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楊志錦
編 輯丨方海平 , 江佩佩
猛降 15 個基點!
大利好開啓,剛剛央行 " 政策性降息 " 落地!" 麻辣粉 " 超預期降息放量,影響到底多大?
8 月 15 日,一年期 MLF 和 7 天逆回購利率分别調降 15BP、10BP。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其原因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貨币政策強化逆周期調節。
值得注意的是,8 月 20 日 5 年期 LPR 有望下調 15BP,帶動房貸利率下調,進而穩定房地産市場。
超預期,央行大幅 " 降息 "
8 月 15 日央行公告稱,當日開展 2040 億元 7 天期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和 4010 億元 1 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分别爲 1.80%、2.50%,相比上次分别下降10BP、15BP,政策性降息再度啓動。
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後,利率調整不再是存貸款基準利率,而是央行政策利率。1 年期 MLF 利率和 7 天逆回購利率是最爲重要的政策利率,其調整具有風向标的意義,對各類市場價格均會産生影響。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到,此次降息主要源于經濟修複的内生動力還不強、有效需求仍不足,亟需通過降息等政策加快協同發力以強化逆周期調節。2019 年 8 月 LPR 改革以來,7 天逆回購利率、一年期 MLF 利率降幅一直保持一緻。但此次一年期 MLF 降幅更大,其意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與住房信貸成本。
8 月 LPR 下調或随之而來
8 月 20 日 5 年期 LPR 有望下調 15BP,帶動房貸利率下調,進而穩定房地産市場。
圖:近年來 LPR 走勢
此次降息是今年 6 月政策利率下調後的又一次降息。兩次降息後,今年 7 天逆回購利率、一年期 MLF 利率分别下調 20BP、25BP,降息幅度已超過 2021 年的 20BP,但低于 2020 年的 30BP,顯示出今年穩經濟的急迫性。
加強逆周期調節
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了市場化的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以及較爲完整的市場化利率體系,主要通過貨币政策工具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釋放政策利率調控信号,在利率走廊的輔助下,引導市場基準利率以政策利率爲中樞運行,并通過銀行體系傳導至貸款利率,形成市場化的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調節資金供求和資源配置,實現貨币政策目标。
其中政策利率居于核心位置。政策利率包括公開市場操作(OMO)、中期借貸便利(MLF)、常備借貸便利(SLF)等,并有不同期限。其中,1 年期 MLF 利率和 7 天逆回購利率是最爲重要的政策利率,其調整具有風向标的意義。從過往看 MLF、逆回購利率下調後,SLF 利率也會下調。
去年 7 月屬于 " 經濟延續恢複發展态勢、但有小幅波動 " 的階段,去年 7 月主要經濟指标同比增速相比 6 月有所回落,意味着 7 月基數相對較低,但在低基數基礎上今年 7 月主要經濟指标同比增速相比 6 月卻出現回落。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7 月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 3.4%,相比上月回落 0.4 個百分點;7 月消費同比增速爲 2.5%,相比上月回落 0.6 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增速爲 3.7%,相比上月回落 0.7 個百分點。
7 月 24 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用好政策空間、找準發力方向,紮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精準有力實施宏觀調控,加強逆周期調節和政策儲備。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币政策,延續、優化、完善并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發揮總量和結構性貨币政策工具作用。此次降息是貨币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的體現。
财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當前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依舊是有效需求和信貸需求不足。此次降息,一方面将起到刺激需求端,提振企業和居民的信貸需求功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緩解銀行面臨的利率約束,增強信貸供給意願和能力。兩者雙管齊下,以提振實體信心與需求。
二是國内物價保持低位、美聯儲加息到頂爲降息提供了空間。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加息周期接近尾聲,美元走強較難持續,外溢影響有望減弱。物價方面,7 月 CPI 同比下降 0.3%,降幅較前值回落 0.3 個百分點;PPI 同比下降 4.4%,降幅較前值縮窄 1.0 個百分點。
國盛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楊業偉表示,CPI 同比從年初的 2.1% 到目前轉負,導緻雖然名義利率再下降,但按 CPI 計算的真實利率并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而決定實體融資需求的是真實利率而非名義利率,貨币政策目标也是通過調整名義利率來穩定真實利率。因而随着 CPI 轉負,降息的必要性提升。
