17.27% 的跌幅,但相比疫情初的 2020 年已經上升了 18.58%。
另外,就像毒眸(ID:DomoreDumou)曾分析過" 春節檔不能沒有吳京沈騰 "的邏輯一樣,香港的春節檔也不能沒有黃子華。由他主演的《棟笃特工》和《乜代宗師》,分别于 2018 年和 2020 年的春節檔上映,也均爲當年的年度港産片票房冠軍。可以說,黃子華已經是香港春節檔的一張名片,也是香港電影在本埠票房号召力的重要保障。
大部分觀衆對黃子華的銀幕初印象,來自于他 2000 年主演的 TVB 電視劇《男親女愛》,它創下了 TVB 當時的最高收視紀錄。在這部電視劇中,黃子華飾演的就是一個律師事務所裏的 " 師爺 ",再到後來在《新九品芝麻官》中飾演清代名狀宋世傑,可以說黃子華最經典的銀幕形象裏就不乏律師的身影。這也是《毒舌律師》映前備受港人期待的原因之一。
包括他去年主演的《還是覺得你最好》,同樣打破了此前港産片在香港的票房紀錄,僅次于《明日戰記》。黃子華五年四作,高質又高産。加之其過去在棟笃笑(即内地譯作單口喜劇的 "stand-up comedy")領域積累的知名度,黃子華在粵語地區已經形成了一種品牌效應,每逢新作都會自帶不少期待值。
所以,客觀來看,《毒舌律師》遇到了好時候,成就了新紀錄。但在《毒舌律師》之前,港産片在本埠市場的複蘇已有苗頭。
香港是一個怎樣的市場?
盡管打破港産片票房紀錄,但《毒舌律師》在香港影史票房榜上,也隻剛剛摸到前十的門檻。
作爲一個全球性的市場,港産片一直以來與外片公平開放地競争,導緻外片在近 30 年的市場中占絕對優勢。翻看香港市場排名前十的影片,6 部來自漫威、3 部來自卡梅隆,還剩 1 部是去年席卷全球的《壯志淩雲 2:獨行俠》。這樣的影史紀錄實際上和全球影史紀錄十分相似,香港前十裏有 8 部影片均排在全球影史票房的前十五以内。
圖片來自 Wikiwand
去年一年,有 2 部港産片在本埠超過了 5000 萬票房,上次達到這一成就還是 1992 年的事情。而 1992 年,也是香港電影市場的一個重要的裏程碑。那一年港産片占全年票房占比達到了 80%,是曆史最高點,當時作爲票房擔當的 " 兩周一成 "(周潤發、周星馳、成龍),一年裏共有 13 部電影上映。
1993 年,《侏羅紀公園》上映,拿下 6200 萬票房,輕松刷新香港票房紀錄,也從此開啓了外片統治香港電影市場的腳步。一邊是好萊塢的全球化戰略逐步鋪開,另一邊是香港電影産量與質量的雙雙下滑,香港電影人開始紛紛向内地和海外市場尋求增量。此後數年,港産片票房占比迅速下跌,到 1996 年已經跌至 50% 以下,曆史最低時甚至接近 12%。
1980-2007 年香港電影産業結構變化年表 , 趙衛防《香港電影産業流變》
直到 2016 年的《寒戰 2》,才終于有港産片能越過《侏羅紀公園》的水位。作爲老港片時代的 " 文藝複興 ",《寒戰 2》集齊了三大影帝,玩的還是最擅長的犯罪動作類型。本以爲是逆襲的開始,沒想到隻是昙花一現——下一個挑戰者要輪到五年後的《梅豔芳》。
從 2021 年的《梅豔芳》開始,港産片才真正吹響了複蘇的号角。到 2022 年,不僅有破紀錄的《明日戰記》和《還是覺得你最好》,還有《巨星養成記》《正義回廊》《阖家辣》三部影片破 3000 萬票房,整體頭部梯隊的水位大大提升。
這些影片雖然類型大不相同,但也有一定的共性和方法論可供總結。首先,這些影片大都來自年輕創作者,也是關注香港本地人生活狀态的作品。《梅豔芳》的導演梁樂民也是《寒戰 2》的導演,曾經也被視作香港導演的 " 年輕一代 "。
而 2022 年的五部影片裏,不是導演的處女作就是第二作,這些導演之前是特效師、舞台劇導演、廣告導演,但在電影領域是完全的新人。另外,除了《明日戰記》之外,每一部都是中小成本,後三部還是香港電影發展基金資助的項目。
這些年輕導演和香港觀衆同頻,将視野更多聚焦在港人生活之中,從生活中尋找故事。比如《阖家辣》講述的是疫情期間丢掉工作的一家人通過賣辣椒醬創業的故事,而《正義回廊》也是如《毒舌律師》一樣展現法庭辯護和陪審團決議的故事,有着強烈的在地性。
《正義回廊》
除了題材的選擇,和新晉當紅偶像的結合也是電影賣座的另一密碼。《巨星養成記》的主演是香港超人氣偶像姜濤,而《阖家辣》中也有同組合 MIRROR 的成員呂爵安出演。流量明星走上大銀幕的情景對于内地觀衆而言并不陌生,但香港近幾年造星産業不似内地,能捧紅的流量小生并不多,獨獨姜濤算得上可遇不可求的 " 頂流 "。而《巨星養成記》講述的又是職業經理人複出一手捧紅年輕歌手的故事,某種程度上幾乎可以算是爲偶像粉絲定制的電影。活用流量,或許未來也能成爲港産片在本埠的一大核心競争優勢。
反過來,近年來在内地頗受歡迎的犯罪、動作類型港片,卻難令香港本地觀衆滿意。以去年在内地票房最高的港片《神探大戰》爲例,其在香港本地僅收獲 1600 萬票房,不足《明日戰記》的五分之一。在香港電影評分網站 HongKong Movie 上,《神探大戰》評分僅 3.6,而《明日戰記》爲 4.4。在豆瓣的情況則是完全相反,《神探大戰》爲 6.4 分,《明日戰記》爲 6.1 分。
圖片來自 yahoo 電影
" 我感覺現在香港人比較不愛看那種批量輸出的類型化港片,如果年輕人要看爽片也都有漫威這一類的替代品了,沒有再去看那些的必要性。所以隻有比較有本土氣質的新導演作品可能會更讓人感興趣一點。" 有香港觀衆對毒眸如是說道。
無怪乎 " 港片已死 " 的口号被媒體提及多年,假如始終在犯罪、動作類型裏做 " 微創新 ",或許偶有亮眼之處,但終究逃不脫桎梏。它既是前人留下的财富,也是一種包袱。而在這兩年香港電影市場的積極反饋之下,相信也會引起港片在創作端的重新思考。過去因本埠市場天花闆不高而紛紛決定北上的香港影人,或許也要重新考慮究竟做誰的生意。
" 新港片 " 來内地能行嗎?
盡管口碑反饋上佳,也給内地觀衆豐富了港片的口味,但不得不承認,這一批關注香港本地生活的 " 新港片 ",在内地市場依舊前景有限。
去年豆瓣評分 7.4 的《還是覺得你最好》,在内地共收獲 1.07 億票房,但主要受衆其實還是在粵語地區。在它票房前 11 名的城市中,除北京上海之外,另外 9 個都是大灣區城市。昨日上映的《毒舌律師》,首日廣東省票房占到了它全國票房的 54% 之多,但在符合傳統港片印象的《神探大戰》身上,同維度的數字卻僅有 23%,可見差距。今年将于 3 月 3 日上映的犯罪、動作類型港片(合拍)《斷網》,在貓淘雙平台的想看數截至毒眸發稿前也已經達到了 30.6 萬,穩壓《毒舌律師》的 20.7 萬。
《斷網》
一方面,這符合方言電影、聚焦城市本土文化的電影在國内電影市場的普遍共性——票房天花闆明顯。比如大比例上海方言,描繪中年上海人生活狀态的《愛情神話》,豆瓣評分 8.1,口碑效應顯著,但也僅收 2.6 億票房。其中,上海一個城市就貢獻了 1.08 億,占 41.5%。
另一方面,這部分 " 新港片 " 的核心魅力也與内地觀衆之間有着一定程度的文化隔閡。譬如《毒舌律師》最精彩的法庭辯護,與内地法庭的制度、程序都并不相符;《還是覺得你最好》中宗族觀念和現代社會的糾葛與沖突,在内地以獨居爲主的城市文化中亦難共情。而真正能打破地域限制的,具有廣泛普适性的影片,勢必需要提供一些其他的觀影體驗作爲抓手,比如《明日戰記》作爲科幻片所提供的特效體驗,讓它盡管在口碑不佳的情況下,也能在兩地市場都取得不錯的成績。
《毒舌律師》
但科幻片終究難成常态,古天樂也不可多得。實際上," 新港片 " 中的演員,不論是黃子華還是新晉偶像,在香港是 " 流量密碼 ",但在内地的認知度太過有限,更别提其他香港新生代演員了。内地觀衆能認的,還是古天樂、郭富城、劉青雲這些老面孔。在後繼無人的情況下,即便未來港片在内地繼續深耕犯罪、動作類型,讓生面孔來演,也未必還能有現在的基本盤。
對于内地市場而言," 新港片 " 的出現雖難撐票房新增量,但也有一定的啓示。能成爲全民爆款的,或許不見得要被框定在某一類型裏,而應是關注當下人民群衆生活狀态的,從當代生活裏取材的影片。翻看内地影史票房前二十,除了《我不是藥神》有類似的内容氣質之外,其餘基本上都是在緻力于提供奇觀。
既然《毒舌律師》能 " 幹翻 "《明日戰記》,那麽奇觀也該被祛魅了。在引進片這兩年吸引力逐步下滑的情況下,本地影片要重新搶奪回年輕人的注意力,現在正是關鍵時期。港片已經用自己的探索和創新打了個樣,内地的國産片如果還在保持路徑依賴,那将會透支整個産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