支持實體與抑制資金空轉
業内:三季度可能實施年内第二次全面降準
值得注意的是,2019 年 8 月 LPR 改革以來,7 天逆回購利率、一年期 MLF 利率降幅一直保持一緻。但此次一年期 MLF 降幅更大。其中 7 天逆回購利率主要影響銀行間市場,而一年期 MFL 利率是 LPR 定價的錨,影響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這是政策利率體系内的非對稱降息。背後或與政策面當前着力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同時抑制資金在貨币市場空轉套利有關。
央行貨币政策司司長鄒瀾 8 月 4 日回答降準降息空間時表示,要科學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既根據經濟金融形勢和宏觀調控需要,适時适度做好逆周期調節,又要兼顧把握好增長與風險、内部與外部的平衡,防止資金套利和空轉,提升政策傳導效率,增強銀行經營穩健性。
央行上一次集中關注、提及 " 空轉套利 " 是在 2020 年 5 月 -6 月。當時兩大套利交易盛行:一是由于資金利率較低,機構滾動借入成本較低的隔夜資金,來配置較長期限債券進行加杠杆套利,質押式回購規模驟升至 5 萬億左右;二是低利率發債、貸款來配置結構性存款。
在 2020 年 5 月 29 日舉行的銀行間本币市場大會上,時任央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馬賤陽警示說:" 雖然加杠杆是債券市場主流的盈利方式,但随着杠杆率上升市場波動率會加大,建議大家要以 2016 年債市波動率上升導緻的後果爲鑒。"
資深學者餘初心當年 6 月 28 日發文稱,貨币市場利率逐步進入曆史低位,隔夜和七天回購在 4 月底均出現近十年最低值,而 3 月銀行間市場杠杆水平回升至 110% 的近年來高位。除了金融機構通過杠杆操作盈利,也出現部分企業套利現象。今年以來結構化存款規模大幅上漲超 2 萬億元。資金空轉和金融風險苗頭已經出現,對人民銀行及時果斷采取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央行适時推出應對疫情的政策工具。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近期 DR007 有所下行至 1.8% 左右,質押式回購升高至 8 萬億以上的水平,其中肯定有加杠杆的成分,但程度應該低于 2020 年 3-5 月間。
一是 DR007 與 7 天逆回購利差低于 2020 年 3-5 月。
今年 7 月來 DR007 在 1.8% 左右,僅低于政策利率 10BP,而 2020 年 3-5 月間 DR007 在 1.6% 左右,低于政策利率 60BP。
二是當前質押式回購規模雖有上升,但是小幅上升。
同時,當前債券托管量爲 147 億,相比 2020 年 3-5 月間增長了 45%,盤子的擴大也會導緻質押規模的擴張。
從量上看,8 月 MLF 操作量爲 4010 億,到期量 4000 億。這意味着本月實施了 10 億淨投放,爲連續第 8 個月加量續作,但加量規模很小,延續了此前三個月的 " 地量 " 水平。
王青表示,8 月 MLF 小幅加量續作後,接下來降準落地的可能性上升。MLF 操作和降準都能補充銀行體系中長期流動性,後者還能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釋放較爲明顯的穩增長信号。綜合考慮三季度信貸投放力度加大、地方債發行量上升帶來的資金需求,以及提振市場信心的需要,接下來在 MLF 持續加量續作的同時,三季度有可能實施年内第二次全面降準。
市場影響幾何?
1 年期 MLF 利率和 7 天逆回購利率是最爲重要的政策利率,其調整具有風向标意義,對信貸市場、債券市場、彙率市場均會産生影響。
信貸市場方面,2019 年 8 月,央行推進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改革後的 LPR 由各報價行按照對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于每月 20 日(遇節假日順延)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 MLF 利率)加點形成的方式報價。
從曆次 LPR 調整看,如果 MLF 利率下調,那麽 LPR 必下調。伍超明表示,預計本月 1 年期 LPR 或同步下調 15BP,5 年期 LPR 利率下調幅度或更大,以推動房地産市場的企穩發展。
債券市場方面,央行降息消息公布後,債市出現明顯上漲: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大幅下行,10 年期國開活躍券 "23 國開 10" 收益率下行 5.8BP,10 年期國債活躍券 "23 附息國債 12" 收益率下行 5.5BP。
從曆史上看,降息當日十年國債和十年國開債會有顯著下行。從月内小波段而言,降息政策落地會帶來十年國債 10-15BP、十年國開 15-20BP 的下行幅度,但一般随後都會有所調整。
" 降息 " 後人民币彙率逼近 7.3 關口
彙率方面,央行宣布降息後,8 月 15 日,離岸人民币對美元彙率接連跌破 7.28、7.29 和 7.30 關口,随後進一步跌破 7.31 關口,續創去年 11 月初以來的新低。
人民币對美元即期彙率 8 月 15 日同樣低開,開盤即跌破 7.28 關口
貨币寬松不等于彙率必然下跌,降息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必然貶值,要看國内經濟恢複情況及國際情況。
伍超明稱,二季度以來,我國國内需求不足矛盾較爲突出,同時彙率面臨一定的貶值壓力。此次降息顯示出央行在兼顧 "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 目标中,以我爲主,将内部均衡置于優先位置,以實現穩增長、擴内需目标。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
21 君薦讀